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心得)之点上评价 面上发展——小学科学教学评价的实践与探索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小学科学(心得)之点上评价 面上发展——小学科学教学评价的实践与探索

小学科学论文之点上评价 面上发展——小学科学教学评价的实践与探索 ‎ 点上评价  面上发展                      ——小学科学教学评价的实践与探索 浙江省金华市东苑小学   李兰英[内容摘要]在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通过各种评价手段的合理运用,笔者能及时抓住闪光点、失误点、成功点、拓展点,找准切口进行评价。在评价中充分关注个别差异,理解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尊重学生个性化价值取向,依据学生的不同背景和特点,正确地看待每个学生的不同发展潜能。通过激励性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在此基础上带动全体学生的不断发展。[关键词]   科学    评价    发展    “立足过程,促进发展”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评价理念。我们在实施科学课程评价的过程中,要用辩证的、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善于捕捉学生中具有个性化价值取向的各个“变化点”,在激励性的评价中使“变化点”成为发光的辐射源。这样由点击入,以点带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评价“闪光点”在科学课堂教学评价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一切表现,随时随地发现,挖掘他们的“闪光点”,给学生适时适地的鼓励、评价。因为“人性最深层地需求就是渴望别人欣赏和赞美。”小学生更是如此,所以,对学生的“闪光点”‎ 进行表扬与鼓励应是评价的主要手段。这种评价传递给学生的一种信息,那就是让学生感到自己能行、是最棒的。如:六(4)班有一名学生胆小怕事,学习能力一般。一次在科学课上对自制放大镜进行“大家谈”时,他高高地举起了手,我眼睛一亮,马上请他上台。他竟也谈得头头是道,讲了如何利用剪了小孔的废纸板盖上透明薄膜,制作水滴放大镜的经过。他还说用荷叶也可以做水滴放大镜。我激动地迎上去,握住他的手赞许地说:“谈得真不错!你的话题拓展了大家的视野。”教室里顿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这时我看到他灿烂的笑脸上,多了那么一份自信!老师的言行,学生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其他学生也得到了鼓舞,纷纷表现自己出色的地方。又如一次科学课下课,有个女生一直围着我问这问那,还说她在家里做了个实验,拿一块干毛巾,一头用手拎着,另一头浸入水中,发现水自己会慢慢地往上爬。听到这里我举起拇指表扬她能细心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并鼓励她继续观察身边的科学,思考怎样才能为我所用,制作出有创意的作品来。突然该学生眼睛一亮:“老师,我想到了一个自动浇花的好办法。”这时我露出非常有兴趣的样子,让她说来听听。她说,她家的阳台上种了许多花,一年四季她都不会忘记给花浇水施肥。有一次暑假全家外出旅游,几天后回家一看,阳台上许多花枯死了。所以她心里一直在琢磨着这件事,要是有一种能让花自动“饮水”的花盆那该多好啊?现在突发灵感,想利用这一原理试试。顿时我也兴奋起来,“‎ 好啊!科学家的许多新发现就是这样来的。回去马上动手试试。”就在这一天放学前,我在全班学生面前,将该女生的“闪光点”亮出来,让大家对她的这一科学探究过程进行好好评价。虽然这是课外知识,但我觉得科学探究的本质是一样的。她的这种执着的追求精神值得大家学习。同时我也希望其他对此感兴趣的学生回去试试!过了几天,学生们纷纷献上他们的小制作,我将作品一一摆在实验室,让大家评价。结果有一件作品特别有创意:用一废旧可乐瓶,在瓶盖上打两个小孔,穿进两条旧的毛巾条,在离瓶口三分之一处剪下上半部分,然后倒立在下半部分上。在上面放入土壤,下面装入水。水的高度应刚好在倒立的瓶口处,并在这一高度的装水瓶上打两个孔,方便下雨天多余的水流出,不至于把花淹死。这样水就可以源源不断地流向土壤,使花能自动地“饮”到它需要的水分。我发动大家都去做一个这样的自动“饮水”花瓶,给父母现上一份厚礼。如此由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在老师的正确引导和评价下,照亮了全体学生的心,促进了全体的发展。    二、评价“失误点”唯物辩证法认为: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任何事物。我们在正确、客观评价学生“闪光点”‎ 的同时,也要看到存在的不足之处。特别是科学实验,由于种种主客观的原因,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实验过程进行反思,正确评价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失误,找出不足之处,调整策略,争取成功。如在做《小苏打与白醋》实验时,对产生的气体特点要进行检测,有许多组做二氧化碳比空气重的实验没有成功。有的学生就沉不住气了,不耐烦地大声叫喊。这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循循善诱,让学生先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评价,再是同组互评,寻找导致失败的原因。结果发现有的组是由于互相没有配合好在争抢中倒失了一些气体,不足以灭掉蜡烛火焰;有的组是由于靠着窗户,窗外的微风影响了实验效果;有的组在倒气体时杯子举的太高,偏移了位置。通过这样的评价使学生懂得做科学实验不仅同组人员要齐心协力,而且要严谨、细致的道理。在探究失误的过程中,学生对该实验的本质特征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结果在学生的头脑中有了新的“创意”:“老师,造成这次失误最主要的原因是该气体看不见,摸不着,无法判断气体的量。能否设计一种实验让无形气体变为看得见,摸得着。”我觉得这想法很好,于是就发动学生想办法,大家群策群力,一会儿就讨论出一种好的方法:“用瓶口比较小的锥形瓶做实验,然后在瓶口套上一个气球,观察气球的变化。”通过实验证明这一方法确实效果很明显:气球慢慢被吹大。气体往上满的过程看得一清二楚。学生们欢呼雀跃,庆祝自己的成果。在教学中,教师总希望教学一帆风顺,特别是带领学生到室外观察动植物,教师更是提心吊胆生怕出事。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决定了其在科学探究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犯各种错误。如有一次我带领学生到花园里观察蚜虫。在观察过程中,有个学生喊叫起来:“哈哈,两只蚜虫打架了,一只蚜虫被打翻在地四脚朝天,另一只蚜虫在它肚子上跳舞哩!”“哪里,哪里,给我看看!”一学生喊道,这时又跑来了另一个学生“给我看看!”‎ 二个学生为争看这一场景,你推我,我推你,撞倒了一位正蹲着观察蚜虫的女生,结果该女生的额头磕在石头上,鲜血直流……针对这一意外事故的发生,教师在采取应急措施的同时,在对待两位学生的行为上该如何评价?评价一:教师大声地训斥这两位男生,并下达最高指令:“以后这样的观察与你俩无缘。你俩这堂课的表现为最差。”评价二:教师严肃地指出:“你们探究的态度是积极的,但是行为上有点过分,不该争抢,要礼让为先。接下来,老师看你们的表现,用你们实际行动来弥补过失。”如果采取评价一的方法,也许将会把学生一棍子打死。其实学生本也无心犯错,犯错以后的自责已让他不得安宁,再加上老师的一阵痛骂,可能会感到彻底绝望,以后类似的探究热情会消失殆尽。而采用评价二的方法,则效果就完全不一样,既保护了学生先前探究科学的积极态度,又明确指出了以后要改正的方向。在后续的受伤女生医治中,两位学生也会积极配合家长,协调好三方的关系,处理好医疗费的问题。另外,教师还要及时抓住这一教育时机,组织全班学生开展专题讨论“如何有效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先让学生评价一下教师在组织这次活动中,存在哪些“失误点”,再采用自评、互评的方式让学生说说自己或他人在观察活动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同时提出整改的方案,师生一起制定出防止意外事故发生的有效措施。这样让全体学生从这一事故中认识到遵守课堂纪律的重要性,通过点的评价以达到面上的发展,让这次的失误点转变为下次的成功点。三、评价“成功点”‎ 心理实践表明,一个人不断地体验成功的欢乐和胜利的欣慰,便会激起无休止的意志和力量,说明成功对学生的发展具有激励作用。评价成功点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捕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些微不足道的“成功点”,给予及时的表扬鼓励。教师首先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创设一切条件让学生取得成功。如在学了放大镜一课后, 我布置给学生这样一个思考题:水是火的克星,能否利用水点燃火柴呢?话音刚落,教室里立刻就沸腾了。看来这一问题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课后学生们纷纷尝试着做这个实验。到下节科学课时许多学生做成功了。他们抢着说自己的新成果:装了水的烧瓶,可以看作是一个凸透镜,凸透镜能会聚光线。把烧瓶放到太阳光下,想办法找到最清晰的亮点。把火柴放在亮点上,不要移动烧瓶,过一会儿,火柴就自己燃烧起来。看他们的神情,就象凯旋而归的军人,非常自豪。这时我就趁势激励他们,表扬他们在不懈的努力下取得的成功,并为他们加奖。         ‎ ‎ 有些实验容易取得成功,但有些实验就很难成功。让学生经历成功喜悦的同时也让他们尝尝失败的滋味。在磨难中锻炼自己的意志。经过曲折再取得成功,可能留下的记忆会更深刻,更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成功。在这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和评价就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既不能让学生灰心丧气,又不能让学生骄气横生。如六下科学《铁生锈了》一课,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确定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这需要学生收集足够的证据,而探索活动将成为学生收集证据的过程。其中敲击、导电性、被磁铁吸引等实验所获得的证据,是比较有说服力的。敲击和导电性学生轻而易举就做成功了。这时教师的评价要显得平静些,不能让学生太得意忘形,否则后面的失败,他们一下子会很难承受,以至于丧失信心。所以教师可以做这样的评价:“你们确实很能干,两个实验很快就做成功了。但是,接下来的实验可能有点难度,你们要做好心里准备。看谁最先取胜!”这样学生不会一直沉浸在喜悦中,好胜心会令他们马上投入到下个实验的探究中。一般学生做“铁能被磁铁吸引,铁锈不能被磁铁吸引”的对比实验,不会想到将铁锈刮下来做实验,而是直接用磁铁吸引生锈的铁。因此该实验做成功的人寥寥无几。这时教师又该如何评价?评价一:“你们真是没用!一点都不会动脑筋,这么多人做不成功。继续做,直到成功为止。”这种全盘否定的评价犹如往学生头上泼冷水,仅有的一点自信心丧失殆尽,更谈不上继续探究了。评价二:“失败了没关系,继续努力,借鉴成功的经验,胜利一定属于你们的!”这种评价能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理解学生,充分信任学生,为学生指引努力的方向,让学生看到胜利的曙光。同时也鼓舞了少数取得成功的学生。这样在学生身上会涌动着一股无形的力量,推动他们继续探究实验以争取成功。让少数的成功带动多数的成功,把“成功点”作为一个中心的光源,向四周辐射,光芒万丈!在后续的“控制铁生锈的速度”实验中,学生们探究的热情空前高涨,有的甚至突破书中的框框,能活学活用。四、评价“拓展点”‎ 如今,仅学好书上的知识是根本适应不了突飞猛进的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经常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拓展,并且让评价伴随你的教学过程。如在学了六下科学《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一课后,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最后一块知识“制作神秘的信件”进行拓展:有的说用棉签蘸取稀饭、米汤在白纸上写字,晾干后,字就消失了,再用碘酒液擦试,字又显示出来了。有的说用柠檬汁、牛奶、米醋在白纸上写字,风干后,字就不见了,然后把白纸放在台灯的灯泡上加热,字又显示了。还有的说将湿纸放在干纸的下面,用圆珠笔或铅笔在上面写字,湿纸干了字就没了,把干了的湿纸再次浸入水里,纸上的字又显示了。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始终面带笑容,不断地点头示意,表示赞许,并给讲的学生加一颗星星。这样的无声评价也许更激发了学生的兴致,学生越讲越起劲,有的甚至说到了用清洁剂在手臂上写字,干了以后什么也没有。但在紫光灯下却“原形毕露”了。学生们讲得神采飞扬,每“抖落”出一种方法,就象在平静的湖面上扔进一颗石子,泛起层层涟漪,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银光。                       在课余时间,总有少数学生热衷于用所学的知识去设计实验,对知识进行拓展、创新。如有一个六年级的学生在课余制作了一个简易的幻灯片:在小木条的一端固定好包有透明描画纸的手电筒,另一端固定放大镜。对着白色墙壁打开电筒灯光,把幻灯片放在电筒前面,就能看到放大的图像。这是学生对“放大镜”‎ 这一知识点进行的拓展、创新。我们要用各种方法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如召开“小小科学会”、开展“科学大家谈”等方式,让他们把这些“拓展点”亮出来,然后请大家来评价。除了师评、学生互评,还可以邀请家长也来参与评价。这样可以启迪、鼓励学生们在课外继续探究实验。总之,我们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要科学、合理、辩证。灵活运用各种评价方法和手段,及时抓住他们的闪光点、失误点、成功点、拓展点,找准切口进行评价。巧妙运用激励语言,在对个别的评价中,激发群体的进取心,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激活创新意识,提高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2、刘金花著:《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3、周卫秀主编:《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4、上海市育才中学编:《发展性教学策略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