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心得)之让数学课堂充满数学味——听《组合图形的面积》有感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让数学课堂充满数学味——听《组合图形的面积》有感

数学论文之让数学课堂充满数学味——听《组合图形的面积》有感 ‎ ‎——听《组合图形的面积》有感   (该论文获光泽县教育教学学会论文一等奖)走进数学课堂,与老师学生零距离接触,也是一种很好的交流与学习机会。在听别人上课中,很容易引发自己的反思、感悟,从中获得一些收获。就在前段时间,实小开放日,余赛英老师教学的五年级数学《组合图形的面积》一课,听完之后,让我怦然心动,回味无穷。一堂数学课充满了浓浓的数学味,随处可见老师对学习方法的指导,数学思想的渗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现撷取其中几个教学片断与大家分享。片断一出示情境:出示课本第75页(保证了2分钟时间独立思考)生1:我估33m2。生2:我也估33 m2。师:同学们,这估算有一个范围,不是直奔一个数。通常会想是不大于几,不小于几呢?生3:不大于42 m2。师:你怎么知道?生:6×7是一个长方形,这里不够。生4:不少于24 m2、21‎ ‎ m2。师:通过这个范围,再猜一猜。生5:30、31、32、33。师:那用这种方法得出来的也许比较接近了,这也是一种估算策略。(感悟:估算、估测是北师大版教材内容上的一大亮点,与生活密切联系,学会这本领,对学生今后解决实际问题很有帮助,是一项技能。余赛英老师这估测学习方法的培养,真是细心、认真。对学生今后来说是受益匪浅的;不说远的,就论最近的吧,这一种估测策略,对这一单元“成长的脚印”(用不同的方法估测自己脚印)的学习,这一思考方法,无疑也是一种很好的借鉴方法。对我们听课的老师来说也是一种宝贵的经验。)片断二师:估算完之后,大家动手算一算,看实际有多大?在计算之前有什么想法,自己动手试一试。然后与同桌交流一下,看看他们的想法中是有否和你一样呢?(学生开始独立思考、计算。教师巡视,过了一会儿请同学上黑板板演。其他同学相互交流想法)(感悟:这一环节教师充分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探究之后,再引导学生与同桌交流。更可贵的是,探究之前教师明确了学习的目标,让学生有方向,既给了独立探究的时间,又激发了他们交流的兴趣,提供了合作交流的机会。)片断三师:同学们一块来看看黑板上同学是如何做的。(指名板演的学生回答)这里你为什么画上一条虚线?生:我想把它分成两个图形,这条线相当于剪刀。师:说得真棒!数学上把自己添的线叫辅助线。(板书“辅助线”)谁来说说,它有什么作用?生2:像一把剪刀,可以剪,可以拼。师:那为什么用虚线?生3:因为它不是真的存在。师:接下来,请你来说说,你完整的思路。用小长方形加小正方形。师:哪来的3?生:是7减4得来的。师:对了,图形中一些求出的条件叫隐含条件,这非常重要。(同学们要用上火眼金睛,认真找出来。)……‎ 师:能否把上面的方法分分类?生4:分割法、添补法。师:那我来问一问,为什么要分割或添补呢?有什么共同目的?生5:都是为了求面积。生6:都可以把它转成我们学过的基本图形。师:说得真棒!想一些办法把它变成我们学过的知识,这种方法叫转化。(板书“转化”‎ ‎)转化的思想在我们数学中经常用到,很好用,希望学会。)(感悟:这一环节,教师是多么细心啊,数学思想和学习方法的培养,在这环节展现得淋漓尽致。教师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画辅助线,有什么作用,怎么画,讲得非常透彻,什么是隐含条件,让学生感受体会眼睛观察的作用。什么是转化思想,希望学会,以后常用。虽说是一些平凡而又简单的话,折射出这个老师是多么注重后期学习。我个人认为学习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会好的学习方法,思想,这样才能举一反三。)片断四师:接下来,就用我们这节课学会了的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去解决实际中的问题吧。1、课本76页练一练第2题,试一试,课外一题独立做,做完之后,让学生说自己的想法。很注重让学生来说自己的思路。(感悟:练习设计有一定梯度,并有针对性。出示题目同时,直接让学生自己独立分析、思考,培养了独立审题能力。静下心来的练习,是对本节课知识最好的巩固和反馈。苏霍姆林斯基说:一堂课,如果没有看到有一段时间,只听到学生铅笔在纸头上的沙沙声,我就会对这节课的质量感奋到不安。而这位老师做到了。)总之,这是一堂充满浓浓的数学味的课堂,让我回味。不像有些课堂,课上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极少让人怦然心动,缺少思维的力度,和触及心灵深处的思考,总是让人觉得少了些什么。那就是数学自己特有的味道。当然有人会问,那到底什么是数学味?我想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我个人认为就是让教学语言指向数学思辩的课,是让学生表面寂静而内心热烈的课。多留下数学思考、数学思维、数学思想。当然,数学味,浸润在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在常态课中,充分地展示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也就是让学生有机会领悟数学的方法,有机会体会原来数学并不是来自权威和课本,自己也能创造数学,有机会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有机会感受怎样从数学的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在知识与技能形成过程中,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随着理解的不断加深跨越纯粹的认知层面,直抵数学的文化层面,这就体现了鲜明的数学味。‎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