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心得)之开发利用教学资源 促进学生有效发展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开发利用教学资源 促进学生有效发展

数学论文之开发利用教学资源 促进学生有效发展 ‎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资源是指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所开发的各种教学材料以及数学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源、工具和场所。对数学课程资源进行合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是实施新课程的一项重要工作和任务。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素质发展,有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有利于优化学生学习活动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有效发展。 一、充分挖掘教材资源 ‎ 新的实验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为教师提供了极有利的资源,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使新教材蕴涵的理念得以体现,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1、活用教材资源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它在关注学科知识的同时,也在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然而,毕竟教材具有普遍性,它不可能兼顾到所有的学生和学校。教材中编排的很多情景图因生活环境或教学条件所限无法更好地展示,一些数学活动也无法开展。因此,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和教学条件对教材进行增减、调整,不被教材束缚手脚。2、挖掘隐性资源新教材在编排上显得更加直观、浅显、易懂,在这些形象直观的数学知识中蕴涵着许多与高等数学相通的数学思想方法。这些数学思想方法呈隐蔽的形式,蕴涵在教材中,渗透在学生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以,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要认真分析教材,充分挖掘潜藏教材中的隐性资源,把握蕴涵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对教材进行再创造,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发现知识背后蕴涵的数学思想。猜想验证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正如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所说:“真正的数学家常常凭借数学的直觉思维做出各种猜想,然后加以证实。”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设计以下几个环节:(1)学生任意画三个不同的三角形(锐角、直角、钝角三角形各一个)。(2)学生测量所画三角形每个内角的度数。(3)学生报出自己所画三角形内角的度数和,然后让学生猜一猜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和大概是多少度。 这样,通过画、量、填、算、说,学生初步感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至此,猜想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已是水到渠成。二、适时引进生活资源《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这就要求我们把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创造数学情景,善于挖掘生活中的素材,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使生活成为丰富的数学资源。1、融生活于课堂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生活的世界就是教育的世界,生活的范围就是课程的范围。”著名教育家杜威也曾经说过:“教育即生活、即生长、即经验改造。”‎ 教学的内容都是来自生活实践的知识经验,数学内容和设计都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教材中的例题、习题的选择素材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非常接近,许多情景图完全可以通过实际活动来表现。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据实际情况采取游戏、表演等实际活动将情景图所提供的内容进一步动作化、情景化,使学生全身心地置于真实的数学活动环境中,增加实际体验,切身地感受数学。2、让数学走进生活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孩子们学习的大课堂,是教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学资源。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引导孩子们到生活中去体验,去发现,去运用。超市、银行、书店……‎ 都是孩子们学习的场所。例如:教学认识1公顷,在课堂上,难以让学生感知1公顷、1平方千米的大小,课前我要求学生与家长合作,到娱乐广场用步测等方法找一块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仔细观察,10000平方米有多大,再沿着周长走一走。然后,估计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有多大,与家长探讨。通过实践,学生获得了丰富的感性认识,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气氛热烈,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很快认识了1公顷、1平方千米的大小及它们的关系。3、从信息中获取在当今这个信息化的社会中,各种媒体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等媒体提供了许多有意义的信息,教师应广泛阅读了解,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恰当地选取和教学相关的信息,及时传递给学生。同时结合教学内容,要求学生查阅相关信息,获取有效的教学资源。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我让学生搜集百分数的相关信息,学生交流时,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有对工业、农业方面的统计,有对各种物品成分检测的数据,有科学实验的结果等等。教学时先让学生理解每个百分数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归纳出百分数的意义,感悟百分数在生活的重要作用。三、及时捕捉意外资源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随机生成的过程。学生提出的许多问题,很多的思考是难以预料的,无法预设的,而这些往往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资源,有利于及时调整教学思路。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是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 ‎1、在思考中引导课堂的生成是千变万化的,很多教学生成有预设性的,也有非预设性的。教师一次好的引导能让课堂化腐朽为神奇,展示教师非凡的教育机智。因此,教师要顺应学生思维的同时适时介入,捕捉课堂上出现的突发的点点滴滴,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发光。2、在合作中碰撞教学时,教师根据需要,通过小组合作的形成,注重指导学生观察、实验、操作、推理与交流,使学生对提出的数学问题进行分析,并将分析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在小组内或全班交流。例如:认识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我先让学生小组合作,从10厘米、6厘米、5厘米、4厘米长的小棒中任意选三根,试着围三角形,要求把每次选用的三根小棒的长度记录下来,接着组织交流,哪些能围成三角形,哪些不能。然后挑出能围成的三角形,研究研究,为什么可以,再研究不能围成的另一类,学生各抒己见,在充分的探讨中,很快得出结论: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3、在错误中寻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考的方法,理解程度是各不相同,因此,出现偏差和错误是正常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利用“错误”这一资源。我从学生的学习中选取错例,充分挖掘错误中潜在的智力因素,提出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创设一个自主探索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让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把错误转化为新的教学资源。有一次,学生做一道填空,0.68÷0.13=5……( )时,很多学生填“3”,针对这个典型的错误,我先让学生判断答案是否正确,接着说明理由,学生经过思考,很快找到判断错误的方法,一是余数3与除数相比,余数大于除数,说明“3”是错误的,二是余数3与被除数相比,余数比被除数大,说明“3”是错误的,三是5×0.13+3不等于0.68,说明“3”是错误的。接着让学生说说计算的方法过程,由于计算时,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0倍,商不变,但余数跟着扩大了100倍,正确的余数应该将余数缩小100倍。丰富的生活,时时有资源,处处有资源,在教学中,我们要把握机会,善于开发利用教学资源,让课堂绚丽多彩,使学生有效发展。‎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