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心得)之培养体育兴趣 促进学生体质发展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体育(心得)之培养体育兴趣 促进学生体质发展

体育论文之培养体育兴趣 促进学生体质发展 ‎ 体育兴趣是人们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相联系的意向活动。一个人如果对体育活动感兴趣,就会积极参加,全力投入,活动的结果将是需要的满足并由此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所以体育兴趣是体育参与的基本动力之一,它影响着人们体育参与的具体活动方向和强度。小学生天真活泼,具有好动的天性。他们对体育活动有广泛的兴趣。他们把体育看成“玩”的游戏,只要能活动就感到满心欢喜,表现得兴趣盎然,不知疲倦。但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体育兴趣也有一些变化。研究表明,一至三年级为充分活动阶段,他们多选择游戏、跑步等技术简单,富有趣味性的游戏活动;四年级为变化剧烈阶段,喜欢球类者急剧增加,占53.1%,不喜欢球类的占14.4%,体育兴趣有明显变化;五至六年级为学习运动技术阶段,有更多的学生喜欢跳高、跳远、武术、球类等有一定技术、技艺的动作项目。但整个小学阶段兴趣不够稳定,对呆板单调的活动容易产生厌烦情绪。体育兴趣的培养离不开老师的引导和环境因素的诱发。教学中持续“引趣”是引起学生愉快体验并逐渐形成体育兴趣的重要条件。教师要在执行教学任务过程中注意“引趣”。但怎样正确的“引趣”是一个非常需要艺术性的过程。一、        ‎ ‎ 运用大量的正面体育信息,激发学生兴趣小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形成,正确地引导学生就能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起到引路作用。就体育兴趣的激发而言,在体育课及学校宣传栏目中大量宣扬奋力拼搏,为国争光的感人事迹,可以从情感上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觉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比如王军霞2000年在悉尼奥运会勇夺五千米金牌,身披国旗绕场欢庆的镜头,就能让学生欢欣鼓舞,共同享受成功的喜悦和为国争光的自豪感。从而诱发他们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二、         精心安排课的内容,努力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学生的情感是通过认知活动而产生的,反过来又通过动机而影响认知活动。要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探索学习奥秘的认知倾向,做到愿学,爱学,学此不疲。这才是我们教师应该追求的教学效果。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任务、教材内容、教学对象以及场地器材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要注重教学内容安排的科学性和教材的搭配,使学生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比如投掷项目和跳跃项目的搭配,跑和技巧的搭配等。另外应针对小学生易兴奋,同时注意力又容易转移的生理特点,课堂教学中应牢牢吸引住学生,使他们处于注意力集中状态,这样他们的兴趣才能更高,学起动作来才能更快。比如:课的开始部分进行一些“反口令”练习,易于集中学生注意力。进行一些诸如“贴烧饼”、“投活动篮筐”‎ 游戏增强趣味性。课的基本部分多采用一些比赛和游戏的方法,增强学生的兴趣。比如快速跑教学是比较枯燥的,为了提高跑的速度,发展学生的速度素质,教学时适时采用接力赛的形式,使学生在比赛的氛围中愉快地完成教学内容。儿童普遍喜爱体育活动,更喜欢体育比赛。在体育课中学生一听要比赛,马上就会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他们酷爱体育竞赛,更希望取得胜利。体育教学比赛不单纯是比快、比高、比远、还可以比好,比美等等。比赛不是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体质。三、         正面评估学生动作,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求知欲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在学习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兴趣。”“填鸭式”教学、“棍棒式”教育早已被淘汰。利用学生都有好奇心,争强好胜,爱美等特点。用呵护般的语气及激励的语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快速跑教学时某同学摆动腿的前摆不充分,教师提醒他“如果你把摆动腿再前摆一点,速度会更快,动作会更优美。”学生本能的反应是速度会更快,动作会更优美,这样他就会自然地克服困难,达到规定的动作要求。对学生的动作进行正面评价和运用激励的言语,教师教起来会事半功倍。它不同于指责和训斥,指责和训斥只能使学生丧失信心,对体育失去兴趣。总之,体育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科学合理,新颖别致的安排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体育心理学》马启伟  主编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