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心得)之大组评价与小组评价有效结合的评价实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英语(心得)之大组评价与小组评价有效结合的评价实践

英语论文之大组评价与小组评价有效结合的评价实践 ‎ ‎ 大组评价与小组评价有效结合的评价实践  丁再玲株洲市芦淞区贺家土小学,   湖南省  株洲,412000 内容摘要:大组评价与小组评价在教学中单独使用各有其长处与不足,将其结合起来,就能充分发挥教师的宏观调控作用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既有效地组织课堂,又能确保学习效果;促进师生互动;形式多样,有效激趣,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关键词:大组评价、小组评价、有效结合 Abstract: The big groups assessment and the small groups assessment both have their strong points and shortages. It is goo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udents if we combine these two methods. The combination has four functions,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teachers’ roles and the students’ initiative, helping the teacher to organize the class and achieve good result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omoting the communication of the teacher and the students, raising the students’ interests of studying.Key words: the big groups assessments, the small groups assessments, combine effectually. ‎ 评价,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广泛运用到教学之中。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尤其对于有意注意时间很短的小学生来说,评价激发了他们的好胜心理,让他们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任教小学三年级英语以来,我尝试着把评价在课堂上全面铺开。首先,我采取了大组评价的方式。在目前中国的很多城市里,小学依然采取大班制。一个班五十来个人,分成四个大组坐着。我就随座位将学生分成四个大组,在课堂上进行分组竞赛,最后给出评价。最初,学生对这种做法非常感兴趣,争相回答问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了。获胜的大组成员个个高兴异常。可一段时间下来,在学生热情高涨的表面下,许多问题就凸现了出来:首先,学生功利性太强。获胜了的学生得意洋洋,失败了的学生就互相埋怨,互相攻击。有的学生受到打击就情绪低落,不再要求上进。其次,我发现在有的大组,学习任务落到了几个较优秀的学生身上,其它学生因为不够自信,生怕给全组拉下分数,所以不再发言,渐渐地不再思考。而最严重的是,我发现,一堂课热热闹闹地过去以后,在部分学生的头脑里,语言知识并没有留下痕迹,而学生要掌握的语言技能也并没有掌握好。这可不行!我决定:变大组为小组,对学生进行小组评价。每组由4至6个学生组成,推选一名优秀学生作为组长,由组长来负责监督与帮助其它同学学习,并对各组员的情况进行记录。实践中,我发现:大组评价的缺陷确实是没有了。互相埋怨的话听不到了,而在一些组长的督促下,部分懒于思考的学生也渐渐行动起来。可是一周以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有的组总有学生来“告状”,说组长太严厉了。而组长也来“告状”‎ ‎,说组员不听话。有的组呢,根本就不知道老师到底在“要”‎ 他们做什么。还有些组因为没有得到老师及时的表扬与肯定,就变得非常不在乎这个评价了。当我检查他们的小组评价册时,上面居然没有任何记载。他们的情绪还慢慢地在全班扩大,渐渐地,似乎又回到根本没采取评价手段时的课堂了。我一个一个小组反复地去强调,去督促。由于学生数量多,小组数量多,各个小组情况又不同,结果,花费了大量时间,有时连上课时间都占用了一部分,自己也讲得唇干舌燥,可收效却微乎其微。我觉得,仅仅采取小组评价对大班制的学生来说,还是不够的。针对以上两种情况,我不禁思考:大组评价与小组评价,各有其优缺点。为什么我不能将它们的优点结合起来呢?为什么我不把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用?也许,我可以另辟蹊径,走一条另有特色的路。经过一番思索,又查阅了各种资料,我开始采取行动了。首先,我将小组评价细化成自评、组评与师评。每项三颗星。自评由学生自己给自己评价,组评由组长主持全组评议。师评则由教师来负责。由于三年级学生理解力较弱,对一些抽象的东西并不能全面理解,所以我将评价各项内容明确给出。自评分为三个部分,分别评价参与度、是否与人合作、及学生的情感态度;每部分各一颗星。组评也分为三个部分,分别量化成:词:看学生是否掌握所学词语;句:看学生能否自由运用所学句型;作业:看学生是否按要求完成各种作业。每部分也各占一颗星。另外,我将大组评价重新拿出来,将之纳入小组评价中的第三项:师评之中。在每堂课上重新启用分组竞赛的形式,根据各大组的不同表现分别给出三颗星,二颗星与一颗星的奖励。根据以上几点,最后制成摘星榜(如下):摘  星  榜 项目   时间 自评 组评  师评 参与 合作 喜欢 与否 词 句 作业 星期一               星期二               ……  ‎ ‎                 每堂课的得星情况,由学 生自己与组长分别填写。在学期当中老师不定时抽查,期末再统计星数,评出进步奖、高手奖等多种奖励。实践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原来的各种让人担忧的问题渐渐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一种有益地竞争。同学们争先恐后,努力使自己星星榜上的小星星日益增多。由于互相合作占着一颗星,大家不再互相埋怨,而是愉快合作了。课堂上获胜的组固然高兴,而没有获胜的组也可以通过其它方面的努力来争得星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也改善了。而进步奖的设立显然大大鼓舞了自信心不足的学生,激起了他们新的学习动力。经过抽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有了显著提高。我认为,大组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其实是一种特殊的小组评价方式,它非常适应目前我们大班制的小学课堂。总结起来,它主要有以下四个优点:一、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宏观调控作用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两者互相促进。在大组评价,也就是师评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各组学生的不同情况灵活调节,充分激趣,激励他们互相团结、合作,互相帮助。而同时展开的小组评价,尤其在自评方面,则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让他们懂得如何正确地评价自己,养成自我反思,自我教育的习惯。而且由于及时得到教师的引领,学生的目标就更为明确,评价也不会偏离方向。二、既能有效地组织课堂,又能确保学习效果。大组评价的手段让教师能有效地组织课堂。在课堂中教师随时给出的评价让学生及时得到肯定,体验成功。这有效地吸引了许多学生投入学习。多种多样的竞赛形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而小组评价中,在组评方面,有单词的认读情况,句子的运用情况,作业的完成情况等三项指标。要得到这三颗星,学生就要在课后将所学知识反复运用,不断巩固,从而确保了学习效果。乐学使学生好学,会学;而良好的学习效果又使学生的兴趣深化与持久。两者互相促进,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三、能互相补充,促进师生互动,收效良好。大组评价与小组评价就单方面来说,都有其不可克服的缺点,由于学生的人数多,单凭教师评价不可能面面俱到,必然会出现许多疏忽之处。而小组评价中,由一批组长主持,通过全组讨论,给予学生适当评价,这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确保了全员参与。学生的主动参与度大大提高了,这对锻炼学生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成长非常有益。为了和学生达到心灵的沟通,在小组评价中,我还设置了一条:心语园地。让学生把想说的话,想提的意见,和他们的感想随时提出来,写下来。在每周的随机抽查中, 教师就可以了解学生的各种想法,汇总各种意见,再反馈到教学之中,教学相长。同时,教师还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给出各种激励、勉励和诚恳的评语。心语园地是这样设计的: ‎ 教师 心语   学生心语 友情 心语    ‎ ‎ 四、能吸引注意、有效激趣, 抓牢孩子的心弦。小学生心理不够成熟,注意力特别容易分散。对于单调的重复,他们会产生厌烦,抵制的情绪。而新鲜的事物,往往能吸引他们的特别关注。评价也是一样。所以评价的形式还需要新颖、别致,让他们觉得新奇、有趣,才能让他们乐此不疲。大组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能很好的做到这一点。一方面,在大组评价中,我利用简笔画、图片等多种工具变换多种形式,并将各种语言知识融入其中,牢牢抓住孩子们的心弦,将他们吸引到课堂之中。另一方面,在小组评价中,学生可以自由想象,自主设计出他们喜欢的星星榜的形式,这样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各种才能,让他们在评价中不断体会成功的喜悦。“靠近清泉,心灵就会湿润;靠近评价,生命就会舞蹈。”‎ 作为评价的协调者、指导者、促进者,我们要给每个学生以闪光的机会,让学生在坦诚、关爱、相互尊重的评价氛围中,乐于接受评价,并由此获得快乐、自信、成功。采取大组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能较好的实现这一点。当然,这并不说明它就是完美无缺的.要走,要探索的路还很长,可是我相信,只要用心去思考、去探究,我就能引领着我的学生在快乐、自信、成功中茁壮成长,像每一朵花儿,都在春风中自由绽放,烂漫出百鸟齐鸣、生意盎然的春天! 参考文献:李志宏,王晓文主编. 新课程学生发展性评价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M]. 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年傅道春主编. 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中小学外语教学[M].2005年第2、4、5期。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