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07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体育(心得)之在体验中培育生命意识的体育实践
体育论文之在体验中培育生命意识的体育实践 生命教育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欣赏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它不仅仅是一个教育实践领域,也是教育的价值追求。它的核心价值就是要教会学生处理好生命与自我的关系,生命与他人的关系,生命与社会的关系,生命与自然的和谐。 现代社会充满危机。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常要面对来自环境和自身人生发展的危机,但这些危机也可以转化为生命教育的契机。中国青年报“青春热线”总督导、著名心理学家陆晓娅分析说,在危机当中可能会有大量的生命或者是一两个生命受到伤害,甚至毁灭。当青少年面对这样活生生的现实时,危机造成的刺激、振荡、冲击会非常大。在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能够把危机变成一个生命教育的契机,给青少年带来的触动、感悟都将是深刻的,对这个孩子可能带来的影响是常规化的教育所不能比拟的。 在中小学大力开展生命教育,有利于中学生的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激发他们树立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奋发成才的志向;有利于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意志融铸在青少年学生的精神中,培养他们勇敢、自信、坚强的品格;有利于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国际竞争意识,增强他们在国际化开放性环境中的应对能力。培养积极引导学生科学理解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正确认识生命现象和生命意义。 一、关于“生命意识” 1、生命意识 所谓生命意识,是指每一个现存的生命个体对自己生命的自觉认识,其中包括生存意识、安全意识和死亡意识等等。 2、生命意识教育 生命教育就是要培养我们每一个个体成为一个积极的、乐观的、主动的、自信的、开朗的、友善的个体。生命教育旨在帮助人们能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生命的质量和生命尊严的意识,使学生能够拥有一个美好的人生。生命教育的宗旨就是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成全生命,敬畏生命。 3、体验是生命意识教育的基本方式 体验,是组织和引导孩子在亲身实践中,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格,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过程。这是一个认知的过程、情感升华的过程、实践的过程和人的社会化过程。在实践中的体验,以不同层次的内涵伴随在孩子认知的不同阶段和全过程,伴随在孩子内化的知、情、意、行的不同阶段和全过程,伴随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和全过程,逐步社会化的全过程。 体验教育注重内化过程,在人的认知到行动转化过程中:通过阅读可以10%转化行动;通过倾听可以20%转化为行动,边听边看可以30%可转化为行动,经过讨论可以50-60%转化为行动,经过动手体验可以75%转化为行动,经过向别人讲述可以90%转化为行动。 初中阶段着重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掌握自我保护、应对灾难的基本技能,学会尊重生命、关怀生命,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学会欣赏人类文化。 世界卫生组织对于健康有一个基本的估算,人的健康有15%取决于遗传,10%取决于社会条件,8%取决于医疗条件,7%取决于自然环境,60%取决于自己习惯的生活方式。 二、体验生命意识的体育实践 1、了解身体生长机理,体验科学锻炼对生命的价值 了解人体健康成长主要遵循“新陈代谢”和“超量恢复”两大基本原理。 “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属性。通过新陈代谢,生命体才得以与周围环境不断地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把从食物中摄取的养料转变成为自身的组成物质(蛋白质、核酸、脂质等)并储存能量,再分解自身的组成物质以释放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能量,并排除废物。只有通过新陈代谢,才能维持生命活动、维持生命体的生存。运动是人体生长的基本需要。 “超量恢复”——学生的有机体在承担一定的负荷后产生疲劳—恢复— 超量恢复的过程,要使机体所产生的疲劳症状得到恢复甚至超量恢复,就得让有机体在承受一定的负荷后得以休息,使负荷与休息交替进行。在保证机体充分恢复的前提下,负荷越大,机体刺激越深刻,产生的超量恢复水平也越高。运动性疲劳对健康并无损害,通过休息调整可以消除。体育锻炼必须达到一定程度的疲劳,才能获得超量恢复,超量恢复的不断积累,体质才能逐渐增强。 例如“耐久跑”教学。 教学意图:1、改善学生跑的技术动作,增强体适能;2、在练习过程中养成相互观摩、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共同提高的品格;3、修善健身计划。 教学流程:分二组交替轮换。第一步,大步走一周,相遇问候友好问候提示,以“诚”为好。第二步,慢跑一周,要求放松,有节奏,组间歇提示,以自我感觉“协调”为佳,关注谁跑的姿态“漂亮”(高重心、快频率、大幅度)。第三步,大步跑一周,增强后蹬意识。组间歇提示,介绍耐久跑的呼吸方法,(二步一呼、二步一吸),文言文的“步”与现代汉语“步”的区别。第四步,配合呼吸跑二周,组间歇提示,学会自测心率的方法,计十五秒心率;介绍发展耐力训练时,心率以140-160次/分为佳。第五步,调整运动强度,体现个体差异。第六步,下课提示,修善健身计划。 了解运动是有机体的新陈代谢的需要,体验适当的生理负荷促使生命成长发育的价值,提高生命质量。 2、感知身边环境变化,体验良好环境对生命的回馈 人类生存的环境对人的健康十分重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觉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如节约资源(水、电、煤、煤气和天然气、纸张、汽油、木料等等);不污染环境(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分类回收垃圾、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慎用洗涤剂等等);为保护环境贡献力量(植树造林、保护绿地、保护野生动物等)。所以谈生命教育的起点是环境教育。 例如,以自行车为器材的体育课。 教学目标:(1)情感方面:通过本次课的教学,让学生知道健身的随机性,身体锻炼是随时随地的,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健康教育,强化有意注意锻炼身体的意识,促成终身锻炼身体的习惯。(2)身体方面: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和锻炼,有效刺激学生耐力、力量、柔韧及协调性等主要素质。(3)社会适应方面:通过体育教育及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交通规则意识、环境保护、人际交往与合作能力,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教学程序:第一步,带车集合。示意学生带自行车集合,要求整齐划一;自行车规范停放,遵守社会秩序。第二步,骑车绕场。教师领骑,要求同学保持前后间距,成一路队行进。注意自身安全和他人安全,不要超车;不骑快车;不追逐喜闹。①“S”形穿梭前进;②过“独木桥” 等。用篮球皮等软式标致物,以免伤害。让学生体验前后多少距离是相对安全的距离。第三步,推车。教师介绍几种推车方法:①向前推,常规的自行车推行方式;②倒推车,训练反向思维、控制能力和判断能力;③立推车,后轮着地,前轮离地,推着像“熊”一样的步态。让学生自由发挥推车技巧,要求学生相互观摩。让学生体验掌握推车的基本技巧,观察他人的推法,并有创造性地发挥新推车法。学会努力去尝试新的体验。第四步,滑车,教师示范滑车的技巧:①单足蹬地;②助跑跳上;③车上做“燕式平衡”;④介绍古式自行车的骑法等。让学生体验握滑车的基本技巧,观察他人的推法,并有创造性地发挥新滑车方法。第五步,提车负重,以自行车为重物进行负重练习,锻炼学生的负重能力提法:①单手提车;②双手提车;③肩膀杠车等。让学生体验谁的方法合理、实用。第六步,花样编队,学生创造性玩法。①单人组合;②双人组合;③多人组合;④扇形编队等。让学生体验如何合作、怎样构图漂亮。第七步,理性思考,①讨论骑车的安全事项和人际协作的意义;②调查自行车发展史,做调查报告;③自行车的物理学原理思考;④自行车是有氧代谢为主的运动。 课后反思:(1)学生的身体得到充分活动,具有相应的运动量,也学到了新的骑车方式,交通安全意识得到强化。(2)课堂气氛活跃,情感交流融洽,体现了“合作” 学习。(3)创造性是利用生活用品,把生活与学习结合在一起。为开发和利用学校体育资源提供了可行性探索。生活中的废品物,通过整改都可以成为很好的活动器材,降低体育成本。 3、提高自护防范意识,体验安全措施对生命的呵护 在大自然中孕育而生,是艰难危险的,其中任何一个微小的环境变化,都会使生命出现夭折。人类作为有智慧有感情的高等动物,意识能决定行为,轻生从另一个侧面凸出生命的脆弱,人类处于来自自然和来自自身的双重危险之中。生命只有一次,在生命的历程中很容易受到伤害。生命意识的内涵,不仅体现在爱护、珍惜自己的生命上,也体现在爱护、珍惜他人的生命。学习相关的安全知识及自我保护的技巧,提高自护防范意识。 (1)学习相关的保护帮助技能 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不够是第三个体育课受伤的重要因素。初中学生,普遍天性活泼好动,对安全危机缺乏预见性,当意外发生时,往往手足无措,连简单的包扎伤口都不会,甚至因不懂简单常识而酿成大错。可见,安全教育、培养自救能力应成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一环,让学生体验发生意外伤害时的现场处理方法。 例如,“抬杠”游戏,让学生体验要对他人负责,他人的生命健康与你直接相关,不要因为你的失误而成千古遗憾;被抬的同学要注意,不管碰到什么情况,都不能松手,只有手不松,头就不会先着地,明白脑袋是生命中枢的道理。 又如,“从高处落下——团身缓冲——前滚翻” 为内容的体育实践课。 教学意图:1、用玻璃杯掉在草地上和掉在水泥地上,哪种情况容易破碎的事例诱发学生思考,为学生今后学习“冲量原理”预设实例,体现体育教学进行跨学科整合学习的基本理念,把体育学习与自然学习整合在一起。2、学习“退让”缓冲的技巧,感觉缓冲对关节、大脑的影响,体验自我保护对生命的意义。3、增强肌肉力量。4、学会应急处理、学会相处。 体育教学应该充满生命气息。用叶澜教授的话说:“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提高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事业”。可以说,把教学提升到生命层次,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的一段生命历程,一种生命体验,是新课程的最高境界。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