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9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其他(心得)之打破思维定式 培养创新思维
其他论文之打破思维定式 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没有创新就没有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创新是教学的永恒主题,江泽民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创新就必须要培养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创造能力的基础,是在强烈的创新意识作用下,在主动探索求知的过程中重新组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建立具有进步意义的新联系,提出新见解,创新出新成果的思维方式。创造性思维的特征是思维的独特性、求异性、发展性、灵活性、简约性。要培养创造性思维就需要我们从传统的思维方式中解脱出来,摆脱传统思维模式的束缚。 一、打破思维的单一性,培养思维的发散性 传统的思维方式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遇到问题时始终沿着一个方向、一个角度思考问题,不能从多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造成了思想狭隘性与肤浅性,这就是思维单一性的表现。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解放思想,不墨守成规,不人云亦云,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引导学生对同一事物善于从不同角、用不同的结构形式去多方位的观察、多层面的分析;激活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勇于争辩,克服思维定势,避免思维的单一化,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发散思维的机会。要培养发散性思维应从下面几点入手。 (一)、丰富表象,激发想象 一切创造性活动都离不开想象,但想象需要丰富的表象做基础,而丰富的表象只有在大量接触并观察客观事物中才能形成。因此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经常向学生推荐好的文章、书籍、电视剧等,使学生不断地吸收大量的信息,获得丰富的表象储备。例如城市的学生对于白鹅是比较陌生的,因此在教学丰子恺的《白鹅》之前,我让学生收集有关白鹅的图片、资料,让学生对白鹅有一个感性认识。在教学时,学生对“白鹅的叫声、步态、吃相几个特点”都能展开丰富的想象,这些想象自然而然把学生带入探索真理的道路。 (二)、拓展新思路 创新的根源是“联结”的不断丰富和完善。根据原有知识之间的联系展开联想,进行新组合,产生新的思路或见解就是一种创新。在引导学生思索新关系的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诸如“生与熟”“顺与逆”的转化。以“生与熟”的转化为例,当遇到某一个“生”问题难以发现其中包括的新联系时,可借助联想将它转化为“熟”问题加以解决;而对一个“熟” 问题要寻求最佳解法时,则需要转换一下角度进行分析,尝试把“熟”转变为“生”。长此以往形成双向思索的习惯,遇到问题发现新关系的几率就会增加。 二、打破思维的统一性,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教给学生的“对”就是“对”,“错” 就是“错”,不允许有其他想法,就如某个民族如果信仰的是基督教,就会把信仰其他宗教的人,鄙视的称之为异教徒。个人的精力和知识结构不同,我们就不应该要求所有的学生都有统一的想法和思路。哥白尼提出“学说”之前,当时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地心说”是无可反驳的真理,哥白尼却没有被世界上所有人的想法所束缚,勇敢地提出了“日心说”这一独到的见解。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应做到以下两点。 (一)、鼓励学生不唯师,敢于创新 要打破思维的统一性,就要消除学生对教师的畏惧心理,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而且要鼓励学生敢于超越老师,敢于和老师“抬杠”。因为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有事看起来是离奇或荒唐的,但创新的火花往往就在这中间迸发出来。教师要鼓励他们与众不同。例如:老师问学生现在是否有恐龙存在时,学生会说“可能有的,如果我们找到一个恐龙的活细胞,利用克隆技术、基因工程等先进科技,可以进行人工繁殖一个恐龙个体”。尽管这种说法与自然环境、科学技术的现状等方面并不一定相符,但教师允许他们提出,并肯定他们想法的督导性和创新性。 (二)、鼓励学生不惟书,善于创见 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说过:“不怀疑不能见真理,所以我希望大家都要敢于怀疑,不要为已成的学说所压倒”。对于名人名家“千锤百炼”编写的教材或“无可挑剔”的名句,也可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形成批判性吸收的思维习惯。有个著名的比喻“ 教师就像蜡烛一样,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有的同学就提出:把教师比喻成蜡烛是不对的。蜡烛灭了,教师也就“死”了。教师为什么“死”呢?照亮别人,不也照亮了自己吗?教师对学生这种不畏权威,不迷信书本和权威的结论,敢于质疑,善于思考,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都要给与热情的鼓励和支持。 培养思维的独创性,绝对不是让学生否定一切,不着边际的胡思乱想,没有根据的怀疑一切,而是让他们从小就形成一种“为什么”、“对吗”、“我认为应该是······”的思维方式。 三、打破思维的僵硬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有些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压抑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如,教学活动中教师包办代替,由教师设计一套方案让学生执行。学生只是表演者,在表演的时候他们似乎是主人,但在实际生活的整个过程中,他们并不是主人。再说,教学上求同太多,容易导致学生思维的呆板,甚至僵化。解决问题时,常依赖于平时惯用的习惯性思维方式。有的人把摆脱习惯的训练成为“创造性思维的准备活动”和“软化头脑的智力柔软操” 。例如,有这样的科技题目:玻璃瓶里装着汽水,瓶口塞着软木塞,不准拔出和弄碎软木塞,也不准弄碎瓶子,要喝到瓶子里的汽水。如果这道题使某些人困惑不解,那么正是他们受习惯性思维束缚的缘故。这道题的答案:将软木塞推入瓶内。乍看起来,似乎这类训练题的出题者是故弄玄虚,没啥意思,其实,它的意义在于促使青少年探索事物存在、运动、发展、联系的各种可能性,帮助青少年摆脱思维的僵硬性和习惯性,以免陷入某种固定不变的思维框架内。要培养灵活性思维,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求异中增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变通度 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分是求异思维,而求异思维正是一种朝着多方向、寻求多种解决问题方法和答案的思维。因此教师应积极安排一些刺激学生进行求异思维的情境,使他们掌握变通思维的方法。 (二)、在多种思维方式训练中,提高创造性思维的敏捷度 要提高创造性思维的敏捷度,教师不能单纯停留在学生对顺题的反应速度的要求上。应对学生多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归纳、判断、推理等多种形式的训练。比较是在不同事物之间找出相似、或相同的一面,即异中求同,运用比较得出的结论,结果是独特的,理解问题的方法也是新颖的,它不失为一种创造性的思考方法。综合、归纳、判断、推理等思维方式也有其独特一面,它们为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只有这些思维方式得到了巩固和发展,创造性思维的敏捷度自然而然有所提高,创造性思维就有了质的飞跃。 人人都有一座宝藏,一座几乎被遗忘的宝藏。就是我们的头脑,我们的创新思维;头脑能思维,思维能产生创意,创意能改变世界—— 人的外在世界和内心世界。认真地挖掘这座属于你自己的宝藏,肯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创新需要知识,需要科学的思维方法,任何学科都具有发展学生思维的功能。因此,教师在注重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更要重视思维方法,学习策略的教学,指导和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为他们独立获取知识,灵活运用,巧妙组合知识并进行创新奠定坚实基础。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