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心得体会7篇汇编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心得体会7篇汇编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心得体会7篇汇编 目 录 ‎1.做不负伟大时代的有志青年——大学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心得体会 ‎2.奋力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新突破——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心得体会 ‎ ‎3.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学校长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心得体会(高校)‎ ‎4.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xx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教授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心得体会(高校)‎ ‎5.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党校老师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心得体会 ‎ ‎6.深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高质量高标准建设xx自由贸易港——党校教授 党校老师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心得体会 ‎ ‎7.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党校校长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心得体会 初心更红,使命愈坚 文化正则个人正 做不负伟大时代的有志青年——大学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心得体会(高校)‎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不同历史时期,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青年、关怀青年、信任青年,坚持把青年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关于青年和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当代青年的关心关怀和殷切期盼,对指引当代青年成长成才、做好新时代的青年工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当代青年要把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作为加强理论武装、砥砺理想信念、提升能力本领、激发使命担当的重要途径,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行动体现,努力做一个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中国青年。‎ 一、坚定理想信念,坚守信仰追求,做忠诚不渝的爱国者 信仰和信念是一个人的精神内核,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走向强大的力量源泉。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29岁的陈望道在一间柴房里翻译《共产党宣言》,把全部身心投入工作,废寝忘食,聚精会神,以致母亲给他端上粽子和红糖水,他竟误把墨水当 成红糖水蘸粽子吃,还戏称品尝到了真理的甘甜味道。这“甜味”,其实是信仰味道、信仰的力量。行源于心,力源于志。坚定信仰信念绝不是一句空话, 而是要内植于心、外化于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发扬五四精神, 不负伟大时代》这篇文章强调,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到人民群众中去,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让理想信念在创业奋斗中升华,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闪光!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以“90后”为代表的无数青年人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勇于担当,以实际行动彰显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信仰和信念。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对于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只有把个人理想与报国之志结合起来,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永远听党话、跟党走,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奉献给祖国和人民,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 二、刻苦学习,练就本领,做锐意进取的实干家 青年是人生成长的重要时期,也是苦练本领、增长才干的黄金时期。就像水稻的生长分为由苗而秀、由秀而实等几个阶段,个人的成长也有不同的时期, 而青春恰如水稻的抽穗扬花阶段。这一阶段能吸收多少养分,决定着以后结出的谷粒是否饱满。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论是成就自己的人生理想,还是担当时代的神圣使命,青年都要珍惜韶华、不负青春,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内在素质,锤炼过硬本领,使自己的思维视野、‎ 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跟上越来越快的时代发展。“青春虚度无所成, 白首衔悲亦何及。”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青年是苦练本领、增长才干的黄金时期,青年时代打下的学习基础可以受益终身。首先,在求学路上,应该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静下心来通读、苦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特别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从中汲取智慧、思想和力量。其次,要勤奋努力,刻苦钻研,始终保持“一物不知, 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的学习态度,舍得付出,百折不挠,下真功夫、苦功夫、细功夫,学习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 努力在学习中增长知识、锤炼品格。再次,要坚持学用结合、以学促用,做到学有所悟、学有所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当代青年只有把读书学习和社会实践密切结合起来,多深入群众、深入生活、深入基层、深入社会,才能把学到的理论、掌握的知识运用到观察社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之中,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以创新创造贡献国家。‎ 三、埋头苦干,担当作为,做勇往直前的奋斗士 俗话说,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马厩里养不出千里战马。不可否认,现在许多青年人都是独生子女,有的从小习惯了优越的生活,在学习工作中怕苦怕累,满足现状、缺乏进取心,丢掉了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今天,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 ‎ 但奋斗精神一点都不能少,中国青年永久奋斗的好传统一点都不能丢。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必然会有艰巨繁重的任务,必然会有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特别需要我们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这一重要论述,对新时代中国青年培养吃苦耐劳的品质、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提出了明确要求。孟子曾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青年人在成长过程中绝无捷径可走,没有什么是轻而易举、唾手可得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面对当前国内外严峻复杂的发展形势,面对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和风险挑战,新时代中国青年要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健勇毅,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主动到困难大、矛盾多、情况复杂的地方去,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在摸爬滚打中练胆魄、磨意志、长才干,努力在劈波斩浪中开拓前进,在披荆斩棘中开辟天地,在攻坚克难中创造业绩。‎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持续奋斗。今天,历史的接力棒传到了我们手中。当代青年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从中汲取思想力量、实践力量、前进力量,以崇高的信仰、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担负起历史重任,努力在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伟大实践中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奋力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新突破——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副书 记、副主任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心得体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准确把握改革规律,科学总结历史经验,提出一系列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的新理念新观点新要求,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期出版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各个专题中都包含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做好改革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学懂弄通做实这些重要论述精神,关键要理解和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把准历史方位,深刻认识改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关键作用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刻剖析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部署、总动员,实现了改革理论创新的一系列新的重大突破,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全新局面。” 党的十九大将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确立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强调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生动局面,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防和军队、党的建设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我们用改革的思路和办法,解决了许多难题,办成了许多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 当前,我们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国内外形势纷繁复杂,我国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十分艰巨。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应对和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和挑战,根本动力在于全面深化改革。我们要把改革这一推动党和国家事业成功发展的制胜法宝牢牢抓在手上,以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决心和干劲,坚定改革自信,保持改革定力,增强改革锐气,提高改革本领,汇聚改革合力,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不断在改革中破局开路、克难前行。‎ 二、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推进改革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深化改革,任务十分艰巨,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改革开放每一步都不是轻而易举的,未来必定会面对这样那样的风险挑战,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只有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才能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不断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改革开放这艘航船沿着正确航向破浪前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形成了党对改革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决策体制机制。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充分把握新形势下改革开放的时代性、体系性、全局性特点,适应改革工作面临的新任务新要求,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改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进一步加强党对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领导,完善科学领导和决策、有效管理和执行的体制机制。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和委员会主任,运筹帷幄,总揽全局,亲力亲为谋划领导改革工作,确定改革总体方略、指导方针和战术打法,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全面推进、积厚成势,再到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系统总结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宝贵经验,‎ 提出要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相结合、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和顶层设计相结合、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坚持试点先行和全面推进相促进、坚持改革决策和立法决策相衔接,为改革提供系统的方法论指导。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始终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定海神针。我们要带头做到“两个维护”,压实各级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抓改革落实的责任,完善改革领导决策和推动落实机制,以实际行动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三、保持战略定力,坚决推动改革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系统集成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实践成果,确立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对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勾勒出更加清晰的顶层设计。两次全会历史逻辑一脉相承、理论逻辑相互支撑、实践逻辑环环相扣,目标指向一以贯之,重大部署接续递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谋划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轴,深刻把握我国发展要求和时代潮流,把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深化各领域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推进国家治理体 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我们要牢牢抓住制度建设这条主线,准确把握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民生保障制度、社会治理制度、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一国两制”制度体系、外交政策、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等方面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实现改革举措有机衔接、融合贯通, 着力补齐制度短板,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不断彰显“中国之治” 的制度优势和强大生命力。‎ 四、坚持问题导向,推动改革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环境越是严峻复杂,越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 “必须发挥好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坚持目标引领和问题导向,既善于积势蓄势谋势,又善于识变求变应变,紧紧扭住关键,积极鼓励探索,突出改革实效,推动改革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转化,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迫切需要我们根据时与势的变化完善改革举措、凝聚改革共识,使改革更加符合实际、符合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符合人民群众新期待。‎ 习近平总书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 因势利导、驭势而为,不失时机谋划部署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着力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健全产权保护制度,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建立技术创新体系,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进科技评价体系,设立科创板、改革创业板并试点注册制, 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深入实施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加快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建立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坚持扩大对外开放,高质量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支持xx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自贸试验区提质增效,健全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推进服务业改革开放,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建设高水平开放格局。坚持底线思维,着力健全机制,为打赢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提供坚实制度保障。‎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考验,党中央坚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把防风险、打基础、惠民生、利长远的改革有机统一起来。一方面,加强公共卫生体系能力建设,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另一方面,‎ 推出优化营商环境、扩大国内需求、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扩大对外开放等系列改革举措,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领导推动改革的高超智慧和科学方法,准确把握国内国际形势和经济发展阶段性变化,善于运用制度优势应对风险挑战冲击,不断为发展开辟新空间、提供新动能、创造新条件。‎ 牢记初心使命,始终将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取向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改革开放的初心和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我们就要重视什么、关注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所需所急所盼,让人民共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发展成果,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坚持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入,从老百姓身边事改起, 推进民生领域重大改革和制度建设。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多措并举减负稳岗扩就业,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建设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强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取消药品加成政策,推进分级诊疗,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改革完善短缺药品供 应保障机制,推进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改革和完善疫苗管理体制,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加快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全面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推进“双一流”建设,深化学前教育改革,规范校外培训机构,促进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明确脱贫攻坚责任制, 建立贫困退出机制,保障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深化政务服务便民化改革,放开放宽城镇落户条件,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问题,等等。这些改革举措,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解决了民生领域许多操心事烦心事,使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改革带来的新变化。‎ 我们要坚守改革初心,牢记改革使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精准聚焦民生领域的突出问题和短板痛点,精准对接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和所想所盼,不断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成效续写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篇章。‎ 五、风雨无阻、奋勇前行,接续推进改革走深走实 改革越向纵深推进,遇到的硬骨头越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越到深处,越要担当作为、蹄疾步稳、奋勇前进,不能有任何停一停、歇一歇的懈怠。”习近平总书记率先垂范、亲力亲为,定期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分析改革形势、审议改革方案、听取改革汇报、凝聚改革共识、推动改革落地,对利益关系复杂、重大敏感的改革任务,亲自开篇破题,亲自研究部署,亲自把关掌舵,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领导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国防和军队改革等全局性改革实现重大突破,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担当作为的精神品质。‎ 我们要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弘扬真抓实干作风,推进工作要实打实、硬碰硬,解决问题要雷厉风行、见底见效, 勇于担当、善于担当、甘于担当,既当改革的促进派,又当改革的实干家,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任务落实。要把贯彻落实党中央改革决策部署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强化主责部门和一把手责任,改革越是任务重、困难大,越要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用知重负重、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赤诚。要以严明的纪律确保改革扎实推进,把督察作为推动改革落实的重要手段,创新督察方式,改进督察作风,层层传导压力,打通改革梗阻,防止改革“疲劳症”。要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鼓励引导支持基层探索创新,及时总结和推广基层的好经验好做法,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要健全鼓励担当作为的体制机制,宽容在改革创新、先行先试中出现的失误,克服改革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让改革者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风尚。‎ 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我们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乘势而上开启全面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推动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实。要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因势利导、精准施策,系统谋划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多推创造型、引领型、集成型改革,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和解决突出问题上出实招硬招。要把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改革、涉及重大制度创新的改革、有利于提升群众获得感的改革放在突出位置,集中力量打攻坚战,更加扎实地抓好落实。要围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统筹制度改革和制度运行,完善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推进落实机制,按照党中央确定的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奋力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成效。‎ 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学校长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心得体会(高校)‎ 党的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一思想是新时代我们党的思想旗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具有强烈实践性和创造性的科学理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党的十九大之 后,伴随新的伟大实践探索,这一思想又获得了新的丰富和发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集中体现了这种新的丰富和发展。其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论述具有重要的意义,深刻阐释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分析了为什么必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回答了怎样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鲜明的实践针对性和严密的理论逻辑性。‎ 一、为什么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1.高质量发展本质上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突 出特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何谓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 发展理念是发展实践的先导,“发展理念是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形成了一系列新变化和新特征,呈现了新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早在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深刻指出:总体来说,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长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点转向 新的增长点。这些变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发展客观必然。因此,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要适应这一经济发展的大逻辑,首先必须确立新的发展理念。发展实践由发展理念引领,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进程,发展理念自然需要顺势而变。因此,党的十八大之后提出了新发展理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不是凭空得来的,是我们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在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新发展理念是具有深刻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 ‎2.高质量发展是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根本转变发展方式,从传统主要依靠要素投入规模的扩张拉动经济高速增长的方式,转变为主要依靠要素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拉动经济增长。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在跨越“贫困陷阱”阶段,需要能够以要素投入量扩张为主,以高速增长为方略实现经济成长。从供给方面看,经济落后国家各方面生产要素成本低、‎ 丰富且具有竞争力。从需求方面看,经济落后国家急需摆脱贫困,伴随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其市场需求规模迅速扩张。以规模扩张为显著特点的经济增长既有供给方面的要素条件,又有需求方面的市场容量。但当经济发展跨越“贫困陷阱”之后,这种供给和需求方面的条件会发生系统性变化。‎ 从我国的实践看,自2010年我国进入上中等收入发展阶段后(以人均GDP水平为标志,我国2010年达到世界银行划分的上中等收入水平线),特别是经济新常态下,这种约束经济发展条件的变化极为显著。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14年就对这种变化作出过全面概括,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和国际收支、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相对优势的变化、市场竞争特点的转化、资源环境约束、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变化等九个方面做出了系统阐释,指出这些变化既是系统性的,也是趋势性的,既是经济新常态的外在特征,也是内在动因。要适应这种经济条件的深刻变化,保持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必须根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这种发展方式转变的历史必然性集中体现在三方面:一是保持经济持续健 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劳动力成本上升, 资源环境约束增大,粗放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必须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进而推动高质量发展,使供求在新的水平上实现均衡,经济才能保持健康发展。二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 生了重大变化,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而不平 衡不充分的发展就是发展质量不高的表现,要解决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就必须从矛盾的主要方面入手,推动高质量发展,重视量的发展但更要重视解决质的问题, 这就要求根本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有效增长。三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 求。经济发展达到一定阶段,必须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从量的扩张为主向质的提高为主转变,这是客观经济规律。‎ 从经济发展史上看,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100多个发展中国家只有十几个成功进入高收入经济体,其他大量国家或者长期深陷“贫困陷阱”,或者即使跨越了贫困进入到中等收入阶段,但长期难以再跨越,陷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根本原因就在于发展方式能否转变。那些取得成功的国家,就是在经历高速增长阶段后,实现了经济发展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那些徘徊不前甚至倒退的国家,就是没有实现这种根本性转变。经济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上升不是线性的,量积累到一定阶段,必须转向质的提升。我国经济发展也要遵循这一规律。‎ 二、怎样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1.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在于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怎样推进高质量发展,实 现发展方式转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就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将“贯彻新发展理念,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部分,把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作为重 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突出强调了其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根本原因在于,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方式根本转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方式。离开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就谈不上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谈不上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迫切要求”。因为“只有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更好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和赢得国际竞争主动,也才能为其他领域现代化提供有力的支撑”。‎ 现代化经济体系包含什么内涵?从根本上说,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概括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新时代发展、改革、开放三者更加深刻的有机统一。具体地说,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习近平总书记系统概括了现代化经济体系七个方面的内涵,要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 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以上几个体系是统一整体,必须一体建设、一体推进,我们建设的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借鉴发达国家有益做法,更要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 ‎2.怎样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一定要深刻 认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性和艰巨性,科学把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目标和重点。”推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需要贯彻怎样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对此作出了清晰的阐释:一是必须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实际上,这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着眼点,即现代 化经济体系的建设必须着眼于从传统依靠要素投入为主的粗放式增长转变为依靠效率提升为主的集约式增长,从以往高速度增长转变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二是必须牢牢把握工作主线,坚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 改革实质上是明确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从生产端入手,提高生产者的效率和竞争力,包括微观上的企业的竞争力,企业集合而成的产业的竞争力,宏观上的国民经济循环体系的竞争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同于需求侧宏观调控的重要之处就在于,需求侧宏观调控直接影响市场消费者而不是生产者,从国际经验看,一个国家发展从根本上要靠供给侧推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主要矛盾已转化为结构性问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主要表现在供给结构不能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因此,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工作的主线应在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是牢牢把握基本路径,推动 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际上是通过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提升国 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推动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以使新发展理念得到有效贯彻,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有效进展。四是牢牢把握着力点, 加快建设实体经济、‎ 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实 际上是从发展意义上强调产业基础。五是牢牢把握制度保障,构建市场机制有 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实际上是从改革意义上强调 体制条件。以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发展、改革、开放三者有机统一的角度阐释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贯彻的要求。‎ 现阶段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应当采取哪些实际举措?习近平总书记突出强调了五个方面:一是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 二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三是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空间布局;四是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际竞争力;五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现代化经济体制的制度保障。以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实体基础、战略支撑、空间布局、国际竞争力、制度保障等五个方面突出强调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政策举措和行动重点。‎ 总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思想,基于对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科学判断,基于对新常态下客观经济规律的深刻认识,科学论证了高质量发展的本质在于贯彻新发展理念,阐释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历史必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方式,剖析了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回答了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坚持的原则和要求,部署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任务和举措,是“怎么看”和“怎么干”的有机 统一,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和方向指引。‎ 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xx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教授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心得体会(高校)‎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团结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奋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行动指南。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是提高思想认识、统一人民意志、推动伟大革命的重要前提、政治任务和伟大工程。《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汇聚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凝聚了习近平总书记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的重大思想观点,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第二卷,构成了系统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光辉著作, 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工作的最新教材。‎ 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代背景和实践依据的最新教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是主观臆想出来的,而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基础上,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行艰辛理论探索的成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创新创造的智慧结晶。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基。任何科学理论都是对时代和实践的回应,都奠基于一定的社会背景,离开对时代和实践的深刻认识就难以准确把握科学理论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纵观时代大背景、把握世界大格局、立足中国所处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深刻回答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时代背景和实践依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背景和实践依据,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变化,我国的建设与发展处于新的历史方位;二是世界范围内科学社会主义焕发新生机、两种社会制度的较量呈现新态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巨大成就,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强大威力;三是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治理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中国的发展理念、发展道路的影响力显著增强,世界需要中国智慧、中国理念、中国方案;四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以自我革命的勇气,正风肃纪反腐败,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从多个角度和多个层面,深刻论述了时代的发展变化和实践的现实要求,深刻解析了中国新时代与世界大格局的互动关系,为我们准确理解和扎实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奠定了坚 实的实践基础。‎ 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核心要义和思想品格的最新教材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党要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在各项工作中全面准确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涵盖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改革发展稳定等各个方面。《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以党的十九大政治报告为统领,通过“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等19个专题,收入了92篇重要文章,是系统阐述和深刻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科学论著,既要系统地学、全面地学、完整地学,又要把握重点、领会实质、重在落实,在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和思想品格上很下功夫。一是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主题和基本问题,深刻认识到这一重要思想的主题是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二是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基本方略,重点掌握这一重要思想核心内容的“八个明确”和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深切感悟这一重要思想所包含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切感悟这一重要思想对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所阐述的科学理论和思想精华,并体现在实际工作中。三是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品格和感召力量,深刻认识这一重要思想是一种闪耀着理性光辉和人格魅力的科学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真挚的人民情怀、高度的自觉自信、鲜明的问题导向、无畏的担当精神等鲜明的理论品格。《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这一理论品格的集中展现,是学习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要求。‎ 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统一全党意志,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最新教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从知行合一的角度审视自己、要求自己、检查自己。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是新时代全党团结统一、步调一致,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思想基础和根本保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党提出的严格要求,是研读和落实《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丰富思想的基本内容。增强“四个意识”,就是全党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中,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始终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更好地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坚定“四个自信”,就是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艰巨的时代任务,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把“四个自信”统一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做到“两个维护”,就是全体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必须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制度体系,以鲜明的态度和扎实的行动,把“两个维护”体现在各项制度规定中,贯彻到党和国家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落实到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行动上。‎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党校老师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心得体会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推进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许多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的重大思想观点, 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10月18日至2020年1月13日期间的报告、讲话、谈话、演讲、批示、指示、贺信等92篇,分为19个专题。‎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生动记录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推动党和国家各项 事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的伟大实践, 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的智慧方案,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 一要充分认识学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重大意义。学好《习近 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对于推动广大党员干部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旗帜,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根本指针,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具有重要意义。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崇高的理想信念、坚定的政治立场、科学的工作思路、强烈的责任担当,进一步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全方位锻炼和提高自身政治素质、思想境界、理论素养、能力作风。‎ 二要深刻领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丰富内涵。习近平总书记站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全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站在人类前途命运的高度,站在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相互联系的高度,全面审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辟人类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指明了前进方向。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感悟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思想方法、风格特点和作为大国领袖的风采,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 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的重大原创性贡献,进一步增进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认识和理解。‎ 三要全面系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要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同第一卷、第二卷作为一个整体,认真研读,通过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全面系统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通过“线下+线上”“传统媒体+新媒体”“个人自学+专家辅导”等多种形式,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世界意义,准确理解这部著作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真正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党校(行政学院)系统要全面准确地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课堂教学,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强化干部培训,开展理论宣讲,及时把原著精神传播到“寻常百姓家”。‎ 深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高质量高标准建设xx自由贸易港——党校教授 党校老师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心得体会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与第一卷、第二卷一脉相承,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认真 学习贯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当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需要我们认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应对风险挑战、推动事业发展的治理能力和工作水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全面系统呈现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带领党和人民推进新时代治国理政伟大实践中所作出的重大理论创造、重大战略部署、重大思想引领,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发展成果,是高扬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思想旗帜,进一步学好用好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权威著作。要充分认识学好用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重大意义,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强大真理力量、思想力量、实践力量,深刻认识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从根本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通过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真正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深悟透、入脑入心,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对xx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上来,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各项决策部署,敢于担当、主动作为,以超常规的认识、举措、行动、实效,高质量高标准推进xx自由贸易港建设。‎ 完整系统学习好领会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主要内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的报告 为开卷篇,分xx个专题,收入从党的十九大到今年x月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讲话、谈话、演讲、指示、贺信等重要文献xx篇,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这段时间内的图片xx幅, 为了便于读者阅读,该书还作了必要注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所收入的文章高屋建瓴、深谋远虑,全面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的核心内容,更提出了许多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的重大思想观点,集中反映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谋划治党治国治军;围绕新时代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统揽“四个伟大”;全面判断当今国际形势,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新型国际关系、全球治理体系提供中国方案;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通篇贯穿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出版发行,有助于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有助于国际社会更好了解这一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增进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认识和理解。当前,组织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重大政治任务,也是广大党员干部政治生活和工作生活的一件大事。要坚持全面系统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原 原本本学、带着感情学,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不断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确保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科学认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逻辑联系。马克思指出,任何科学的理论,“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根本指针,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行动指南。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把这一重要思想载入宪法,实现了党和国家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生动记录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新成就、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最新进展以及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工作的最新发展,集中展示了党的十九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丰富完善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结晶,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工作的最新教材。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 学体系, 加深对党的十九大以来科学理论新发展新内容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增强学思想、悟思想、用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不断提高应对风险挑战、推动事业发展的治理能力和工作水平。‎ 正确把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与第一卷、第二卷的辩证关系,做到融会贯通地学习领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第二卷,开辟了系统阐释和对外宣介推广新时代中国发展理念、发展道路和治国理政方略的新境界, 开启了中国理论走向世界、中国方案引领人类发展的新历程。《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第二卷出版后,在国内外产生强烈反响,受到国内外读者广泛关注和好评,兴起一轮又一轮的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热潮。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推进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又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许多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的重大思想观点,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丰富、更加系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与第一卷、第二卷一脉相承、有机统一,形成一个系列,集中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读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博大精深、系统完备、逻辑严密、内在统一的科学体系。学好用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这一系列权威读本,全面系统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一定要突出整体性、系统性,深刻地把握其内在逻辑、内在联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与第一卷、第二卷作为一个整体,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统筹结合起来学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在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上下功夫,切实做到融会贯通、学深悟透,真正做到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把学习贯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4•13” 重要讲话有机结合起来,将其思想内容贯穿在高质量高标准建设xx自由贸易港的整个实践中。《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收入的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报告、讲话、谈话等文章的原文或摘编,其中多篇文章都提到自由贸易港建设问题,尤其是全文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4月13日在庆祝xx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简称习近平总书记“4•13”重要讲话)。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自由贸易港建设高度关注。当前及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xx要肩负起自由贸易港建设的主体责任,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将自由贸易港打造成为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鲜明旗帜和重要开放门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xx省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把准方向、敢于担当、主动作为,抓紧落实政策早期安排,以钉钉子精神夯实自由贸易港建设基础。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要紧密联系自由贸易港建设这个最大实际, 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xx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重要讲话及指示批示精神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中央12号文件、《xx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有机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省委有关决策部署结合起来,与“我为加快推进xx自由贸易港建设作贡献”活动结合起来,与具体工作实际和 党员干部群众个人思想实际结合起来,切实把学习成效真正转化为推动xx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治理能力和工作水平,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思想贯穿在高质量高标准建设xx自由贸易港的整个过程中。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抢抓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要机遇,聚焦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用高质量高标准建设xx自由贸易港的实际行动,体现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忠心、忠诚,用高质量高标准建设xx自由贸易港的实际成效践行“两个维护”。‎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党校校长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心得体会 近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面向海内外发行。书中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对于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并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深入学习好领会好。全书共有19个专题,92篇文章。其中第九个专题,就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加之新冠肺炎 疫情这道“加试题” 的考验,推动高质量发展,已成为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全面辩证分析当前经济形势,探寻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是当前我们面临的重大理论与现实课题。‎ 一、提升化危为机能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尽管仍然处于战略机遇期,但挑战和风险无处不在。在这样的压力之下,要把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充分释放出来,一个战略举措就是要善于“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不断提升化危为机的能力。在辩证法看来,危机就是危与机的矛盾统一体,它们同生并存、辩证统一, 危中也包含着难得的契机。比如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经济造成巨大冲击,餐饮、住宿等服务业受到很大影响;但与此同时,这也给产业转型升级带来契机,线上零售、远程办公等新就业形态焕发出生机与活力,提供了更为灵活多样的就业机会。可见危机之中也有可能开辟新天地。因此我们既要冷静看到“危”,又要努力用好“机”。要善于观大势、谋全局,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从眼前的危机和挑战中抢抓和创造机遇,坚定克服困难、战胜挑战的信心,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二、扎实做好“六稳”“六保”,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扎实做好“六稳”“六保”,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2018年7月31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提出了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的“六稳”方针,以应对复杂的内外部经济环境。2020年4月17日,在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持续上升的情况下,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的“六保”目标。“稳”,可以理解为有一定的弹性空间,“保”则更强调底线思维。所以“六稳”是方针、是大局;“六保”是托底、是底线。落实“六保”,目的是为了让“六稳”做得更扎实。只有守住“六保”的底线,才能实现“六稳”,才最终能够稳定我们的经济的基本盘。因此要紧紧围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坚定信心、迎难而上,认真梳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存在的突出短板和必须完成的硬任务,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积极应对疫情造成的经济下行压力。‎ 三、以项目高质量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重点项目建设事关全市发展大局、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是我市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补齐短板的重要载体,也是支撑我市经济发展的重点工作。一直以来大项目少都是我市发展的短板,为此我们要紧盯省“百大项目”、市级重点项目、各县区谋划的项目发力,抓紧补上经济发展短板。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以时不我待、奋发有为的姿态,全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相关部门应切实增强服务 意识,多深入到项目建设现场,关心了解项目进展情况, 着力破解困难和问题,优化营商环境,解决企业后顾之忧。同时项目施工单位要压实主体责任,在保证安全、质量和环保的前提下,全力加快工程项目进度, 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为我市实现高质量跨越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总之,推动高质量发展,是经济规律和发展大势使然,是学好用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重要体现。各级党员干部要在压力中激发动力、在挑战中善抓机遇,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落实主体责任、找准短板弱项、增强能力本领,不断谱写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初心更红,使命愈坚 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伴随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走进基层,我们要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中守牢新思想的“主阵地”,在乘风破浪、勇攀新高中做基层的“自己”。‎ 初心更红,使命愈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要求我们必须时常叩问初心,补足精神之钙。自觉把初心和使命落在基层一线,在大战大考中担使 命、比作为。无论是“天问一号”背后凝聚的北斗精神,还是疫情防控和抢险救灾中展现的战疫和抗洪精神,党员干部都冲锋在前、默默奉献,交出了属于自己的党性大考答卷。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把蓝图变为现实,是一场新的长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我们这一代人矢志不渝,提振干事创业的精神气,跟党一起创业、奋斗、圆梦,做到吾身恒坚、吾心永红。‎ 助企惠民,对标找差。要在助企惠民中求实践。新思想的学习不能只停留在书本上、笔记中,更应该是助力夺取“双胜利”的实招硬招。眼下全国各地都在认真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优势,用心用情当好“店小二”,源源不断释放党建红利,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党的政策暖、服务优。自觉把新思想的学习和运用抓在经常、融入日常,各项民生保障服务工作才会行稳致远,散发强大而持久的生命力。要在对标找差中攀新高。强化对标意识,把补短板、锻长板贯穿服务工作始终,瞄准目标任务,紧扣中心工作,坚持人民至上,解决好群众关切的“身边小事”,在联系服务群众中增长才干,奉献青春。‎ 育好新机、开好新局。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求我们以区域化的视野和思维,抢抓战略叠加窗口期,在区域合作中释放创新活力和发展新动能。落实“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探索创新优化基层治理路径,持续升级党群阵地服务,坚持把“小场所”打造成为“最有人气的地方”,在心中虽然向往“诗和远方”,在 脚下却依然选择了“离你最近的地方”。坚持以一针一线的“绣花”功夫,激活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强化目标、问题、结果导向,深刻认识基层是大有可为的事业,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工作中锻造先锋“尖兵”,在定向精准服务中凝聚党群共识,在加压奋进里勇攀目标新高。‎ 文化正则个人正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新时代的文化自信不仅要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命脉里来,更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融入新鲜的血液,才能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拜读第三卷中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文化自信的部分阐述,不仅能感受到讲话金句里的文化力量,更能体会到文化之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文化正则个人正。文化犹如一个人的信仰,底子正、营养足、价值向上的文化根基,不仅能支撑起国家和民族的长盛不衰,更能孕育出优秀杰出的人才。从儒家哲学的仁者爱人,以和为贵到一笔一划都有讲究的汉字文化圈,从郑板桥竹石的“千磨万击还坚劲”到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从精忠报国的岳飞到甘为人民樵夫的焦裕禄。新时代新形势下的思想铸魂育人,要拿出更多走进实践深处、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的作品,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的幸福生活。‎ 文化强则民族强。加强文化创新,助推文化共享,才能坚定民族自信。从深藏于养心殿的文物移驾到博物馆接受公众欣赏,从故宫各类文创产品的走红到云游故宫、数字多宝阁的火爆,从名人故里所有权的激烈竞争到通力保护与抢救下梁祝遗存的再放光芒,从各地美术馆、博物馆的通力合作为公众献上跨越千年的文化盛宴到民俗、戏曲、曲艺等瑰宝频繁亮相国际舞台,中华民族的文化崛起已然成为不争的事实。加快文化共享的创新方式,才能让公众在文化熏陶中坚定走好民族走向未来的道路。‎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唐朝鉴真东渡不畏艰险传播探索佛学到明朝郑和七下西洋以物易物扬我国威,从五四运动爱国救亡不负伟大时代到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的红色文化,中国的文化基因里从来没有霸凌的词汇,有的只是和平共处、共享繁荣。正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内涵,我们是大国,是一个内外兼修、和衷共济的文化大国,是一个崇尚全球多元、美美与共的文化大国。‎ 立足现实,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让公众在文化感染下构建文化的自信,植根大地,加强文化共享的宣传方式,让更多人嗅到灿烂文化的芬芳,用文化软实力表现好中华儿女的精神风貌。‎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