- 2021-05-07 发布 |
- 37.5 KB |
- 4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2025年县教育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和县领导“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推进会讲话稿合编
2021——2025年县教育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和县领导“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推进会讲话稿合编 2021-2025年某县教育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21000字范文 为深入实施新时代科教兴县、人才强县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度落位中央、国家、自治区、市关于教育的决策部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不断增强教育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贡献能力,根据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 (一)发展基础。“十三五”时期是我县教育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五年。面对经济发展新形势和人民群众新需求,我县认真贯彻中央、自治区、市关于教育的决策部署,汇聚各方力量,深化改革发展,精准施策,提升质量,促进公平,教育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整体水平迈上新台阶。 一是县域教育的XX特色更加鲜明。始终把加强党的领导作为根本保证,扎根XX 2021——2025年县教育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和县领导“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推进会讲话稿合编 2021-2025年某县教育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21000字范文 为深入实施新时代科教兴县、人才强县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度落位中央、国家、自治区、市关于教育的决策部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不断增强教育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贡献能力,根据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 (一)发展基础。“十三五”时期是我县教育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五年。面对经济发展新形势和人民群众新需求,我县认真贯彻中央、自治区、市关于教育的决策部署,汇聚各方力量,深化改革发展,精准施策,提升质量,促进公平,教育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整体水平迈上新台阶。 一是县域教育的XX特色更加鲜明。始终把加强党的领导作为根本保证,扎根XX 2021——2025年县教育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和县领导“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推进会讲话稿合编 2021-2025年某县教育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21000字范文 为深入实施新时代科教兴县、人才强县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度落位中央、国家、自治区、市关于教育的决策部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不断增强教育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贡献能力,根据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 (一)发展基础。“十三五”时期是我县教育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五年。面对经济发展新形势和人民群众新需求,我县认真贯彻中央、自治区、市关于教育的决策部署,汇聚各方力量,深化改革发展,精准施策,提升质量,促进公平,教育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整体水平迈上新台阶。 一是县域教育的XX特色更加鲜明。始终把加强党的领导作为根本保证,扎根XX 大地办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社会、家庭、学校、班级和师生“四位双主体”德育,打好思政课质量攻坚战。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工作,努力破解基层党建“中梗阻”现象。制定并实施了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美育、体育等政策文件,加强文化校园、美丽校园、平安校园创建。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安全稳定责任制,积极防范和抵御宗教向校园渗透。XX校园未发生意识形态领域方面的重大事件,师生精神面貌总体向上向好。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广大干部师生“四个意识”明显增强,“四个自信”更加坚定,持续保持稳定局面,成为社会稳定的“压舱石”。 二是教育现代化步伐加速。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转变教育发展方式,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跃居全市中上行列。 学前教育3-5周岁入园率达到94.8%。小学、初中入学率达到100%,小学巩固率达到99.24%,初中巩固率达到99.94%,高中毛入学率达到90.1%。民办教育规范发展,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体系更加健全。光华实验学校落位XX ,作为集小学、初中为一体的寄宿制九年一贯制民办公助学校,占地106亩,由江苏沐鑫教育集团兴建,投资2亿元,建设规模5.5万平方米,规划84个教学班,在校生3780名。五年来,培养输送2.5万高素质人才,优化了劳动力结构,提升了县域人力资源开发水平。明确“一个不低于,两个只增不减”,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连续5年保持4%以上。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体系,引导广大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学生“四个引路人”。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100%、100%、97.11%。小学教师专科以上、初中教师本科以上、高中教师研究生以上学历分别达到98.98%、89.55%、9.64%。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达到21.56%。教师培养培训工作不断加强,教师资格制度基本建立,一支结构趋于合理、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正在形成。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建成教育系统城域网,视讯平台、同频互动、赤峰云平台网络接入。全县所有乡村教学点、村小通过同频互动课堂享受优质教育,实现县域内课堂教学水平渐趋均衡。网络空间学习覆盖全体教师,通过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活动,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教育系统办公实现信息化,建成全县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和公共服务云平台,实现市县校教育电子政务体系贯通,满足教育管理科学化、学校管理规范化、公共服务体系化的需求,全面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明德学校被教育部评为网络学习空间优秀学校,八里罕中学、XX第四中学、头道营子实验小学、明德学校、县直三幼被赤峰市评为首批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 三是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明显增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补齐短板,提升公共教育服务质量,努力满足人民对更好教育的期盼。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推动城乡学校建设、教师编制、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两免一补”政策、基本装备配置统一。坚决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累计投入资金9.67亿元,实施了学前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改薄、提升工程、均衡发展等一些列惠民惠教工程,全县教育教学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办学条件发生翻天覆地变化。我县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学校安全“三防建设”得到加强,校园监控实现全覆盖、无死角;改扩建警务室,合格率达到81%;购买保安器械、电子巡查、一键报警、防冲撞等设备,校园封闭率达到100%,一键报警与公安联网率达到100%;配备保安380人,配备合格率达100%。加强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强化联保联控责任,避免因厌学、贫困、上学不便而辍学。规范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多种方式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着力破解义务教育择校难题。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努力解决“三点半难题”,解除家长后顾之忧。100%以上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实现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实施学前教育三期行动计划,启动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高中阶段教育全面加速。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6-15周岁残儿入学率达到95.1%,让残疾孩子同样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以蒙汉联办为主体,从学前到高中的民族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成为全区二类模式授课学生最多的旗县。XX 蒙中易址新建,恢复天义城区蒙授幼儿、小学教育。健全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学生资助体系,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目标基本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每年惠及3.2万学生。 四是XX教育外界影响力加快提升。“四位双主体德育”、“非遗剪纸”校园传承、“网络空间人人用”,被教育部评为优秀案例。县域纳入国家教育部家长学校实验区和全区“区域整体提升课堂教学质量”项目基地。主体教育、生本教育、高效课堂、新教育实验、艺体教育、美育、家校共育等特色品牌,开花结果,享誉塞外。县教育局荣获“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被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关工委授予先进集体称号,被评为自治区脱贫攻坚定点帮扶先进单位。 五是教育改革纵深推进。不断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一批标志性、引领性改革举措取得明显成效,教育新体制“四梁八柱”搭建完成,整体进入“全面施工内部装修”阶段。印发《XX 县教育新时代跨越发展顶层设计行动计划》,推进教育现代化,教育改革顶层设计更加完善。加强中小学志愿服务、劳动教育、研学旅行、职业体验等实践环节,深入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以大力发展校园足球为引领,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帮助学生掌握一两项终身受益的运动技能。加快推进中考改革,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更好发挥素质教育导向作用。健全督导体系,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三大功能不断加强,建立乡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机制,实现了中小学、幼儿园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全覆盖。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回应和解决教育多年来反映的一些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教育局本级行政审批事项减少近70%。 (二)面临形势。“十四五”时期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时期,随着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深化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加强思想政治课建设,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劳动教育、教师建设、教师教育等中央和国家层面文件的出台,教育改革发展作为“十四五”时期教育发展的“主旋律”和鲜明特色,必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实现教育现代化任务艰巨。 从XX 全局看,未来五年我县要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宏伟目标,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亟需优先发展教育,构建现代教育体系,提升教育竞争力。同时,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要求: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新兴产业,形成新的发展模式,加快新旧发展动力转换需要通过创新发展教育,优化人才结构,提高劳动者素质,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新型城镇化建设、人口生育政策调整、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对我县教育供给提出新的要求;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多元化、适应性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已成为新时代新时期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决策新部署新要求,迫切需要创新教育发展新思路新办法,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提高教育满意度,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从教育领域看,从发展目标中分析教育的现状,从任务要求中审视教育的发展思路,可以说,当前我县教育正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机遇前所未有,挑战前所未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都需要我们去面对、去解决。在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县的新征程中,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及随之而来的生活需求深刻变化,随着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及随之而来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随着社会公平正义不断提升及随之而来的知识技能重要性不断提升,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将是我们长期要面对的工作主题。我县教育整体大踏步前进,但局部差距依然存在。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总体进入全市中上行列,成绩有目共睹;但区域、城乡、校际、人群之间还有较大差距,同样不容忽视。既有在先进行列占有一席之地的强项,也有刻不容缓、亟待补齐的短板。多层次教育水平同在、多重历史使命叠加,是我县教育在这一历史时期的最大实际。人民群众总体受教育机会大幅提升,但个性化、多样化需求仍未有效满足。主要问题集中表现在:一是基础教育的资源分布和发展水平不均衡,教育资源不充分,大校额、班额问题仍很突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形势紧迫,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办好网络教育的新需求存在落差,农村教育仍然薄弱,学校标准化建设任务还非常艰巨。二是高中阶段教育发展不够协调,办学资源与办学活力不足,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普及高中教育任务艰巨,新高考对接引发的课程设置、设施配备、师资调配等问题需要有效化解,办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还有很多“瓶颈”。三是中等职业教育仍然薄弱,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规模不足,职教中心饱和运转,学校的实训条件严重不足。四是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民办教育发展不足,民办学校和民办教育机构硬件设施不达标,安全隐患大。五是经费投入与教育发展需求还不相适应,基本办学条件与先进地区差距很大,教学设施设备短缺,学校安全设施建设还有待于加强;教师结构性缺编,部分教师综合素质偏低,教育观念陈旧,知识更新缓慢,教师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中小学仍然存在课业负担过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未成年保护和预防犯罪工作任重道远,学校管理主观能动性弱化,深化教育改革发展的任务还十分繁重。 未来五年,我县教育处于难得的发展战略机遇期,但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和新的发展要求,必须保持清醒认识,尊重规律,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从县情实际出发,以新时代发展理念为引领,牢牢把握“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县,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定位,提升发展标杆,提升工作标准,提升精神境界,进一步以创新发展增强教育活力,以协调发展优化教育结构,以绿色发展引领教育风尚,以开放发展拓展教育资源,以共享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不断推动教育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办好更加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二、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以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紧扣“提高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化水平、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和提高学校品牌化水平”三大任务,构建“XX新时代新教育体系”,坚持发展抓公平、改革抓体制、安全抓责任、整体抓质量、保证抓党建, 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XX经济建设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慧支持。 2.基本原则 。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为重点,以优先发展和改革创新作保证,促进全县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坚持党的领导原则。坚定不移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教育工作全过程,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着力加强教育系统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 ——坚持优先发展原则。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才资源开发需要,为教育保障奠定坚实基础。 ——坚持改革创新原则。立足教育县情,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强教育交流合作,通过改革、开放和创新,解决发展难题,激发教育活力,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坚持依法治教原则。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坚持依法办学、依法执教。切实保障群众受教育的权利和广大师生合法权益,为教育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坚持立德树人原则。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爱党爱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教育全过程,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 ——坚持促进公平原则。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健全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统筹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一体化和优质均衡发展,使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均等化的教育服务、接受到更有质量的教育。 (二)主要目标 围绕“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县,办人民满意教育”总体目标,到2025年,基本构建起创新型开放式现代化县域教育体系,探索教育发展新路径,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主要目标: ——教育普及水平全面提高。全县3—5岁幼儿毛入园率达到97%,基本解决入园难问题。义务教育入学率保持在99%以上,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8%。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8%。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完善,各项改革措施基本落实。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2年提高到15年。 ——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实现城乡、区域、校际间公共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十四五”期间重点规划项目31个,投资15.48亿元,新建校舍42.6万平方米,其中:幼儿园教育项目5个,投资6360万元,新建校舍2.09万平方米;义务教育项目22个,投资9.72亿元,新建校舍24.44万平方米;高中教育项目4个,投资5.12亿元,新建校舍16.07万平方米。彻底消除大班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残疾人受教育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更加健全。服务全民的教育信息与资源共享平台更加完善。 ——教育质量显著提高。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增加,基本满足人民群众高质量、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培植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化建设和特色骨干专业。学生思想道德、核心素养、科学文化水平和健康素质、公民意识全面提高,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劳动创业就业能力进一步增强。 ——教育综合改革取得新突破。县域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深化、成效显著。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教育管理和保障机制更加完善,形成科学合理的质量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教学内容和方法进一步优化,为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依法治教全面推进。形成系统完备、运行有效的教育法规制度体系,大力推进管办评分离,构建政府、学校、社会间新型关系,现代学校制度基本形成。全面推进依法治校,落实学校办学主体地位,健全学校自主发展、自我约束机制。教育督导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服务发展能力全面增强。教育结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科教融合、协同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教育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作用更加凸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引领社会风尚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全县人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 三、全方位构建XX新时代新教育体系 (一)建构“XX新时代新教育体系”的核心内容 构建“XX 新时代新教育体系”需要进行理念重塑、结构重组、流程再造、内容重构、模式重建,需要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服务模式、教育治理模式。为此,我们将从“新学校、新课程、新课堂、新教师、新学生、新家长、新评价、新治理”等八个方面着手构建“XX新时代新教育体系”。 ——新学校就是以服务于创新型人才培养为导向,以智能泛在环境为支撑,以人文生态、开放协同为特征的“智慧校园”。 ——新课程就是强调面向学生丰富而多样的兴趣和发展要求,利用信息技术支撑课程结构优化、内容扩充、形态重构、过程监测,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学科课程层级化、地方课程主题化、校本课程特色化。 ——新课堂就是强调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教与学的理念重塑、结构重组、流程再造和模式重建,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教学关系,实现“课堂革命”。 ——新教师就是要以XX“新培训体系”建设为引领和支撑,建设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队伍。 ——新学生就是要培养爱阅读、爱运动、爱艺术、爱实践、爱创造的“五爱”时代新人,这是德智体美劳“五育”的具体化,是核心素养的生动表现。 ——新家长就是要引导家长作为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第一任教师,让他们遵循规律、尊重孩子、尊崇学校,成为全社会尊师重教的典范和楷模。 —— 新评价就是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 ——新治理就是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教育管理流程再造、协同管理和教育科学决策,实现师生自治、家校共治、社会共育。 (二)建构“XX新时代新教育体系”的实践路径 一是走进新时代,坚持立德树人。这是根本之根本。立德即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四个自信”,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 二是适应新变化,夯实教育信息化基础。我们要把握信息时代、数据时代、智能时代的新特征,深化人才培养模式与教育服务模式改革,用新的思维、新的模式、新的路径、新的机制破解课程与教学改革中的瓶颈与难点。 三是踏上新征程,推进“课堂革命”。课堂革命是重点,课堂是主战场、主阵地,教育改革只有进入到课堂的层面,才真正进入了深水区。我们要用先进的技术、创新和跨界的思维,让课堂革命不仅在城区发生,更要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发生,让课堂革命不是在某一所学校、某几节公开课上发生,而是在主战场、规模化的应用中发生。 四是实现新突破,狠抓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在顶层设计上,我们要狠抓整体规划、标准建设、机制创新,出台教育发展总体规划、专项规划,研制出台《XX县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XX县基础教育课堂教学质量监测体系》《XX县基础教育互联网+教学范式与模式》《XX县中小学创新教育课程指导纲要》《XX县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等系列标准和指南,并建立纵横联动的协同创新机制。在基层创新上,特别重视信息化中心学校、融合创新示范培育推广项目的实施,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示范推广和培育推广双向联动,点面结合推进整体创新,加快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四、推进教育创新发展 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完善教育发展政策,破除制约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教育更加公平而有质量,推动教育协调发展,全面建成县域教育现代化发展体系。 (一)学前教育。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逐步加大公办幼儿园的比例;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的发展。进一步整合改造现有小规模幼儿园,扩大园所规模,提高办园质量。坚持依法办园,严格审批程序,落实办园标准,规范办园行为,加强对幼儿园的管理与监督,落实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全面向教师、家长、社会普及科学育儿知识,高水平、高质量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开展0到3岁幼儿教育试点工作。到2025年,全县自治区级示范幼儿园达到5所,基本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 (二)义务教育。以推进中小学办学条件改善为主线,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大力提升教师素质为重点,着力缩小城乡间、校际间的差距,全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通过实施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教育信息化改善工程等,着力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大力加强教师培训、教师交流轮岗和校长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着力提升教师队伍水平;加强课程及课堂教学改革,发展“一校一品牌”“一校一特色”,实现城乡优势互补、特色多样、整体提升。 (三)普通高中教育。全方位探索普通高中特色办学、多样化发展途径。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以办学体制多样化、办学模式多样化和评价体系多样化为支撑,深化课程改革、创新教学方式、改革教学管理制度、改进教育教学评价、强化学校资源建设,加快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办学、多样化发展的制度机制建设,合理定位普通高中发展方向,让不同学生在高中阶段都能得到全面而有个性发展,推进我县普通高中特色办学、多样化发展。到2025年,建成自治区级以上示范性普通高中3所。 全面推行、大力推进高考改革和新课程改革。积极主动迎接新高考改革对普通高中学校提出的各项挑战及要求。加快学校校舍条件改善、教学设施配置、教学管理能力和方法储备进程,按要求如期进入新高考改革的办学轨道,适应新高考改革的需求。积极探索适应高考改革科目需要、提升高中教育质量的办学新模式;研究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高中教学的改革措施;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教材与教学内容、学习结果与学习评价的关系;不断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扎扎实实提升课程建设力。制定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按计划全面、顺利、健康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加强课程实施监管,落实校长主体责任,强化责任追究。 (四)中等职业教育。优化教育结构,把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建设XX 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保持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大体相当,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改善县职教中心办学条件,将其办成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要的中等职业学校。优化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科学配置并做大做强职业教育资源。落实好对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和残疾人职业教育的政策、金融支持力度。完善招生机制,建立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统一招生平台,精准服务区域发展需求。积极招收初高中毕业未升学学生、退役军人、退役运动员、下岗职工、返乡农民工等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广大农村培养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发挥中等职业学校作用,帮助部分学业困难学生按规定在职业学校完成义务教育,并接受部分职业技能学习。 鼓励中等职业学校联合中小学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将动手实践内容纳入中小学相关课程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行职业教育技能培训证书“1+X”制度。到2025年,创建自治区级改革发展示范校1所;建设自治区级重点示范专业3个,特色专业2个,创新专业1个;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国家中等职业学校标准。 (五)民族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缩小民族地区与全县教育水平之间的差距,扩大一类,规范二类,进一步改善民族学校办学条件。落实加强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指导意见。支持民族地区加强学前和中小学少数民族教师培养培训工作,提高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水平。提升民族校长、管理干部、教师队伍素质,优化民族学校、幼儿园内部管理水平,民族教育质量显著提高。到2025年,办成少而精、高质量民族教育品牌学校3-5所。 (六)特殊教育。完善特殊教育体系,采取随班就读、送教上门、入特殊教育学校等方式,全面普及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5%以上。大力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成立专门招收残疾儿童的幼儿教育机构。支持校企合作,鼓励并协助特殊教育学校积极探索新的办学模式,开设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提升残疾儿童受教育水平。 增强特殊教育保障体系,积极争取为特殊教育事业提供必要的财力保障,加强对特殊教育各项经费使用的管理和监督,落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生均6000元补助政策;建立完善随班就读、特教班、送教上门教师津贴政策;实行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学生从学前教育到高中教育的免费教育。确保在经费上倾斜支持特殊教育。 提高特殊教育质量,促进医教结合,建立多部门合作机制,加强专业人员的配备。提高残疾学生评估鉴定、入学安置、教育教学、康复训练的有效性,加强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培训,提高专业化水平。增强特殊教育科研能力, 加强“一生一策”的探索研究及教材教学资源建设,推进课程教学改革。 (七)继续教育。加强教师专业化培养。落实教师培训经费投入,设立专项教师培训资金。遵循统筹规划“按需施训,注重实效”的原则,进一步丰富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模式,完善培训体系。培养优秀、卓越校(园)长,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重点开展乡村骨干校(园)长提高研修工作。根据新时代班主任工作的目标要求,优化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方法与措施。建立多途径教师发展机制,深化推进书香校园建设、“一个都不能少”学习共同体建设。加大对民族教育双语教师、中等职业教师、薄弱学科教师、特殊教育教师的培训培养力度。加强教研员队伍建设,不断优化师资结构,提高教科研水平,努力构建集教师综合素质培训、教育教学研究、教育信息资源开发、教育技术推广服务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制度,推进继续教育与工作考核、岗位聘任(聘用)、职务(职称)评聘等人事管理制度的衔接。加强对教师继续教育的统筹、组织和管理工作,逐步完善以校本研修为基础、现代远程教育为依托、课程改革为核心、学分制为管理手段,任职学校、培训机构和行政部门共同管理,适合我县实际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努力构建教师终身教育体系。 加大面向学校教育之后的全县成人继续教育。继续实施人人技能工程,以岗位培训为重点,统筹扩大继续教育资源,规范教育培训,开办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培训班,将辖区企业和商贸业职工的独立培训纳入全县有计划的统一技能培训,完善继续教育体系,健全激励机制,落实教育经费和固定的教育场所,组建专兼职师资培训队伍,提高教育质量。广泛开展社区教育,积极建设全县社区教育中心,不断提高社区教育的覆盖率,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八)卫生和国防教育。创新学校卫生和健康教育活动形式,培养学生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重视开展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激发爱国热情。 创新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加强学校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建立系统完善的教育教学体系。开展学生健康危险因素研究,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服务,落实学生常见病防治措施。实施中小学医务(保健)室达标工程,确保医务(保健)室配备达到办学条件标准。探索建立校际联盟式医务室等模式,解决校医配备问题。 加强学校国防教育。组织开展以国防教育为主题的“少年军校”活动,高级中学将军事训练纳入学生实践课。规范学生军训,创新军训模式,提高军训质量。建立1处以上学生军训基地。 (九)语言文字工作。完善语言文字法规规章体系,加强执法调研和检查。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进城市和区域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和经典诵读传承活动,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督导评估。推进重点行业系统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积极开展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训,推广使用国家通用手语、盲文。采取有力措施保护利用XX语言资源。 (十)家庭教育。以“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为组织管理模式,运筹家庭教育的指导内容、方法,创建出一条符合中小幼家庭特点和实际的“家校共育”之路。指导家长(监护人)培养和提高孩子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审美素质和生理、心理素质,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系好孩子“人生第一粒扣子”。加强家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抓好家庭教育教师骨干的培训,提高家庭教育师资队伍的业务水平。成立“家庭教育教研组”。 五、深化教育改革开放 全面推进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综合改革,推动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增强教育发展动力。坚持教育对外开放,兼容并蓄,合作共赢,形成良好教育生态,推进XX教育现代化体系建构。 (一)全面实施德育综合改革。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责任、创新、实践为重点,构建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体系,深化“四位双主体德育”,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深入推进“四位双主体德育”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土壤,引导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持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禁毒教育,强化学生常规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结合重要节点开展德育主题活动,形成富有特色的德育活动系列。加强改进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落实加强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指导意见。充分发挥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作用,继续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 全面提升教师的德育意识和能力。完善全员育人机制,推行教师“一岗双责”制。加强中小学教师全员德育工作培训,开发基于课程标准的学科教师德育培训和研修课程。建立学科教师德育教研制度。 (二)加强和改进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工作。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运动兴趣,使学生养成锻炼习惯。加强学生艺术审美和劳动教育,培育学生文明礼仪和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提高劳动和创新能力。 1.推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着力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健身兴趣、健身能力和健身习惯,努力实现“让每个学生至少掌握一项运动技能、养成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的目标。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体育多样化、高中体育专项化相衔接的教学改革,积极探索体育课程同一学段多样选择、不同学段分层教学的教学模式。建立中小学体育课程“超市”,在义务教育学段实行“选课走班”教学,在高中实行学生分项分层教学。全面实行“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构建以学生体育社团、俱乐部为主要平台的课外体育活动体系。学校每年举办一次阳光体育节。鼓励优秀教练员、运动员进校园指导体育社团活动。支持各校因地制宜,创造性地挖掘民间和传统体育资源。大力发展校园足球运动。全县建成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0所,区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30所,国家级足球特色幼儿园4所,区级足球特色幼儿园20所。健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学校体育工作自评和发展年度报告制度。到2025年,全县100%的学校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加强开展近视眼防控工作的宣传和落实,普遍改善和提高全体学生视力水平。使学生的体质健康合格率不断提高。 2.切实加强学校美育工作。各级各类学校逐步开齐开足美育课程。积极实施中小学体育艺术“2+1”项目,确保每名学生至少掌握两项体育技能和自主发展一项艺术特长。 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地方和校本美育课程。增强中小学美育课程的多样化、选择性。教育与文化等部门合作,开展高雅艺术、传统文化进课堂活动,做好学生艺术普及工作。要将美育实践活动纳入教学计划,实施课程化管理,创新学生艺术交流活动,加强学生艺术社团和艺术团体建设,每年举办一次学生人人参与的艺术节。改善美育教学条件,使艺术场地及设施的建设配备达到规定标准。联合和依托文化部门及相关单位,组织选派文艺工作者参与志愿服务项目,鼓励和引导社会艺术教育专业人士到中小学校担任兼职艺术教师。健全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制度、中小学校美育工作自评和美育发展年度报告制度。到2025年,初步形成中小幼美育相互衔接、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互结合、普及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促进、学校美育和社会家庭美育相互联系的现代化美育体系。 3.全面加强劳动教育。根据各学段特点,在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系统加强劳动教育。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学校要对学生每天课外校外劳动时间作出规定。职业学校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其中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不少于16学时。根据需要编写劳动实践指导手册,明确教学目标、活动设计、工具使用、考核评价、安全保护等劳动教育要求。根据教育目标,针对不同学段、类型学生特点,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结合产业新业态、劳动新形态,注重选择新型服务性劳动的内容。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制定评价标准,建立激励机制,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劳动竞赛等活动,全面客观记录课内外劳动过程和结果。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三)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坚持问题导向,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考试招生体制机制。 1.改革考试招生模式。完善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办法,进一步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制度,实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改革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方式,推进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为依据录取新生的招生模式。 2.改革考试评价形式和内容。完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把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的依据。落实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建立并规范高中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四)改革教育管理体制。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根据教育发展的自身规律和教育现代化的基本要求,以构建政府、学校、社会新型关系为核心,以推进管办评分离为基本要求,建立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简政放权,改进管理方式,规范对学校的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提高教育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逐步开展取消学校行政化管理模式试点,更多地运用政策、标准、财政等手段,大力引导和支持教育发展。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进一步完善校长负责制,以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为突破口,稳步推进“县管校聘”教师管理体制改革。全面落实学校办学条件、教师编制等实施标准,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更好地促进教育公平,为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五)完善现代学校制度。完善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建立以基础性制度为保障,以核心制度为重点,以外围制度为补充的学校科学管理制度体系。加强学校常规管理,通过用人、评价、分配等制度激活管理机制,充分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不断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实施开放办学,推行民主管理,加强校务会议、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完善中小学家长委员会,邀请学生、家长、社区和社会人士广泛参与学校管理与监督,推进学校管理决策民主化、科学化,不断完善现代学校制度。 (六)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坚持教育公益性和普惠性的原则,进一步深化公办学校办学体制改革,吸引有实力的社会力量参与公办学校办学,积极开展联合办学、委托管理等办学方式试点,借助优质教育资源整合薄弱学校、扶持新校发展,实施集团化办学,建立学校联盟,提高办学效益和质量。大力支持民办教育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办学,严格民办学校审批程序,依法规范民办学校办学标准,加强民办学校监督与管理,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满足人民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依法落实民办学校、学生、教师与公办学校平等的法律地位,切实保障民办学校办学自主权。形成政府宏观管理、学校自主办学、社会广泛参与,职能边界清晰、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格局。 (七)扩大教育内外合作交流。依托县内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扩大教育区域内外合作交流。以区域交流为重点,深化“教育联盟”、“共建共享”、“京蒙帮扶对口支援”、“县管校聘”等工作,加强校长及教师交流轮岗、教育合作等项目的实施,推动区域内教育资源的优质均衡发展。结合“一带一路”建设和人文交流机制,有序推动国内外教师双向交流,引进国际课程,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包容多元文化的优秀人才。 (八)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以完善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为重点,释放社会力量办学活力,促进民办教育发展,创新和扩大教育服务多样化供给。 1.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将民办教育纳入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引导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兴办教育,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允许社会力量以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吸引鼓励大中型企业、社会团体参与办学,探索举办混合所有制学校。鼓励公办与民办学校开展资源共享和深度合作。 2.优化民办教育发展环境。建立营利性、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制度,实施差异化扶持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设立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落实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生均公用经费保障机制。依法落实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的同等法律地位,注重民办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健全民办学校教师社会保障制度。支持民办学校创新办学机制和育人模式,培育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民办学校。 3.完善监督管理服务体系。完善民办学校法人治理结构,推动建立民办学校监事会和民办学校管办评分离制度。规范民办学校财务资产管理。建立健全民办学校风险防范机制与信息公开制度,完善督导评估,探索建立民办学校退出机制。 六、提升教育保障水平 依法保证教育投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提升依法治教能力,全面增强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综合实力,为促进我县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坚实保障。 (一)加大财政投入,保障优先发展。完善政府主导、权责清晰、分担合理、更为多元的教育经费筹措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全覆盖、全过程、全方位的教育经费投入使用管理体系。加强“两个只增不减”等法定要求的动态监测,加强拨款标准、收费标准、资助标准的动态调整。调整优化教育经费存量结构,新增经费重点保障困难地区、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多投向教师、学生和教育教学改革等内涵建设。保障农村教师待遇,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全面加强教育经费管理,向薄弱学校、重点项目、重点工作倾斜,着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建立教育经费预算绩效评价体系。 (二)深化人事改革,强化队伍建设。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教师廉洁从教意识,规范从教行为,完善师德师风长效机制,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将师德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切实提升师德师风水平。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健全多层次、全方位的教师培训体系。对中小学教师实行每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创新培训模式,着力抓好新任教师岗前培训、在职教师岗位培训和骨干教师研修提高,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力推进校本研修,把校本研修作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主阵地。实施名师工程,完善骨干教师队伍体系。加强对特级教师、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的管理,设立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 全面提高教师学历层次,到2025年,小学教师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者达到100%,本科以上学历者达到80%;初中教师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者达到97%,具有研究生学历达到8%;普通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100%,具有研究生学历者达到12%;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100%,具有研究生学历者力争达到10%。 深化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进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公开招录工作,畅通教师入口,建立常态化的人员补充机制。提高教师入职门槛,打破教师资格终身制,实行定期注册制度。加强教师管理,完善教师的引进、交流和不合格教师的退出机制。逐步实现教师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以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为突破口,稳步推进“县管校聘”教师管理体制改革。加大校长教师交流力度,鼓励校长、教师到薄弱学校工作、任教,推动区域间师资力量均衡配置。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评价标准,建立与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和聘用制度相衔接、符合教师职业特点的中小学教师职称系列,将师德修养、教育教学能力和工作业绩作为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的主要条件,为广大教师职称评审提供更多的机会,充分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行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离制度,建立健全科学的教师综合考核评价机制和导向明确的激励机制,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三)全面改善办学条件,稳步推进优质均衡发展。用好教育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全力推进学前教育、基本消除“大班额”、乡镇寄宿制学校、乡村小规模学校等建设项目的实施;积极鼓励民营资本和社会力量开办幼儿园;大力改善高中办学条件。推动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工作,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发展规模和质量,积极发展继续教育,不断提升各类教育硬件建设水平。 结合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规划、学前教育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集中改厕所”、“产教融合”改善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条件等项目规划,坚持城乡并重,科学规划,补齐中小学、幼儿园基本办学条件短板,有机统筹和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完成XX蒙中迁建、光华学校新建、三中扩建、明德扩建、大城子蒙中扩建和城区新建小学、初中、高中学校工作。进一步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加快普通学校和薄弱学科建设。 提高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到2025年,实现“三全两高一大”发展目标,即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探索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着力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教育服务供给方式以及教育治理新模式。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支持学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逐步实现信息化教与学应用师生全覆盖。创新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开展大数据支撑下的教育治理能力优化行动,推动以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服务教育教学全过程。加快推进智慧教育创新发展,设立“智慧教育示范学校”,实施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大力推进人工智能教育进入乡村课堂,使乡村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推动大数据分析,存储实现云端化,使工作随时随地都可进行,打破空间限制。探索创客教育、机器人编程教学。 (四)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依据“尊重主体,面向全体”的原则,根据不同学科特点,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在原有课程改革成果基础上,再加力度,再辟蹊径,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先进做法,在全市“学习共同体建设”引领下,进一步完善教师学习机制,突出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完善教学设计、教学模式、课改监督和考评机制等系列新课程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新课程管理和实施水平。精准分析学情,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探索师生成长记录机制,逐步解决唯分数论的评价机制,考试成绩实行等级评价,健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时代评价机制和质量监控体系,建立健全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和人生规划课程建设。加强校本课程建设,不断开发适合学生特点、具有地方特色、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在教育基本均衡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三类示范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示范学校、教育科研示范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示范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大名学校和特色学校的创建力度,不断提升优质教育资源层次,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规模。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推进“教育+互联网”发展,建立覆盖各年级各学科的数字教育资源体系,加快数字校园建设。 (五)推进依法治校,规范办学行为。 全面推进依法治教。抓好执法关键环节,全面推动依法行政、依法治校,加强普法教育。落实好未成年学生学校保护规定。建立依法治理“校闹”机制,完善学校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机制,健全学校依法办学法律服务与保障体制,开展教育系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推动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和法制资源教师建设。充分发挥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心作用,进一步做好法治课教师的培训工作。 专项治理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全面推行课后服务。探索弹性作业和跨学科作业。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控制作业量和考试难度,提高教师课堂效率和质量,逐步建立中小学课业负担监测、举报、公告和问责制,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保证学生全面发展、活泼学习、健康成长。 (六)加强教育科研,促进实践应用。坚持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根本,服务教师专业成长,指导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书育人能力;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深入研究学生学习和成长规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服务教育管理决策,加强基础教育理论、政策和实践研究,提高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水平;服务学校教育教学,引领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充分发挥教研机构在推进全县课程教学改革、教学诊断与改进、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培育推广优秀教学成果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健全教研队伍,培育一支热衷于教育工作,具有改革创新能力,勇于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的科研教师队伍;革新教研方式,要因地制宜采用片区教研、网络教研、综合教研、主题教研以及教学展示、现场指导、项目研究等多种方式,积极探索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教研模式改革;完善教研保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增强教研领导意识,加大经费投入,给予充足的经费支持、强化督导检查,促进教育科研健康运行。 (七)加强文化建设,彰显办学特色。按照“高品位、精内涵、强特色”的工作思路,以“正确方向、立德树人、因地制宜”为原则,不断加强以理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等为内容的学校文化建设与研究,建设体现时代特征的生态校园、文化校园、书香校园。 大力彰显符合时代要求的精神文化,持续开展爱党爱国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努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大教育观,不仅关心学生今天的快乐成长,更关注学生明天的持续发展。完善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以机制提升价值观念,以民主促进科学发展,引导行为,开发潜能,实现学校以人的发展为根本的核心价值追求。培育文明和谐的行为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引领,更加关注师生的意识形态教育、大力加强学生的思政课教育、团队活动、社团活动和生态文明、网络文明教育。建立健全重点学生关爱帮扶体系。加强学生的文明行为、教师的教育行为、学校的管理行为等方面教育。注重校园环境文化建设,进一步丰富学校建筑和景观的文化蕴涵,彰显“一校一策、一校一品、一校一景” 的学校发展特色。立足学校实际、传统底蕴、工作优势、周边资源等因素,努力创建个性鲜明、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继续推进文明校园的评选、表彰和宣传活动,使学校文化成为XX教育发展的内生推动力、核心竞争力和持久辐射力。 (八)维护校园安全稳定,优化教育服务保障。把贯彻落实“1号检察建议书”、预防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防治校园欺凌纳入扫黑除恶重要工作内容,进一步建立完善有关工作制度,坚持反复抓、抓反复。开展好“一个都不能少”班集体创建活动。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总书记关于安全发展理念、红线意识、底线思维、责任体系、防控风险等方面的重要指示精神,强化主体责任、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各负其责、失职追责的意识,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和“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理念,主动扛起“促教育发展,保师生平安”的政治责任。 坚持日常管理、隐患排查、信息报送、会商研判、危机处理等工作机制,坚持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强化忧患意识和敏感思维,将问题隐患及时消灭在萌前状态。努力完善人防、物防、技防于一体的校园安全防控体系,并与当地公安部门实现无缝衔接,与接警中心实现一键报警,做到有隐患及时发现,有苗头及时掌握,有事故及时处置。切实强化校园周边高峰勤务和“护学岗”机制。加强对学生进行反欺凌与暴力、反性侵、防范“校园贷”、防范针对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等方面内容的安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救能力。不断增强青年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保培养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真正“合格”,可靠接班人真正“可靠”。 做好后勤管理服务工作,推行“学校+基地”模式,深入开展 “放心食堂”“放心超市”“文明宿舍”“绿色生态校园”创建活动。加强学生食堂、宿舍、校园绿化、卫生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做好校方责任保险,协调做好中小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加强校园消费市场规范管理,提高服务师生质量。 七、加强规划组织实施 (一)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县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作用。坚持和完善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制度体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师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使教育系统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坚持党管办学方向、管改革发展、管干部、管人才,把党的领导贯穿教育工作的各方面各环节。加强民办学校和中小学党建工作,实现“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加强党员日常教育管理,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坚持不懈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切实增强教育干部队伍执政本领,把加强思想建设和能力建设作为重要政治责任,不断增强干事创业的动力和能力。组织开展各级各类专题培训。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完善素质培养体系、知事识人体系、选拔任用体系、从严管理体系、正向激励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干部选育管用全链条工作体系。组织实施“党员教师风采项目”“环节干部奋进纪实档案”“股长突破项目”“书记校长履职亮点项目”,把重大项目实施作为考察识别、考核评估和展示干部风采的平台。贯彻落实新时代教育系统优秀年轻干部发现培养选拔工作实施办法,组织开展优秀年轻干部专项调研。 落实中小学党建工作规范化建设基本要求。健全完善融合党建长效工作机制,以“党建链”引领“业务链”、“教科研链”、“服务链”等工作链;培树一批富有特色、成效明显、可复制可推广的党建联建工作品牌。认真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着力加强信息化、精准化、规范化建设。认真贯彻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着力推进精准思政,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打好提高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和水平的攻坚战。深入实施中小学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加强中小学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持续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推动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地生根。 (二)推进教育督导评估改革。加快构建覆盖全面、运转高效、结果权威、问责有力的督政、督学和评估监测三位一体的督导体制机制。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主题,加强教育督导机构和责任督学队伍建设,坚持督政与督学并举、监督与指导并重,制定各类督导评估办法及督导评价体系,强化程序意识、细化工作规范、完善督导流程,强化结果运用,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综合督导、专项督导和常态督导。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督导的深度融合,积极创新教育督导的信息化、科学化水平。强化学校安全工作督导职能。加强对实施基础教育各类机构的综合督导评估,继续实施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围绕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项督导,完善教育督导报告反馈和限期整改制度,加大复查和问责力度。推动各类教育健康协调发展,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建立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动态监测系统,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三)强化实施保障。建立规划实施责任制。对改革和发展的重点任务,制定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强化与年度计划和各级教育规划的有效衔接,科学制定政策和配置公共资源,精心组织实施重大工程项目,将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政策、举措落到实处。加强相关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建立各有关部门共同研究解决教育发展问题的机制。引导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采取多种形式和办法,支持学校建设,参与学校管理,积极为教育发展贡献力量。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加强与新闻媒体合作,及时全面向社会传递教育改革发展的信息,引导形成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关心、支持和参与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局面。完善试点改革制度,推动综合改革和专项改革相结合,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加强分类指导,建立激励机制,保护和激发基层首创精神,鼓励各地大胆实践、积极探索、创造经验。深入挖掘教育综合改革宝贵经验特别是基层创新经验,不断探索实施规划的有效机制。建立规划实施监测评估机制,组织对规划实施情况开展跟踪监测和中期评估,及时发现问题,优化实施策略,出台针对性政策,调整规划目标、任务与政策措施。定期发布教育改革发展动态和规划实施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布规划实施进展状况,主动接受家长、社会、媒体的监督,将社会各界对规划的意见和建议作为规划调整的重要依据,确保规划总体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2020年在全县某领导“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3670字范文 刚才,各位领导、各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围绕“十四五”规划编制和发展谈了很好的意见,充分体现了大家对国家宏观大势的了解,体现了对X县情实际的把握,体现了对X发展的期盼和负责,体现了对X的热爱和感情,这对于进步修改完善好《规划》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请起草组对会上各位领导的发言及会后收集到的各位领导的意见建议,进行认真的搜集、整理、汇总、吸纳。应该说起草组前期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果。 总体看,目前形成的这个规划纲要框架基本合理,思路比较清晰,也比较符合上级要求和X实际。接下来,请X县长牵头,发改委负责,尽快按照这次会议要求,根据大家提出的意见建议进一步修改完善,在深度、厚度、特色上下工夫,增强科学性、前瞻性、引领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广泛听取各阶层、各方面意见,成熟后提交政府常务会研究、报县委审定后提交县人代会审议。下面,我谈几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编制“十四五”规划是县委、政府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全县人民关注的一件大事。作为中长期规划,“十四五”规划对我县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将发挥宏观性、战略性、前瞻性的引导作用。高质量编制好“十四五”规划,对于X“十四五”期间推动科学发展、循环发展、转型发展、和谐发展,实现追赶超越,争取国家和省市各方面的支持,至关重要。 一要结合自身实际体现特色。我们的规划一定要立足自身,发挥优势,激发潜能,符合X实际,体现X特色,既有前瞻性、引领性,也有针对性、可操作性,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要一看就是X的规划。一要体现X特色的发展路径。X是限制开发的主体功能区,是南水北调重要水源涵养地,保护生态、加快发展、改善民生都是我们最大的责任、最紧迫的任务,这就是我们最大的县情。我们立足县情提出的生态立县、产业强县、旅游兴县三大战略,是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和遵循经济规律、自然规律的,也是与XX提出的绿色发展、协调发展理念相契合的,在实践中证明是可持续的,在“十四五”期间,我们要思考如何按照XX五大新的发展理念和省市新的要求,结合X实际,在坚持中赋予新的内涵,谋划新的支撑,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促进经济与生态融合互动,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城乡区域发展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形成更加符合县情实际、更能体现X特色的发展路径,避免同质化,促进差异化发展。 二要放大生态X的竞争优势。生态X是我们最大的特色和优势,在“十四五”期间要挖掘潜力,壮大优势,引领全市、全省、全国X产业发展。我们X资源是全国一流的,也是X名符其实的“X”,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把X产业打造成生态友好型产业的首位产业,“十四五”我们要在X资源开发利用实现突破,占领高地,要推动X产业向高端产业迈进,有标准、有品质、有含金量,真正是绿色健康的,做到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从粗放发展向高端、集群、链式转变。比如,我们的X茶和X,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逐步在扩大和提升,但我们的产业规模、发展质量、综合效益与富民强县的目标还有差距,“十四五”要更加突出主导地位,要有强有力地举措,加快推进产业升级提质,提升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度,提高对县域经济的贡献率,真正使两大产业既富民又强县。比如,我们X中药材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率低,还处于开发链的低端,“十四五”要在X中药材综合开发利用上下功夫、求突破,使生物医药产业成为X产业新的增长极。良好的生态环境、优美的自然山水、独特的地域文化是我们的特色,要立足“XXX”旅游品牌,按照打造X一流旅游目的地和山水休闲度假养生胜地的目标定位,采取“党政推动、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运作模式,突出“生态、休闲、养生、文化”四大特色,突出旅游设施完善、突出旅游文化挖掘、突出旅游商品开发、突出旅游宣传推介,统筹推进茶旅一体化、休闲养生一体化、观光体验一体化和游购娱一体化,努力构建“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新格局,做特、做优、做强X旅游业。要大力扶持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把文化产业的发展作为推动X三产发展的有力抓手。 三要发挥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的引领带动。天猫2019年双十一,全天成交额达到XX亿元,比去年同比增长X%,X双十一单日网上销售额突破了X万元,再一次证明了“互联网+”对中国经济和每个人生活带来的深远影响,对消费的巨大拉动作用。“十四五”要大力实施互联网+战略和新型业态的培育,把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作为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强大引擎,带动健康养生、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等业态发展,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总之,在规划编制中要立足我们的优势,把最大的潜能激发出来,大胆去想、科学论证、求实去干。 二要坚持问题导向弥补短板。 近年来,通过全县上下的不懈努力,我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民计民生得到较大改善。但我们还应该看到,我县经济发展仍然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如:经济结构不够优、产业质量效益不高、重大项目支撑不足、需求拉动不够强等等。民生改善上也存在一些差距:在社会保障方面,还有占全县总人口X%贫困人口没有脱贫、X万城乡居民处于低保水平;在教育发展方面,城乡教育资源还不够均衡,县城学校“大班额”问题还未得到有效解决;在医疗卫生方面,全县卫生医疗机构床位数仅有X张,医疗卫生资源还不能满足群众就医需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仍未得到根本缓解;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城乡道路等级不高,区域交通环线还没形成,还有近X%的行政村群众没有用上优质安全电,等等,这些都是发展中的短板。一方面要充分总结“十三五”期间所取得的成果,用“十三五”的成果坚定我们的发展信心,用“十三五”的成果激发我们的发展潜能,一些好的思路和做法要坚持,保持规划的连续性。一方面要坚持问题导向,认真分析县情,找准问题,抓住矛盾,看清差距,明确补上什么短板、突破什么瓶颈、解决什么难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最大限度争取获得更多项目资金支持,把影响发展亟待拉长的短板和缺项一一补齐,让人民群众更好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要谋划重大项目强化支撑。 我县财力薄弱,要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十分艰巨,仅靠我县财力支撑不可能实现。只有尽可能多地争取上级项目和资金支持,才能使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更快,民生改善就更好。编制规划,其实也就是提出项目、研究项目、编制项目。项目的谋划程度和争取数量直接决定着我县“十四五”期间发展空间与成效。要紧盯国家“十四五”在“保持经济增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改革体制机制、推动协调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扶贫开发”等10个方面的突破重点,在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改善等领域进一步策划、筛选、论证一批重大项目,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对接,争取更多的项目和对策建议进入中、省、市层面的规划,为增后劲、促均衡、上水平提供支撑。同时,要了解掌握我们没有规划而上级有安排的项目,市上在编制规划时,为加快我县旅游发展,就为我们编制了小飞机直升机场项目。比如,在社会事业方面,国家全面放开二孩后,随着学龄儿童数量不断增加,对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的需求也会增大,在规划中要充分考虑生育政策调整带来的变化和需求,要在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上超前谋划一批重大项目,提前做好规划布局。 四要高质量完成规划编制工作。 “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要突出改革创新、思想解放,要突出转方式、调结构,要突出生态文明和扶贫攻坚,要突出追赶超越、稳中求进,要突出对外开放和协调发展。一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按照分工要求,扎实做好本行业、本领域的编制工作,需要联合编制的专项规划,部门之间要加强协作,搞好配合。各位分管副县长要亲力亲为,督促检查,严格把关;各相关部门一把手必须亲自挂帅,专人负责。同时,各专项规划的编制要服从县发改局的总体安排。二要加强宣传,广纳谏言。要提高编制的透明度和社会参与度,进一步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要邀请专家参与讨论和论证,主动征求他们的意见;县政府网站要开辟专栏开展建言献策、县民调中心电话征询等活动,广泛征求意见建议,使规划充分纳民意、接地气;要广泛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老干部、企业家代表、专家学者等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使规划决策更科学、更民主。三要上下联动,搞好衔接。要加强与市上规划的衔接。请xx县长牵头,就“十四五”总体规划专题到市发改委汇报一次,必要时再到省发改委或相关部门去汇报。各分管县长就分管领域的专项规划也要到省市相关部门衔接汇报,确保规划与上级部门专项规划同步。各个专项规划要加强与总体规划的衔接,同级专项规划之间也要加强衔接,保证规划目标、生产力布局、投资安排和政策手段的有效对接,使规划更具有操作性。四要把握节点,按时推进。县发改局根据这次会议讨论的意见,在广泛征求意见后进一步修改完善,于12月中旬前提交政府常务会研究,12月下旬提交县委常委会审定,2021年初提交县“两会”审议。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