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07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语文课堂生活化课题研究
语文论文之语文课堂生活化课题研究 选题:本课题研究现状述评、选题的意义和研究价值。 语文是一门最有内蕴和思想的、最有灵气和诗意的学科。语文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生活:课本即生活的记录,教学即生活的阐释,阅读即生活的体验,作文即生活的再现。因此,杨再隋教授在解读《语文课程标准》时,这样写道:“要建构一种新型的教学生活,把教学过程还原为生活过程,把教学情景还原为生活情景,把教学活动还原为儿童的生命活动。”由此可见,语文教学和生活应是紧密联系的。美国教育家华特也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 语文综合素质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语文素养。要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发展性,语文教学就必须与生活紧密相连。语文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学生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加强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学习语文习惯性差,对学习语文缺乏兴趣,整体语文水平偏低,语文综合能力不高等。究其根本原因,在于语文教育只盯在几本教材上,远离了生活的源泉,使教学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凝固了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脱离,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学生生活严重脱节。课堂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被动,死记硬背,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个性压抑,学习效率低下,学生的学习潜力难以得到发挥,课堂教学失去了生命的活力。中小学课程的设计将学生固定在“知识世界”里,太关注学生对知识和科学的学习,缺乏对学生“生活世界”的关注,难以体现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学生的生活,学生的快乐,学生是否真正需要,我们往往不予充分关注,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厌学。要改变学科教学的传统,就是要从一味地“拓展知识”转向“回归生活”,还学生以生活,还学生以快乐。课堂教学应当注重重建学生的生活世界。 《语文课堂生活化的研究》这是一个比较陈旧的话题,打开百度能找到很多相关的内容。我选择了前面的20个条目进行了阅读比较,我发现,大多数的研究还是停留在对一些案例的分析上,缺乏对整册教材研究的系统性。一册教材有些内容比较好“生活化”,大家也“生活化”了,但还有些看起来很难生活化的,似乎还没有人去问津。因此我们大胆选择了这个老课题。 生活化:即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堆中解脱出来,给学生感受自然、社会、事实、事件、人物、过程的机会,使学生在与现实世界的撞击、交流中产生对世界、对生活的爱,从而自发的、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教学生活化:即植根于丰富的生活,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多方面智力潜能学习的过程。 2、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别人的研究是我们学习借鉴的宝贵材料,在针对一篇课文或者是一节课的研究上我们依然还是要注重纵向的研究的,教学的目标,到教学导入,课文解读,练习设计,以及生活化的表扬策略等等,都是研究的内容。一句话,就是要把我们的每一节课的每一个环节都力争打造成生活化的。 1、丰富语文生活化的理论。 2、探索小学语文课堂生活化的策略。 3、力争拿出整册教材每一篇课文的生活化的教学设计或教学案例。 3、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所谓“教学的生活化” ,就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在这样的课堂里,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而是学生寻求知识过程中的合作者、引导者,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一)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生活化的研究 教学目标是通过具体教学活动所应达到的具体教育目的,它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归宿。语文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在制定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时候,要考虑学生已有的先前经验(即日常生活经验),并预设生成结果,使语文课堂能够走“近”生活,走“进”生活。 (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生活化的研究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生活化教学正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新编的苏教版语文教材,选择的课文,时代感强,贴近于学生生活。在课题实践中,我们将深入挖掘教材,探索现有教学内容如何再现生活、促使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并最终回归生活,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在这一研究过程中,重点研究生活化教学对学生社会化发展以及个性化发展的影响,最终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力争把每一篇的课文的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打造成生活化的。 (三)语文课堂教学方式生活化的研究 1、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改变学生体验渠道,从单一体验走向复合体验; 2、语文课堂教学如何从时代发展的角度,变单一的语言智能展示向多元智能展示; 3、语文课堂教学如何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从而使目前单调的语文学习活动变得生动; (四)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生活化的研究 新课程理念越来越体现出课堂评价的重要性,因此,语文课堂的教学评价也要生活化,要让学生感受到好像不是在课堂,而是在家里,同时指导学生之间的评价也要贴近生活,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五)语文课堂练习生活化的研究 练习对于学生来说往往都是枯燥乏味的代名词,所以学生缺乏兴趣。而生活化了的语文作业对于学生来说将不是负担,而是一种乐趣。 4、本课题的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构建体现语文生活化特点的课堂具有这样几个特性:开放性、情趣性、体验性、发展性。 “情趣性”,其实就是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学习兴趣,“情境教学”“愉快教学”都是这一特点的完美诠释,这也是现在老师们都努力做的,并且大多数老师做的比较成功的一个方面。 体验性的教学方式也被许多老师引进课堂,这都表现在习作前的指导和课文中能够让学生情深体验的点上。比如,作一篇体会父母辛劳、不容易的习作,就可以让学生当上一天父母体验一下他们的辛劳与不易;课文中人物的内心,可以让学生通过换位思考来体会。体会出的东西就会深深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因为它来源于生活,容易使人认可接受。 “开放性”,带学生走进大自然学习也是语文学习的有益补充。学习找春天类的文章,我们怎么不可以在校园里边找边学习,既理解了文章内容,有体会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学习名篇节选或是知识性很强的课文,我们完全可以去图书室,边查资料边学习。只要我们选对合适的课题,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场合,开放性学习就会成为语文学习的有益补充。 新课标强调,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的舞台;不只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走向生活学习的场所,发展自我的场所。这就要求我们努力创设生活化课堂环境,使得课堂环境温馨、舒适、富有生活气息。让学生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生活场景中交流思想、表达情感。这正是我们所追求的理想的语文课堂。 5、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制定个性研究方案,通过学生实践情况进行分析,再研究 调整重新进行实践。并将经验总结、记录,形成有价值的文字。 2、个案研究法:结合课题研究目标,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制定学习计划, 针对个性发展的需要,进行有效指导。 3、文献法:广泛收集整理文献资料,如经典书籍,名人格言,以及课程标 准推荐的书目,为学生阅读提供具有时代性,创造性的正面教材。 6、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和实施步骤 我们针对课题研究的目标、发展与问题,不断及时调整课题研究的工作配档,扎实稳妥地推进课题研究进程,做到研究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第一阶段为初步研究、准备阶段。(2011、6--20011、9) 1)筹建课题组,设计研究方案并进行论证,请有关专家提出修改意见,修改、确定了研究方案,做好了研究的准备。 2)制定培训制度和管理课题的制度,学习语文生活化的有关理论,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经验,统一思想,统一认识,为进行初步探索性实践做好准备。 第二阶段为课题实施、修订阶段。(2011、9--2012、6) ① 以“探索课堂生活化的策略”为突破口,促进教师生活化意识的形成。 ② 挖掘教材蕴含的生活化资源,拿出五年级春秋学期语文教材生活化的教学设计或案例。 ③进行阶段性总结,找出研究的不足,为后面的研究打下基础。 第三阶段为课题研究深化阶段。(2012、9—2013、7) 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探索语文课堂生活化的策略,拿出六年级春秋学期语文教材生活化的教学设计或案例。 第四阶段为结题阶段。(2013年7月--2013年12月) 全面进行课题成果的提升,确保课题顺利结题。①总结课题研究执行情况,撰写工作报告、研究报告,全面展示研究成果;② 汇编课题研究成果集;③制定课题研究延伸计划;④ 请专家进行评估验收。 7、本课题研究基础:已有相关成果,主要参考文献(限填10项)。 参考文献: 1.《陶行知文集》 2.杜威的生活教育理论 3.崔峦《小学语文与素质教育》 4.《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5.张孝纯 《“大语文教育”的基本特征》 6.李镇西《从批判走向建设》 7.林良富《课堂教学生活化实践与探索》 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