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心得)之例谈物理教师如何做新课程的开发者与创生者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物理(心得)之例谈物理教师如何做新课程的开发者与创生者

物理论文之例谈物理教师如何做新课程的开发者与创生者 ‎ ‎   案例1:   内容: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P26“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例1 我们已经知道,试电笔内必须有一支很大的电阻,用来限制通过人体的电流。现有一支试电笔,其中的电阻为880KΩ,氖管的电阻和人体的电阻都比这个数值小得多,可以不计。使用时流过人体的电流是多少?   教学片断:   师:“电为人类的文明和社会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如果使用不当,也会带来许多的问题。下面请大家看一组有关电的数据”。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人体发生触电时,人在感觉到麻、疼痛以及短时间内导致死亡等各种情况下电流的大小。   师:向学生出示试电笔,“这是我们常见的试电笔,想知道它的作用和用法吗?下面,我来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它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师:“现在,谁能帮我用这支试电笔检测一下教室插座内哪个孔接的是火线?”   生:互相推举,却没人敢上来。   师:“为什么就不能上来亲自试试呢?”   生:“怕触电”。   师:“是吗?不相信科学?来!看谁的勇气大!”   生:将信将疑。   生(小明):“我来!”   师:“很好,有勇气!掌声鼓励一下”。 ‎ ‎  生(小明):在教师的指导下,用试电笔插进插座,并看到了其中有一孔能使试电笔发光!   生:对小明并没有触电,感到很兴奋,很惊讶!   师:“知道为什么小明没有触电吗?”(提出问题,留下悬念)   生:“想知道!”   师:“好的,我们一起来解决下面这个问题,就知道了为什么小明没有触电”,多媒体出示例1。   生:或独立思考,或相互讨论。   师:“想好了吗?想好了的,就把这个问题解出来”。   生:解题,并相互检查。   师:“现在谁来说说,为什么小明在使用试电笔时没有触电呢?”   生甲:“我算出的电流是0.25mA,这样的电流太小了,所以不能触电”。   师:“小到什么程度呢?”。   生乙:“比人触电时感到麻的时候的电流还小!”   师:“很好!”   师:“唉,你们刚才是用什么知识求出了通过人体的电流的呢?”。   生:“欧姆定律”。   师:“对,这就是欧姆定律的应用!看来欧姆定律挺有用的,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   点评:这是一节欧姆定律的应用课。通常情况下,老师会把这样的规律应用课处理成习题课。教学程序一般是,先复习欧姆定律内容及公式,然后出示例题,再由老师讲解,然后出几道练习题让学生练习。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成了课程的忠实传递者和执行者,学生成了知识的接受者、吸收者;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成了课程的奴隶,学生成了解题的机器。而案例中的老师对教材的这种处理,充分体现了“教材只是师生对话的一个话题”‎ 的教学思想,这种处理就是对课程内容的最好开发,课堂教学过程因此成了课程开发与创生的过程。通过对课程的开发和创生,让学生亲自去感受、亲自去体验,亲自去解读;通过对课程的开发和创生,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内动力,弘扬学生的主体性,规律应用课不再枯燥乏味,而变得生动有趣;通过对课程的开发和创生,让学生深刻领会欧姆定律的科学价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价值观,全面落实课程的三维目标。显然,在这样的开发和创生中,教师不再只是课程的传递者和执行者,更是课程的开发者、创生者。   案例2:   内容:复习“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教学片段:   师:出示白炽灯,“同学们,这是什么?”   生:“白炽灯”。   师:给白炽灯通电,“看到了什么?”   生:“灯发光了”。   师:出示U形磁铁,“这是什么呀?”   生:“这是磁铁”。   师:“我现在把通电的白炽灯放在磁铁的中间,大家注意观察灯丝,看有什么现象?”   师:将磁铁放在通电的白炽灯泡的中间,“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灯丝在晃动!”。   师:“想想看,灯丝为什么会晃动呢?”   生甲:(脱口而出)“这是由于磁铁能吸引铁”。   ……(短暂沉默)   生乙:“不,灯丝是钨丝,不是铁”。   师:“大家说,他说的对吗?”   生:“对,磁铁只能吸引铁、钴、镍,不能吸引钨”。   师:“那是什么原因导致灯丝晃动呢?”。   ……(短暂沉默)   生丙:(脱口而出)“是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师:“很好,这无疑和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场一样伟大!掌声鼓励!‎ ‎”   ……   生丁:举手,“老师,我坐在后面,看不清楚”。   师:“嗯,谁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呢?可以相互讨论一下。”   生:或独立思考,或讨论交流。   生戊:“可以把这个实验放在投影仪上做”。   师:“行吗?”   生:“行!”   师:“哪个同学上来操作一下,看看究竟是行还是不行”。   生已:在投影仪上做刚才的实验。   生丁:(欣喜)“看到了!看到了!”   师:“为什么现在能看到粗大的灯丝在晃动呢?想想看”。   生庚:“这是利用凸透镜能成放大的实像”。   师:“很好!”   ……   点评:这是一节“磁场对电流作用”的复习课。在传统教学观的背景下,复习课的教学模式是:知识梳理──例题讲解──巩固练习──课后小结──‎ 作业布置。案例中的复习课,一改传统的复习课模式,注重复习课中物理情境的创设、注重知识再现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讲述者,归纳者,而是复习内容的开发者与创生者。这样的开发与创生,突出了实验教学,体现了物理学科特色;这样的开发与创生,以点带面,突出了物理知识的整合,体现了普遍联系的观点;这样的开发与创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总之,通过教师对课程的开发与创生,教学过程因此成为了课程内容的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通过教师对课程的开发与创生,教学过程因此成为了教师与学生追寻主体性、获得解放与自由的过程。这样的教学过程也因此成为了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和完整文化,谁又能说这不是真正意义的课程改革呢?‎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