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9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数学课上因材施教的几点困惑
数学论文之数学课上因材施教的几点困惑 邢台市第十二中学 吕朋东 摘 要 “因材施教”的原则,在中外教学史上都曾发挥过重要作用,素质教育更要重新认识“因材施教”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这就要求在备课时要依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按照不同层次的需要,进行教学、辅导、检测,实现课堂中教学、学习、发展同步和协调,力求各层次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求得最佳发展。在我的教学实践中遇到一些问题想与大家共同探讨。 关键词 因材施教 素质教育 最佳发展 很多家长觉得学校的教育不足以把孩子培养的更全面或更优秀,这虽然说是家长的过度焦虑,但是学校的教育的确也存在着个性化的特点,只能给孩子们提供同样模式的教育,难以达到因材施教。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一般的发展,学生的发展不是同步的,不是一刀切,要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正确的学生观是知道学生是在不同教育、社会和文化背景中成长起来的,能运用学生如何学习和发展的知识来了解学生,尊重和承认每个学生的个性和价值,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给所有学生提供公平和完整的学习数学的机会。(1)尊重所有学生,承认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发展水平不同,能根据学生的不同经历、特长和需要进行相应教育。 (2)承认每个学生都能学会数学,给所有学生提供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平等机会,并能为每个学生寻找学习数学的最有效途径,不断向每个学生提出更高期望。(3)了解每个学生的特长,知道学生在学习中会运用不同的方法。在设计教学时,考虑学生能力、兴趣、思维等多方面的不同特点,据此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注重分层次教学和因材施教。努力防止学生掉队,保证每个学生都有进步。(4)知道如何改变教学,以适应学生已有的技能和经验;知道如何树立学生信心,鼓励学生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明白数学有助于智力发展,数学在未来生活中将起重要作用。(5)善于通过观察、谈话、家访等形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想变化,及时适当调整课程和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6)充分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己多尝试着去观察对比、实验操作、分析思考,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数学知识的基本框架体系与发展规律。 初中数学教学,由于受班级授课制的束缚,教师从备课、授课、作业、辅导、考查到评价,很少顾及好、中、差各类学生的智能差异,均采用“一刀切” 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得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中等生吃不好。特别是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100%的小学生进入了初中。而均衡教育要求学校不能按层次分班,从义务教育的性质、任务上全面考虑初中数学的教学目的和任务,以便更主动积极地适应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而不仅仅局限于适应升学的需要,为此,根据我从事数学教学多年来的经验,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谈一谈我的体会。 高明的厨师是把众口难调变得交口称赞、和谐统一,教学又何尝不是一样呢?因材施教正是出于之以理念,将知识分成若干个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独立学习、活动、逐步解决问题。教师注意把握提问的策略,让各类学生均有输出信息的机会。通常在讲授知识时提问中等生,利用他们在认识上的不完善,把问题展开,进行知识的研究;在突破重、难点或概括知识时,发挥优生的作用,启发全体学生深刻理解。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知识,这样能够较好地解决教材的统一性和学生个性差异的矛盾,使学生各有所得。 初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继续在教学中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已根本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能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普遍提高。 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环境,以及智能状况不同,在理解同一规律的过程就会有不同,因此不可能实现同步高效,必将需要分而教之,分层教学顺理成章地成了时下的热点,而分层的细化就是因材施教。 义务教育阶段分班已属不可,大学式的自修学分最起码在目前是不可能。我们只能在同一间教室内,同一环境下讲因材施教,有点儿类似于“复式教学”。同一间教室几个年级的学生混杂在一起,虽没有如此的明晰,其实也相差不多。同样的考试,一个班级内会从十几分到满分,这就为老师带来很大的考验,你如何在四十五分钟内,高效、有层次的让六十多位学生求知的双眼,得到不同程度地满足,成了每一位教师最主要的任务。 分班是大环境所不允许的,因材施教必将导致作业的不同,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作业,对教师的工作量加大自不必说,但就学生而言也存在问题。他们虽然在知识的接受程度上不尽相同,但是自尊心却是出奇的强,宁愿挨批“借鉴”其他学生的作业,也不独立写简单一点的,给坚持因材施教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例如,在讲“因式分解”时,老师在课前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精心构思、充分准备,利用以前学过的乘法分配律为引导,采用知识迁移、转化的方法和大家共同探讨出“提公因式”的方法,在后面的练习时,有如下几题:(1)3a+2b(2)3a2+3ab(3)8x2+12xy (4)2a2-6ab+ 2a (5)-4xy2+6xy-2x 由这些题可以看出老师的用心良苦,优等生能全拿下,稍差一点的能做完前四道,中等生前三没问题,剩下的学生前两个还是能完成的。如果学生跳一跳,都还有发挥的余地前进一台阶。那么,这是否就算是关注了每一个学生,是否就算是真正做到了“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得到需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能得到不同的发展”呢?按照这样的方式讲下去,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仅会前两道题的学生在学习分式方程又如何应付呢?这样势必会造成学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若是通过课下补课来赶齐,是否有教育千面统一的嫌疑?更何况人与人之间存在的天然差距会使学生加剧对数学的恐惧。若是不能赶上来,又如何参加高中这样的选拔性考试呢? 对于因材施教,老师们常用的方法就是个别辅导、面批面改作业、单独讲解等一系列措施。我在对这些教师敬佩之余,不免有些疑问,即使咱们老师有如此大的精力,可是孩子们有时间吗?在我们现行的作息时间中,上午是不可能的,那么下午呢?两节新授课以后,正常情况下是两节自习课,大部分孩子正抓紧时间写作业,并且学校还会安排老师在教室辅导,我们能挤进去吗?即使能坚持几天,时间一长孩子不干了,因为他其它的作业完不成了,要挨老师的批评呀!学生的情绪不稳定,还谈什么因材施教。为什么学生如此看重这两节自习呢?原因还是和课改不彻底有关,学校依然是以留作业多、时间抓得紧作为宣传的重点,而家长也只认这一点。所以你想尽心加班辅导,也恐怕是心有余而时间不足矣! 另外一个困绕老师的最大问题(也是家长、学生最担忧的问题)就是如何建立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在教学目标、教材内容改革的同时,对学生学习要求,检测方法、过程评估、结果评估、教学手段等要实现同步改革,打破纯粹以卷面分定论的传统做法,但从目前来看,升学形式依然严峻,在以班级授课为主的前提下,如果没有教育教育管理部门的政策,老师真正不敢彻底放开搞,难怪不少老师说:“轰轰烈烈搞课改,实实在在抓应试”。 以上的些许意见是我不成熟的看法,也或许没有真正理解“因材施教”的含义,提出和大家交流,希望能得到帮助。 现行的班级上课注重面向全体,往往搞大家齐步走而难于照顾到学生的特点,使许多学生的才能发展受到局限。而现代科技的发展、国际上各个领域的竞争加强,都要求学校教学注意从小培养有特殊才能的人。故现代教学要重视探索和采用一些特殊措施或制度,以保证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如对有特殊才能的学生请有关学科的教师或校外专家进行特殊的指导和培养,让他们参加一些有关的课外小组和校外活动、有关的竞赛;在有条件的学校试行按能力分班教学;开设一些选修课以照顾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允许成绩优异的学生跳级,使他们的才能获得充分的发展。只有到那时,或许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2.孔庆邮《数学分层教学及研究性学习的探索实践与思考》中学数学教学2002年第1期; 3.冯跃峰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层次设计》中学数学1997年第2期; 4.付海峰《在层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中学数学教学参考1997年第10期; 5.马忠林魏超群《数学教育评价》广西教育出版社; 6.曹才翰章建跃《数学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