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沂蒙老兵》观后感 4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电影《沂蒙老兵》观后感 4篇

电影《沂蒙老兵》观后感 4 篇 影片《沂蒙老兵》讲述了一位名叫李德崮的老兵退役回村担任村干部后,退 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克服种种困难发奋图强,回乡创业,并在自己富起来后, 带动老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故事。 电影《沂蒙老兵》观后感一 行百里者半九十。当前,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已到冲刺阶段,曙光已在眼前。 此时,广大党员干部更应沉心静气,认真思考各项工作中的“硬骨头”,继续保 持求真务实、担当作为、迎难而上的良好姿态,把握好三个“不等式”关系,扎 实做好每项工作。 “想到”不等于“做到”。截至目前,广大扶贫党员干部大多已经和困难群 众共同生活了较长时间,对困难地区的整体情况、存在问题等有了一定了解,对 脱贫的思路和方法也逐渐能够侃侃而谈。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脱贫攻坚是一项 有很强实践性的工作,仅仅头脑中想到好主意、好点子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思 路和计划转化为能够落地的可行性措施,并经过实践和时间的检验,才能证明有 效与否。广大扶贫党员干部应牢记“想到了”不等于“做到了”,始终保持积极 大胆的实践精神,用实干苦干的精神和行动将美好愿景变为现实。 “我相信”不等于“真效果”。研究谋划工作的过程中,经常会说到“我相 信会达到_效果”,往往体现出一种对工作效果的美好希望和预期。但是,广大扶 贫党员干部应注意的是,美好希望并不等于实际效果。脱贫攻坚是一场实打实的 硬仗,最终结果要靠困难群众生活水平是否提高的硬指标来说话,扶贫党员干部 应始终脚踏实地,把手头儿的每一件“小事”做好,拿出真抓实干的扎实作风、 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冲劲儿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韧劲儿,把在“我相信”变为“真 效果”,助力美好愿景成真。 “我认可”不等于“人民满意”。在扶贫工作中,有些党员干部习惯于以自 我为中心,忽视困难群众的呼声和感受,面对批评意见想当然地认为是“不懂政 策”“外行意见”,不仅不虚心接受,反而抱着嗤之以鼻的态度冷面相对。广大扶 贫党员干部应充分认识到“我觉得”“我认可”既不能代表困难群众意见,也不 能反映出脱贫工作实际效果。而是应始终站在人民立场,把“人民满意”记在心 上,作为最高工作标准,想问题、办事情多从困难群众的角度出发,让困难群众 认可满意。 电影《沂蒙老兵》观后感二 精准扶贫是新时期农村工作的重点,党和国家十分关心和重视扶贫工作。推 进精准扶贫,是缓解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 化建设的一场攻坚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贫困人口逐步减少,农村地区面貌得 到明显改善,但也意味着农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面对如 此艰巨而繁重的任务,党和国家对扶贫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市档案局下派 的驻村工作队员,积极推进乡村脱贫攻坚工作。 我作为本单位“一帮一联”的干部,积极参加脱贫攻坚专题培训,在培训中 主要学习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中央、自治区和柳州市委市政府脱贫攻坚的 决策部署,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的工作方法,扶贫领域廉洁和作风教育,“重精 准.强基础”专项行动和脱贫攻坚考核评估方式等内容。通过培训,我对扶贫工 作有了新的认识,掌握了更多的帮扶政策,理清了自己的工作思路,明确了工作 方向,掌握了一些工作方法。在培训之余,我还对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拿出 来与第一书记和其他工作队员来交流,汲取他们的有效经验,帮助自己从容面对 困难,克服困难。 当前,我们的扶贫工作已进入攻坚克难的重要阶段,不能再以走过场等应付 的心态来开展扶贫,必须保质保量如期脱贫、杜绝返贫。因此我们需要精细化的 扶贫思想,促使各地区整体脱贫、全面脱贫。精准是我国扶贫进行到新阶段的新 举措,符合中国国情。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 所以对于我所帮扶的车平村,要实现真脱贫,就要深挖致贫的原因,深入基层了 解农户的所需所求,积极利用本地区的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打造品牌 优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如何帮,就是我在驻村时遇到的一大问题。送上一袋米、一桶油,或者给几 百元钱都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减轻贫困户的生活负担和缓解暂时的经济困难,而这 种输血式扶贫永远都不会是长久之策。要想帮助贫困户彻底走出困境,就必须帮 助他们做些根本的事情,出主意,找对策,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只有真心实意, 带着感情,制定对策,精准帮扶才是保障。例如对于因天灾人祸造成家庭贫困的 困难户,首先要落实各项社会保障政策和民政相关救助,帮助其先渡过难关,再 为其量体裁衣,摸清打算,针对性地找出一条适合其自身发展的路子;对于没有 劳动能力的困难户,除了帮助他们落实低保政策以外,还要帮助他们的子女解决 就业问题,实现以小养老解决家庭贫困。闭门造车并不能转变农民的生活条件, 有时必须要借助外力,才能更好更快地实现新农村建设,要进一步推进产业化扶 贫,支持贫困户发展优势特色种植业、养殖业等,优化产品产业结构,促进产业 化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成为带动帮助贫困人口提高收入水平的重要来源。 积极组织农村参加技能培训,鼓励农民在本地城乡从事二、三产业,组织劳务输 出,拓宽增收渠道,增加经济收入。 新阶段的扶贫不再是以金钱、食物等方式开展扶贫,而是转向了以文化扶贫、 政策扶贫的转变。要从思想上、行动上使贫困农民能够自养,从而才能真正脱贫。 扶贫帮付,是一项爱心工程,如果只做表面文章,做好了资料档案的健全、 入户改善户容户貌、过年过节慰问,那都只是解一饥,但不能解百饱。因此,作 为驻村工作队员,我们不能流于形式,必须真心实意地帮助贫困户干点实事,并 以此为契机,深入群众,深入基层,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 所系,这既是开展扶贫帮困活动的初衷,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电影《沂蒙老兵》观后感三 我们对脱贫攻坚要有一种责任感、紧迫感,要带着感情做这项工作,要真正 做到内心向往贫困群众住上新房,穿上新衣,向往贫困群众发家致富,奔上小康, 让扶贫攻坚成为党员干部的心中事,心中石。抓扶贫切忌喊大口号,也不要定那 些好高骛远的目标,要一件事一件事做好。扶贫攻坚,更需要我们党员干部多一 些担当,多一些办法,多一些接地气的思路,用换位思考的方法,来解决群众遇 到的实际困难。 一是走访困难户方面要带着细心去走访,做到有的放矢。走访户前,要认真 了解全村的基本情况以及走访的群众类型(五保,低保,扶贫户,劳动力情况等)。 群众对政策的知晓了解情况。 要带着诚心去走访,做到将心比心。在走访过程中,尽可能地到群众家中看 一看,听一听,采用拉家常的方式,以请教的语气,重点了解群众家庭生产,生 活中存在的问题,对群众要实话实说。对于有些群众当面不情愿说的话,可留下 公示的电话,希望能听到他们的真实声音和期盼。在走访过程中,看到部分群众 生活相当艰苦,特别是一些因病残导致家庭贫困的现实(群众年老、身边无人照 料、房屋破旧、生活贫苦),要在走访时一一进行了解记录。 要调整好心态。在走访困难群众时候,要将群众当自己的亲人,朋友,以诚 相待。要改变工作作风。在处理困难群众问题时候,要结合有关政策的基础下, 要有耐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一遍不行,要讲两遍,三遍。一次不在家,就 走两次,三次,来调处解决问题。走访群众时,很多群众都积极配合,他们对我 们的工作都非常理解和支持,又是倒茶,又是拿凳子让坐。感谢群众对我们工作 的理解和配合,今后应认真将工作做好。也许有时候走访了不一定能解决什么问 题,但我们来了。经常走访是拉近群众的距离,打好群众基础,无形中为社会和 谐稳定作出贡献。 二是制定帮扶措施方面在工作中要勤于思考,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 合理进行调整。 1.持之以恒开展帮扶。 精准扶贫是一长期系统工程,需要长期的努力。应根据实际,制定长期计划, 给予扶贫对象长期、持续跟踪的帮助。 2.结合被帮扶对象的实际特点开展帮扶。 在帮扶对象中,因病致贫,因贫返病现象相当普遍。应立足实际,创新帮扶 措施,增强其脱贫能力,使之早日脱贫致富。 3.加强与村、镇、县沟通联系,给予困难群众创造合适的就业机会,致富途 径,使其增强造血能力。 进一步采取措施,克服困难,切实解决其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力求从根本 上改善困难群众的生活水平。 在走访群众时,家中大部分是与老人交谈,见到年轻人不多,根据了解,大 部分年轻人都在外面打工(做杂活),老人一般在家里都以种田为主,而一般留守 在家的老人都是年老体弱,无经济来源,很多老人都有认为自己给家庭带来负担。 在走访时除了要多体谅他们的心情之外,还要多鼓励他们要树立信心、振奋精神、 自力更生、争取早日脱贫。 我相信,任何困难都是暂时的,虽然现在经济生活条件较差,但大家首先要 有脱贫致富的勇气和决心,要认真学习致富技能,拓宽增收渠道,提高家庭收入。 要相信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通过自己的勤劳双手一定会创造出美好幸福生活。 电影《沂蒙老兵》观后感四 精准脱贫作为三大攻坚战之首,鲜明地诠释了新时代中国式减贫事业的最关 键特征。经过八年多精准扶贫的全面展开,贫困地区以精准扶贫统领经济社会全 面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贫困群众收入水平大幅提高,现行标准下的贫困 人口快速减少,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广大农村人居环境持续向 好,扶贫县乡村党群干群关系呈现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个时期。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八年前在湘西十八 洞村提出的“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新时代扶贫方针, 不仅大大释放出我国的制度强势和政治优势,而且精准保障着这一轮脱贫攻坚的 提质增效。“五个一批”、“六个精准”、“聚焦深度贫困等不断精准策略”指引下 的中国减贫方案已创造出每年减少 1000 多万贫困人口的人类减贫奇迹。 精准扶贫是为了精准脱贫。坚持以精准识别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为基础, 真正改变了大水漫灌和“手榴弹炸跳蚤”般的传统扶贫范式,终于实现了扶贫政 策措施的到户到人和靶向锁定。坚持精准施策,把“五个一批”的精准手段和“六 个精准”的具体要求有机统一,并以严格的监督和考核保证了不偏不倚地精准帮 扶,贫困地区、贫困群众从未有过如此的变化和获得感。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给特困群体带来了空前机遇。“要把深度贫困地区作为区 域攻坚重点,把贫困老年人、残疾人等作为群体攻坚重点”。“要对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存在的突出短板和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进行认真梳理。从人群看,主要是老弱 病残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残致贫问题时有发生,扶贫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兜 底措施”,这些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强化精准的重要论述,为精准解决贫困残疾 人等特殊困难群体的贫与困不仅开好了药方,也抓好了良药:产业带动、保学控 辍、资产收益、异地安置、危房改造、大病保险、公益岗位、无障碍改造、辅具 适配、社保兜底、干部帮扶等有效措施纷纷优先贫困残疾人及家庭。近五年,仅 贫困残疾人在现行标准下每年就减少 100 万人以上,同样创造了人类减贫的未有 奇迹。 精准不仅是一个角度,更是一种态度。与常常遇见的“大而化之”、“笼笼统 统”、“基本上”、“大概齐”等以平均数掩盖大多数、以大群体代替小个体的工作 方法比,精准,饱含了科学治理的态度和方法;精准,彰显了以人为本尊重个体 与差异的温度;精准,摆脱了只见森林不见树木的“盲目”;精准,还坚定着精准 识别、精细服务与“一个都不能少”的公共服务与社会治理的坚守与自信。这应 该就是精准的方向和力量。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