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07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创新人才工作经验做法三篇与观看电影《我和我的家乡》有感三篇
创新人才工作经验做法三篇与观看电影《我和我的家乡》有感三篇 创新人才工作经验做法三篇 【篇一】 为推动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市****紧紧围绕重点领域、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优势,加大人才招聘、“回引”力度,解决发展人才短板问题。 一是注重刚性引进人才。优先考虑具有“**籍”的应往届毕业生,在分析研判的基础上,制定急需紧缺人才目录,刚性引进“双一流”院校全日制本科以上高校毕业生237名,充实到教育、卫生、农牧一线。公开调入20名全日制本科以上**外公务员,优化公务员队伍结构。 二是注重高端柔性引才。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依托中科院包联****脱贫攻坚的有利契机,发挥中国科学院农业科技办公室****专家工作站的作用,每年邀请中科院专家3-5名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实地调研和帮助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等方式,助力经济社会发展。从沈阳农大、**农科院等聘请10余名专家教授组建3个专家服务团,深入**乡镇巡回宣讲技术指导,为基层农牧民服务20场次、受益2000余人次。 三是注重基层一线育才。发挥本乡本土人才优势,针对会计、法律、文秘等专业紧缺的实际,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择优考录招聘高校毕业生160名,充实到全**30个部门单位。围绕畜禽、荞麦、食用菌等主导产业,通过项目、资金倾斜等方式,吸引50名农村大学生“回乡”创业,将具备条件5名“回乡”大学生充实到**村两委班子,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篇二】 **市**自治**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对急需紧缺人才的迫切需求,按照2020年全国“两会”提出的“六稳”“六保”重点工作要求,围绕落实**市构建“一心多点”人才工作新格局相关部署,不断创新引才模式,组织开展了2020年事业单位引进专业人才工作,全面加快急需紧缺人才引进步伐,有效提升了人才工作支撑力。 一是组建机构,强化人才引进工作组织保障。成立了以**委书记为组长的2020年**事业单位引进专业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对2020年**事业单位引进专业人才工作领导机构、实施方案、人岗相适评估方案等相关文件进行研究审议。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委常委、组织部长兼任办公室主任,相关业务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副主任,全面负责此次人才引进工作的协调落实和统筹推进。截止目前,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会议5次,落实工作责任,把握节奏进度,解决关键问题,保证了**事业单位引进专业人才工作有序推进。 二是全面调研,增强人才引进的针对性。下发《关于开展2020年**事业单位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岗位需求调研的通知》,以专业需求为导向,以用人事业单位编制情况为实际,对全**事业单位急需紧缺人才岗位进行了全覆盖式摸底调研,进一步明确**急需紧缺专业人才需求,根据调研摸底情况,结合教育、卫生、乡镇机构改革后人才短缺的实际,建立《**事业单位引进专业人才岗位需求目录》,拿出70个事业编制,公开引进一批德才素质好、文化层次高、有培养前途和发展潜力的急需紧缺人才,增强了引才的针对性。 三是坚持公开,增强人才引进工作透明度。此次事业单位引进专业人才工作遵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切实做到信息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严格规范引才信息发布,通过**人民政府门户网站等媒体面向社会公开发布《2020年**事业单位引进专业人才公告》,内容包括引进条件、引进程序、岗位需求、服务期制度等各个方面,发布时间达到7个工作日。同时,注重增强实施过程透明度。对人员报名、人岗相适评估、专业人才储备评估等环节的进展情况面向社会公开,做到及时、全面、准确。 此次事业单位专业人才引进工作全程接受纪委监委和社会各界的监督。 四是严谨细致,抓好重要环节工作推进。资格审查不仅对公告上明确的基本条件和岗位需求目录上列出的其它条件进行审核,同时还对不得引进情况进行严格把关,确保引进的每一名专业人才都符合岗位资格条件。人岗相适评估和专业人才储备评估注重严谨细致,共设置评估点7个,在报名人员入场、出场,试题交接,评委分数的核算,考场内警戒以及各个环节的衔接等方面做到精益求精。为确保人才评价的公平性,各评估点评委主要从黑龙江省、**市其他**县进行聘请。 五是注重实效,推动人才效应最大化。着眼达斡尔族自治**实际,结合《**事业单位引进专业人才工作细则(试行)》精神,对本土主体少数民族人员在报名学历条件上放宽至全日制本科,在62名进入考察程序的考生中,共有达斡尔族36人,其中达斡尔族硕士研究生10人,切实保障达斡尔族考生的录取比例。突出学历优先,将报名人数等于或少于人才引进岗位数的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直接进入考察程序,目前进入考察程序人员中有研究生19人。在引才结束后,建立**专业人才储备库,将参加此次事业单位引进专业人才人岗相适评估、专业人才储备评估成绩达到65分的未录用人员纳入其中。一年内,如事业单位有用人需求,可在人才储备库中择优选用,通过“绿色通道”方式直接引进。 目前,2020年**事业单位引进专业人才人岗相适评估工作已经结束,进入考察环节。下一步,将严格按照《2020年**事业单位引进专业人才实施方案》相关规定做好考察、体检、聘用等相关程序,确保此次事业单位人才引进工作平稳顺利进行。 【篇三】 近年来,**市**区始终把人才作为新形势下挖掘潜力、激发活力、壮大实力、提高竞争力的核心因素,牢固树立“抓人才就是抓发展”的理念,不断优化工作机制、积极搭建载体平台,人才总量不断增加、人才结构逐步优化,为产业升级和多元化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强化政策保障,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形成“区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用人单位发挥主体作用,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二是深入推进“人才强区”战略,启动实施了**科技城建设,并把人才工作融入到全区各项重大决策部署中,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三是强化政策支持,出台了《**区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自治区大学科技园鼓励大学生创业暂行办法》等政策,成立了**区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从机构、编制、人员配备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全面落实人才培养、使用、管理的各项政策。做到了有机构负责、有人员落实、有经费保障。四是强化资金保障,先后投入近2亿元,建成了国家大学科技园等各类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等9类人才集聚平台载体37家(个),为各类人才提供了发展空间。 聚焦高端引领,不断充实高层次人才队伍。一是大力实施“产业引才”。充分发挥企业在引才、育才中的主体作用,依托云计算、大数据应用、软件研发、生物医药、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重点产业,落地企业241家,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167人,包括院士2人、长江学者1人、博士36人、硕士128人。引进培育自治区“**英才”18名。二是扎实推进“园区聚才”。充分依托鸿盛工业园区已建成的“两化”融合创新实验基地、自治区国家大学科技园等平台,注册企业355家,引进培养中高级以上职称人才505名(高级职称:87人,中级职称418人)。建成“**英才”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2个,培育创新创业团队3个,为加快推进**科技城建设提供人才保证。三是积极推动“培训育才”。与驻呼13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组织企业负责人参加经营管理、能力提升培训班,赴外地高校、知名企业进行学习考察等,累计组织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培训4000余人次,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强化服务保障,人才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市人才新政9条”等纳贤引智政策,引进“双一流”院校高层次人才52名。建成了“院士工作站”、“老专家工作站”、“产业转化工作站”、“成果转化中心”4个人才服务平台,连续三年成功举办了“创新青城”院士论坛,人才集聚效应明显增强。二是坚持产学研并重,与中科院、内工大、内农大等签订合作协议,建立了驻呼高校和科研院所共计203项科技成果资源库,搭建自治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转化科研成果13项。三是建成了线上线下人才工作网络,构建了“一网双平台”人才服务体系。积极开展“百名人才下基层”活动,从农牧、卫计、教育等系统选派265名业务骨干不定期深入农村社区、企事业单位开展志愿服务,人才示范引领和智力支撑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四是设立双创基金,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整合相关资金10亿元,设立双创基金,打通“企业、项目、投资者”三方互联通道,探索并推广各类金融产品标准化服务模式,为入驻企业提供“一站式、个性化、全流程、全方位”增值服务。 观看电影《我和我的家乡》有感三篇 观看电影《我和我的家乡》有感三篇 【篇一】 近日,电影《我和我的家乡》上映以来,引发广泛关注。影片真情讲述了小康生活美好画卷,热情讴歌一大批异乡游子反哺家乡,为家乡脱贫致富奉献力量的幸福画面。揆诸现实,大量的异乡游子一直把家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时刻用青春和汗水勾勒新时代新家乡。 心中有“乡味”,共产党员方能甘寂寞,守芳华。 老教授在1992年的最后一课,与同学们告别时,一个聪颖的小男孩画了自己心中的学校,却没有合适的颜料。大雨中,老教授寻来红色颜料,却滑倒在与教室相距不远的桥上,撒入河里的颜料成了老教授的心中遗憾,多年后也不能忘怀。一枝一叶总关情,最是小事见担当。共产党员要守住清贫,抵得住诱惑,甘当铺路石、螺丝钉,紧紧盯住群众身边的一件件“鸡毛蒜皮小事”,当成我们最大的事,时刻挂在嘴上,放在心里,出实招、动真格、见实效,真心诚意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真正赢得民心。 心中有“乡味”,共产党员才能拒枕风,踩泥土。 惧内的画家马亮在强悍的妻子秋霞摔跤摆平了安排马亮去扶贫的领导后,没去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而是选择了扶贫。最终,在真正深入乡村后,秋霞原谅了马亮,并以他选择扶贫为荣。每一位领导干部,要有坚强的党性原则,要有自己的信仰追求,时时刻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既不能被外部势力所左右,更不能被“枕边风”所吹倒。近年,在一些腐败大案中,我们看到不少由于“内助”贪婪,将丈夫步步推向犯罪的深渊。“枕边风”在生活中的作用不可低估,要善于给自己立规矩,“吾日三省吾身”,才能改造“枕边风”,改造家风,进而推动党风端正,家风纯洁。 心中有“乡味”,共产党员才能知反哺,挥汗水。 校庆开始了,一个小学生讲起了自己对乔树林的敬佩,当年发达后的乔树林回到了沙里沟,带领家乡父老一起种植沙地苹果想要脱贫致富,虽然遇到无数坎坷,但他仍在坚持。晋·成公绥《乌赋》:“雏既壮而能飞兮,乃衔食而反哺。”讲的是乌鸦反哺。共产党员来自群众,生长这片土地,就该爱我的家乡,爱我的祖国。汗水蕴藏着反哺家乡的幽香,共产党员决不高高在上,要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对党、对事业、对群众敢担当、能担当,尽其所能“反哺”家乡,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提升家乡人民的“幸福指数”,像灯一样照亮更多家乡人。 【篇二】 古时人们就将沙漠描述为“黄沙幕南起,白日隐西隅”,经过漫长的时间流转,一些地区“沙进人退”的困境愈演愈烈,贫瘠荒凉的沙海不仅影响着人民的日常生活,更是不利于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而在近期热映的电影《我和我的家乡》中《回乡之路》这一片段正是以平凡而伟大的治沙英雄们为原型,描述了他们如何用“三种劲”将沙海变绿洲,创造出中国的生态奇迹,而这“三种劲”,也是我们后浪应具备的劲头。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要有不畏艰辛、迎难而上的“较劲”。电影中所提到的沙地就是中国四大沙地之一的毛乌素沙地,这里恶劣的环境已经严重影响到榆林地区人民的生活,而面对如此困境,以张炳贵、石光银、牛玉琴为代表的治沙人不惧沙海之难,排除重重阻力,开始治沙工程。面对风沙的一路相逼,他们有的人变卖家产,只为买足树苗;有的人被沙暴卷走几十余里,但仍咬牙坚持……这背后体现的正是治沙人的与黄沙较量到底的“较劲”,因为有跋山涉水不改一往无前的决心,有不让黄沙进半步的执着毅力,所以沙海开始出现一点点的绿色。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要有努力拼搏、崇尚实干的“闯劲”。曾经的毛乌素沙漠一眼望去只有漫天黄沙,所以治沙人开始采取多种措施来让黄沙“止步”。一开始沙漠没有路,那么治沙人就用石子手动铺路。因为设备落后,他们就能把树苗背进去,顶着酷暑或寒风推平沙田,用手将一颗颗树苗种入沙坑。面对风暴的摧残,往往出现今天刚种好的树苗明天就被风沙埋掉的现象,然而治沙人凭着一种实干的“闯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反复重复播种,绝不轻言放弃。“滴水凝汪洋,萤火汇星河”,正是他们一日又一日的奋斗实践,所以沙海逐渐出现一抹抹的绿色。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要有科学治沙、创新开拓的“巧劲”。不同沙地所适合的治沙模式是不一样的,结合毛乌素沙地是以风力作用为主的沙地荒漠化土地实情,治沙人大胆创新,一改往日粗放的传统治沙模式,建设性地创造出以“带、片、网”相结合的防风沙体系,榆林治沙模式也因此被多国专家赞誉为奇迹。治沙不仅仅可以植树,还可以种植经济作物。电影中乔树林的原型人物之一就是“沙地苹果”创始人张炳贵,他依靠科技,不断学习创新,经过一次又一次实验,成功种植沙地苹果。不仅如此,通过线上电商销售出的沙地苹果,不仅让种植户富起来了,还带动当地的人民富起来了。所以,沙海不仅出现一片片的绿色,还出现了苹果红。 经半个世纪几代人的努力,毛乌素沙地实现“沙退人进”的绿色愿景,这其中展现的正是治沙人民的“较劲”“闯劲”和“巧劲”。我们也应用这三种劲积极向上、努力进取,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断奋斗。 【篇三】 《最后一课》是今年国庆电影《我和我的家乡》中的一个单元,讲述了范老师千里迢迢返乡重现最后一课场景的故事。患有老年痴呆的范老师依然不忘当时下乡教书的时候,因为他的“根”深深扎在这里,他的“寻根”过程打动着很多人,作为选调生,在选调路上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能忘了自己的“根”。 涵养作风埋良“根”。作为人民的教师的范老师,不论是在豪华时尚的大学画室还是在简陋破旧的乡间茅屋,他都同样认真地备课教学、辅导帮助学生,展现师者风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必须抓常、抓细、抓长,持续努力,久久为功。”好作风是干事创业的保障、善作善成的法宝,选调生头顶“光环”,更应涵养好作风,练就“金刚钻”。对一切腐蚀诱惑保持高度警惕,慎独慎初慎微,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在大是大非面前经得住考验,在日常小事上守得住操守,不为喧嚣而迷惑,不为名利而心动。“疾风知劲草、烈火练真金”,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怕风吹雨打,不惧艰难险阻,坚定选调路上每一步。 深入基层扎牢“根”。范老师将自己最珍贵的十年青春时光奉献给了乡村支教,从此和这片土地紧紧连在一起。基层是我们选调生最广阔的舞台,也是我们人生路上最重要的起航站、石地基,是定基调、瞄方向的关键。我们当保持“空杯心态”,多看、多听、多学,用“无我”精神,斩下荆棘、越过难关。“一言一行不忘公仆形象,一举一动常思百姓冷暖。”我们要铁下心来扎根基层,埋下身来服务群众,甩开膀子推动发展,深入基层一线“蹲蹲苗”“脚沾泥”,在亲身经历中看到真实,在矛盾集中区解决问题,在困难挑战中打磨自己。培养稳扎稳打的实干风,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少一些口头慰问,多一些雪中送炭,始终保持与群众“零距离”。 不忘初心寻本“根”。患病之后,范老师只拥有片段记忆,每一小块碎片拼成了他在乡村教书的图景,他便寻着“根”回到望溪村。古语有云:“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选调生的“根”在基层、在利民,不论身处什么岗位、什么职位,心中都要装着人民、装着发展、装着责任。要将忠诚融入“坚定信仰”,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坚定政治信仰、坚守政治立场,在“众声喧哗”之际保持清醒,在“难啃的骨头”面前勇于担当。要对标对表自己的入党初心和选调初心,拿出“吾日三省吾身”的劲头,在艰苦的环境中淬炼初心、去芜存菁、砥砺前行,肩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融入到时代进步的强大洪流中,贡献磅礴的青春力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