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07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应用多媒体技术 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数学论文之应用多媒体技术 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应用多媒体技术 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株洲市芦淞区教研室 卢克华 芦淞区庆云山小学 袁敏内容提要:在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中,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在教学中如何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呢?本文从营造学习氛围、创新知识呈现方式、改变学习工具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关键词: 多媒体·优化·教学 在传播社会文化的历史性变革中,现代信息技术以它快捷、高效、信息量大等强大优势冲击着原有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改革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在时代的召唤下,多媒体网络进入课堂,多媒体教学应运而生。《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中,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在教学中如何利用多媒体教学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一、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过:“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存在便发动了储存在内心的需要……因而使它看起来容易做,而且减少疲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人们寻求知识、探索真理的一种精神力量。” 多媒体教学正好能担当激趣这一功能。众多教学实践表明,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吸引性、综合性和效果性使它产生较强的教学魅力,大大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能吸引儿童并给儿童以愉悦的美的享受,它所形成的教学美能使孩子全神贯注、专心致志、乐此不疲地学习。(一)化“单一”为“丰富”整合课程资源,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能提供大量的图像、图形、动画、视频以及各种音频信息的能力,把单一的问题情境变得丰富起来,学生才会有热情去思考去探究。教学《轴对称图形》时,课本只提供了三幅例图:枫叶、蜻蜓和天平,素材单调,索然无味,难以与学生已有经验产生联系。小学生对身边熟悉的事物感兴趣,于是我创编教材,把上届6年级学生亲手制作的作品制成多媒体课件,在课件呈现前设问:“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然后,结合音乐、旁白呈现画面,如下图: 在优美的音乐中,旁白富有激情地介绍:“自由自在的鱼群,展翅飞翔的小鸟,翩翩起舞的蝴蝶!”优美音乐、动听介绍、精美画面烘托的氛围把学生带入了声、光、色三位一体的美的境界,他们陶醉了,神情专注,完全被融入到了情境中。学生边欣赏、边思考,感觉不是在学数学,而是在享受数学中的美,思维很容易就激活了,由原来的“ 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二)化“呆板”为“生动”教材只是一个文本,怎样让文本活起来呢?除了教师对教材的精心设计,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也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一年级《10的分与合》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熟练掌握10的分与合,为后面10以内的加减法作铺垫。如何让学生饶有兴趣地进行10的分与合练习呢?课件解决了这一问题。我把10的分与合设计成下面火车形状: 课件首先呈现两个小朋友高高兴兴地开着火车出来了,火车“呜呜”地叫着,火车头上方冒着蒸汽,学生的情绪马上被调动起来:“书上的火车活了!”我趁机问:“小朋友给贫困地区的孩子送粮食,每节车厢装10吨,第二节车厢下面装7吨,上面应该装几吨呢?其他的车厢呢?”学生早就按耐不住了,纷纷举手发言,学生答完后,只要用鼠标点击答案,如果答案正确,电脑中的掌声也随即响起,学生得到电脑的肯定,学习热情更高了,随即又精神饱满地投入到下一环节的学习中去。多媒体技术化“呆板”为“生动”的魅力,让学生乐学,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潜能。二、创新知识呈现方式,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指出:数学的学习是一个“再创造” 的过程。他认为教师不必将各种规则、定律灌输给学生,而是应该创造合适的条件,提出大量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自己“再创造”出各种运算法则,或者发现规律。现代教育技术能根据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集成工具或网页开发工具将需要呈现的学习内容通过多媒体、友好互动为学生提供数字化资源所创设的虚拟环境,让学生作为创造者在真实的体验中探索和发现,理解事物的本质,掌握数学规律。在这种环境下,学生可以自主探究进行知识“再创造”。(一)引入真实的生活情境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最大优势就是能提供大量的图像、图形、动画、视频以及各种音频信息,为各科教学创设仿真或虚拟真实的情境,使教学环境得到了延伸和扩展,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能发挥学习主体的最大潜能,有助于学生质疑、假设、探究、验证、判断等多种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并提高能力。例如:教学《统计的初步知识》一课,我把栗树山小学附近十字路口上的汽车流动情况拍摄下来,将此真实场景带入了课堂。由于学生已有了初步的收集、整理数据 的方法,我放了一段该路口来往车辆的录像,要求同学们统计各种机动车流量情况,学生兴趣很浓,纷纷投入到活动中。几分钟后,我问:完成任务的举手。没人响应。我说,那我再放一遍,可要数仔细哟!又放一遍,几分钟后,我又问:完成任务的举手,寥寥无几。多数学生着急了,说:老师,太快了,记不下来。我说:可以想想办法呀!老师没有过多地指点,同学们开始自发的分工,有的当记录员,有的数小汽车,有的数大客车,有的数货车,有的数摩托车。再放录像,一分钟后,顺利完成任务。把真实生活场景带入课堂,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好奇心、求知欲被激发,他们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真正感受到了统计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提高了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扩充丰富的信息资源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信息来源比较单一,主要途径是统一的课本、教具、学具。我们尝试通过互联网这个知识信息库,运用小学生能够掌握的网页浏览与上传下载技术,改变信息来源,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丰富多彩、具有强烈时代感、真实感的素材,有效地提高了信息的数量和质量,成功地为学生的自主探究知识提供了可能。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书上提供的素材单调,在生活中并不常见,如果只依靠课本,感性材料的数量是绝对不够的,容易引起学生对 “轴对称图形”的片面理解。如何让学生通过学习知道学习“轴对称图形” 的意义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从网上寻找资料,则轻而易举地解决了上述问题。教师在互联网上下载了近百张图片,其中有非对称图形、对称图形;在对称图形中有轴对称图形,也有中心对称图形。图片范围有植物、衣服、动物、建筑物等等,都是学生日常生活或电视节目中常见的。教师把下载的图片按范围制成若干网页,学生可自由浏览、搜索、比较、分析。他们根据学习目标先观察杂乱无章的图片,再使用软件中的仿真搜索引擎输入关键字“对称图形”,观察电脑从诸多图形中搜索出来的对称图形。他们原本已有的“对称图形” 的模糊认识与图片中的对称图形产生联系,发现自己原以为对称图形都是上下相等或左右相等,原来还有一些是旋转后相等的。在了解“对称图形”后,同样用输入关键字的方法,集中认识 “轴对称图形”的特征。通过对大量轴对称图形的观察和分析,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的关系,从而准确地理解了 “轴对称图形”的含义,也深深感受了“对称美”。原来对称来自于生活。这样,这节课对学生来说就不仅仅是探究数学知识,而是在知识“再创造”的过程中自然找出隐藏在生活中的秘密。三、改变学习工具,培养学生实践运用的能力。在日常教学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工具只有课本、作业本、笔、尺等等。这对学生在学习中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讨论、建构知识造成了极大的局限性,学生的创造性也因工具的单一、滞后而难以得到发挥。我们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能有效培养以上能力的认知工具和展示学生实践运用能力的平台。如作为信息获取工具的 “搜索引擎”;作为知识建构和创作实践工具的“几何画板”,为学生提供自由选择学习方法、学习进程的“智能型多媒体课件”等等。(一)利用计算机的实践工具培养实践运用能力 小房子 “画图”是小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中的必修内容,学生把在“画图”中画图的技能运用到数学课中,能很好地辅助数学知识的学习。学生使用“画图” 中菜单所提供的各种工具,可绘出直线、圆形、矩形、三角形、梯形等心目中的各种各样的图形。在《轴对称图形》一课中,学生初步理解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后,教师进而问:怎样画一个轴对称图形呢?要求学生打开“画图”,运用各种工具按钮,自由绘出一个或几个轴对称图形。学生根据所学概念的特征,在“画图”中自由创作,有的直接用鼠标拖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有的甚至画出颇有创意的复杂的轴对称图形,并根据它的形状来起名。如: 眼镜 冰糖葫芦 小鱼稻草人在绘图过程中,学生不但巩固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同时激发起他们创造性思维,继而用计算机所提供的各种工具创造出多姿多彩的画面。(二)用“智能型多媒体课件”培养学生实践运用能力 “智能型多媒体课件”可以为学生提供自由选择学习进程、自由选择学习方法的环境,打破划一、同步的学习方式,进行异步学习。除了运用计算机实践工具理解巩固新知识外,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利用“智能型多媒体课件” 进行想象创作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活动课《快乐的数字娃娃》中,我在课件中提供可拖动的变形数字,让学生设计出一幅由数字组成的图案。学生张开了想象的翅膀,有的学生创作了一幅作品,有的设计了多幅作品,创作内容精彩纷呈,如 “大象”、“向日葵”、“络腮胡子爸爸”…… 每一位学生的作品创意都不同,创作进程也不同,真正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这种学习模式,传统学习工具是无法做到的。学习工具的改变,使《快乐的数字娃娃》一课充满生机,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计算机操作工具和“智能型多媒体课体”成为学生的认知工具,极大扩宽了学习、操作、展示个性的空间,使它们的创造性思维得以纵情放飞。 新颖、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为小学数学教学新的生长点提供了广阔的天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效的学习工具,丰富了学生的数学视野,让我们的课堂少了一份陌生,多了一份亲切;少了一点枯燥,多了一点趣味;少了一些平淡,多了一些激情。 【参考文献】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刘莲 中南大学出版社2、《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3、《“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整合与优化”教学谈》南京教育信息网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