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听而有闻,言为心声——谈有效对话如何观照学生的真实成长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听而有闻,言为心声——谈有效对话如何观照学生的真实成长

语文论文之听而有闻,言为心声——谈有效对话如何观照学生的真实成长 ‎ ‎  温岭市第五中学  颜辉兵 ‎  [摘要]: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对话是学生成长的互动舞台、平台,学生个体的真实成长,是有效对话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倾听,是有效对话的前奏曲;表达,是有效对话的进行曲,对话的智慧就在于对学生生命个体的关注,对个体独有文化的尊重,在这里,将共同演绎鲜活、生动的成长舞台剧。‎ ‎  [关键词]:成长 对话 有效  倾听  表达 ‎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可见新课程中的对话教学的理念,已开始深入人心,尤其给我们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诸多喜人的变化。对话教学已成为当前正在进行的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热点和亮点。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如何让对话教学真正发挥其作用,真正为语文课堂教学带来更高的效率,我们必须进行有效地对话,因为只有在互相尊重、民主、平等的氛围中,通过言谈、倾听而进行的双向或多向的平等交流与自我建构的过程,才能真正地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在学习中成长。因此,追求学生的真实成长应当成为有效对话的终极目标,要求对话者走进对方的心灵世界,相互砥砺,相互启迪,互启智慧,情感互动。也就是说有效对话,应成为学生成长的舞台和平台,学生个体的真实成长,是有效对话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  一、倾听 ‎  有效对话无论从形式的意义上讲,还是从价值追求的意义上讲,都是我们的课堂文化追求的一种目标。但是在我们所谓的对话实践中,不可避免地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偏差。甚至于出现“无对话”的现象,出现“假对话”的现象。而在众多现象的背后隐藏着一个致命的问题,即是对话的主体中“倾听”对象的丧失。正因为如此,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随之也得不到提升,因为真正的对话在于营造一种相互倾听和自我倾听的课堂文化,这样,才能为实现对话提供合理性的依据。‎ ‎  日本佐藤学先生在《静悄悄的革命》中指出:“我们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相互倾听的教室。”只有用心倾听,两个平等主体的对话才会产生思想和观点的碰撞。倾听是对话成功的前提和保证,在倾听的等待中,让他人的信息在自己的信息系统中充分交融、比较、筛选,直至形成自己的看法与体验。“一个真正的倾听者,始终会以鉴赏的态度,欣赏每一个被倾听者独特的声音”。‎ ‎  1、等待 ‎  正如美国教育家帕尔默在其著作中告诫我们的:“‎ 如果我们想支持彼此内心的生活,我们一定要记得一个简单的真理,人类的心灵不想要被别人解决,它只是想要被人看到和被人听到,人类的内心深处无不渴望著被灵犀相通的人来关注或回应,否则就会感到枯寂与孤独。”‎ ‎  在倾听中等待,在等待中倾听。倾听来自内心世界的真实的声音,进而达到对知识、对事件的深刻体认。根据罗卫(Rowe)的研究表明,教师等待学生回答问题时,一般只有一秒钟。罗卫的研究还揭示出,当教师学会把等待从3秒延长到5秒时,就会发生下列令人可喜的变化:(1)学生回答问题的时间也延长了;(2)回答失败减少了;(3)来自学生的问题增加了;(4)学生主动回答的人数增加了;(5)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6)推测性的思考增多了。‎ ‎  课堂对话中的等待,对教师而言,等出的是教师对学生的真正的发自内心的爱;对学生而言,等出的是学生的信心和智慧的生成;对课堂而言,等出的是精彩的课堂。等待意味着关注、尊重,意味着对学生心灵世界的呵护,观照学生的成长发展。‎ ‎  2、欣赏 ‎  倾听的本质在于欣赏。此时,倾听是一种心领神会,一种感情的倾注,当怀着真正欣赏的眼光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时,真诚地与学生交往,真切地体会学生作为独特生命体的需要、情感、态度和发展的意向,就会与之心心相印,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康德说:“一个人只有当他尊重热爱所有的人性与自由时,同时当它自己的个性、他自己的自由与人性同样受到所有人的尊重、热爱、支持时,他才能真正的成为一个人。”倾听,就必须学会欣赏,以便“‎ 尊重每一个人的认知与表达的个别性”。‎ ‎  欣赏,就是不试图把他所知道的观点或信息强加于人。相反,可以说是大家共同去认识,形成互识与共识。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倾听,这种爱投射到学生的心灵中,使学生把教师视为整体的精神人格加以肯定和接纳,在意识深处感悟教师所授内容的意义,从而获得人生体验和生活智慧,而教师在此过程中也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价值,这才是真正的倾听。‎ ‎  下面是《看云识天气》课堂教学的部分:‎ ‎  师:同学们,你们读了后,有没有发现?文中对云的形象比喻有没有忽视了生活中云的不同光彩,例如:彩虹,霞等。‎ ‎  这一问可以说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可活跃了,说的可精彩了,试举几例。‎ ‎  生1:有的像公鸡的鸡冠。‎ ‎  生2:云有的像熊熊燃烧着的火。‎ ‎  生3:有的像锦缎。‎ ‎  生4:有的像漂亮姑娘脖子上围的彩色围巾。‎ ‎  生5:有的像小孩子红红的脸蛋,可爱极了。‎ ‎  生6:有的像挂在树枝上的红彤彤的苹果,煞是美丽。‎ ‎  ……(学生思维活跃,老师点头赞许)‎ ‎  第二环节因势利导,让学生分别找出它们分别是什么云?特征是什么?定义是什么?能否用专业的科学术语来表述。让学生以表格的形式来把课文的思路理清楚,全文就是通过“看云的形态识天气”和“看云的光彩识天气”这一思路去说明的。这一环节,学生很乐意地去做,因为我说,你认识了一种“云”后,也可以试着用形象的语言(比喻)去描摹它,另外还要想一想,有没有民间的谚语来佐证。‎ ‎  课堂中,作为主体之一的老师以欣赏的姿态,倾听来自学生的声音,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倾听是一种智慧,它引领生命超越我行我素自以为是的封闭;倾听是一种境界,它造就涵容万象兼收并蓄的人生气度;倾听是一种思想,它包蕴着沉思默想贯通物我的明达。‎ ‎  二、表达 ‎  在罗杰斯看来,传统教育中,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而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是权力的拥有者,学生只是服从者。教师应该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把自己看成是学生的促进者、协作者或者说伙伴、朋友。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这是心理学家罗杰斯早已所看到的。‎ ‎  在充满平等、愉悦的氛围的对话中,学生说出的观点是鲜活的、多样的、真实的,在观点与观点的撞击中,智慧、情感的源泉不断喷涌。有效的对话,在思想与情感的交锋中,总能擦出“火花”‎ ‎,它总能把学生的目光引向深入,总能打开学生的知识储备,放飞他们的思维,激活他们的思维。‎ ‎  1、先知引领 ‎  长期以来语文教育追求教育艺术、教学设计,思考“学什么”、“如何讲”较多,而“让学生如何思考”、“如何发展”则考虑较少,人本主义心理学对教育的一些理论,使语文教育更关注学生为主体的基础,自我实现为核心的目标。罗杰斯认为,要促进学生的学习,关键不在于教师的教学技巧、专业知识、课程计划、视听辅导材料、演示和讲解等,而是要尊重学生的情感和意见,关心学生的方方面面,接纳作为一个个体的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情感表现。‎ ‎  作为主体之一的老师要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说之而后快。要静止分析、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分析学生的学习现状,立足于现实,着眼于学生的实际知识量,给学生呈现他感兴趣的,对学生来说有意义的的问题即真实的问题,学生才会全心全意的投入到对话中去。搭建一个切合学生的年龄、阅历、经验的互动舞台,为学生提供各种尽可能多的有用学习资源,让学生畅所其言。‎ ‎  教授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课堂实录:‎ ‎  师:假如生活欺骗了对生活充满热情、对人生怀有爱意的你,你会怎么办?‎ ‎  生1:不悲伤,不心急,镇静下来。‎ ‎  生2:不要气馁,不要消沉。‎ ‎  生3:要有相信未来的信念。‎ ‎  生4:我可能一时会自暴自弃,看不到生活的美好前景。(这一回答出乎我所料)‎ ‎  ……‎ ‎  教师(因势利导):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处于苦恼和愁闷的时候,那就需要:善于满足现状;很高兴的感到:事情原来可能更糟呢。这是不难的。这是契诃夫在《生活是美好的》所告诉我的。(吟诵《生活是美好的》)‎ ‎  要是火柴在你的衣袋里燃起来了,那你应当高兴,而且感谢上苍:多亏你的衣袋不是火药库。‎ ‎  要是有穷亲戚上别墅来找你,那你不要脸色发白,而要喜气洋洋的叫道:“挺好,幸亏来的不是警察!”‎ ‎  要是你的手指头扎了一根刺,那你应当高兴:“挺好,多亏这根剌不是扎在眼睛里!”‎ ‎  依此类推……朋友,照着我的劝告去做吧,你的生活就会变得欢乐无穷了。‎ ‎  师:现在我如果再问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你会怎么办呢?‎ ‎  生4:我会接受残酷的现实,向前看,一切都会过去的,没什么大不了。‎ ‎  生5:我会坦然面对,不会因不如意的事,而觉得天好像“塌下来”一样。‎ ‎  生6:我相信我会泰然处之的。记得以前有一次考试,很失败,老师的严厉批评,父母的严加指责,让我痛苦不已。但我想:幸亏这一次不是中考,于是我就高兴起来了。‎ ‎  ……‎ ‎  师: 很好,大家已深得普希金在诗中所表达的人生智慧。‎ ‎  这一对话似乎像被点着的油,熊熊燃烧起来。学生的人生似乎马上智慧了,情感似乎马上释放了,他们畅所其言,课堂呈现出平等对话的氛围。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 ‎  2、情感渗透 ‎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一些教育理论认为,教育活动是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过程,应构建新型的教师与学生合作关系,师生都有独立的人格,两者人格的平等性使师生合作成为可能。学习作为一种交流、协作,往往能使学生提高组织交际能力,使教师适应角色的不断变化,这种新颖的师生关系,创设了一种自由宽松、生动有趣的情境,使学习个体的内在动机和求知欲得到诱发,师生的创造精神更大程度地被激发。罗杰斯认为“对学习者自我的威胁被减至最低限度”‎ 是促进学习的有效手段之一,有安全感的课堂气氛使每个学生感觉自己处于一种安全、自由的学习环境中,没有丝毫的紧张与压抑,使教师能求得教学建议,能更多地听取学生的质疑、思想,同时也更利于巩固师生合作关系。总之,“只有在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对话才有一种安全感和愉悦感,才敢于真实地表现自己”。‎ ‎  作为有效对话主体之一的老师,要动态地根据学生的认知、情感、心理的需要作出调整,随“生”应变,模糊老师的角色,在一种平等、融洽的氛围中,实现了亲切的对话。‎ ‎  正如于漪老师教授《春》的教学实录:‎ ‎  师:作者是用了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而在这里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这里有一个字,用得非常准确!‎ ‎  生(部分):[轻声地]“近”。‎ ‎  师:好,我们现在一起读一读:“盼望着,盼望着……”预备--起。‎ ‎  生(集体):[朗读第一节]“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  师:你们看,作者是以什么心情来迎接春天的?‎ ‎  生(集体):“盼望着。”‎ ‎  师:大家都看得出来--“盼望着,盼望着”,大家睁大眼睛盼望。我说用一个“盼望着”,可以吧?“盼望着,东风来了……”可以吧?[生(集体):可以。]那么为什么这里要叠用呢?‎ ‎  生1:用两个,可以加强语气,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 ‎  师:嗯,这样叠用,就更能表达作者十分急切的心情,十分向往的心情。向往春天赶紧到来!--所以用“盼望着,盼望着”。那么,哪一个字,告诉我们了--很准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 ‎  生(集体):“近”。‎ ‎  师:对,是“春天的脚步近了”!你看这个“近”,用得多准确啊!这里一个句子,四个字--用了四个词尾,给我们一个非常柔和的感觉。哪四个词尾?‎ ‎  生(集体):两个“着”。‎ ‎  师:两个“着”。还有?‎ ‎  生(集体):两个“了”。‎ ‎  师:对,好。我们自己读一下,体会、体会。[学生轻声朗读]你们听我读[表情朗读]“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开始就给我们非常亲切的、柔和的感觉。‎ ‎  于漪老师运用富有情感的教学语言,通过对话,对学生进行情感渲染,共同与学生追求审美过程的享受,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逐步实现了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使学生在情感陶冶中,走进文本,接受新知。‎ ‎  3、信息管理 ‎  课堂对话并不是“热闹”、“激烈”、“互动多”‎ 才算是有效,心与心的真实交流与击撞才是有效的,对话要有深度、力度,不是泛泛而谈,不是轻描淡写;而是与文本的深入对话,与经验的深入交锋,生与生、生与师的深入探讨。对话要有思想的空间,有思想的价值。思想是对以往思想的回顾,是对以往思想的升华。‎ ‎  对话中,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信息不能过多,以免干扰学生的信息组合、分析、传达。有效的对话,总能激发出学生潜在的表达渴望。人本主义的学习观把学生看作是一个有目的、能够选择和塑造自己行为并从中得到满足的人。对话对于学习者来说应该是一个愉悦的过程,在教学中,作为主体之一的老师不应把惩罚、强迫和种种要求或约束作为促进对话的方法,而应管理好对话信息,即面对学生在平等对话过程中,老师应紧扣住“关照学生成长的要求”进行有效地筛选,使之有助于学生的表达。学生表达清晰了,表达有效了。因此真正的有效对话课堂,学生是风景,老师是背景,学生的个性体验,学生的个性发展,才是我们自始至终要关注的。‎ ‎  如在执教《皇帝的新装》时:‎ ‎  师问:皇帝是一位怎样的皇帝?‎ ‎  生1:昏庸、愚蠢、自信而又心虚。‎ ‎  生2:道貌岸然,自欺欺人。‎ ‎  生3:外强中干,色厉内荏。‎ ‎  生4:不称职,爱慕虚荣,穷奢极欲。‎ ‎  师:大家说得很好。我在想:是什么原因让皇帝出尽了洋相?‎ ‎  生1:该死的骗子。‎ ‎  生2:是诚实的官员。‎ ‎  生3:全体随从。‎ ‎  生4:全城的百姓。‎ ‎  师:我们在此基础上,能否再深入思考一下,是什么力量让官员、百姓说了假话?‎ ‎  生5:官员想保住自己的“乌纱帽”,不想失去丰厚的俸禄。‎ ‎  生6:百姓想在别人眼里赢得“聪明、称职”的美誉。‎ ‎  生7:他们各怀鬼胎,各有所需。‎ ‎  师:进一步说,皇帝穿“新装”的这幕喜剧,罪魁祸首是谁?‎ ‎  (学生陷入沉思)‎ ‎  生8:是社会。‎ ‎  师:可以这么说,是社会的监督的缺失,权力的膨胀,用人体制的漏洞,都一步一步把这位爱新装成癖的皇帝推向“大街”。‎ ‎  (同学们再仔细想一想看)‎ ‎  生9:我想或许是人性的弱点吧。‎ ‎  师:确实这样。人性固有的弱点,皇帝即使今天不游行,可能明天会做出更令人难以想象的事。人性深处的自私、虚荣、狡猾等弱点,根深蒂固,它总能制造出令人震惊的事。在这世界上,这位皇帝固然可笑,但仍有许许多多像“皇帝”‎ 一样的人,奢侈成性,虚荣成风,昏庸之极,他们都是人性的一面镜子,照出了人性的丑恶。(同学们点头称是)‎ ‎  这堂课上,学生的思想有高度,有深度。通过对话,对事物、社会的看法更有见地。‎ ‎  倾听,是有效对话的前奏曲;表达,是有效对话的进行曲。在倾听和表达中,精神得以敞开,彼此接纳,每一颗心灵都得到智慧的滋润,语文课堂焕发出一股新的生机与活力。‎ ‎  综上所述,表面上课堂热热闹闹,对话此起彼伏,缺乏深度,语文学科在这样的课堂中会再次迷失自身,丢失本性,异化本质,只有活跃气氛而没有静静地倾听、畅畅地表达和思维交锋的课堂不是健康的语文课堂。一堂优秀的语文对话课堂,只有开展了有效的对话,观照了学生的真实成长,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素质培养有着非同寻常的的意义,这意义在于解放了学生的灵性与思想,充分地给予了学生想象与表达、倾听与交流的空间,得到了更多的思维发展、人性张扬和人格优化。‎ ‎  参考文献:‎ ‎  [1] 《语文课程标准》‎ ‎  [2] 方展画 《罗杰斯“学生为中心”教学理论述评“》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 ‎  [3] 钟启泉  《现代课程论》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  [4] 瞿萍《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  [5] 朱艳新 张日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思想与人格理论》 社会科学论坛2003‎ ‎  [6] 慕君  《倾听的课堂文化构建---对话的合理性探讨》‎ ‎  [7] 陆花燕  《浅谈语文老师的课堂教学智慧》‎ ‎  [8] 李海荣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对话策略研究》‎ ‎  [9] 肖琼  《语文课堂的有效对话》‎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