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工作心得体会四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脱贫工作心得体会四篇

脱贫工作心得体会四篇 本文仅供参考 脱贫工作心得体会【篇一】‎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之年,“扶贫号”一路劈波斩浪,满载着人民期盼和丰硕成果,所向披靡。如今这艘战舰面向最终胜利的冲刺关头,更当慎始如终,铆足一马当先的闯劲、一篙不松的韧劲和一鼓作气的干劲,正“心态”之船帆、稳“人才”之船身、实“产业”之船舱,以只争朝夕的靶向心态、雄姿英发的领路姿态和全力以赴的奋进状态,行稳脱贫攻坚的“后半程”,驶向人民幸福、国家富强的辉煌彼岸。‎ 扶正“心态”船帆,坚定不跑偏的“攻坚心态”。‎ 脱贫攻坚的收官阶段,就如烹饪菜肴的收汁勾芡,关乎成色和质量,切不可掉以轻心。要获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扶贫工作务必保质保量,力不足者,不足以至矣。对于广大扶贫干部而言,越是在接近胜利的时候,越是要稳住心神,越是要求真务实,不能有“涂鸦式”的漫不经心,不能有“打卡式”的浅尝辄止,不能有“突击式”的火急火燎,这些心态都是扶贫快进道上的“拦路虎”,必然影响扶贫政策的落实和扶贫成效的巩固扩大。当前,脱贫攻坚进入“倒计时”,扶贫干部要分秒必争,警惕跑偏心态的出现,排出“时间表”和“路线图”,以最中正的标准和最严格的要求踢好正步,集中火力啃下“硬骨头”,身姿端正地站好最后一班岗,摆正“扶贫号”船帆,为冲破前浪蓄足力量。‎ 扶稳“人才”船身,培养本土化的“人才队伍”。“扶贫号”的船身要行得稳,离不开人才力量的支撑。人才既是“脱贫”的关键,也是“发展”的动力。在人才引流上,可以通过定向招录、降分录用、学费全免、研修培养、兜底安置等柔性引才制度,确保人才引得进来又扎得下根,促进人才队伍的本土化;在人才培养上,要注重实用教学,力求专业、精细、高效、系统,可以充分利用本地教学资源进行现场教学,通过产教融合,强优势、补短板,填补人才在农业技能和本土产业发展实情上的盲区和空白点,培养技能迁移能力,提升人才的综合能力;在人才体量的壮大上,可以通过“人才培养人才”“人才带动人才”的帮扶传递形式,搭建人才“桥梁”,形成以点带面的“人才培育链”,不断开拓本土的人才资源,释放人才活力。‎ 扶实“产业”船舱,培育利长远的“特色产业”。‎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奏鸣曲中的“主旋律”,要结合区位优势和地域资源,坚持绿色发展思路,坚持市场导向,因地制宜找对具有独特且显著优势的产业。在产业发展上,一方面,要以政策激励、基地建设和示范带动促进产业的集约化和规模化,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提升整体效益,形成农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格局,走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广阔前景;另一方面,要以“一体化”思维推动特色产业向纵深发展,如将特色产业与旅游资源、文化资源相结合,融入多样元素,丰富特色中的特色,从而扩大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此外,可以通过做精加工、品牌打造、激活民间资本和搭建合作平台等方式来提升特色产业的抗风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结合市场需求动态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的融合、升级,打造稳定长效的产业链条。‎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扶贫号”战舰以志在必得的信心和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决心擂响重锤、踏浪远征,必将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驶向全面小康的幸福港湾。‎ 脱贫工作心得体会【篇二】‎ 高考来临之际,听到最多的就是鼓励、祝福的话语,的确,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高考是人生中十分重要又非常公平的一次竞争机会,为了这一场考试,莘莘学子十年寒窗苦读,只求能够金榜题名,考上自己心仪的大学,学习自己理想的专业,为将来步入社会、进入工作岗位打好前站。‎ 读书对于学生而言,是孤独而辛苦的,每位学生的迎考之路都是一部青春的奋斗史。脱贫攻坚对于基层扶贫干部而言,何尝不是一条孤独且艰辛的“迎考之路”?基层扶贫干部的这条“迎考之路”又何尝不是一部热血的奋斗史?‎ 扶贫之初是“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的山间小道。每位被下派到基层的扶贫干部,我相信最初都是斗志昂扬、信心满满的,都有着“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气与决心。但当真正身处基层、着手工作时,就会发现基层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建档立卡、易地搬迁、集体经济、基础设施、环境卫生等,没有一项工作是简单的,基层扶贫干部既要照顾老百姓的利益,又要符合规章制度。于是,他们中有些人心里开始迷茫、彷徨,怀疑自己的能力,怀疑群众的素质,甚至怀疑上级的政策,但开弓没有回头箭,脱贫攻坚不是儿戏,基层扶贫干部们自我调整,克服困难,探索方法,完善措施,最终依靠责任与担当坚持着走完了最开始的“迎考之路”。‎ 扶贫之中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希望之路。随着扶贫工作的开展,基层扶贫干部们逐渐对村情民意更熟悉,对农村基层工作更熟练,而且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各项工作都打下一定的基础,扶贫工作开始逐渐显现成效。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逐渐精准稳定,易地搬迁初具规模,集体经济初显成效,基础设施建设初步成型,环境卫生逐渐干净整洁……原来那个破败、落后的村庄变得漂亮、美丽了,于是,基层扶贫干部们的信心更大,干劲更足,毅力更强,他们就在困难挫折中重拾信心走完了中期的“迎考之路”。‎ 扶贫之末是“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康庄大道。如今,“大考”在即,即将面临最后的全国普查,再看现在的贫困村、贫困户,与扶贫之初相比,可谓是村村户户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人居环境得到改善,乡风文明得到重塑,村民幸福指数得到提升……这一切的变化都离不开基层扶贫干部的辛苦付出,但基层扶贫干部们并没有沾沾自喜,仍然脚踏实地走完最后一程,他们不仅要将老乡们“扶上马”,还要“送一程”。即使是回到原工作单位,基层扶贫干部们也并不会居功自傲,而是继续兢兢业业干着本职工作,继续为人民服务。‎ 脱贫工作心得体会【篇三】‎ 坚持党建统领。在扶贫攻坚和追赶超越中,党建统领是关键,那么如何实现这个“关键”,必须从组织领导、工作体系、工作措施上高度重视充分保障,尤其是主要领导深刻认识长期重视。要设立党建服务接待室,每天接待群众来访,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体现了亲民、爱民、为民的工作理念。设立党建指挥部,以此为抓手,开创党建统领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壮大发展集体经济。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与精准脱贫做好结合,是实现脱贫从“输血”向“造血”转变,增强持续发展能力的一剂“良方”。坚持因村制宜、因地制宜,创新发展模式,通过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等市场化方式盘活农村资源,推动集体经济大幅提升。‎ 吸收社会共同参与。脱贫攻坚事关群众根本利益,涉及社会方方面面,必须全面、精准地稳步推进。通过基层党组织建设与脱贫攻坚结合,创新党建工作模式、创新县域发展模式,从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入手,从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入手,使脱贫攻坚由政府单打独斗向全社会共同参与、由群众被动接受到主动努力积极转变。全社会各阶层、各部门统一共识、同心协力、积极参与、各尽其能,为决战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提供了扎实基础保障。‎ 创新组织设置。‎ 按照有利工作、资源整合、辐射带动的要求,打破行政村党组织单一设置模式,顺应农村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调整,在产业相近、地域相邻、资源互补的村,探索建立大党委,组建“联村党委或党总支”。推行村与企业、村与园区组建“联合支部”。坚持党建领航,鼓励村党组织领办创办合作社,推广“产业链支部”,把支部建在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家庭农场等农村新型经营主体上,因地制宜、因单位制宜、因产业制宜,灵活采取联建互助、融合发展、定向互利、集中援建等方式,提高致富本领,提升抵御风险能力,增强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最大程度发挥党组织的领导凝聚作用。‎ 脱贫工作心得体会【篇四】‎ 抓基层、打基础,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脱贫攻坚的战斗堡垒,必须有强有力的保障作为支撑。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关心和支持,加大支持和投入力度,使基层党组织有资源、有能力为群众服务。‎ 一方面,要积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目前,许多村没有集体经济,一些村虽然有集体经济,但主要依靠互助资金占用费和房屋、土地、山林等资源出租获取收益,或是靠资源初级开发、农产品粗加工和一般性的服务创收,自身经营性收入不高,发展模式单一,规模较小、收益不大。因此,要把发展壮大薄弱村、空壳村集体经济切实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坚持县、乡、村三级联动,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统筹整合政策、项目、资金、人才等资源,加大支持力度。要针对部分村干部不愿发展、不会发展、不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现状,积极引导基层干部破除“等、靠、要”思想,解决畏难情绪,树立敢闯、敢试的新观念,增强主动担当、主动发展的意识,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方面不断创新突破。要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把发展壮大薄弱村空壳村集体经济情况纳入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力争通过努力,实现村村都有稳定的集体经济收入。‎ 另一方面,要加大基层基础保障力度。要按照力量向下沉、资金向下投、资源向下放的原则,进一步强化县级行政服务中心、乡镇服务大厅、村“365”便民服务室三级平台服务功能,切实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要完善村级组织活动阵地及服务设施,对使用面积狭小、服务功能不全、年久失修的活动场所进行改扩建。‎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