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心得)之小学数学课运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率的策略研究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小学数学课运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率的策略研究

数学论文之小学数学课运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率的策略研究 ‎ ‎  内容提要:‎ ‎  主要研究在小学数学课中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的策略,包括多媒体课件制作和选用的策略,和运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率的课堂应用策略(1、运用多媒体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2、处理好多媒体运用与学生实际操作的关系。3、运用多媒体搞活概念、公式推导等的教学。4、利用好多媒体的实物展示平台,实现信息的快速反馈。5、用多媒体课件为优秀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选择学习的机会)。‎ ‎  一、问题的提出。‎ ‎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日益在学校教育领域应用的局面,给学校教育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也使学校教育再次面临严峻的挑战。‎ ‎  传统教学中信息的呈现速度慢,呈现方式单一落后,特别是教学仪器设备不足,跟不上教材的改革步伐,因而不能满足教学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公式推导等时使用,教学时费时费力,讲来讲去一些抽象的知识学生不易理解。‎ ‎  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多媒体课件不仅能呈现单纯的文字、数字等字符、教学信息,而且还能输出诸如动画、视频图像和声音等信息,能非常容易做到教学信息的图、文、声并茂,这种多维立体的教育信息传播,增强了信息的真实感和表现力,使教学的交互性增强,对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有很大的帮助。‎ ‎  现在我国一些较发达地区的学校已实现多媒体教学,有的已进入网络教学时代,但这方面的教学经验在推广方面受到条件的限制。‎ ‎  在小学数学课中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如何吸取别人研究的优点和成果,加以验证和改进,再加上自己的思考,遵循“以人为本”的思路,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会学习。特别是如何搞好多媒体教学和现代教学思想、教学观念的整合,寻找多媒体运用的优势切入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率,是我们研究的重要问题。‎ ‎  二、在小学数学课中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的策略研究。‎ ‎  (一)切实搞好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选用(数学课件制作策略)。‎ ‎  通过一年的多媒体教学实验和研究,我们感到切实搞好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选用是重要问题,我们在制作数学教学课件时,特别注意:‎ ‎  1、努力使教学课件适应数学学科的特点。‎ ‎  将抽象的概念、法则、公式推导形象化。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发展空间观念,具有一定的难度,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将会适应数学学科的教学需要。‎ ‎  2、数学教学课件要适应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 ‎  在低年级学生中,形象思维占据主导地位,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可提高信息的形象性,使学生易于观察和理解。要经常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的需要和喜好,对课件制作及时进行改进。‎ ‎  3、要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运用多媒体课件可较好地实现课程内容的整合,较快呈现教材以外的丰富的学习资源,提高学习兴趣,扩大知识面,更好地给优秀生提供自主学习的选择余地。‎ ‎  4、数学课件要图文并茂,赏心悦目,具有审美价值,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高审美能力。‎ ‎  5、数学课件应该具有可调性(如使用超级链接或导航图标等),以便根据教学需要随时进行调节。可快可慢,可粗可细,可随时链接到需要的一页。‎ ‎  6、在同年同科中积极进行集体备课和教研,在课件制作上互相取长补短,相互借鉴,实现资源共享;经常浏览网络,从网络上下载一些优秀教学课件。以减轻教师工作负担,提高效率。‎ ‎  (二)、运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率的课堂应用策略。‎ ‎  在多媒体教学实验中,我们逐渐探索出了一些提高教学效率的策略。‎ ‎  1、运用多媒体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  从心理学的观点看,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索研究事物的最好动力。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通过运用滚动字幕、演示文稿等对学生进行“每日一名言” 、“每日一提醒”等的教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中通过生动的画面形象直观地再现抽象的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全方位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感受知识信息,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 ‎  (1)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  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一进入课堂就有乐学的欲望。愿意通过与多媒体的交互式对话,接收多媒体提供的信息资源,经过思考和理解,决定自己下一步的动作(回答问题,进一步接收,尝试某种动作等等)。如教学《方程初步》,课一开始我就利用多媒体较强的声音技术创设比较情境,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通过比较轮船和飞机的速度,两个圆柱的高度由不等到相等,进而初步渗透相等与不等的思想,说明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存在着相等与不等,今天我们主要研究相等的关系,从而自然引入新课,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乐于学习新知识。‎ ‎  (2)创设问题的情境。‎ ‎  “学习自疑问开始”‎ ‎,良好的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探求的欲望。数学能力的提高是在解决问题中实现的,因而在课堂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非常重要。如教学“方程的概念”时,先让学生观察天平由不平衡到平衡的动静变化过程,在动中感知“相等”与“不等”,正确建立“等量”的思想后,学生很容易就能回答出“等式”的概念,再由比较两个式子的异同,揭示方程的概念。最后由集合图的一系列变化,从具体到抽象,利用多媒体最强烈的动态变化,刺激学生的知觉,使其清晰地认识到等式与方程的关系。这样教学概念既建立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又渗透了集合思想,从中培养了学生分析、比较的数学能力。‎ ‎  (3)创设应用的情境。‎ ‎  数学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然而常规教学由于受时间、空间等限制,无法有限地创设较多的实际问题情境,限制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发展。而多媒体教学却具备这方面的长处,能创设丰富的虚拟应用情境。‎ ‎  多媒体创设应用情境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先设情境”;一种是“后设情境”。先设情境是先创设一个虚拟的现实生活情节,再引导学生对需要解决的问题展开思考,采取对策,确定方法,产生“身临其境”的效果。如巩固“方程概念”时,利用多媒体创设“红灯绿灯”的判断题情境,要求学生是方程的按“绿灯”,不是则按“红灯”‎ ‎。这种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仿真练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主动参与中举一反三,巩固新知。后设情境是先出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起学生的疑惑,产生解决问题的困难,再创设情境,进行验证与说明,达到“豁然开朗”的效果。如比较“方程的解”与“解方程”中两个“解”字含义的不同,学生解决有困难时,利用多媒体进行“情境重现”,学生充分感知到“解方程”是一个动态过程,故这个“解”字表示过程,“方程的解”只是未知数的值,故这个“解”字表示“结果”,最终学生对有关方程的概念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  (4)创设情感的情境。‎ ‎  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是当前“素质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思想情感教育,光靠教师的反复说教,难免显得有些生硬,学生并非能接受。如果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感情境,可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思想情感进入虚拟的现实世界,通过实践操作,充分体验,逐渐形成完整的情感世界。如教学“方程的解”后设计给小动物找家的趣味练习,要求学生算出屋顶上方程的解后,找到有相应数字的动物,用鼠标将动物送回家,找对了屋顶上就会冒出一缕烟,打错了小动物会回到原位,要求进一步的帮助。这样的巩固练习,既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使学生在成功中体验到助人为乐的喜悦,很自然地教育了学生要做一个乐于助人的人。‎ ‎  2、处理好多媒体运用与学生实际操作的关系。‎ ‎  多媒体演示具有形象鲜明的特征,但它代替不了学生的实际操作,在教学中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发挥优势互补,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如在进行“长方形、正方形”的教学时,我们将课件演示和学生的实际操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 ‎  在教学过程中,依照直观和形象性的原则,在对图形的边比较长短,对图形的角比较大小时,我们采取了用多媒体进行动态比较的方法,使学生确实感受到“相等”的真实性。然后再继续展开讨论,让学生思考利用手中的长方形、正方形纸如何比较相对的边的长短、角的大小,让学生想出办法并进行交流,在展示台上展示或空中演示。结果有的学生想出“用尺子或三角板量”的方法,有的学生想出“对折”的方法等等,学生积极性大增。‎ ‎  尤其是在对不同图形进行相互转换时,这种形象直观的动态演示更充分地体现出它的优势,使学生经历了直观认识图形的过程,了解了这些简单图形的关系,感受了平移、旋转等现象,在简单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过程中,发展了空间观念。有了这样的空间观念,学生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图时,头脑中便有了表象,画图便有了依据。通过剪、拼图形与用七巧板拼图的课件演示,抛砖引玉,激发学生亲自一试,然后安排学生利用自己的学具在桌上摆、拼,一方面验证刚学的内容,另一方面创造出自己的拼摆方案和新颖的造型,并进行交流,互相学习,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  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将课件演示和学生的实际操作穿插进行,不仅取得教学效果上的优势互补,而且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一种调节。“教”是为了更好地“导”,诱发出学生更具有目的性的设计和操作,以更好地达到“眼、耳、手、脑”并用的效果。‎ ‎  3、运用多媒体搞活概念、公式推导的教学,节省时间,以利其它。‎ ‎  在小学阶段,有的概念、公式推导比较抽象,且原有教学仪器简陋、笨拙,教学起来费时费力,利用多媒体可使这些内容的教学形象快速,省时省力。‎ ‎  如在教学《圆柱体的体积》一节时,我们选取了网上名师课堂的优秀课件进行教学,将较复杂的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其中圆柱底面(圆)的等分,以及沿着每条等分线及相应的高对圆柱体的(劈开)等分和之后的重拼(拼成近似的长方体)都非常直观形象和迅速,并反复展示学生的迷惑之处,层层拨开迷雾,再加上教师适时恰当的配音讲解,效果较好。‎ ‎  将节省下的时间用于对推导过程的回顾小结,从而把更多的精力用于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让学生自己试着把推导过程说一说,加深理解,为“当堂清”‎ 提供保障。另外节省下的时间还可用于学生的讨论交流,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和学习资料,加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研究学习,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使学生学会学习。并留有余地让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提高思考和运用能力。‎ ‎  4、利用好多媒体的实物展示平台,实现信息的快速反馈。‎ ‎  在数学教学中,准确快速的反馈是调整教学提高效率的重要环节。利用实物投影对好的作品、好的设计、灵活巧妙的解题方法及时地加以展示和介绍,并进行表扬和鼓励,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感。对出现的错误,通过个别展示分析好的地方在哪里,错误的原因在哪里,使学生引以为戒,并提出改进的思路和方法。对出现错误较多的地方再调整教学,并进行适当讲解,防止学生形成错误的印象。这样就提高了教与学反馈的速度和实效性。‎ ‎  另外,用实物展示台对教材中较好的插图等直接展示使用,可节省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  5、用多媒体课件为优秀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选择学习的机会。‎ ‎  学生的数学学习往往存在着两极分化的现象,在理解能力和做题速度上都存在着较大差异,优秀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了课堂学习内容后,他们该干些什么呢?‎ ‎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每个人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学到不同的数学”,还提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就是说,要让优秀学生“吃得饱吃得好”‎ ‎,就要给他们提供更多更好的学习机会和学习资料,有的甚至是教材以外的知识,可教师在课堂上又要照顾后进生的学习,如何能更好地照顾优秀生呢?运用多媒体可适时地帮这个忙。利用事先准备好的课件给他们提供锻炼灵活解题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趣味题和开放题,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加以选择,独立思考解决,实在不会的可在优秀生之间展开讨论研究,使他们感到学有乐趣,学无止境,从而有更大的学习动力。中游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后也可以加入到这个行列里来,学生跃跃欲试,积极性较高。‎ ‎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中运用多媒体可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有效地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研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学中及时地反馈信息,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数学知识教懂、教准、教活、教透,又促使学生乐学、善学、活学、会学,师生共同进入教学的自觉状态和最佳状态,增强课堂教学的活力,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