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9 发布 |
- 37.5 KB |
- 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如何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精神
语文论文之如何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精神 如何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精神 —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课题研究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靖宇煤矿学校 陈本玲 阅读教学应致力于使受教育者,最终成为有独立精神的阅读者。阅读教学的总体目标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作为学生,阅读时,精神上不依赖外力,独立阅读才是个体真正意义的成长。那么怎样才能成为独立精神的阅读者呢? 一、阅读,是否孤立乎?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说,学生阅读过程中的自主性,一定意义上的独立精神的体现,是和彼此之间的合作是分不开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旁观者。新课程标准每一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都提出了此方面的要求。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尤其应该肯定在进行群体的语言、思想交流方面学生所特有的民主的语言坏境,这对于促进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独立精神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一、阅读,是否自立乎?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独立精神是通过设计而不是靠机遇得以发展的。从这点看,教师就是一个设计者。例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速度课文,首先教给学生什么是速度,怎么对课文进行速度训练,如何在快速读课文中,把握文章的文脉,抓住文中的主要内容;然后组织速读活动,学生在此活动中,亲身实践这些过程,以便以独立的精神,掌握新知识,新技巧;最后,学生从独立的活动中,从依赖中逐渐从教师转到了学生身上。因此,这种设计是从指导与实践之间的精心安排,是学生处于依赖和独立之间的半独立状态中,集中体现教师的作用的。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的技巧在于善于觉察儿童的天赋,善于确定足以是他施展他的智力和创造力的领域。“从此名言中看,教师依然是阅读教学中的指导者,不同的是,在新理念的教学中,我们赋予了这一元素新的内涵。 首先教师是教育者——确定学生阅读的起点,发现学生阅读的困难;其次教师是帮助者——帮助学生选择阅读内容,帮助学生安排适当的阅读活动与材料,帮助学生发现所阅读内容的意义;同时教师是指导者——引发学生阅读兴趣,师生互动讨论问题,启示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会阅读。 一、 阅读,是否完全独立乎? 阅读教学中,想使学生达到完全的独立精神是不可能的。学生永远只是相对的具有独立精神的阅读者,独立只是相对某一时期而言,某一阅读内容而言,某一种阅读能力的形成、相对与于某一项阅读技能的掌握、某一种阅读习惯的养成而言。引领学生怎样成为一名有独立精神的阅读者,是我们在教学上职责的一部分,更是教师们应长期坚持的一种追求。 培养有独立精神的阅读者。第一,就要形成基本的阅读能力;第二,要掌握一定的阅读策略;第三,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特别是适应当前和未来社会需要的一系列习惯。所以如此这样培养有独立精神的阅读者,才能得以实现,才能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的。古语说得好:”授人于鱼,不如授人于渔“。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