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07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小学四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现状分析及改进措施
语文论文之小学四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现状分析及改进措施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存在问题: 1. 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等。在写作业时不能做到认真审题、用心答题、仔细检查,导致在答卷考核中成绩不理想。 2.很多同学的语文能力没有得到相应的培养与提高。如进入高年级,学生应该对正确使用标点重视不够,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课标中对每个学段应学会的标点符号均有明确的要求。在平时的监测和作业中却发现部分学生在造句、回答问题以及习作中,逗号、句号随便一点了事,个别学生甚至一段中没有一个标点符号。 再如,学生语言表达的基本功不尽人意。把一句话写完整、写通顺是最起码的要求。但在有关修改病句和阅读理解内容时,学生答题的思维空间较大,而部分学生语言表达的形式、内容较单一,句子不完整、用词不当、写白话、重复累赘等毛病为数不少。 学生的习作能力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进入高年级,学生的作文水平可以说出现两极分化,好学生的作文立意新颖,构思巧妙,表达具体生动;但还有部分同学习作内容不具体,语句不通顺,不连贯,言不达意,词汇贫乏,错字、病句多,创意作文较少。这些情况都说明作文教学以及语言的基本功训练仍然是小学语文教学比较薄弱的环节。 3.很多学生并没有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如:如何预习,如何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如何体会字里行间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等,久而久之,便对语文学习失去了兴趣。 4.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也是高年级学生应该掌握的技能,但在实际阅读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如读书只看轮廓,只图情节的大致了解或某些内容的惊奇,久而久之,会养成粗枝大叶,囫囵吞枣的坏习惯。另外,很多学生阅读数量不足、阅读品质不高、阅读时间有限也是学生阅读能力不能提高、拓展失分严重的原因。 原因分析: 1.教师没有持之以恒的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意识和行动。 2.对学生缺乏学习方法的指导。要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应该对学生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这样学生才知道如何去做。 3.没有采取有效的方法及时矫正学生出现的不良学习习惯,比如有的学生上课不听讲,有的教师会提醒学生听讲,但光这样做是不行的,还应该寻找学生不听讲的原因,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 4.教师的业务水平有待提高,教学方法有待改进。根据平时的观察,教师讲课枯燥、不生动,教学形式单调,缺乏新意,都会导致学生上课不听讲;教师提问的艺术性不够,如问题过于简单或难度太大,教师的评价缺乏激情,或不中肯等,都会让孩子失去主动发言的兴趣。 5.教师保姆式的教学使孩子失去了许多探究的机会。有的教师生怕学生弄不懂,喜欢为学生解决一切问题,这样反而使学生失去了探究问题的机会,久而久之,学生便对教师产生了强烈的依赖性,自己不肯去查资料、查阅工具书,从来不愿自己开动脑筋去解决问题。 6.教师年段训练目标不明确,不持久,导致学生的语文能力不能得到相应的锻炼和提升。很多中年级应该达到和掌握的能力和方法,学生到了高年级还不能理解和运用,这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很大缺失。 改进措施: 1.语文教师要准确领会课标精神,树立“大语文”观的思想,注意学科间的整合,在教学中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应注意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培养。 2.应重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中具有广泛而积极的意义。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养成认真书写、仔细答题的习惯,主动阅读的习惯,以及自主习作的习惯。 3.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如预习的方法、写读书笔记的方法、观察的方法、修改习作的方法等,利用课堂教学持之以恒地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养成的,所以在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之前,必须耐心而又持久地对学生进行训练,直到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为止。 3.改进评价方法,对已经有良好习惯或正在积极养成良好习惯的学生多加鼓励与表扬,并给这些学生颁发合格证,如给已经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的学生颁发普通话合格证,给已经养成预习习惯的学生颁发预习合格证等。 4.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比如说定期开展读书活动,开展各种竞赛,如写字比赛、征文比赛、演讲比赛、朗读比赛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以活动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5.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讨论,尤其是区域间的教学、命题交流讨论,发挥集体的智慧。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