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心得)之展示:让小组合作之花绽放——浅谈小组合作展示的策略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展示:让小组合作之花绽放——浅谈小组合作展示的策略

数学论文之展示:让小组合作之花绽放——浅谈小组合作展示的策略 ‎ ‎   内容摘要:‎ ‎ ‎ ‎  小组合作研讨后,重要的内容就是进行展示,展示对小组合作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我们通过展示不仅可以展现合作研究的成果,更可以展示研究的过程。在展示时,可以采取的相关的策略:如教师的准确定位,不同的研究内容采取不同的展示方法,准确运用评价促进展示等等。‎ ‎ ‎ ‎  关键词:‎ ‎ ‎ ‎  小组合作 展示 策略 过程 方法 评价 ‎ ‎ ‎  “一根筷子呀,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哟,牢牢抱成团,一个巴掌呀,拍也拍不响,万人鼓掌哟,声呀声震天,声震天……”《众人划桨开大船》这首歌唱出了人多力量大的心声,也唱出了我们课堂中目前普遍实施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真谛。‎ ‎ ‎ ‎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由于其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对于分组的规定、合作的方法、研讨的策略等可以说已经研究的相当透彻,而对于小组合作后展示的研究相对涉及的较少。笔者所在的学校正开展小组合作的探讨,我重点对小组合作后的展示进行了一些研究。‎ ‎ ‎ ‎  一、展示对于小组合作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 ‎ ‎  在许多凸显小组合作的课堂上,教师把小组合作的重点放在小组讨论中。小组合作的方式花样繁多,有一对一的交流、有一一轮流的合作、有沙龙式的研讨等等。学生在合作研讨时气氛非常活跃,课堂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局面。而到了展示阶段,教师一般只是让某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发言,重点则是说说研讨的结论。这样重讨论、轻展示的做法其实对小组合作的深入开展有很多弊端。‎ ‎ ‎ ‎  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展示。展示在字典中的释义为:摆出来让人看,小组成员通过展示来表达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或结果,让其他组的同学一起来分享自己的成功和喜悦。由此可见,小组合作成果的展示对小组合作的成效有着重大的意义。反过来,我们也可以看到,小组合作成果的展示对小组合作研讨也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 ‎ ‎  1、通过成果的展示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可以进一步检验小组成员的分工合作,可以发现教师没有注意到的合作细节。可以说展示是对小组合作的检验、反馈和升华。‎ ‎ ‎ ‎  2、通过展示可以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能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展示自我、提升自我,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最终让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学生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 ‎ ‎ ‎  3、小组合作成果的展示策略,同样可以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加强师生之间的感情,让交流展示成为学生表达自己学习成果、体会学习成功、反思学习过程的重要渠道,从而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课堂教育教学的效益,让小组合作能真正发挥1+1>2的功效 。‎ ‎ ‎ ‎  二、展示的内容更应关注探究的过程 ‎ ‎ ‎  展示的内容不应该只局限于探究的结果,而更应该展示探究的过程,这样的展示能更好的促进小组合作探究的实践。‎ ‎ ‎ ‎  1、重点侧重于合作探究过程的再现 ‎ ‎ ‎  展示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这种展示的特点是重点展现小组合作学习经历的过程。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展示的重点就在于对小组合作研究过程的展现。‎ ‎ ‎ ‎  如笔者在教学小组合作探寻《表面积的变化》时,学生在小组合作研究完毕,进行小组展示时,结论只需简单说明,重点是展示研究表面积的变化过程。在反馈时,有的组员反馈研究由2个正方体拼成的长方体面积变化的情况,有的组员说3个拼成的情况,有的同学说4个怎样拼,有的同学从长宽高的变化着手分析,还有的同学从减少几个面进行分析,最后一个同学再进行规律的总结,这样全组的孩子就从不同的研究时段、不同研究方法揭示出了表面积变化规律的过程。可以看出,这样展示的重点就是让孩子能充分展现出研究的脚印、研究的思路、研究的历程。‎ ‎ ‎ ‎  2、   侧重于合作结论的阐述 ‎ ‎ ‎  当然,我们也不否认,在小组展示时,同样也可以重点是展示研究的结论,而对于合作的过程则无需过多表述,这样的展示适用于简单问题的探究,这种展示的特点显而易见,就是简洁明快,节约时间。‎ ‎ ‎ ‎  三、展示中遵循的相关策略 ‎ ‎ ‎  (一)展示时教师的准确定位 ‎ ‎ ‎  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 ‎ ‎  教师在展示中更能体现这一思想,教师要能以引导者的角度来指导学生展示,以组织者的角度来安排学生进行展示,更可以以评价者的角度来欣赏学生的展示。‎ ‎ ‎ ‎  如我在教学《正比例的意义》一课时,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寻例题有什么规律;在小组探究和展示的同时,引导学生注重观察什么量在变化,什么量不变,这时教师就是引导者;当小组展示时,教师适时的帮助、点播、评价,则可以看作是合作者的姿态出现。当然,教学中不可能这要机械割裂的看待教师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地位,这三者其实是相辅相成、互相参杂、互相依靠的。‎ ‎ ‎ ‎  (二)不同的研究内容采取不同展示方法 ‎ ‎ ‎  1、集体式的展示 ‎ ‎ ‎  在我们的教材中,有许多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内容,一题多解的题型,答案具有多样性的思考题。这样类型的研讨问题,适合让每个孩子都参与研讨,可以从不同的研究方面,不同的研究时段加以研究,这样的小组研究的成果,我认为适用于集体式的展示。‎ ‎ ‎ ‎  集体式的展示顾名思义就是全小组或部分小组成员都参与展示的过程,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展开,展示的内容可以是对一个问题的多个方面研讨,或者是探寻结论的不同步骤。‎ ‎ ‎ ‎  如在笔者教学《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一课中,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怎样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反馈时就采取集体式的展示。在集体展示时,小组成员有的说可以采用通分的方法,有的说可以分别和1/2比较,有的说可以化成小数,有的说可以通分子……‎ ‎ ‎ ‎  集体式的展示让我们能清楚地看到小组合作的全部成果,看到每个成员努力的表现。它的优点显而易见的,就是能够集中全组的力量,能从不同的方面或不同的时段研究同一问题,有助于对问题进一步的挖掘和研究。同样,它的弊端也很明显,就是时间耗费比较大,学生在展示时容易流于形式,会出现为了展示而展示的情况。所以这类的展示,一般建议不多采用,只有遇到适合的材料时,可以考虑这样的展示方法。‎ ‎ ‎ ‎  2、独立个体的展示 ‎ ‎ ‎  而相应的一些小组讨论的问题,无需全体小组成员参与展示,只需要个体的展示。个体的展示不是简单的让一个代表说说而已,在实际教学中,我把个体的展示又分成推荐式的展示、抽号式的展示、抢答式的展示等。‎ ‎ ‎ ‎  1、推荐式的展示 ‎ ‎ ‎  这应该是一种常见的小组合作的展示形式,经常可以听到我们的老师这样说:“请小组讨论好后推荐一名同学来回答问题。”‎ 推荐的同学一般代表小组的最高水平,在小组里讨论积极的是他,关键问题解决也多数靠他,推荐回答问题自然也是非他莫属,他可算是小组里的大师兄。‎ ‎ ‎ ‎  我们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非常喜欢这样的展现形式,其实这和我们喜欢让举手多的同学发言如出一辙,这些好同学本身就是课堂效率的重要保证。‎ ‎ ‎ ‎  说了这么多,可以看出,笔者是不太支持这种展示策略的,我认为推荐式的展示弊大于利。诚然优秀的同学将获得更多的展现机会,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可以展露锋芒,而在反馈时又能一马当先,侃侃而谈。但是平时表现较差的同学则躲在幕后,这样失去很多锻炼的机会,长此以往,强者恒强,弱者积弱,小组中逐渐出现两极分化,小组成员会逐步固化为主角和配角,这样非常不利于后进生的发展。‎ ‎ ‎ ‎  2、抽号式的展示 ‎ ‎ ‎  首先从小组的安排说起。笔者任教的班级每个小组有6个人,每组六个人基本上是按照平均分布,三个中上等学生,三个差一些的孩子,将这些孩子编上号,从1—‎ ‎6号,为了避免排名的嫌疑,可以让1、3、5为好一些的孩子,2、4、6为差一些的孩子。总之一点,就是让同一编号的孩子学习成绩处在同一水平线上。‎ ‎ ‎ ‎  在小组中按序编号,当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以后,可以抽号进行反馈展示,让小组中指定的同学发言,这样的做法其实也相当于对学生小组研讨问题的当堂抽查,比如教师说:“请每一小组的2号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这样就可以考察出全班1/5的同学掌握的情况(我班共分成5个合作小组)。‎ ‎ ‎ ‎  由于事先编好了号码,教师对每个号码所对应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也就是说教师可以根据讨论问题的难易程度来判断适合怎样的学生来回答。需要深度思维的问题,可以抽取比较好的学生序号,一般性过关基础题目,就可以直接叫号让基础较差的的孩子来回答。在实践中,还发现,抽号的另一个优点是可以促进了每一个孩子积极的参与问题的讨论。学生不知道老师将会抽几号同学展示,在研讨时就必须认真参与,不然被抽中就无法展示问题了。‎ ‎ ‎ ‎  3、抢答式的展示 ‎ ‎ ‎  小组成员在研讨完毕后,全部都可以积极参加反馈,都可以举手,不分主角和配角,不管研讨的答案是自己率先想出来的,还是在别人的提示下想到的,或者根本就是从同伴那里借鉴来的,一律不问,只要你理解了,都可以看作是你的学习成果,完全可以“拿来主义”。这也可以说体现了小组合作最本真的意义,让独立的成为集体的,个性的成为共性的,分散的成为集中的。其实笔者比较推荐这种展示方式,这样的反馈方式可以比较好地考察小组各成员对于研究探讨问题掌握的情况,小组成员通过对问题的讨论,是一个同学理解了,是部分同学理解了,还是全部都清楚了,教师可以通过举手的人数情况有个大致的掌握,个人觉得抢答式展示比推荐式让小组发言人要更能体现小组合作的成效。‎ ‎ ‎ ‎  (三)展示中准确运用评价的策略 ‎ ‎ ‎  学生在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展示后,及时的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该注重展示的评价,让评价成为促进学生积极进行展示的催化剂和指南针。‎ ‎ ‎ ‎  1、评价时注重两个结合。‎ ‎ ‎ ‎  评价时注重两个结合:即个人评价和集体评价相结合,结论评价和过程评价相结合。‎ ‎ ‎ ‎  在个人评价与集体评价中,以集体评价为主,即使我们遇到的是个体展示,也应该及时看到个人的展示是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产生,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晶。评价除了对个人肯定外,也应对背后的团队加以肯定。‎ ‎ ‎ ‎  在过程和结论评价时,注重过程的评价,只有好的探究过程,才能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形成能力。许多结论,如果翻翻书,几秒钟就可以得到,这样就失去了学习的意义。所以,我们重点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习过程的评价,在评价中应有意识的加强对合作学习过程的评价。‎ ‎ ‎ ‎  2、采取互动式评价。‎ ‎ ‎ ‎  这里主要指除了师生之间的评价外,更可以采取组组之间、生生之间评价。特别是在集体性的展示以后,一定要让其它组的同学来评价一下,与展示小组进行交流。同样本组同学在组员展示完毕后,其他组员也可以提出哪些地方还需要进行改进。‎ ‎ ‎ ‎  3、建立评价积分制。‎ ‎ ‎ ‎  评价也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促进的过程。我们可以建立评价促进展示的长效机制,也就是建立评价积分制。简单说,就是对每次小组或代表小组展示的个人进行评分。这里建议是由学生互相评分,当然,学生在相互评分时要说明加减分的理由,为什么加分、为什么扣分一定要说清楚原因,然后再进行日计、周计、月计,以此评出优秀小组。从而用长远制度保证了对合作学习的激励作用。‎ ‎ ‎ ‎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小组合作学习逐步成为我们课堂的家常菜,希望让展示成为这道菜中最好的调料。‎ ‎ ‎ ‎  参考文献:‎ ‎ ‎ ‎  赵熹民      《经典教学案例与创新课堂教学设计小学数学》[M]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6年 ‎ ‎ ‎  詹明道      《名师课堂经典细节小学数学卷》[M]  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7年 ‎ ‎ ‎  王林等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研究与实践》[M]  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 2011年 ‎ ‎ ‎  刘玉静,高艳 《合作学习教学策略》[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年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