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心得)之时事材料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摭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心得)之时事材料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摭谈

历史论文之时事材料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摭谈 ‎ ‎  时事材料具有时代气息浓,与生活密切相关,反映普遍关注的问题等特点,为人们所重视。在当今世界乃至我们生活的城市中,许多时事与历史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是我们教学中很好的“活材料”。美国教育家乔治·布什指出:“正确的教学方法起始于学生感兴趣或熟悉的问题和现象,而不是从那些超出了学生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和知识范畴的抽象概念和现象开始的。”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尤其是在目前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新时代背景下,教师如能运用书中的史例“抛砖引玉”,适时地、恰当地用好时事材料,启发学生联系实际展开讨论,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使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理论,培养学生探究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课堂焕发生机活力。‎ ‎  一、       借助时事,以古鉴今 ‎  历史既是过去事实的描述和分析,又为现实生活提供了借鉴。现实生活五彩绚烂,纷繁复杂,既对中学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中学历史教学提供了新的信息。今天的热点,常常蕴涵着复杂的历史因素,或是过去历史的继续,或是过去历史对今天的影响,因此,以史为鉴是学习历史的重要目的之一,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借助时事热点,追本溯源,执果导因,进行逆向推理,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热点问题的正确认识,又加强了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比如:谈到二战后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可联系“9、11恐怖事件”,让学生分析讨论两者之间的必然联系,学生经过分析得出结论:恐怖事件的根源之一在于美国长期以来推行的霸权主义政策和单边主义政策,世界上弱小民族和国家早已积怨颇深,采用过激的报复行为所至。全世界人民渴望和平安宁、相互尊重的世界环境,霸权主义欺凌弱小、扬威跋扈,必将遭到全世界人民的强烈反对,引起公愤。同时,教师也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恐怖主义,它并不是解决国际争端和冲突的良好途径,强调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是我们的立场。通过这一事例,学生了解了美国霸权主义政策的内容,理解了霸权主义的危害,认识到美国政府必须深刻反思其长期以来推行的霸权政策并吸取教训,引以为鉴,避免覆辙重蹈。同时对恐怖事件也有了正确的认识。‎ ‎  二、       利用时事、激发兴趣 ‎  兴趣是一个人对某事物产生爱好的一种心理倾向,人对某种事物一旦产生了兴趣,就能被吸引,就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支配着学生的注意力,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原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注意力集中而稳定,同时,兴趣又调节着情感,使学生表现出巨大的学习热情,往往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讲到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中总统制的内容时,我适时地利用了今年美国大选的时事热点,让学生收集有关选举制的内容、布什和克里的材料、共和党和民主党的相关材料、竞选期间民众的支持率等,让学生了解美国总统制的历史起源、内容、具体的选举方法、存在的利弊等等,学生们对当今世界最强大的国家政局的变化自然极感兴趣,十分关注,踊跃地收集有关资料,积极地发言,并分两组激烈地辩论,唇枪舌剑、有理有据。课堂气氛宽松、民主、热烈、愉悦,对这一知识点的掌握即牢固又轻松。‎ ‎  三、       通过时事、培养情感 ‎  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是历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是历史教育的永恒主题。把时事热点切入历史知识,使两者紧密有机地结合,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热情的一条重要途径。当讲到西域都护府的建立,是西域地区正式归附西汉中央政府的领导标志,强调西域地区历史上就是中国的领土,可插入中国政府坚决打击严重威胁国家统一、和平和安全的,关于东突分子在新疆和中亚等地区多次制造恐怖暴力活动的时事内容。讲台湾的历史时,可联系李登辉的“两国论”,陈水扁的“台独”意识,以及吕秀莲等的“公投事件”‎ 等,使学生坚信,统一始终是历史长河中的主流,顺应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符合广大人民共同愿望,必然具有进步意义。新疆和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领土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破坏统一、分裂祖国的行经无疑都是历史的倒退,是违背人民愿望和意志的,必将遭到人民的反对和历史的唾弃。以此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以及维护世界和平与正义的教育,激发热爱祖国、维护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  四、洞悉时事、合理预测 ‎  在历史学科中学生的创造性学习,主要表现为学生对书本、前人、教师、自我的发展和超越,如独立地对已有历史知识的进行重新认识、组合、整合、表达、应用等,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自主地、不依赖于书本或他人,独立地或独创性地从学习活动中获取知识,对未知史事进行有创见的思索,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 ‎  对掌握的时事材料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预测,是学生创新能 ‎  力培养的一种体现。如复习基督教产生的历史背景时,谈到巴勒斯坦地区长期以来处于被征服、被奴役的状态,民族关系又十分复杂时,长年以来战乱不断,可融入拉法特去世以及连绵不断的巴以冲突的时事材料,让学生预测,巴勒斯坦地区在这为伟大的巴解组织领导人去世后,政局将有可能发生怎样的变化?会对巴以局势产生怎样的影响?世界局势随之而有可能发生怎样的变化?讲到古代丝绸之路的开辟,东西方贸易往来的开始时,可结合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时事,让学生分析预测,加入WTO后,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趋势如何?对中国经济乃至对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学生在搜集了不少有关资料并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合乎逻辑地想象、推测、预见,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望,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不少见解相当独到,颇有新意,闪烁着创新的光芒!‎ ‎  五、联系时事、培养责任 ‎  历史发展到今天,社会赋予了青少年一代义不容辞的使命。青年学生虽然还处于学习阶段,今日是桃李芬芳,明天将是祖国的栋梁,他们是跨世纪的人才,将为祖国的未来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必须学会关心国家、关心社会、关心人类,从更宽阔的视野、更高的境界,理解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因此,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是本次课程改革重要的价值目标。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应利用时事材料,注重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天下的良好素质。‎ ‎  当讲到日本侵华的历史,可结合近年来闹得沸沸扬扬的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以及篡改教科书等事件,经过分析讨论,学生意识到这些事件反映出日本国内少数右翼分子否认侵略、美化战争,要为二战侵略史观翻案的险恶用心。进一步揭露出军国主义的罪恶,谴责日本政府对法西斯给全世界人民所造成的巨大痛苦的认识严重不足,认识到霸权主义、军国主义、法西斯主义的根源不除,国际风云变幻末测,战争的危机时刻存在。这样将学习的重点与时事的热点有机结合,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学习的认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今天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同时通过对事件深层次的探究,促进学生的理性思维,提高运用历史知识认识和分析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 ‎  六、结合时事、合作探究 ‎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把实地观察与调查、‎ ‎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作为学习的重要方式、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科学态度、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探究能力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如讲郑和下西洋的内容时,可利用乡土时事材料与之结合,培养合作探究精神。太仓的刘家港是郑和七下西洋的始发站,2005年又是郑和首次下西洋的六百周年纪念,太仓市政府在两年前就开始了一系列的纪念和庆祝活动的筹备工作。这是发生在学生们家乡、学生们身边的事情,他们倍感亲切和熟悉,我利用这一时事内容进行了一次研究性学习《刘家港的兴衰与变迁》,带领学生参观郑和纪念馆,访寻当年郑和下西洋的港口位置,收集有关的文物古迹及史料,了解刘家港的变迁情况及原因,让学生自由结合,分组探讨课题,展示研究成果,并组织撰写相关的历史小论文竞赛。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在相互合作,彼此依靠,共同努力的基础上,认真思考,主动学习,积极探究,团队意识和探究能力得到培养和提升,成绩斐然。‎ ‎  如果历史教育偏离经世致用的方向,学生 “‎ 只知有陈迹而不知有今务,学生不能用已知说明未知。”那是历史教学的失败和悲哀。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求知欲强,思辩能力已初步发展,他们关注时事政治和国际关系,更热衷于从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中探索问题获得新知,所以我们应抓住这一契合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当今重大社会问题、国际问题,尤其是历史与时事热点的融合之处,纵横捭阖、贯穿古今,使学生在两者的完美结合中产生深沉的历史感和鲜活的时代感,真正实现学史使人明智的目的,给学生的创新思维与现实搭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让他们历史思维的空间更加浩瀚无比。‎ ‎  历史不是故纸堆,历史教学更不应闭门造车,纸上谈兵,死记硬背。让我们打开一扇洞察时事风云的窗吧,且读且思,且梦且行,把握时代的脉搏,与时代同行吧!‎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