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心得)之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优化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优化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数学论文之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优化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 ‎   目前,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成为一个热点问题。这种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不仅对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对人的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信息时代的到来,对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新的挑战。在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正生机蓬勃地推动着教学现代化的实施,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优化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成为了走在教学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最关心的问题。‎ ‎  要使学生在有限的空间(课间)、时间(课时)打破地域界限去认识教材中的事物,达成知识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和情感领域目标,我们必须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低耗、高效、优质”地提高教学质量服务。理想的教学应该是把教师与信息技术的优势同时充分发挥出来,做到“两要一不要”,把现代信息教学与传统教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信息技术真正参与到现代课堂教学中。‎ ‎  一、教师首先要清楚自己怎么用 ‎  首先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关键在教师。只有在教师真正掌握、能灵活运用的前提下,才能去用和用好多媒体辅助教学。因此,使教师掌握基本的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知识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与应用,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用的基础。‎ ‎  其次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学生学习生活中唯一的信息源,转而成为信息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辅助者。在当今这个信息化的时代,教师要有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知识和新的能力,光靠粉笔和黑板是绝对不行的了,教师必须会熟练使用多媒体课件,熟悉并学会多媒体教学设计和编制多媒体教学软件,真正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和技能,从而在教育教学的改革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以迎接21世纪对我国教育工作者的挑战。‎ ‎  在选择电教媒体教学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  1.注意适度。电教媒体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一堂课不可能用得太多、太滥,否则变换频繁,一会而录音,一会而录象,一会而又幻灯片,这样不仅浪费教学时间,又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  2.克服随意性。不要为了追求娱乐,在课堂上不管教学目标需要不需要,单纯地为放录象而放录象,或是在观摩课上用,没人听课就不用。这种随意性的根源是惰性,是课堂优化教学的大忌。‎ ‎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可以让教师参加一些培训,请一些专家等来做讲座或通过教师自学等途径来他们自身的素质。‎ ‎  二、教师要能够真正用到课堂教学中 ‎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对培养高尚情操和优良品质,树立正确的思想和观念,都有积极的作用。因为现代教育技术的感染力强,能更好地晓之以理,动主以情。‎ ‎  数学学科的特点是抽象、概括,而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容易接受直观形象的事物,合理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既能加强直观,又有利于抽象概括,也可以有效地避免厌学情绪、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使学生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知识的心理状态。这对于优化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 ‎  (一)创设教学场景,激发学生兴趣 ‎  教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将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现在学生面前,能够极大地引起学生探讨知识的兴趣。例如在教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圆”这一章时记得有这样一道题:有两个硬币,其中一个放桌面上,另一个在其中一个的圆周上滚动一周,问硬币经过的路线是多长?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课件。‎ ‎  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课件,利用动画,在课堂上只用了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就将两枚硬币的动态演示出来,其中硬币经过的路线变化规律表现得很生动形象。利用多媒体的动态演示功能将问题的具体情况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图像与性质的相关内容。这样的教学,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好。‎ ‎  (二)化抽象为形象,让学生学得更轻松 ‎  中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就构成了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成功地实现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的过渡。例如在教学《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课件。‎ ‎  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课件,利用动画,在课堂上只用了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就将二次函数的图像随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不同而图像的变化规律表现得很生动形象。利用多媒体的动态演示功能将问题的具体情况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图像与性质的相关内容。‎ ‎  教师无需更多的语言,只要借助计算机所显示的图像,便无声地传递了教学信息,将不易表述的内容清晰、形象、生动地展示于学生面前。而这种传递又是那么有吸引力、有启发性,使学生丝毫感觉不到由于思维产生障碍可能带给他们的心理压力,反而却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快乐。‎ ‎  这样的教学,提高了学生的辨识能力和学习主动性把一些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形象。‎ ‎  (三)善用交互,提高学生的练习效果 ‎  练习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并发展为智力的一种活动。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强大的交互功能,可以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也可以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训练,这样既巩固了新知,又发展了思维,培养了能力。‎ ‎  例如多媒体的反馈系统可以使教学评价和反馈更加科学、及时、有效。在让学生做选择填空时,如果学生拖动目标所到的位置不正确,计算机会马上提示,鼓励学生自己订正,反复练习,正确后学生会有一种成功的喜悦。还可以举行各种竞赛训练等,培养学生的自制力、自觉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当然还可以减轻教师重复的教学和辅导,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交流。‎ ‎  三、教师不要盲目用 ‎  在当今的教育中,信息技术可以看作是各类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主要在其他学科的学习活动中有机结合使用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但这不等于是每堂课都要用和天天都用,它强调在利用信息技术之前,教师要清楚学科教学的需求,精心设计好每堂课中哪些地方需要用到信息技术,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用能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做不好的事。比如上面的一些例子就用得恰到好处,这一点在数学学科上体现得更加明显。所以要牢记信息技术教学的本质与根本目的,以优化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为中心,努力培养学习者的信息素质。要避免将信息技术装“门面”‎ ‎、盲目追求“高”、“精”、“尖”而滥用。从而丢掉粉笔、黑板,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与学生之间富于人情味的及时交流,教师组织起来的探讨问题的活跃氛围等传统教学的优势。实际上用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具,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这一段时间正是学生审题、思考的时间,而且重点内容还可以始终保留。但一味地利用信息技术后,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认为许多东西都呈现给学生了,很快就过去了,没有给学生以思考的时间,表面上看整堂课信息量大,学生反映良好,其实由原来的“人灌”改为更高效的“机灌”。‎ ‎  总之,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发现,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确实为我们老师提供了很多方便,他是一种能够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并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工具。当然,理想的教学应该是把教师与信息技术的优势同时充分发挥出来,做到“两要一不要”,把现代信息教学与传统教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信息技术真正参与到现代课堂教学中。‎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