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9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浅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论文之浅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内容提要: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低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新课程理念,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而高段教学中,由于知识点的增加、知识的难度变化大等原因,往往在教学中还停留在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中通过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在课堂教学中要给每个孩子提供“说”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大胆质疑;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教具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等多种手段,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使学习活动真正“活”起来、“动”起来,唤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中学得主动、学得生动活泼,让学生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我学会”到“我会学”的转变,从而不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素养。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学生一旦对一种事物产生了兴趣,释放出的能量是无穷的。但随着年龄特征和思维特点的变化,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解决数学的能力、学生的数学素养等却在不断退化。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一、二、三年级的低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新课程理念,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充分利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而高段教学中,由于知识点的增加、知识的难度变化大等原因,往往在教学中还停留在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这种现象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得到解决,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一、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与知觉联系起来的愉悦和宽松的情绪,对学生的认知水平的提高具有良好的组织作用。教师一走进教室就把笑脸给孩子,这就为创设一种师生心理相融、合作交往的课堂气氛创造了条件。美国心理学家文伯特的“体态效应”研究表明:人获得信息7%来自文字,38%来自语言,55%来自面部的表情。在课堂中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逼真的动作、一个赞美的眼神、一句温暖体贴的话语等,都会激活学生的认知活动,在课堂教学中让每一个孩子体验到快乐,才能主动地探究学习,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二、在课堂教学中要给每个孩子提供“说”的机会“在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中,声音思维占据着主导地位。” 但随着学生年龄特点,越到高年级,上课举手发言的同学越少,即使回答问题声音也非常小,难道学生真的就不愿意说吗?其实不是,这是由于教师长期教学而引起的,你可以观察一下,现在有许多公开课、观摩课,教师提问绝大部分都只抽优秀学生回答问题,对其他学生担心,生怕回答不好而影响上课。实际上“尖子生”之所以成为学习上的“尖子”是他们进行着“成功→兴趣→更大成功→更大兴趣”的体验,部分学生之所以不喜欢数学,是他们进行着“失败→缺少兴趣→更大失败→更缺乏兴趣”的恶性循环,让更多的学生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眼光不能只停留在好学生身上,只有让更多更好的孩子在长期的教学中来不断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创造说话的机会,注意交给说话方法。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一个学生都说起来。如在教学对称轴时,我出了一个判断题:“圆的对称轴是圆的直径。”当时大多数学生都认为是对的,这时有个同学站起来说是错的,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时教室像炸开了锅,我就让学生在小组中展开讨论,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这道题目在学生的相互质疑、互相辩论中得以顺利解决。其次,教师要多用简洁而富有激励性的语言“你讲得真好”、“你真聪明”、“这个见解很独特”或“不要紧,慢慢说”等给予学生评价,鼓励学生“别出心裁”,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大胆质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自疑问和惊奇而始,如我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时,让学生说任意整数,我能马上判断这个数能否被3整除,这下学生的兴趣可来了,纷纷举手提出数,我一一作了正确的判断,并让学生马上计算验证都是正确的,使学生感到莫明其妙,有的同学迫不急待地说:老师快告诉我们吧!你有什么绝招!我便因势利导,让学生带着炽热的追求进入了课堂教学,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掌握知识牢固。 在新课程改革教学中,教师除了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和儿童的思维特点,提出新颖、有吸引力的问题外,关键是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大胆地提出疑问,而现在在高年级有许多同学从不问老师,为什么呢?因为他根本不会质疑,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我认为应该做到:加强学生生活知识积累、让学生善于思考,产生疑问;让学生敢想、敢做,大胆质疑;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相互信任,善于交流合作,解决疑问。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每个同学手中都拿了一个圆,我于是说:同学们,你想学习圆的什么知识?于是同学们纷纷举手,提出了许多自己想学的问题,我一一罗列在黑板上,又让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让同学们自己来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同学们兴趣盎然,很快就解决了自己想学的知识。 四、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新课程标准》在数学的地位中明确指出“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而现在的学生,想象力不够丰富,究其原因有:(1)学生的惰性思想严重。(2)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3)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没有给学生提供机会。(4)学生不愿想、不会想、也不敢想。试想,一个同学连想象力都没有,他怎么能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呢?在教学中让学生产生想象和猜想,对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再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得到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我在教学了长方体、正方体及圆柱体体积公式(都可以用V=Sh)后,我让学生猜想:圆锥体体积公式是否也能用V=SH呢?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类比、概括、抽象等知识去发现、想象、猜测……最后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得出答案,从而解决学生在计算圆锥体的体积时为什么要乘以 。 五、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教具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随着现代技术教育的普及,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编制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课件、录音等,通过图像的形色、声光的动态感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而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还应该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到数学实验中去。我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变化”时,让每个学生做了几个相同的长方体,刚上课,我就让学生分小组玩已做好的长方体,五分钟后,我向每个小组发了一张纸条,上面写到:“你们小组通过玩,发现了什么问题?请展开讨论?”刚开始,有部分同学不知道干什么,通过讨论后,学生发现的长方体的拼和截引起表面积的变化越来越多,最后在同学们的汇报中,学生自己归纳出六种变化情况。这样,班上的同学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掌握了知识、突破了重、难点,让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 在课堂教学中,应让学生真正实现我要“动”、我会“动”、我想“动”。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后问学生:自行车车轴装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如果老师请你设计一辆专门用来爬楼梯的车,你有信心吗?学生后来拿出了许多很有创意的设计交给我,我觉得同学们真的太聪明了。学生只有通过“实践——学习——再实践”的过程,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对数学产生兴趣。 新课程改革实施几年了,我们高段教学的教师、高年级的学生准备好了吗?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真正把课改精神贯穿于高段教学中,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通过多种途径,使学习活动真正“活”起来、“动”起来,唤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中学得主动、学得生动活泼,让学生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我学会”到“我会学”的转变,从而不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素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