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07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用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语文论文之用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生的思维如一个平静的湖面,如能诱发出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那就好比往湖水中投入一块石头,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1 用提问激发兴趣、启迪思维 学生的迫切需要是促使其积极思维的开始,创设有穿透力的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表不同见解,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逐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运用自己的语言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在导入新课时,可针对所讲内容,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更加集中,积极地期待着问题的解决。这样导入新课,能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感,增强讲课的吸引力。如教学《木兰诗》、《柳叶儿》、《变色龙》这一类课文时,教师可采用这种方法去激发学生的情感。要上好一堂语文课,仅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它需要教师从整节课、从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系统化的提问。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问,逐步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这样的提问方式,学生肯定乐于接受。如《祝福》一课,如果这样提问:作者刻画祥林嫂这个人物形象有什么现实意义?显然,这个问题较难,学生吃不准。但我们可以分层提问,降低难度。第一,祥林嫂是怎样一个人?学生很快答道:“是一个勤劳善良的中国农村妇女,但有些迷信和愚昧。”第二,当时中国的社会制度有什么特点?学生答:“当时的中国正处在最黑暗的封建社会末期,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人们缺乏对自身命运的认识和把握。”这样,就把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分解成两个易于解决的问题了。 2 引导要注意适当的高度 教师在引导学生时,首先要考虑问题有探究价值,现在课堂上好多“对不对”、“是不是”的问题没有意义,还有一些问题太空泛,学生不知道从哪儿下手,所以没有作用。因此,我们在引导学生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学生实际情况,这样才能更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浅显易懂的学习内容,可以安排学生自学,自己分析,自己解决。 比如在讲《在烈日和暴雨下》时,我改变了以往的那种我讲学生听的方法,而是让学生先看标题,你能问出什么问题?学生带着这些疑问去书中找答案,效果非常好。 教师提问的语言要准确、简练,使学生听后能明确提问的要求,迅速投入思维活动。语言模糊冗长的提问会使学生无所适从,难以进入问题情境。其次,要指明提问的对象,是要求集体回答还是指名回答,防止出现各说各的乱哄哄的现象。提问的内容和语调要具有启发性、鼓励性和趣味性,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宽松情境中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开放状态。尽量避免一次提问多个问题。多个问题同时提问,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以免学生出现“答前忘后”或“答后忘前”的现象。 课堂提问必须深浅适度,若教师对学生估计不足而提出过深的问题,则应随机给予必要提示,以一些辅助性提问架设语言“跳板”,帮助学生起跳。所以,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提问,要有层次、有坡度、有深度。提问要难易适度,面向大多数学生,还要兼顾“后进生”。因此,问题的设计要深浅适当,要让学生通过努力就能解答,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又能使学生体验到获得成功的喜悦。 3 赏识成功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我们千万不要忽视鼓励的力量。对于那些成绩不好的学生,教师应努力找出他们的闪光点,及时鼓励;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教师应尽可能地提出稍高一些的要求,做到既充分肯定其成功之处,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又愉快地认识到自己学习中的不足。这样,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产生浓厚学习兴趣。课后,我经常会挑出一些优秀作文和进步大的作文,张贴在教室里,让学生相互阅读,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们互相学习,还有很强的激励效果。我还鼓励学生办班级手抄报、写广播稿、评论社会热点问题等,并鼓励他们向报刊社投稿。这些做法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学习兴趣。 4 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 我经常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生活,激发学生积极独立探索、思考。结合不同的活动地点开展习作。如:组织学生外出游览,指导学生写游览的文章;组织学生进行比赛时,指导学生写《一次有意义的活动》等等。此外,我还注意把握时机,抓住生活中有意义的事件、场景及时指导学生思考,积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