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由《伯牙绝弦》浅谈小学文言文教学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由《伯牙绝弦》浅谈小学文言文教学

语文论文之由《伯牙绝弦》浅谈小学文言文教学 ‎ ‎  烁超超玄箸之美  赏袅袅余音之韵 ‎  --由《伯牙绝弦》浅谈小学文言文教学 ‎  温岭温岭市城西小学 傅伟敏 ‎  小学  傅伟敏 ‎  【摘要】文言文是我国灿烂文化史中的一朵奇葩,但在小学古文教学中,教师教得乏力,学生学而无味。笔者认为,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在学习文言文之前,让学生多背诵优秀古诗词,为学习文言文做好铺垫;教师应精心备好课,在课堂上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力求课堂灵活生动,富有吸引力;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用多重方式夯实学生的文言功底,让他们学有所悟;学生文言文素养的培养要从低段开始,教师有意识地将文言文引入课堂,带领学生感受古人的智慧,品味古文的优美,领略文化的精深。‎ ‎  【关键词】 古文教学 积累  兴趣  方法  引入 ‎  我国有数千年辉煌的文化史,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文言文无疑是璀璨的一颗明珠,它浓缩了古代先哲对人生、对世界的思维结晶,蕴涵着古代文人墨客描写自然、抒发情怀的艺术精华,体现着古人天马行空的想象以及中华民族的极大智慧。正是这些优秀的文化因子构建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传统。文言文不仅是中国文化、民族精神的宝库,更是语言的宝库。白话基本源自文言,它的基本语汇几乎脱胎并依附于文言。难怪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韩军说“没有文言,我们找不到回家的路。”作家龙应台也说“没有文言文这把钥匙,你就是对这个世界目盲。”本文中的文言文特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与古诗词区分开来。‎ ‎  小学生正处于“语言敏感期”,从“根源处”学习语言,有助于他们感受语言的简洁精练之美、节奏韵律之美。在打好文言基础之后再运用白话来表达、写作,文字将更为简约、精练、传神。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出现的文言文篇数并不多,但教材中出现的文言文教学任务,充分体现了新课标“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的要求。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要么领着学生逐字逐句译成白话文,要么带着学生囫囵吞枣地诵读,不能达到《课程标准》中“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情感”这一要求。这样苍白无力的教学,正如钱梦龙先生在《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中所说那样:“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渡玉门关’的景象。” 教师如能挖掘文言文的教学魅力点,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课堂一定会充满春天般生机,春风定能“绿江南岸”。‎ ‎  一、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  文言文的语言规律,如音韵的铿锵、语调的抑扬、句式的整散等与古诗词是相通的。古诗语言凝炼、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多读、多背优秀古诗词,不仅有利于学生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渐染,也能让他们克服畏难的心理,丰富自身的文化积淀。当自身的文化修养、语文综合素养提高时,何愁读不懂文言文?‎ ‎  在《伯牙绝弦》中有一句“终身不复鼓”,“复”字大部分学生都理解,因为以前背的“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以及“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中都出现过。联系以前背过的古诗,再联系上下文,自然而然就读懂了。当学生的积淀越来越多,阅读文言文的难度就越来越低,能力越来越强,甚至载不借助注释的情况下,也能了解大意,这不仅能缩短文言文学习的时间,还能帮助学生深入领会文章内涵。‎ ‎  二、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人们求知的内在力量。学生对某事物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文言文教学也要考虑到文言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心理,教师只有备好学生、备好课。努力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及时对他们的学生给予肯定与鼓励,及时抓住生成点,修正学生的错误,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  (一)备--激趣 ‎  精彩的教学设计不仅能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而且能极大地激起学习的兴趣。如湖南师范大学附小语文特级教师赵挚在教学《伯牙绝弦》时,先出示 “峨峨泰山、 袅袅炊烟、依依杨柳、蒙蒙春雨、洋洋江河、徐徐清风、霭霭云雾、皎皎明月”这一组富有韵律的词语,一开课就吸引了学生注意力,既降低了学习难度,又奠定了本课的基调,把学生带入了文言文学习的氛围中。‎ ‎  精心设计的导语、故事、营造悬念……在入课时用各种方式牢牢抓住学生,能使之后的学习事半功倍。如《伯牙绝弦》一课,可先从俞伯牙的一些轶事讲起,接着讲他和钟子期相识的的故事,让学生在听故事时初步感受人物形象;也可由古筝曲《高山流水》入手,让学生说说听曲子时感受到什么。精彩的导课就如一株“才露尖尖角”的“小荷”,引得“蜻蜓”迫不及待地想在上头“立”。‎ ‎  (二)赞--赏心 ‎  恰当的表扬,不但能使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提高学生的自信,还能激励其进取。在语文教学中,每节课都少不了表扬声。为了配合文言文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模仿古人的语气称赞“XXX,贤哉!”、“妙哉,XX也!”、“XXX,吾不及也!”……听到这样的表扬声,学生在会心一笑中强化了成就感,进一步激起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愉悦的环境、古色的课堂,学生学得认真、高效。课堂上的赞扬声连同优美的文字都如同绕梁的余音,在学生心中“三日不绝”。‎ ‎  (三)误--知新 ‎  学生在课堂上犯错的过程就是尝试和创新的过程。文言文精深,学生在初学时犯错是常有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利用好这些生成资源,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修改错误,又或者教师在课堂上有意“出错”,都能让平淡无奇的课堂变得更具诱惑力。‎ ‎  如学完《伯牙绝弦》后,将课文复原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辄穷其趣”是难点,学生的解释各种各样,错误百出,因为以前所学的“组词法”解释不了。此时,把错误放一放,让学生的疑惑不断扩大。学完全文,感受过子期极高的音乐造诣后再回国头来看“辄穷其趣”一词,学生顿时有“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枉然”之感,也明白“联系上下文”这一方法在文言文学习中同样适用。‎ ‎  二、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 ‎  (一)品--立根 ‎  朱熹云:“诗须沉潜讽诵,玩味义理,咀嚼滋味,方有所益。”文言文同样如此,文言文中有通假字、古音字、生僻字……‎ 如果学生连全文都读不下来,理解、体会都是空谈。因此,课堂上须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多读,各种形式地读。‎ ‎  1、读 ‎  把字音读正确、准确,是读的起码要求。在学习文言文之前,要确保学生都已读正确,从学生读中发现他们读音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并巩固读音。读,不仅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也是学好文言文的必经之路。‎ ‎  在《伯牙绝弦》中,“弦”字部分学生会念成“xuán”,如教师在课伊始就注意并及时纠正,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学生便能“不贰过”。‎ ‎  2、诵 ‎  诵意为用有高低抑扬的声调有节奏地读。文言文当中单音节词占优势,内容的省略较多,再加之名家多注重锤炼语言,就形成了严密简洁的风格,虽然古奥难懂,但难掩其音节美、音韵美、意境美。味从吟诵中体会,兴趣从吟诵中产生,语感从吟诵中积累,素养从吟诵中培养。‎ ‎  学生在读正确《伯牙绝弦》一文后,教师与学生共同标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指导学生读好停顿,指名、开火车、比赛……‎ 各种形式,让他们响响亮亮地吟,抑扬顿挫地读,摇头晃脑地念,在课堂上形成“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场面,读出文言文的语气、语速,长期坚持,定能促进学生良好语感的形成。‎ ‎  3、演 ‎  演意为表演、演说。在课堂上的演,是解读文本的一种很好的方式,能帮学生加深理解、促进感悟、加强趣味,在文言文教学中同样适用。通过对文中人物角色、性格的揣摩,用个性化的理解将人物表情、对话、动作惟妙惟肖地再现,声情并茂地对文本进行令人耳目一新的“诠释”,牢牢抓住了每一位学生的心。‎ ‎  在赵挚老师执教的《伯牙绝弦》中设计了想象说话这一环节:伯牙的琴声还表达了哪些自然景物?钟子期又是如何称赞的? 伯牙志在清风,钟子期曰:“         !”伯牙志在明月,钟子期曰:“         !”伯牙志在云雾,钟子期曰:“         !”学生仿照着文中内容,用抑扬顿挫的调子摇头晃脑地吟诵出来,有的抚须,有的点头,有的深思……其声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枯燥乏味的文言文顿时变得生动有趣又简洁明了。学生感受到了文言文表意简洁的优势,也体会到了学习文言文的乐趣。‎ ‎  4、背 ‎  背,是学好文言文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必不可少的途径。小学语文教材中挑选的都是具有典范性又文质兼美的文章。背,不仅能提高学生推测字意、词意能力,增强学生的感悟能力,还能使学生有“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之感,在背中琢磨、感知、体察、心领神会,在背中找到通往华夏文化宝库的捷径。‎ ‎  (二)析--释疑 ‎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课堂上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才能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学得轻松又有趣。‎ ‎  1、猜 ‎  猜读即让学生在不看注释,不查工具书的情况下,通过联系上下文“连猜带估”地读,读懂多少算多少。它让学生有种新奇感和悬念感,强烈的求知欲和待证实的激动激励着他们认真揣摩,研读。语言的学习需要情景,而猜读,则营造了一种用文言思考的阅读环境,小学语文教材中出现的文言文都较为浅显,这样的猜读,即使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也能瞧出个轮廓。在猜读后,再让学生参照注释,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试着继续摸尝试着理解全文,这“轮廓”便渐渐显形。这样的学习充满挑战,学生也乐于投身其中。‎ ‎  2、查 ‎  教材中难懂的字课后都有注释,学生借助注释自读自悟,再将文言文中每个单音词转换成现代汉语中对应的双音节词,连缀起来就能把翻译过来,初步了解文章内容。对于课外的文言文,也应鼓励学生利用工具书来帮助理解其中疑难字、偏僻字。借助这一拐杖, 学生能更好地走近文言文。‎ ‎  3、辩 ‎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同一篇文章,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见解,对同一个词,不同的学生也会有不同的看法。课堂上,教师应充分尊重这些思想,使其充分碰撞,擦出可贵 的“火花”,在唇枪舌剑中走进文言文,体会句子的含义和所表达的情感。‎ ‎  在学完《伯牙绝弦》后,有学生认为“伯牙不该绝弦”,有的则认为唯有绝弦才能体现出情谊的深厚。此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有助于学生更深地理解“知音”二字包含的沉甸甸的情谊。在辩论中,有的学生认为伯牙琴技高超,若终生不复弹琴,对爱听他弹琴的人来说是莫大的损失,再者,又怎知将来不会再遇到知音呢?有的学生则认为绝弦这一行为更加体现了古人的惜知音,重情谊,所谓“千金易得,知己难求”,伯牙是在用绝弦唱响一支关于友情的挽歌,用余生来怀念朋友,回味友谊。辩,只是手段,不一定非辩出个结果,只要言之有理,都应给予肯定。‎ ‎  (三)悟--抒情 ‎  文言文思想性强,或蕴涵着深刻的道理或包含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课堂中,通过分析文中事件和人物,能使学生明是非、辨善恶、分美丑,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受到感染和教育。‎ ‎  1、思 ‎  文言文的学习,读通顺、译全文是远远不够的。在学完文章后,还要要鼓励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经历,谈谈自己的所思所想,在交流中求同存异,不断完善自我。在学完《伯牙绝弦》后让学生思索伯牙的为人,探索“知音”与“友谊”的涵义,从文本的学习提升到对人生观、价值观的思索。‎ ‎  2、展 ‎  文言文教学应始于课内,止于课外。《伯牙绝弦》的故事止于文,可伯牙与子期的情谊不绝,《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未完。指导学生了解文章的出处,让学生走进“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的伯牙,也为他们将来走进《吕氏春秋》、《列子 汤问》、《警世通言》埋下伏笔。‎ ‎  课堂上,教师应积极把文言文学习迁移至进生活中,在现实生活中拓展学习古代文化知识的空间。如教《伯牙绝弦》后,让学生课后搜集古人描写友谊的古诗文,拓宽知识面,展中华文化之博大。‎ ‎  四、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  文不止于课,法不拘于形,这才是文言文教学的最高境界。教,是为了学生将来“躬行”。教师除了保护并巩固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外,还应举引航之灯,照前行之路。‎ ‎  (一)记--迁知 ‎  熟知并掌握古汉语的一些常用词,对加强现代汉语的表现力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所谓“古今沟通,古为今用”。如《伯牙绝弦》中“绝”意为“断绝”,在理解后,让学生找出能够印证此义的成语。这样一来,“络绎不绝”、“滔滔不绝”、“连绵不绝”、“赞不绝口”“源源不绝”等成语的意思便跃然纸上。因此,古汉语中的常用实词,让学生牢记也是很有必要的。‎ ‎  (二)引--奠基 ‎  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文言文只有四篇,想仅仅凭借这四篇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素养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课堂上,教师要多引入文言文,如学完三册的《坐井观天》后出示韩愈《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低年级的课文中有许多课文都是从文言文翻译而来,如四册《寓言两则》(《守株待兔》和《拔苗助长》)、五册的《盘古开天地》、六册的《亡羊补牢》、《南辕北辙》、《惊弓之鸟》、《女娲补天》……低段园地中有白话文版的《刻舟求剑》、成语故事《画龙点睛》、高段园地中《鹏程万里》……教师可适时将原文引入课堂;在学生积累文中或园地中的成语时,也可引入文言版的成语故事,这些都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好材料,让学生从低段开始感受古色古香的美,领略祖国文字的精简准确,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君要花满县,桃里趁时栽”,在课堂中引入文言文,需注意时机。‎ ‎  几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孕育了一代又一代文学巨匠,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古典文学经典著作,不论人文价值,还是审美价值都令人受益无穷,带领学生走进这座源远流长,蕴含丰富的知识宝库,让他们受到熏陶、得到净化是语文教师孜孜不倦的追求。在学习文言文之前,让学生多背诵、多积累优秀古诗词,为学习文言文做好铺垫;教学时,精心备好课,运用多种方法激发、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力求课堂灵活生动,富有吸引力;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用符合学生认知的方式夯实他们的文言功底,让他们学有所悟;学生的文言文素养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教师有意识地从低段开始将文言文引入课堂,引领学生从小走近文言文,走进文言文,感受古人的智慧,品味文言文的优美,领略文化的精深。长期以往,文言文定能度过“玉门关”,学生也能踏上祖国灿烂古典文化的康庄大道。‎ ‎  【参考文献】:‎ ‎  [1]张中行。文言津逮。文言与白话[M].中华书局。2007‎ ‎  [2]启功。汉语现象论丛[M].中华书局。1997‎ ‎  [3]吴小如。古文精读举隅[M].天津古籍出版社。2002‎ ‎  [4]刘凤玲。文言文教学实录[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  [5]周建中。以诵读为核心的文言教学[J].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8第31期 ‎  [6]姚春杰。小学语文名师课堂o小学语文名师古诗文课堂实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  [7]李秀实。文言文字词句教与学[M].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2‎ ‎  [8]陈海滨。有效教学66个经典案例[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年8月第1版 ‎  [9]林美玉。映日荷花别样红---让文言文教学绽放光彩[M].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09‎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