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9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其他(心得)之农村小学推进校本研究的有效策略
其他论文之农村小学推进校本研究的有效策略 校本研究是以学校为研究主阵地,以学校教师为主体,以学校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以促进学校发展、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为目的,把教师培训、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融为一体的研究制度。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更好地发挥校本研究的作用,是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目标、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不容忽视的工作。从2003年9月我校以科学发展观作为课改的指导思想,以校本研究作为课程改革的助推器,牢牢把握“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个核心要素,扎实开展农村小学校本研究工作,课程改革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显著。 一、确立校本研究的基本理念理念决定成败。校本研究的主角是教师,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更新理念,要跳出教科书和教辅书的制约,只有把教师群体建设成一支不断学习和创新的群体,构建学习型的学校,才能使校本研究充满活力。 我校采用了理论学习“三部曲”的战略,即“学习通识理论”“学习新课程标准”“学习订单教育理论报刊”。每学期向教师推荐3本课程改革的前沿理论和实践著作必读书和5本选读书,要求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写2—— 3篇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间周撰写一篇读书笔记,记入教师专业发展档案袋,每月初对上月的论文、读书笔记进行评比,评出“双佳”论文和读书笔记,为教师的脚下垫上理论的基石。 在明确提出加强校本研究之初,不少教师信心不足,认识不到位,一是认为校本研究跟过去的教研活动没有什么区别;二是认为搞研究是专家的事,教师的任务是教学不是研究;三是实施校本研究的理论资源贫乏,有畏难情绪。针对这些情况,我校在课改培训时,把校本研究作为培训的重点内容,聘请专家讲座,组织专题研讨,创办校本研究论坛。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和讨论使老师们认识了“校本”的基本要义。确立了校本研究的基本理念: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课改研究的根在课堂,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根本目的。理解了教师的个人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校本教研的基本力量。 二、完善校本研究的保障制度实施校本研究,一方面要保障教师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要防止和克服教师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现象,特别是我校是农村地区,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小学教师学历低,年龄结构老化,英语、科学、音乐等学科专业或兼职教师奇缺,社会和教育内部对小学的认识不足,认为小学是教小孩的,是小儿科,教育发展不平衡,师资水平悬殊较大。要使校本研究落到实处,必须构建一个引领校本研究深入开展的校外支持网络。近二年多来,我校逐步建立健全了以学校课题组为核心、以学科骨干教师组为骨干,形成了学科辐射的校本研究格局,主动请校外专家学者来校解惑,为老师的同伴互助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做到有计划,有检查,有总结,有评估。通过备课——讲课——评课——讨论等形式,举一反三,使研究的针对性更强,教师的角色转换更快。 为加快实施校本研究发展规律的步伐,努力促进学校持续、健康发展,我校建立了一系列校本研究工作制度,出台了《冯岭中心小学校本研究规范工作制度》、《冯岭中心小学校本研究联络员制度》、《冯岭中心小学校本研究定期调研制度》,大力推进制度创新,努力为学校实施校本研究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这些制度的建立,保证了校本研究的全员性和持久性,为校本研究的扎实开展起到了保障作用。 ——规范工作制度。为了确保校本研究工作的顺利推进,我校采取了“机制制动、课题牵动、骨干带动、上下互动”的措施,健全了各项工作制度。包括建立了校本研究工作领导小组,校本研究工作指导小组。学校特别提倡“小学校研究大课题”,通过申报和运作立项研究湖北省“十五”教育科研课题《农村小学集邮校本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利用》,建立起了开放式、集约型的教育科研网络,课题不仅对课改实验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而且是校本研究的重要媒介,以课题改革为突破口的学校整体改革也取得了可喜进展。 —— 联络员制度。为了加强对学校校本研究工作的指导,我校建立了联络员制度,由校长、教导主任自带课题,分工负责,落实到人。校长、教导主任不是作为课程改革的先行者、培训者的身份参加课改,而是与教师平起平坐的一员,上“下水课”、“研究课”、“示范课”,送课到班,带课到班,与教师一起进行扎扎实实的校本研究。 ——定期调研制度。我校全体教师与新课改同行,实行了间周一天定期开展课改专项调研制度,走进课堂,走近学生,了解课改,参与课改。校长、教导主任与新课改同行,掌握课改的主动权与指挥权,将目光下移、重心下移,走进班级、走近教师、走向学生。为此,我们建立了定期课改专项调研制度,带着课题、带着问题、带着信息来到班级,了解课改,参与课改,指导课改。 三、推进校本研究的行动实施校本教研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行动研究,作为校本教研主体的教师,应该积极投入到同伴互助和自我反思的行列中去。我们每半月开展一次活动,研讨的方式有课改报告、教材分析、案例研讨和课例展示等,凸现学生主体,关注师生交往的“互动”式的课堂教学越来越成为教师的共同追求。老师们热情高,称赞这种活动“针对性强,效果显著”。为了扩大同伴互助的范围,提高互助的质量,我们在全校定期研讨校本研究,交流各自校本研究的做法、经验和体会,商讨解决疑难的办法和对策。为了推动校本研究的实施,我们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正式的和非正式的研讨,提高了自我反思、同伴互助的质量。有效地促进了群众性教科研活动的开展,把课程改革不断推向深入。 记写教育教学随笔、经验与感悟,对教师实践的反思和智慧的提升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教学案例是教师经验的凝练,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起点。它是在新理念观照下对课堂教学行为进行的重新审视,立足点在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了尽快把成功保险公司开到学校来,我们借助“诊断、叙事、例谈”校本研究方式,积累了大量的教学案例,有部分在书报刊中已发表。通过对案例的叙述、分析、点评、研究,为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提供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借鉴。为了深化案例研究,我们重点引导教师在课改实践中自觉地去发现案例、分析案例、研究案例,不断走向课改深处。 四、造就校本研究的骨干队伍教师发展既是校本研究的题中之意,也是校本研究的必然归属。我们的校本研究是基于教师成长性的校本研究。对于一所小学校而言,进行宏观问题的研究,在理论基础、科研能力、信息渠道、实验范围等方面毕竟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要求所有教师都将校本研究作为必不可少的本职工作。我们通过开展“新形势下的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等系列活动,对不同层次的教师提出了各自的发展目标。根据教师的发展情况,学校成立了“校名师”“校骨干教师”“校希望之星”培养对象,开设了“课改在线”、“教育科研”、“教育评价”、“综合实践”等论坛和开展教育沙龙活动,旨在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进行有效开展校本研究的多个平台。 对于不同的培养对象,我校提出了不同的发展目标和教学研究的课题。以市名师、县学科带头人和镇教学能手为骨干的“ 名师培养对象”队伍来说,要求他们教育教学研究的侧重点在“课题研究、探索规律、方法指导、理论提升”,为他们聘请全县、镇著名的教师为导师,更好地得到专业的引领和指点,重点在于“立足课堂、发现问题、积累案例、形成风格”。促使一批青年教师在校本研究中扬帆起程。 学校在专家的引领下,教师真正融汇到教研中去。进入课改以来,我校先后派出50多人次分别到省、市、县教育系统组织的新课改、校本研究、课题研究学习培训,让一线教师与专家们零距离交流,在专业引领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学校每学期都要召开两次以上校本研究工作会议,汇报工作、总结经验、交流体会、研讨课改中的共性问题。现已有50%的中青年教师成为课改的骨干教师。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