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9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音乐(心得)之寓学于乐--让学生在游戏中轻松愉快地学习音乐
音乐论文之寓学于乐--让学生在游戏中轻松愉快地学习音乐 【内容提要】新课标提出:突破传统音乐课堂教学模式,淡化“双基”,把知识融入情感交流活动中来学习,真正把学生看作是教学的主体,尊重学生,重视学生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重视学生对音乐的体验。因此教师如何科学、正确地运用教学方法,关系到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综合性发展,及其乐观向上的良好性格的养成。本文就音乐课教学活动中如何利用游戏导趣,使学生“在动中学”,激发和吸引孩子们的兴趣,使他们时时保持一种对音乐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关键词】 兴趣 游戏 由于传统的中小音乐教学以传授音乐知识、训练音乐技能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学中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大多处于被动的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动作用,缺少学生的主动参与,缺乏民主、融洽、活跃的课堂气氛,压抑了学生的个性,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与想象。而新课标提出把“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丰富情感体验,提高审美意识与情趣”等作为教学目的的重要方面。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把学生都培养成音乐家,而是让他们热爱音乐,培养其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因此,我们音乐教师应培养学生兴趣是音乐教学的关键的观念,建立音乐教学以审美体验为核心的指导思想。 那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以趣激学呢?我认为,应当先从教材中的快乐因素入手,结合学生好动、好奇的天性。在音乐学习中,诸如音乐中的节奏、力度变化、音高变化等比较抽 象的概念,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认知、体验的活动,把乐理知识溶入生动活泼的活动中,让知识本身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乐于学习。一、 在游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就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这是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的名言。确实,心理学也指出:人的情绪和兴趣,对人的认识活动有很大的影响,情绪高涨、精神愉快,认知效果就好,学习兴趣强烈就积极主动地学,喜欢学和坚持学。正如莎士比亚所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课堂上学生能不能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老师讲授,能否乐意地去接受新的知识,并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开展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自觉地用脑、用耳、动嘴、动手去完成老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关键在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一堂音乐课能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使他们始终在轻松愉快、欢乐活泼的状态下进行学习,课堂的教学效果是事半功倍。所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对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健全审美心理是有着重要作用的。 由于人的兴趣是通过实践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对音乐兴趣的培养就得从实践中获得。教师应根据学生爱玩、好动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创造融合生活节奏,生活情趣的游戏来引导低年级学生的音乐兴趣。因为游戏是一种活动。它对成年人来说,是消遣放松的活动;而对孩子来说,游戏就是生活。美国教育家杜威十分强调要使学生“在做中学”。故此,在乐理 学习中引入生动有趣的游戏,可以激发和吸引孩子们的兴趣,使其积极参与,感受学习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 因此要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应根据儿童好动、好游戏 的心理特点,把少儿的音乐学习与游戏、舞蹈有机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游戏、舞蹈,使之形象化、具体化,让少儿通过自身的活动,把听、视、触等各种感觉活动和运动、唱歌、表演、游戏、舞蹈等结合起来,而把他们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既动口、动手、动脚,也要动脑,蹦蹦跳跳地进入音乐世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技能,培养思维能力,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例如我在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中的变速、移调、力度变化等比较抽象的概念时,为了学生更好的理解,我展开了这样一个游戏:让学生手拉手围成圈,听着老师的琴声边哼边唱边踏步走,当声音减弱时渐渐低下身子走,当声音渐强时,身子慢慢抬起来走;当速度渐快时,加快脚步走,速度慢时缓步走;当听到调性变化时就变换方向走。在游戏中,同学们亲身感受了并体会到了变速、变调、变力度给音乐带来的丰富的表现力,不但理解了概念,快乐的接受了音乐知识,而且受到了愉悦的情感体验。 同时,教师应营造宽松、民主的氛围,在教学中充分发扬民主、“动静”结合。宽松而不涣散,严谨而不威慑。两者结合,构建一种和谐共创的教学环境,使师生愉快的教、愉快的学,更好地投入到音乐中,充分地感受、理解音乐,更好地表现音乐,这为一堂好的唱游课奠定基础。二、 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在生活中节奏无处不在。而节奏是音乐的脉膊,是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任何音乐都离不开鲜明的节奏。学生在学习唱歌、舞蹈、器乐等活动中,首先要面对的就是节奏,因此节奏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们的音乐教学,而单调、乏味 的节奏训练抑制了学生的兴趣。如果教师能够把枯燥的节奏训练变成让学生感兴趣的游戏,那么,学生就能把被动的灌输转变为主动要求学习,既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又提高了课堂效率,把教学中的节奏难点逐步解决,对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扎下了稳定的基础。同时,在熟练掌握的时候,还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不同的角度来温习,掌握所学的知识。不仅能唱读节奏,能记节奏,而且能够灵活运用节奏。 低段是对节奏的感知和认识阶段,在了解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后,把所要求掌握的节奏与生活相联系,设置坡度,制造一个让学生自身感受、想象的音乐环境,从而将“拍子”的抽象概念进行化解。1、在游戏中感知 低段儿童的心理特点就是表现为爱动、喜欢参与和表现自己。因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玩节奏律动游戏。将节奏技能的教学与巩固结合音乐形象进行,使枯燥的学习变得生动活泼富有趣味。 例如:让学生做走步,或跑步来巩固认识四分音符X和八分音符X(不给名称),启发学生自编和模仿大象、熊、乌龟的动作和小兔、燕子、企鹅的动作。教师通过敲击鼓边(按XX节奏感)和鼓心(按XX节奏感)来表现各种动物走路的生动形象,或根据教师在钢琴上弹奏按X和X时值分别组成的旋律, 表演各种动物的走路特点,然后将这两种节奏同时敲击或弹奏。即: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又进行了简单的立体节奏练习,学生在游戏中饶有兴趣地接 受了节奏训练,加强了节奏的识记。 一位心理学家说过:“在形象生动的游戏体验中,孩子们用一种新的方式重新安排他们那个世界的事物,从而使自己得到满足。”的确,运用形象的游戏教学法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节奏,并发展其想象力。 如在教X-、X、X等节奏时,我先编一个小故事,题目是《一起去郊游》,在讲述过程中让学生体会这几个人物的走路特征:老爷爷驼着背、拄着拐杖慢慢地走;爸爸很稳健地走;小明蹦蹦跳跳地走。我随后出示相应节奏卡片: 爷爷:X - ; 爸爸:X ; 小明:X ;让学生按角色分别用拍手或打击乐器奏出。再通过进一步的故事启发:“现在,我们分别扮演老爷爷、爸爸和小明,一起去郊游,好吗?”然后在游戏气氛的烘托下出示节奏总谱:X - |X - | X X |X X | X X X X |X X X X |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各人物走路的节奏,感受各音符的时值长度,并营造了集体协作的良好氛围。 由于人的兴趣是通过实践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这种将节奏训练融进故事情节的方法,有利于把学生从单纯被动听讲的位置上解放出来,引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并且使学生的想象思维更加活跃。2、在游戏中模仿 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一切知识从感官开始”。尤其是低段儿童,注意力不能长久集中在抽象呆板的节奏符号上,只有利用有趣的、形象生动的感性认识,激起他们的学习兴 趣和参与欲望,才能有效的诱发学习动机,激发求知欲,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到处都充满着不同的声音、不同的节奏,把生活中形象鲜明的声音,变成生动有趣的节奏训练,让善于模仿的儿童在愉快的情绪体验中,轻松地掌握知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启发学生寻找大自然中的音响模拟出来,记忆一些基础节奏。如知了的叫声X. X(知了),马蹄奔跑X X X(哒哒哒),母鸡下蛋XX X(咯咯嗒),汽车喇叭声X X.(嘀嘀),鞭炮声XXXX(噼里啪啦),汽笛长鸣X –等。这样节奏训练就富有了情绪性,从而诱发了学习兴趣。 在低年级音乐课教学中的节奏训练,传统的教学法就是先让学生试着打一遍,老师为之纠正或是教师范拍一下,然后学生跟着教师学拍节奏。这只能让学生机械地学习、枯燥地练习,教师、学生都觉乏味。 当我把游戏——“COPY不变样”(节奏训练)引入课堂后,学生的兴致高涨。在游戏前我先宣布游戏规则,学生明确后,我再挑选部分节奏感好的学生到前面来做“COPY不变样”的游 戏,不参加游戏的同学,我可以悄悄把节奏出示给他们看。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个个聚精会神,专心致志且兴趣浓厚,为节奏教学的成功打下基础。参加游戏的学生认真模仿教师拍打的节奏,观看的学生则仔细观察有无差错,等游戏结束后请下面的同学加以纠正;如果没有错误,就加以表扬鼓励。于是,学生把枯燥单调的节奏训练,看作是有趣的游戏,而游戏人人会做,谁都行,“他行”、“你行”、“我也行”。学生在“玩与乐”中不知不觉的学会了节奏,而教师仅仅是起了一个“引”的作用,教学效果明显。 “老师说,学生拍” ,也是学生十分喜欢的游戏。如:《音的高低》这一课,我先按节奏说:大钟小钟一起响,叮叮当当真热闹(节奏并不书面出示)。随后让学生把我说话的节奏拍出来。然后用打击乐表演,这与纯粹的节奏模仿看有相似之处,但实质上教学效果却大不一样;反之也引导学生根据我出示的节奏编一句话(必须按节奏说)。实践证明,这种形式新颖、变化多样的节奏训练方式,深深吸引了学生,同时,也为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做了铺垫。 总之,形象生动的节奏训练方式,不但使学生兴趣盎然,丰富了课堂内容,活跃了儿童身心,而且于无形之中培养了学生的节奏感,潜移默化中进行了思想教育,从而达到了教学的最佳效果。3、在游戏中创作 “音乐的本质与价值就在于激发人的创造力。”而音乐教学活动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创作空间,激发起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因而在音乐教学中,应 以学生年龄特点和情感为出发点,在生动有趣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并使音乐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如在节奏训练时,按规定的节奏拍号创作并书写或拍读节奏。例: 2/4 X X; XX X; X XX; X -; X XX X; X XX X;XXXX XX; XX X XX; X XX XXXX;然后进行游戏,按规定的拍号统一进行。开火车或其它方式,拍击或唱读节奏,在正确、速度及变化方面进行比赛。这 样的练习不仅能综合检验学生对节奏的掌握情况,而且更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灵活性。 实践表明,教师利用游戏式的方法对节奏进行练习,能使学生始终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掌握节奏,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创造力,对我们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有很大的积极作用。当然,在节奏教学这一方面还有许多值得注意和探讨的问题。例如:有的学生对节奏很熟练,但是写上旋律后反映迟钝,教师在教学时如何把两者完美地结合起来则是我们要深入探索的问题。三、 在游戏中锻炼音准能力 音准是音乐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只有唱准音,才有完美 动听的音乐作品,于是音准显得尤为重要。但音准训练往往是单一和枯燥的,因此把音准训练游戏化,使学生主动参与,在游戏中得到训练。不少刚进小学的新生,让他们区别木鱼与碰铃的音高时往往分不清。他们对声音的高低 、长短、大小(音高、音值、音量)混淆不清。只有听准了才可能唱准。从小帮助学生建立音高概念和培养他们的听觉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我让学生听辨三角铁和木鱼,火车汽笛鸣和汽车喇叭叫等声音的高低。也在钢琴上弹奏单音进行对比,如教唱“1”、“5”的时候,请学生体会音的高低,听到“5”的时候站起来,听到“1” 的时候坐下,看谁做的又快又准。又如《听音摘苹果》的音乐游戏,让学生在竞争的气氛中获取知识。在黑板上贴上一树苹果,一个苹果写上一个音,把学生分成小组,听琴声发出哪个音,就跑上黑板摘下那一个苹果。大家听一听,比一比, 看谁摘的苹果又准又多。这样一来,既培养了学生的听辩能力,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孩子们在好胜心的驱使下,精神特别集中, 情绪特别愉快,课堂效果也特别好。 孩子们活泼好动,游戏能满足他们的要求,把玩作为一种途径,充分发挥孩子的积极性,孩子们在游戏中为了使游戏成功或者比赛中获胜,通过人人动脑筋,个个想办法,既学到了音乐知识,又培养了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唱是“听”“辨”的目的,也是音乐教学效果的再现。在听、辨的基础上进行视唱练习,这时应对音高、时值、速度力求准确。练习时可让学生借助手划拍、击拍,使学生能更快、更好地学会视唱曲调。 四、 在游戏中体验力度变化 音乐不仅有节奏和音高变化,还有力度变化。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形象思维大于抽象思维。因此,我们应该时时注意运用他们的形象思维去启发他们的抽象思维。在教学中也可以用许多游戏来使学生得到真切的体验。 如我把游戏“请你跟我对着干” 引入教学活动中,教师用弱来敲击节奏时,学生用强力度来模仿。孩子们既要听清楚节奏,又要感受音的强弱,即锻炼了学生的应变能力,又满足了他们的逆反心理。又如用形象差异较大的动物卡片,如老虎和兔子,狼和小羊,大象和老鼠等,让学生边模仿动物形象边根据动物的大小来唱出音的力度变化。这样即符合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又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到了知识。或让学生用乐器钹演奏,并通过力度的变化来模仿鸭子拌嘴的形象,学生不但玩的很开心,体会也特别深。又如为了让学生唱好顿音记号,我用一个乒乓球在桌上抛几下,让他们细心体会乒乓球落下的声 音是“短促、有力、清脆、有弹性”,学生再唱就不难了。 音乐是音乐教学的原动力核心,任何音乐活动都必须围绕 着音乐来开展的。而良好的音乐气氛可以使学生置身于音乐美的熏陶中。孩子们爱唱、爱跳、爱玩,做音乐游戏时兴趣也较高,十分喜欢表现自己,同时也容易“失控”,往往偏离了原音乐,或完全不理音乐。因此,游戏活动要与教材中的内容紧密联系,切莫一味追求课堂气氛而忽视了音乐,更不要只表演不歌唱;游戏活动要面对大部分学生,让学生集体参加活动,不要只让一、两个学生参加就算了,要广泛地参加;游戏内容与形式不要太繁杂,要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让他们在活动中 得到自我的价值的肯定;要注意师生的情感交流,要作好组织工作,更要参与游戏;与学生打成一片,寓学于乐,与学生接 近距离;注重个别学生的个性发展及全体的创造力培养,让学生积极参与创造和发掘,及时肯定和表扬。 培养学生音乐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有重视音乐兴趣的培养,才能顺利的、很好的完成音乐教学任务,才能真正使学生感受美、体现美,在艺术的空间中尽情翱翔、驰骋,真正做到“培养人”的目标。而发展学生的音乐素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性,并创造个性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践证明,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学生不但有目的地进行了音乐训练,快乐地接受了音乐知识,也熏陶了丰富的情感,从而取得了最佳的效果。因此,音乐教学活动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花更多的时间来对它进行效果。创造一片孩子们充分发挥的天地,并在其中获得无穷的乐趣,从而更主动地投入到音乐中。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中国音乐教育》 人民音乐出版社 3、《中小学音乐教育》 浙江省报刊发行局 4、《儿童音乐》 中国音协杂志社 5、《中小学音乐》 第五、七期 6、《中国音乐教育》 第九、十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