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语文论文之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 ‎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真正“动”起来,人人动脑、动口、动手,开动各种感官,开动大脑机器,使想象飞起来,思维动起来,语言也活起来。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 ‎  一、尊重和信任学生,引导学生自定学习目标 ‎  学习目标是学习意向动力的一部分,应该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出发,学生喜欢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可以由学生自主决定,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自己的心理需要,成为儿童学习的内驱力。因此,教师在引导过程中,应该尊重和信任学生,允许学生提出各种学习目标或学习方法,包括与教师相反甚至错误的见解。教师要尽力避免简单的指责和训斥,避免有损学生尊严的讽刺和挖苦。只有这样,学生在确定学习目标的过程中,才能在同学们面前,在教师面前,无拘无束,坦露心声,并逐步养成自尊、自信的品质。这种品质就是学生进行“自主探索”‎ 内部动力的源泉。在教学《王冕学画》一课时,学生在自读过程中就提出了很多有趣的学习目标,如想知道王冕是男孩还是女孩;他为什么不跟着老师学画画;古时候的人是用什么样的笔来画画的,又用什么来涂颜色的;王冕是怎样刻苦学画的等等。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提出各自的学习目标。‎ ‎  二、创设情境,调动学习动力 ‎  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在小学时期,那些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形象生动的、带有实际操作的内容易引起学生的认识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利用实物演示、表演体会、语言描绘及多媒体教学技术为学生提供以文字、图像、动画、影像和声音的情景,建立友好的交互作用的学习环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唤起学生的良好的学习心境。‎ ‎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心境,我经常在上课前让学生听一段轻柔抒情的音乐或唱一首歌,让学生在轻松、平和的学习心境中进入课堂。‎ ‎  又如在《贺年片》一课的教学中,我把整个教学设计分为试学——导学——运用三个过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时先通过多媒体整体感知大自然的各种风光,使学生兴趣盎然,然后学习本首诗歌的语言结构,内化语言模式。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练习仿写。促使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发展。这样,让全班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获取新知识,从而获得探索知识的方法。‎ ‎  三、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我展示的机会 ‎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特别需要强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为他们动手、动口、动脑提供足够素材、时间和空间,为他们自我表现和相互之间的交流提供多种多样的机会,让学生多种感官并用。“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情感波澜中,积极地参与,主动地发展。‎ ‎  如在教学12单元语文天地表演《特殊的考试》这个练习时,全文没有对白,我先让学生设想每个动物看到香蕉皮时会想些什么,小演员把想到的通过自言自语表演出来。通过同桌交流、小组交流、班级交流等方式让全班每位同学都有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积极为同学们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不仅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更使他们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从而自发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  四、鼓励学生参与课外学习 ‎  语文与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生活多广阔,语文教育的天地就应有多么广阔,因此,语文教学要把课堂延伸到课外,开掘各种语文教育的环境,扩大学生学习的天地,让学生在语文的广阔天地中获得知识,培养创新能力。如学习《松鼠日记》一课时,我让学生站在“我就是这只松鼠”的角度去读书,去展开丰富的相象,体会生活中的“我”‎ 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想了什么。通过一番寻找、思考,促使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设身处地地把松鼠的生活变成自己的生活,增强阅读的感受。并通过看课外书、上网查询等方法搜集相关动物冬眠资料;学习古诗时,鼓励学生自己背诵课文以外的优秀古诗,并利用活动课时间进行古诗朗诵比赛;为了拓展学生自主学习天地,我们班级办了手抄报,并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如讲故事比赛,诗歌朗诵比赛等。‎ ‎  拓宽学生自主发展的天地,关键在于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确立主体发展意识,相信每个学生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创造力。营建学生广阔多样的自主学习环境,促进学生主体主动参与,自主发展,让每一堂语文课都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