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人民服务员心得3篇与新时代弘扬抗战精神感悟3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做好人民服务员心得3篇与新时代弘扬抗战精神感悟3篇

做好人民服务员心得3篇与新时代弘扬抗战精神感悟3篇 做好人民服务员心得3篇 ‎【篇一】‎ 领导干部要把以人民为中心融入精神血脉化为自觉行动,要厚植为民情怀,自觉做忠诚的人民服务员。‎ 练就为民本领。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持做到“两个维护”。要坚持不断的学习,用思想武装头脑,在创新理论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把百姓是否满意作为工作的衡量标尺。要磨练岗位硬功夫,立足工作岗位,以理想信念为基、以为民服务为本、以练就本领为要,主动学、深入学、拓展学,争做岗位上的“行家里手”。‎ 赢得群众信任。“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党员干部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将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当作自己的真实情感和行动自觉,真正到群众中去,主动把群众当家人,把群众的事当成家事去办。多站在群众角度想问题、做决策,嘘寒问暖、排忧解难,用真心暖民心。党员干部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要真正将群众的事办好、办实,办出人民满意度、办出生活幸福指数。‎ 创造为民业绩。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离不开每一个党员干部的担当奉献。要有“善始善终、善作善成”的实干精神,以行动为号令、以实干为准绳,要把困难当作垫脚石,把干劲当作催征鼓。在工作中要沉下心、俯下身、用足力,做身先士卒的表率,做服务于民的公仆,在干事创业中提升执行力,在攻坚克难中增强突破力,在负责带头中提高影响力。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保持艰苦朴素、清正廉洁的本色,用实干履行对群众的承诺,用实效检验为民造福的政绩。‎ ‎【篇二】‎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校长(院长)陈希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强调,领导干部要把以人民为中心融入精神血脉化为自觉行动。基层事务繁杂,难免会遇到各种难题和矛盾,基层党员干部作为连接党心民意的桥梁纽带,直接面对群众,天天与群众打交道,要端正思想、提高认识,面对问题不“绕着走”、碰到矛盾不“躲着走”,不断提升化解基层矛盾的能力,真正把问题和矛盾化解在“青萍之末”,做到真正让人民满意。‎ 怀揣“为人民服务”的真心。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把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主动了解群众的冷暖需求,主动为群众提供便捷服务。要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深入到基层一线察民情、聚民智、解民忧,把群众的痛点、难点作为工作重点,把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办好,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放下架子、拿掉“官威”,俯下身子、融入群众,与群众面对面”真诚交流,让老百姓信得过、愿意谈,做到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秉持“一碗水端平”的公心。在化解矛盾的过程中,要始终秉持一颗公心,坚持公平、公正、公道、公开,不能因为主观看法或关系亲疏而偏向其中一方。坚持用权为民,一切按纪律办事切按规矩办事、一切按程序办事坚决杜绝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等不正之风。不做“好好先生”,不怕得罪人,敢于较真碰硬,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的矛盾,在维护人民利益上敢于挺身而出,坚决查处损害群众权益的失职渎职和违法违纪行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在人民心中树立良好干部形象,赢得群众的信任和尊重。‎ 涵养“润物细无声”的耐心。民生无小事群众有诉求是正常的,基层干部对待群众的态度十分关键。面对信访群众,要做到细致耐心,循循善诱,结合实际情况,列举生动事例,实现平等交流、透彻说理,以良好态度赢得群众的信赖,引导他们依法合理解决诉求。要认真钻研基层政策法规,广泛涉猎各类知识,使自己成为处理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的“专才能手”。面对长期未解决的矛盾,各方要建立健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化解机制,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社会救助、思想教育等多种手段,相互配合、形成合力,促使疑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篇三】‎ 夫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乐者,同天下之忧。‎ 近日,陈希部长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强调,“领导干部要把以人民为中心融入精神血脉化为自觉行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喊在嘴上就行,而要落实到行动上,做好“什么是为民”“为什么为民”“怎么样为民”这三个问答题。‎ 什么是为民?为民是“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细微关切。2015年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回到陕西延川梁家河看望父老乡亲时说,“那时候我离开了梁家河,人虽然走了,但是我的心留在那里。那时候我就想,以后如果有条件、有机会,我要做一些为老百姓办好事的工作。”无论走到哪里,习近平总书记都会揭开锅盖瞧瞧、坐到炕上唠唠、走到田间看看……简单的问候、浓浓的关切,无不流露出深厚的为民情怀。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把老百姓的冷暖时刻挂在心头,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多做暖人心、得人心的实事。‎ 为什么为民?因为“政之所兴在顺民心”的历史实践。“一夫得情,千室鸣弦。”政权的兴废在于民心,而民心的去向在于领导干部的作为。从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实践来看,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一代伟人毛泽东》这部电视剧里,毛泽东同志这样说过,“我们不应该害怕群众,而应该欢迎群众。”只有我们“欢迎”群众,群众才会也“欢迎”我们。无论是浴血奋战后的涅槃重生,还是众志成城地抗击疫情,这些胜利的背后,都是中国共产党成立近一百年来,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生动实践。广大党员干部要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心连心,像焦裕禄一样生也沙丘、死也沙丘,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怎么样为民?坚持“利民之事,丝发必兴”的不懈奋斗。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1月20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的讲话说道,“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有利于百姓的事,再小也要做,危害百姓的事,再小也要除。脱贫攻坚收官在即,我们既要啃下“硬骨头”,又要完成“加试题”。“钱袋子”“米袋子”“菜篮子”等关乎人民切身利益的大事、要事,党员领导干部要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到点上,劳民伤财的蠢事、笨事,党员领导干部要坚决杜绝。以知重负重、攻坚克难的精神,真抓实干、超常奋斗劲头,向最后的贫困堡垒发起总攻。‎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答好“为民三问”,方能交得出一份经得起人民和历史的检验的答卷。‎ 新时代弘扬抗战精神感悟3篇 新时代弘扬抗战精神感悟3篇 ‎【篇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在新时代继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新时代,我们该如何继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呢?‎ 我们为何要铭记历史?‎ 革命先辈的伟业永垂不朽。在艰苦卓绝的抗日反侵略战争中,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用血肉之躯筑起救黎民于水火、挽民族于危亡的钢铁长城,用生命和鲜血谱就了中华儿女抵御外侮的英雄赞歌。革命先辈用行动诠释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他们的丰功伟绩永垂不朽。美好生活的争取来之不易。孩子们可以在温馨的家园里欢度童年,同学们可以在和谐的校园里汲取营养,大人们可以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这一份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自由来之不易,是无数仁人志士英勇献身、前赴后继,才为我们赢得了和平安定的环境。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军事上的大规模正面冲突或许罕见,但政治上的交锋、经济上的对抗却数见不鲜,温柔乡亦是英雄冢,况且法西斯侵略的殷鉴不远,我们当做到警惕但不紧张,居安仍需思危,切不可掉以轻心,重蹈覆辙。‎ 我们弘扬的抗战精神是什么?‎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伟大胜利。”抗战精神的内涵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今天我们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就是赞扬和推崇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同心同德、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爱国主义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想信念,为国而死,死而无憾;爱国主义是“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的责任担当,为民而战,吾辈之任;爱国主义更是“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英雄气概,前赴后继,一往无前。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就是要树牢爱国主义理想信念,培育爱国主义责任意识,练就爱国主义英雄气概,让爱国主义成为一种与生俱来的基因,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成为一种牢不可破的情感认同。‎ 新时代,我们该如何继承伟大抗战精神?‎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如今我们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昂首迈进。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完成的。”在新时代,我们同样迫切需要继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要树牢爱国主义理想信仰。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用脚踏实地的行动践行五个“绝不答应”,坚决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大是大非面前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坚定政治立场。要发扬迎难而上的责任担当。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任重道远,要做好艰苦奋斗的准备,更要有敢于“啃硬骨头”、“涉险滩”、“破藩篱”的勇气,要以“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昂首阔步,大步向前,纵使前路艰险,却越是艰险越向前。‎ 鉴往事,知来者。艰苦抗战岁月早已步入历史,但伟大抗战精神仍然活在当下。我们要铭记历史、警示未来,深刻领悟伟大抗战精神的内涵,以此指引我们在新时代伟大征程的实践中,披荆斩棘,乘风破浪!‎ ‎【篇二】‎ ‎9月3日上午,与单位领导同事一起观看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向抗战烈士敬献花篮仪式现场直播,看后很受启发和触动,用三个“倍感”来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一是倍感震撼。“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75前,我们国家积贫积弱,无论是在武器装备还是综合国力方面都处于落后地位,但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无数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奋起抗争,无数仁人志士为了保卫祖国和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诠释了中华民族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高尚气节。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大爱的民族,中国远征军奔赴缅甸,6万同胞血洒他乡,抗日名将戴安澜也将生命留在了异国他乡丛林之中,我们用牺牲完成了中国战略大反攻的全面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鲜艳的五星红旗是由无数革命先烈的热血和生命染红的,何其壮哉!‎ 二是倍感珍惜。历史不容忘却,昨日不可重现,遥想75年的血雨腥风、颠沛流离,吾辈生活在和平年代是多么的幸福和幸运!每个人都能通过自身努力,获得出彩的人生!‎ 三是倍感责任。铭记历史,吾辈当自强,今天站在新的历史方位,“落后就要挨打”言犹在耳令人警醒!我们是历史的创造者,国家的前途命运,取决于我们今日的拼搏和努力!‎ ‎【篇三】‎ ‎1945年9月2日,东京湾密苏里号军舰上,在中国等9个受降国代表的注视下,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投降。‎ 之后每年的9月3日,被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必须铭记的日子!‎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 回顾那段峥嵘岁月,今天的和平更加显得珍贵,更提醒我们,勿忘国耻,我辈当自强。‎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生。‎ 不甘屈辱的中华儿女共赴国难,在一次次血与火的淬炼中,在一个个生与死的战场上,在国难当头挺起民族的脊梁,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新的长城,奏响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抗战凯歌。‎ 第一代战斗机飞行员在学校门口立起校训:我们的身体、飞机和炸弹,当与敌人兵舰阵地同归于尽!这不只是口号,而是在风华正茂时就写下的遗嘱,他们牺牲时,平均年龄只有23岁。‎ 无数将士前仆后继、为国捐躯。8年全面抗战,在中国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共进行重大战役200余次,大小战斗近20万次,以伤亡3500余万人的惨痛代价,歼灭日军154万余人,约占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伤人数的70%。‎ 这一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 我们要纪念胜利,但也不能忘却那段耻辱的历史。‎ 纪念,是为了永不忘却!铭记,是为了新的出发!‎ 中华精神自立自强 中国人民在学习自然、收获自然的过程中,经过千锤百炼,精神不断升华。‎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 自然灾害的频发、战乱的影响,没有阻挠历史前进的步伐,没有影响中华人民和衷共济、守望相助、众志成城、携手前行的可贵品质,反而以乐观主义态度和大无畏精神推动历史车轮滚滚向前。‎ ‎75年,硝烟已经散去,但中华民族面对强敌时的万众一心、百折不挠,始终是民族复兴伟大事业中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 今天,请允许我们用最崇高的敬意,来致敬这段不屈的抗战史,来铭记我们中华民族的大无畏精神!‎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