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9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美术(心得)之对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一点思考
美术论文之对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一点思考 著名的雕塑大师罗丹曾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美术教学中,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去找寻、发现这只美的眼睛。这一点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引导学生发现作品的美,认识生活的美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美术素养、审美能力和理解能力,以及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纵观当前的美术教学,审美教育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必要阶段,必须做到与学生的年龄特点相结合,教师要掌握学生的欣赏习惯和欣赏特点,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去欣赏作品、分析作品。那么对于欣赏课教学,在这里我浅谈几点我的认识: 一、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对教材有充分的认识。 为了增加欣赏内容的趣味性,充实课堂内容,教师不光要备好课,写好教案,同时对于搜集到的美术欣赏作品,如世界名画、优秀艺术作品等,一定要先选好题材内容,因为每件美术作品最突出的美点是不同的。所以备课、授课的侧重点也应有所变化。例如有的作品侧重于时代背景和历史故事;有的侧重于艺术家独特而巧妙的构思;有的则侧重于形象的空间组合和画面构图;还有的则是侧重于形象造型的寓意和联想等,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欣赏时,要针对教材特点灵活地进行安排。对教材作品哪些应做重点分析欣赏、哪些应点到为止,哪些干脆让学生自读欣赏或者课后自己查资料欣赏,都要有不同的要求。但无论教材如何变化处理,教师都要让学生尽可能的理解作品的内涵,并且能准确抓住作品诸多美点中最为突出的一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二、教师的授课方式应灵活多变,并能适时进行创新。 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切忌千篇一律,作品分析要避免面面俱到。如果每件作品都用 “构图均衡稳定、造型形象生动、色彩丰富”进行分析,学生便感到索然无味,没有什么意义。授课方式呆板,教师即使讲得口干舌燥,学生也早已昏昏沉沉,不知所云了,那就更谈不上有什么兴趣了。 就现在常见的美术欣赏课类型来看,主要有以下四种: (1)解说型-----教师对美术作品或美术欣赏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的讲解。 (2)问答型-----教师就作品或欣赏知识、原理进行提问,学生回答。 (3)讨论型-----以学生为主体展开讨论,教师作为引导。 (4)自由型-----学生在学校内外自发地、自由地欣赏美术作品。 教师在欣赏课教学中应灵活运用,因课施教,同时也要具有创新精神,其创新性应体现在,如何引导学生发掘每件作品独有的、突出的、本质的、感人的美点,并能对其做深刻分析,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剖析中发挥创造和想象,逐渐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三、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自主学习的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在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身的创造潜能。美术欣赏中,观赏者在欣赏美术作品时,最初的感受往往 是获得美感的重要基础,学生也是凭借其第一印象(直觉)来欣赏美术作品的,他们的直觉往往会受到个体知识和经验的束缚,因此感受到美的成分很有限。根据这些,课前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预习,并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收集与欣赏内容有关的资料,让学生做好充足的准备,再进行欣赏,这样就缩短了学生与欣赏内容之间的距离,并能产生欣赏的兴趣。例如上课时,教师出示欣赏作品后,不要立刻讲解,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欣赏几分钟,然后以讨论的形式,让他们说出自己对作品的第一印象(气势宏伟还是小巧精致等),然后出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如画面主要表现了什么主题?颜色以什么为主?画面是暖色调,还是冷色调?整幅画面感觉是欢快跳跃的,还是悲伤抑郁的?通过答案的找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改变了那种教师唱独角戏的局面,从而成为师生的共同参与,同时更加充分的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 四、欣赏与绘画、工艺美术相联系。 美术欣赏课不应是一味地欣赏,有时候让学生进行作品的临摹,从中体味作品的内涵,这样就打破了欣赏课纸上谈兵、光说不练的局面,更有助于学生理解作品。美国教育家艾斯纳的教育理论把美术教学分为美术创作、美术史、美学、美术评论四个领域,主张各个领域的知识要融汇贯通,成为有机的整体。并特别看重美术评论的作用,认为学生在没有建立起历史概念的情况下,美术评论对提高他们的欣赏能力有很重要的作用。同时该理论又认为美术教学的四个领域并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相互交融与渗透,形成多向互动的关系。因此,欣赏教学与工艺、绘画的教学并不是孤立的,恰恰相反,欣赏教学始终贯穿在整个美术教学过程中,他们的关系是互为作用的,学生有了绘画的实践,便能更好地理解与认识艺术作品,而在欣赏艺术作品之后,他们就可以将作品的精华运用到自己的制作中去。例如,在教学工艺品欣赏时,学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很想动手做一做,这时不妨让学生照着作品的风格、形象临摹一下。这样能使学生提高对作品的认识,并能诱发学生继续探求美的愿望,为下一课的学习作铺垫。 五、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进行积极学习。 欣赏课最主要的特点是要静下心来对作品仔细品读,但是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程度是有限的。好奇心一消失,兴趣便会减弱,对于作品的分析也只会停留在表面,更有甚者,画面明显显现的内容也会视而不见,这时教师应积极配合学生调动他们的生活体验和审美经验。我们都知道音乐和美术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音乐是一切艺术门类中最为抽象的艺术,可音乐同样也是人类表达情感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手段,由于音乐的抽象性,因而人们在欣赏音乐时可以展开联想,随着音乐节奏的起伏,眼前情与景在不断地变幻,人的情感也不断地变化。如果在美术欣赏课中有机地把音乐和美术结合起来,将能达到图音并茂,声色俱全的表现深刻主题的教学目的,并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审美理解力、创造力。如欣赏彩陶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不单展示彩陶作品,同时可以针对不同的文化类型配上背景音乐,悠扬深远的中国民乐与古朴的彩陶作品相结合,容易激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和情感,对于作品背景、内容,教师可以不失时机的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加以提示,将史前文化那独有的魅力展示出来。这时学生积极认同的心理活动本身就由理性参与了欣赏活动而推向深化,从而获得艺术作品内层意蕴的领悟和随之而来的审美愉悦、审美想象。在这种艺术氛围中,更能使学生自觉地由日常生活的自然态度转向审美态度,摆脱实用的功利观念的和外界的干扰。 一节好的欣赏课对于学生来说,是一次很大的收获,一次很好的提高,一次美的享受。对于教师而言,美术欣赏课教学还有很多需要进行研究和探索的地方,它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作品的内涵,正确地把握创作者的思想意图,进而去引导学生认识、欣赏作品。应该说,在我们身边,美有很多,主要是看我们能不能用心体会,学会用眼睛去找寻它、发现它。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