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心得)之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教学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教学

数学论文之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教学 ‎ ‎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指定的教学目标。有效的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乐学、学会、会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发展个和性发展。新课标下,我们怎样才能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呢?我们认为应该把握如下四个原则:‎ ‎  原则之一:感知激活原则教学中,要使学生始终保持主动参与学习的激情,教师在教学预设时既要考虑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又要考虑教学内容的实质,从情感上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思维上要富有挑战性,在实践上要具有可操作性。另外,教师要善于营造民主、自由、安全的学习气氛,逐步建立起鼓励创新的舆论环境和融洽的师生关系。‎ ‎  比如:教师在复习立体图形的特征时,把复习特征这一环节设计成游戏形式。课一开始的“找朋友”‎ 活动,吸引了全体同学,教师先让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3名同学到前面来,然后让带牙膏盒、茶叶筒等学具的同学去找朋友,最后再让作为朋友的同学说一说为什么你们是朋友,生活中你们还有哪些朋友?通过交流,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立体图形的形状及特点就清晰而深刻地印在了同学的头脑中了,课上学生动了,气氛活了,概念在轻松、有趣的过程中也被牢固掌握了。‎ ‎  再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先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各种玩具车,然后分小组进行玩具车展示,在学生兴致正浓时启发提问:看到这些玩具车,你想到哪些和数学有关的问题?学生接二连三地提出:(1)每个车轮为什么都做成圆形的?(2)车轮做成三角形、长方形或正方形可不可以呢?(3)车轴为什么要安装在车轮的中心?由现实情境中引发出的这些问题,是学生自己想探究的问题,学生就会兴趣盎然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久而久之自然也就会对数学产生深厚的情感。‎ ‎  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可创设一些愉悦的情境,真正寓教于乐。学生一旦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兴趣,自然就会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并积极地思考和努力地探索起来。教学中,教师还可采取猜猜谜语、讲讲故事、念念儿歌、做做游戏等形式,有机地在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内容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激活了学生内心的学习需求。‎ ‎  原则之二:弹性要求原则课程标准指出,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允许学生有差异的发展。其涵义就是要承认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差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掌握全体学生的整体水平,而且更要清楚学生的个别差异,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适应教学的全过程,形成参与学习的广泛性。因此,教师要制定教学的分层目标,提出分层要求,采取分层训练,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不同的发展。‎ ‎  1、弹性定位,让更多的学生敢参与。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思维能力、个性特征出发,在学习内容的深度与广度、训练的难易程度上,都要制定分层目标和方法,即在日常的教学中表现为分类的特点。可以原则上将学生分解为薄弱困难类(甲组)、基本巩固类(乙组)和深化发展类(丙组)三个类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进行分类指导与要求,又要能实施分类评估和激励。在预设和安排口答、板演、练习、作业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将这些内容分成甲、乙、丙三类,并在课外练习中鼓励甲组学生在独立、正确解答甲类题以后,再去尝试完成乙类题;乙组学生可以在正确解答乙类题以后,再去选做丙类题;丙组学生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还可以增加富有思考性的补充题。教师在巡视检查、批改辅导中尤其要关注甲类学生,期待他们在扎实地完成基本知识后尽快“破格升类”。当然,这种分层分类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学生一旦有进步,教师就应该及时地调整类别,使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能力的要求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  2、弹性评价,让更多的学生愿参与。事实上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总是客观存在,教学的真正目的并不是消灭差异,而是推进学生有差异的发展。在“吃透两头”‎ 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分层评价,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在课堂提问、板演、练习、个别辅导时,要以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信心以及知难而进的毅力为出发点,不断培养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以“下要保底,上不封顶”为原则,因人而异的使教学成为“活”的实践活动。教师可以根据难易程度有意识的分配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层次的成功。课堂上对于学生的口头表述、动手操作、板演展示等,应以激励表扬和正面引导为主,允许学生出差错,尤其对学困生出现的错误,教师更要耐心、细致地帮助他们分析错因,引导其改正,尤其对改正后的成功,同样应给予表扬与鼓励,以此不断激励学困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自信心和热情。如此,既能使学生的学习热情贯穿课堂的始终,又能在师生及生生的相互激励中推进参与的深度。‎ ‎  原则之三:分合交错原则所谓分合交错指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相互交替。通常情况下,学生自主探究后应进行合作学习,促使人人都去独立思考,使得人人都能发表意见,从而有效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成合作小组的成员尽可能学力互补、心理相容,如此有利于对外竞争、对内协作。‎ ‎  教学中在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前,先要留一定的时间给学生独立思考,只有在每个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让各个成员在组内合作交流,这样的合作才更有价值。‎ ‎  如我在教学“时、分”一课时,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后合作学习,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  1、先分。在学生欣赏了古代的“沙漏”和“现代的多种钟面”后,教师让学生上讲台每人领取一个空白钟面,并要求学生先各自在空白钟面上画一个自己喜欢的时间,然后引导学生在组内交流——介绍自己所画的钟面,说说它属于哪一类时间(整时的、几时几分的还是几时几刻的),最后进行自我评价——我画得如何(画错的予以改正)。‎ ‎  2、后合。在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评价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合作拨一拨时间,合作说一说时间来弄明白时针、分针、秒针三者之间的关系,小格与大格的关系以及时与分的关系。最后进行适当拓展,引导学生设计未来的钟。教学中由于教师合理地运用了分合交错的策略,使整节课的教学条线清晰、板块鲜明、浑然一体,学生更是兴趣盎然、如鱼得水,很快就理解、掌握了有关“时、分”方面的知识。‎ ‎  原则之四: 质疑倾听原则“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质疑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学生通过质疑问难,可以相互启发,从而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在质疑问难的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差异,鼓励学困生和中间生,消除畏难情绪,积极参加;要控制好范围,积极引导,围绕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满足教学进度的要求。对于部分学生提不出问题或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千万不能急躁,要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给予学生引导。要发挥学习小组集体的力量,相互帮助,认真讨论;要教给方法,让学生学会把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问题提出来。如学习《小数除法》一课,我们只学过《整数除法》,该怎么办?学生一旦主动学习,教师的工作就由指导转换为“倾听”,有效教学课堂上的倾听要求教师将学生的“声音”转化为有效教学的资源,所以有效倾听实际就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的关注”。有效倾听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善于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因为学生所有的问题都是有原因的,它们是珍贵的教学资源,能够帮助教师及时诊断教学,纠正偏差,更是教师反思的起点。教师只有在平时的教学中学会倾听、善于倾听,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共同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尊重、悦纳学生的意见,才能让学生在自由的状态下完成学习任务,健康成长。当然,在教师养成倾听的习惯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和能力。因为听是一个学生学习能力的体现,上课如果不注意听讲,学习任务就难以完成;不认真听,就不能正确评价别人,和别人交流。只有认真听,才能给别人提出合理的建议;只有认真听同学们的发言,才能和自己的思考作对比,总结出最容易掌握的方法;最后只有认真听,才能做好笔记,为以后的复习打下基础。‎ ‎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时刻刻注意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