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9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聚焦课堂 提高实效
语文论文之聚焦课堂 提高实效 忻州市实验小学 赵新慧课堂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场所,怎样提高课堂40分钟效率,结合我校前一段时间大规模青年教师赛讲活动,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腹中有书,目中有人,胸中有案,心中有标是基础。 1.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对自身对文本钻研的程度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实效。。只有我们教师做到认真钻研教材,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才能以以文本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作为我们青年教师,特别是我针对青年语文教师,首先认认真真把课文读上几遍,边读边思,探究课文精髓,揣摩编者意图,然后在自己独立钻研的基础上去阅读其他参考资料或者与同组教师讨论切磋,使自己对文本的钻研能在深度与广度上都有所提升。 前一段时间近几周的听课中,个别老师做课感觉没有自己的思路,只是把网上各种课件资料砌在一起,结果一节课下来,很累,一会儿做个这,一会儿弄个那,思维不清晰,知识的出现没有梯度,坡度,渐难的层次感,甚至在课堂上出现奇怪的越讲内容越简单,由难到易,不是由易到难很容易让学生被一开始就搞蒙了,以致失去学习兴趣。造成该现象的直接原因就是没有很好地研究教材。当然作为一个教师,教材不仅仅算的上是腹中一本“书”,腹中更大的书就是博览群书,特别是作为语文教师,面对信息时代,面对见多识广的学生,古今中外、天文地理都要知道一些,才会很好地应对这一切。 2.我们在把握教材扣住“本”的同时,切不可忘记眼前的学生。我们要在一个有字上下功夫,切不可目中无生,记得第一次听这个词是我在二十多年前刚出道时,讲一节公开课,《狐假虎威》一课时,我整节很顺利,因为我把教案背的很熟,正是因为背别人的教案,唯恐忘了一句,不管学生答什么,只顾往下讲,说是讲,实际是背,结果听课的一位老教师就说了一句:目中无生。 这次青年教师赛讲中,有个教师和我当年犯的错误如出一辙,讲课过程:设计问题只为自己?板书内容只为自己?过渡套词只为自己?一个劲地陈词激昂,结果讲课老师自己感动得一塌糊涂,学生却一脸茫然,不向其意,那么我们该如果在“有”字上下功夫?“喜者扶其爱,畏者排其难,惑者释其疑,佳者扬其善,差者补其短,因人而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学生需要什么你就及时给他们什么。 3.打仗要掌握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学生要有作战方案,作为青年教师一节课40分钟,没有教案,指挥就有误。”教有法,教无定法“,这个”法“就是”案“,所谓”无定法“ 则是因文、因课、因人而异,也就是要的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精心设计、制定教案、处理好教学突发事件,当然这个案不仅要写在纸上,更主要的是装在心里。 4.教育部制定的课程标准,最新课标已颁布,下半学期就要实施,如:第一学段目标(1、2年级)关于口语交际:第三条:最新是听故事、看录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把原来”精彩的情节“改为”感兴趣的情节“;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把原来”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改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只有这样比较深刻理会,才能真正把”标“举起来,我们头脑里有了”标“教学才会有方向,内容才会有梯度,方法才会更贴近学生。做到了”书、人、案、标“四者俱在,师生就会”教不乱谱“”学不乱套“”练不乱阵“课堂效率自然提升。 二、突出重点,攻克难点,解决疑点,落实基点是关键。 解决疑点,落实基点是关键,一般来说,重点就是教学参考书中指出的”教学要求“,难点因课而异,疑点就是学生的异议,基点就是知识练习,当然这些并非独立存在,这就需要在教学中既有所侧重,又能互相渗透。例如:赵艳丽老师《七颗钻石》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2.通过朗读讨论学习,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姑娘那美好的心灵。 3.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其一属于知识与技能目标,教师要在学生识字任务,(包括字的音形义)的基础上,读对、读通。在读对、读懂的基础上,利用各种手段指导朗读。其二属于情感目标,是学习的过程反应,引导学生在质疑中反复朗读,感悟,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姑娘那美好的心灵。其三属于价值观目标,在朗读体会中,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的情感便油然而生。 三、激发兴趣,精于点拨,教给办法是保证。 教给学法是保证兴趣,按照心理学解释是积极探求某种事物,或者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古人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这一点我们青年教师们做得很好,他们有的用质疑、有的设悬、有的创情境、用课件等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兴趣。 如:1.在教学中学生如有疑而一时不疑处,给予点拨。《桂林山水》一文中,桂林的石真奇怪,你能说说怎么奇?你可不可以展开想象,再写几块精妙开头呢?到 让学生急于动脑, 易动脑。 2.侯雪莉《盘古开天地》,盘古”呼出的气变成了风、云(让学生想象创设风云画面),盘古还会有什么变化?这样的 ,从而激发学生兴趣。 学贵有疑,教贵善诱,如何发展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关键在于老师的点拨诱导。“指引者,师之功也” 。我们不能越俎代疱。昨天,我教一篇课文《玲玲学画》,故事讲的是玲玲画了一幅满意的作品准备明天参加大赛,结果在收拾时把水弄到画纸上,一幅好端端的作品即刻间变了形象,父亲不但没责备,反而引导孩子在弄脏的地方点缀了一只可以让家更温馨的小花狗,结果作品得第一,好,父亲在这里给了我很大启发,也让我看到,点拨的重要,更让我们一个做好老师的责任意义。 1.《玲玲学画》 2.钟慧老师创设情境。充分想象父亲回来的情境,笔峰一转,一个躺在灵柩的父亲摆在人们眼前,顿时让学生情景交融,心生感念,有感而发,学生的兴趣也就勃发而生。 3.如这里有一个作文上设悬念——巧设悬念,曲径通幽所选文段爷爷见我来了,拉起我的手要我同他去找那卖壶的人。我心想:坏了,爷爷一定是打算在和家人打起来时,让我帮一把。我跟着爷爷来到15里外的张店。我们打听到了张店超市,一进门爷爷就认出了那个坐在柜台里,低着头抽烟的售货员。 “同志,这是你卖给我的一把壶!” “怎么,换壶?看墙上写的!”那人无精打采地指着墙上说。 爷爷朝墙上瞄了一眼,那上面一张红纸赫然写着商品售出,概不退换。 “其实,我不来换壶的,这壶里有二百五十多元钱……” 学生:作者在文段中巧设悬念,使文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老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呢? 学生:爷爷“拉起我的手要同他去找那卖壶的人”把全文推向了一个高潮。爷爷找那卖壶的人做什么?是不是要换壶?是不是要和卖壶的人打架?巧设悬念,吊人胃口,让故事十分吸引人。 老师:作者在片段中巧妙创设悬念,一下子就抓住了读者的心,让读者对事情的发展、变化结果产生关切的心理,让故事的情节发展更具有吸引读者,引人入胜的效果。 老师:你知道选段为什么吸引你了吗? 学生:悬念的创设让整个故事扑朔迷离,所以吸引人。 老师:悬念的主要作用是抓住读者的好奇心引起读者对事情的发展变化结果对人物或事物的处境、结局产生关切的心理。巧妙地设置悬念,制造某种气氛会使文章引人入胜,波澜起伏,使读者产生急切期待的心理和极为关注的感情,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古人又言:授之以鱼,只供一餐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只给学生“一条鱼”而要给学生“捕鱼”的本领,不仅要“点”以要领,培养学生多思、善思,要拨之有法,能精思,会思 学生自觉能力逐步养成,比如:在教学中向学生介绍正确字典检字法,词语 法,课文概括法,习作审题法,标点运用法等,就会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正起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四、积极参与,取长补短,不断进取是前提。 希望青年教师把每一次的听课、备课、讲课当作是历练自己、打造自己的一个大舞台。相信我们每位青年教师真正做好这些了,课堂效率自然就会提高。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