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07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提高学习活动质量彰显教学实效
数学论文之提高学习活动质量彰显教学实效 数学论文之提高学习活动质量彰显教学实效 数学论文之提高学习活动质量彰显教学实效 当前,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欣喜的看到:大部分教师能自觉运用新理念指导教学活动,课堂上能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亲身参与各种学习活动,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构建新知,使其得到全面的发展。课堂上教师的讲授越来越多地被学生自主学习活动所代替。但在教学中我们也常常看到学生的学习活动流于形式,表面热热闹闹,其实劳而无功,不利于学生学习知识和发展能力,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根据学生和教学内容的特点,讲求教学策略,精心设计、灵活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以下是笔者在教学中的几点实践与思考: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活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从生活或具体情境中引入数学新知,让学生在有效的情境产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定向和推动的作用,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求知欲的重要因素。小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是在对数学特点、内容发生兴趣时而引发的。课的引入是学生能否产生学习兴趣,渴求新知,增强教学效果的关键。例如:在教学五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时这样引入新课:我们学校门前的22路公共汽车每15分钟发一班,你知道从早晨6点到7点一共发了几班?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发车情境,让学生初步感悟一一列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本课教学内容做一个铺垫。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学内容,挖掘教材活动性和创新性因素,努力创设各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以情激趣,以趣导思,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主动探索的兴趣。 二、设计活动化学习过程,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构建数学知识学生能否真正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取决于新知是教师的给予还是自身探求而获得。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优化教学过程,实施开放式教学,把课堂营造成学生的数学活动场景,把数学知识的学习、运用过程设计成一定的活动,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探索知识、在活动中探索创新,提高学习效率。1、让学生在活动中利用学具和现实生活事例学习新知。皮亚杰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活动与思维之间的联系就不能发展。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改变“教师演示、学生观看”等流于形式的活动方式,多让学生利用各种学具进行实际操作,学生在亲身获取的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的基础上,就能逐步展开探索,逐步的理解和掌握知识。例如: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如何帮助王大叔解决围羊圈的问题时,教师引导学生:“用什么方法?可以怎样围?”激发学生动手操作和思考的欲望,然后让学生动手围一围,学生在用小棒围的过程中感到用围的方法既费时间又不方便,引发出如果用列表的方法既简单又清楚,进一步找到各种不同的围法,帮助王大叔解决了问题,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感悟到一一列举,有序思考是解决问题的好策略。 2、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学习知识是为了运用,当学生理解掌握某一新知后,为了强化巩固,并在运用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优化和重组教材中安排的各种练习,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对学生可以直接应用的数学知识、技能,尽可能的创造多形式的实践机会,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的需要,从而产生学习兴趣。三、开展全方位交流,让学生在立体互动的学习活动中发展数学能力 教学中教师要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学中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要蹲下身来参与学生活动,了解、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同时学生的学习活动也应该是交互的,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的结果,更应该关注情感体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使互动有基础。实行小组学习,让学生在学习小组内进行合作交流,养成团结协作精神。改进课堂交往活动,拓展学习活动空间,开展课堂交流和辩论,让学生在立体互动的课堂交往中进行数学交流,加强数学体验。在学生探索性活动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发言,充分表达每个人的观点,以互相起迪互相补充,增强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我发给学生一张印有平行四边形的纸(高是画好了的)然后说:我们已经学会了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生活中有时还要我们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看我们的同学谁会动脑筋、想办法,计算出纸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如果有困难也可以和同学商量着解决。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实践活动。学生尝试解决…… 。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能为师生、生生的有效互动提供丰富、宝贵的资源。然后我问:有结果了吗?很多学生举起手汇报自己的想法,学生之间的不同想法在交流、思维在碰撞还不时散发出思维的火花。只有进入交流,才会产生更大的价值。学生在这样的立体的互动的交流过程中学习潜能得到挖掘,学习能力得到发展。四、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自觉性1、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习惯。课堂中让学生质疑问难,既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有时学生在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养成了质疑、敢问的习惯,学生创新意识的萌芽得到了保护,并逐步培养了会问善问的思维品质。2、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习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手脑结合,注重实践的习惯。不仅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还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有助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用手操作、用脑思考、用口说、用心体验、多种感官协调参与,提高学习活动的效率。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引导学生明确课堂学习目的和每一项活动的目标要求,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新知识探索活动,要认真观察活动现象并分析活动中出现的各种现象与所学新知之间的关系,积极思考活动对解决的问题启发和帮助作用。促进对新知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4、培养学生主动发言、认真倾听的习惯。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参与课堂交流活动,积极发言,充分表达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认识和发现,以自己的意见和见解促进其他同学的学习。引导学生在课堂上除了认真听老师的讲授,认真听同伴的发言,包括小组交流是同伴的发言。要学会从同学的发言中听取好的、对自己学习有促进作用的积极因素。5、培养学生自觉修正、主动构建认知结构的习惯。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整理知识、内化知识,进而形成自身思维特点的个性化知识结构的过程。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整理、自觉修正、合理构建知识结构,能使学生学会一些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为创新提供一定基础。在每堂课的最后教师要舍得留些时间,让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小结,梳理所学的知识、修正自己探索过程中的偏差和错误,提出改进意见。 五、运用激励性评价,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学生个性差异决定他们在学习活动中理解、感受、发现程度各有不同,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或深或浅、感受或多或少、发现或有或无,但只要他们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的全过程,总会有自己的收获,总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教学中教师要采取适合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激励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如,教学圆的周长时,我出示圆和正方形的图案告诉学生:“小灰兔沿着圆跑一周,小白兔沿着正方形跑一周,猜猜谁先跑完?为什么?”学生争论不休。我趁势激励“这个圆与正方形的周长究竟谁长?怎么办?”学生积极思考起来。学生用各种方法发现了圆与直径的关系后,我又激励他们:“你们真了不起,你们的发现竟然与伟大的数学家祖冲之的发现不谋而合,相信你们有更多更精彩的发现!” 学生得到老师的鼓励后,思维异常活跃。实践证明数学教师应尽可能地应用激励性的语言引导、评价学生的一点一滴的进步,使他们多一点品尝成功的愉悦,多一次享受成功的体验,他们就能最大限度发挥学习的积极性。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精心设计活动化的教学程序,以平等合作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认真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式的学习,使课堂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构建新知,有利于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