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9 发布 |
- 37.5 KB |
- 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浅谈如何引导学生参与学习
数学论文之浅谈如何引导学生参与学习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系统主要是由教材、教师、学生三个要素组成的,当教材确定之后,教师和学生就成为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我们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下面介绍三种方法: 一、 引探法 有疑问才能启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使思维处于一种主动、积极、愉快的状态。 【案例一】 在教学“年、月、日”一节时,考虑到这部分内容较抽象,学生学起来会感到枯燥无味,于是在讲课前提了一个问题:“新新今年4岁,可是他的姐姐从出生到现在只过了三个生日,谁知道姐姐今年几岁啦?”这是,同学们纷纷议论,有的说:“三岁”。有的却反驳:“不对,弟弟都4岁了,姐姐怎么才3岁呢?”就连平时不爱动脑筋的学生也加入了议论的行列。有些知识比较丰富的学生举起了小手急于回答,但是我暂时不让他们说穿,同学们怀着迫切求知的心情,跟着老师进入新课,进行平年与闰年的比较。 二、 质疑法 学生的积极性一旦被调动起来,很可能提出某些超越教材的问题。对此,教师如果能因势利导,便成为推动学生学习的更大动力。 【案例二】 在教学“分数除法计算”一节时,有个同学看到教材中指出“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当即提出“为什么说除以整数(0除外)呢?就直接说除以自然数不是更好吗?这个问题不容易在课堂上解决,简单处理又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怎么办?我首先表扬了这位学生善于思考的学习态度,然后启发说:”书上这样讲是有道理的课后大家想一想,看谁能讲出道理来!“课后学生热烈地讨论起来,有的学生就想到:”整数是不是不包括0和所有的自然数?“这样,很自然地就冲破了原有的知识范围,为以后的学习埋下伏笔。 三、 操作法 设计一些需要经过实际操作,才能进行解答的练习题,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更可以促进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案例三】 让学生准备一个圆柱形的瓶子,里面装上部分水,再准备些石子、玻璃球等物体,要求学生利用这些水和一把直尺,求出这些物体的体积。教师要求学生先分组讨论,同学们面对着这个盛水的瓶子,来回摆弄,终于想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把物体投入水里,水面就会升高,只要量出水面升高的高度及瓶子底面的直径,利用水的体积就可以分别测出这些物体的体积。通过实验,不仅使学生认识到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可以借助于容器中有规则的部分进行计算。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