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9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心得)之利用民间资源丰富历史教学的有益尝试——创建高效课堂例谈
历史论文之利用民间资源丰富历史教学的有益尝试——创建高效课堂例谈 赵晓芳 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利用相关历史资源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是一线历史教师普遍面临的困惑之一。在人民版必修1“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专题第三课“伟大的抗日战争”的教学中,我大胆地尝试利用民间历史资源,即带领学生去拜访我县健在的抗战老兵——曾经历过保卫卢沟桥战役的英雄刘思远老先生,通过倾听亲历者口述历史的形式,让学生们理解和明白抗战的相关历史和意义,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目的分析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团结抵抗外部侵略的伟大历史事件,然而由于一些原因,长期以来对于这段历史的认知却形成一个疏漏:即忽略了对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贡献的肯定。对此新课程标准也作出了相应的调整,即“删减了原来教学内容中反映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共产党敌后战场的内容,从而使主题线索更为简洁鲜明。”(见《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 对于这一课程内容的教学目的,新课程标准指出:“ 了解和简述中国军民抗战的主要史实并不是课程标准的最终目的,它的目的在于通过这些史实,使学生真正理解和体会在抗日战争中全民族团结一致、共同抗敌的意义。”(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面对这些新的变化,如何进行教学设计,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全民族团结一致、共同抗敌的伟大意义”,是实现新课程标准目标、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在本次新课改前,“抗日战争”是四课时的内容,而在新课程的教材中,基本上是一课时的内容,因此这节课容量特别大。那么怎样做才能更好地把握和实现课程标准的要求呢?显然,我们不能只让学生完成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学习任务,更要关注课改的基本理念,立足与学生生命整体的全面、和谐发展。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不能只是简单地以、实现学科的“知识和能力”为出发点,还要特别关注学生在其他方面(如方法领域、情意领域)的主动学习和主动发展。此外,还必须要高度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目标。“抗日战争”这一节内容,在“国耻”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以及“自强”教育等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基于此,我依据新课标和新教材对这节课进行了教学设计。 二、教学内容设计 在课前准备的过程中,我对比了初、高中教材,了解到学生对于“侵华日军的罪行”及“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 这两部分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熟悉,所以我布置让学生自主学习,对某些不清楚的问题进行课堂讨论。而这节课的重点就是要学生掌握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和抗日战争的原因、表现及其结果;难点是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讨论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那么,怎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就是这堂课教学的关键。如果仅仅拘泥于课本,那是很难落实课程目标的,而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变化就是拓展和整合课程资源,要求教师积极开发利用相关课程资源。 民间历史资源是未经过专门整理或收集而散落于民间的反映历史过程的物品、记忆等资源,具有易获取性和感染力强的特点,是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不可获缺的教学资源。在学习过程中利用民间历史资源不仅增进了对学生家乡历史的交接,充实了历史课程的内容,还从不同层面和角度为学生提供学习和理解历史的素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增强课堂学习效果。 三、教学过程安排 首先,我布置学生搜集有关两个战场的资料,并向学生推荐了抗战文学作家方军的博客和一些与国民党正面战场有关的新出版的书籍。为了加深学生对家乡相关历史的热情和了解,我还向学生提供了县档案馆的最新史料《抗战时期千阳县人民伤亡和财产损失调研报告》。通过有关资料,使学生初步理解了全民族不分前线、后方,贫穷、富有,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团结一致、共同抗战的意义。 其次,我带领学生去走访了我县原国民党29军抗战老兵刘思远老先生。刘思远,现年91岁,山东荷泽人,1936年从军,1937年 “卢沟桥事变”时,曾参加过保卫卢沟桥的“奋勇队”,腿部受伤。随着战争形势的恶化,部队又于1938年奉命转战河南省清化一带,在与日军的恶战中刘思远全身五处受伤,被送到后方治疗,伤愈后客居千阳。我向学生简要介绍了刘思远老英雄的经历后,请老英雄给我们讲述自己亲历的那段历史。尽管当时天气很热,但同学们都听得全神贯注,老人也讲得兴致勃勃,不时还给学生比划当年杀敌的情景。激动不已的同学们还请老人褪去衣衫展示了当年作战时留下的疤痕。一个多小时后,同学们和老英雄合影留念后依依不舍的告别。在返回的路上,同学们都表现出对老英雄的无比崇敬和对日本侵略者野蛮行径的痛恨。一些同学还感叹道:影视作品中不是说国军见到日本军是不战而逃吗?没想到在我们身边还有这样以为令人尊敬的国民党抗日老英雄,看来国军也为抗战做出了很大贡献呀!听到这些议论,我暗自高兴,这比我在课堂上讲国民党抗战如何英勇、国共两党合作抗战是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效果要好多了。 最后,我要求学生根据有关资料和亲历者的口述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谈谈对“全民族团结一致、共同抗敌的伟大意义”的认识。两周后交上来的历史小论文更让我看到了学生的收获:张沛英同学在题为“国民党也是英雄”的小论文中,通过翔实的史实(从网上搜集的武汉会战等战役的有关史实,并在文末著有来源)论证了自己的观点,并发出了呐喊:“ 看看国民党在抗战中的巨大损失和牺牲吧!他们骨子里流着中华民族的血,他们的历史功绩不该被湮没……他们是民族的英雄!”刘婷同学在题为“同为英豪”的小论文中写道:“国民党、共产党共同努力,赢得了八年抗战的最后胜利,他们同样的勇敢、潇洒,他们同为英豪!”李鹏伟同学在“谈国军在抗战中的作用”的小论文中写道:“回顾历史,客观的分析和评价有关事件和人物,不难看出国民党政府军也是抗战主力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真正的民族英雄!”其他同学的文章中也反映出他们思想深处的感悟。 四、教学经验总结 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使用民间历史资源,带领学生拜访家乡英雄,指导学生查找、搜集材料,引导学生学习,通过写历史小论文,使学生对“抗日战争中全民族团结一致、共同抗敌的意义”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这次小小的活动,利用家乡的历史资源,通过身边的历史在开放性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培养了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有力的配合了课堂教学,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落实了情感目标,从而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也使学生感到了学习历史的乐趣,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推动了教学工作的进行。 由于一些原因,我只带了所带班级的部分学生代表去拜访老英雄,没有满足大部分同学的愿望。同时老人身体欠佳,故而走访时间不能安排过长,一些事迹还是老人的儿子代讲或提供资料,这些都是此次活动中稍显不足的地方。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