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心得)之在现实中感悟历史——例谈现实信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心得)之在现实中感悟历史——例谈现实信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历史论文之在现实中感悟历史——例谈现实信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 ‎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教材观发生了深刻变化,由原来的“教教材”变为“用教材教”,教材只是课程资源之一。因此,充分发掘和整合各类教学资源是实现有效历史教学的重要载体。面对着浩如烟海的历史教学资源,选取哪些资源成为教师们备课过程中反复思量的问题。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历史课程)应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那些真实、有趣且耐人寻味的现实信息资源在历史教学实践中颇受老师们的青睐。充分利用好这些现实资源,其功用可谓一举多得:既可以激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又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易于学生感悟历史的意蕴;既让学生密切关注现实社会,又便于学生运用所学对历史和现实、个人与国家、人生和社会发展进行深入思考和判断;既能开阔学生视野,丰富人文素养,又利于造就现代意义的合格公民乃至通识人才等等。‎ ‎  正是基于上述的考虑,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收集并利用现实信息资源,且自感屡试不爽。现列举在人民版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的几例以供参考,不妥之处,万望不吝赐教。‎ ‎  一、利用现实信息,创设新情景,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和欲望。‎ ‎  例1: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八《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一节的课程标准要求以布雷顿森林体系为例,认识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其中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并以此为开端逐步全球扩展。在进行这节课的教学时,恰逢2009年G20金融峰会召开前夕,在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世界经济总体低迷,美元的霸主地位受到了严峻挑战。于是我引用了下面这则新闻:‎ ‎  2009年3月,据香港文汇报25日报道称,G20金融峰会召开在即,美元地位却遭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欧盟、俄罗斯等交替发声,呼吁改革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终结美元独霸的时代。‎ ‎  此新闻马上激起了学生探究美元霸主地位的兴趣,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如中国、欧盟等为什么要呼吁改革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美元如何确立起霸主地位的,又为什么要确立和能确立霸主地位,美元成为世界货币为美国带来什么好处,对资本主义世界乃至全球又有什么影响等等。虽然一节课的时间不可能完全解决同学们提出这些问题,但收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良好效果,引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 ‎  例2:在进行必修三专题一《汉代儒学》一节的教学时,涉及到一个主要人物就是董仲舒,他的故里就是衡水。运用学生的情感资源,可以确立教学的起点。[3]为了利用好同学们心中的“乡土”‎ 情节,在上课伊始我就对同学们说,这节课我们将一起走近位历史上有名一位衡水老乡——董仲舒。这时有一位同学兴奋地叫嚷道:“对对对,他是我们县的,三年不窥园说的就是他。”随即我请这位同学讲了“三年不窥园”的由来,以激励大家勤奋学习。紧接着,我又给大家播放下面的新闻信息:‎ ‎  2009年11月7日,纪念董仲舒诞辰2200年暨董仲舒思想国际研讨会在衡水市召开。来自国内外的百名儒学研究专家、知名学者和董子后裔代表参加会议,并围绕董仲舒儒学观点、思想系统、历史贡献及现实意义等展开研讨交流。‎ ‎  新闻读罢,我马上发问,为什么这么多儒学研究者不远千里来衡水参加纪念和研讨活动?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因为董仲舒是一代儒学大家,他发展了儒学。”下面让我们一起探究这位已故去两千多年“老乡”是如何应时势发展了儒学,他的思想又对汉代乃至后世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以此顺利导入本节的内容。‎ ‎  二、利用现实信息,丰富教学内容和过程,增广见闻,开阔视野。‎ ‎  例1:在进行必修三专题五《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的教学时,讲到文革后恢复高考,我展出了一张河南省1977年高考语文课试卷的翻拍照片以及09年现身重庆市的首套1977年高考完整资料,使学生通过实物照片对1977年的高考有了更直观、形象的认识,也通过学生阅读当年考生语文试卷的答题内容,可分析出当时考生仍然有文革思想的因子存在,进而体会77年时人们的社会思想心理。另外通过与现今高考语文试卷试题作对比,感受教育的进步。‎ ‎  例2:在必修三专题五《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内容中,提到了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我又搜寻最新的相关信息进行补充:‎ ‎  1974年,湖南开始试种杂交水稻,亩产超过650公斤。而最近(2010年10月)据湖南省省科技厅、农业厅传出喜讯称,由袁隆平培育的超级杂交水稻攻关试验亩产872公斤。‎ ‎  另外,在讲到1983年我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向量运算一亿次的“银河”巨型计算机系统时,我展示了当前我国巨型计算机研制情况的新闻报道。‎ ‎  2009年10月,国防科技大学成功研制出的峰值性能为每秒1206万亿次的“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能够研制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的国家。‎ ‎  当同学们看到以上信息时,惊叹不已。通过对比,不仅充分体现了新时期农业科技和计算机水平取得的巨大成绩,也增广了学生见闻,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同时,我还不失时机的鼓励大家不断拼搏进取,为祖国强盛增添新的光辉。‎ ‎  三、利用现实信息,培养学生理性爱国精神,造就现代合格公民。‎ ‎  在必修一专题二《伟大的抗日战争》一节的教学中,我首先播放了配有背景音乐的十几张日军侵华暴行的照片。看完图片后,学生的言语和表情中透露出无比的愤怒,教室里的气氛浓重肃杀。我对大家说,当今仍有一些日本人矢口否认当年的南京大屠杀,说是中国人的渲染。然而,从日本国内提供的证据都已经清楚地表明,南京大屠杀是不容否认的。我们一起看看下面这篇新闻报道:‎ ‎  2009年9月,据日本《朝日新闻》14日报道,日本民间收藏的一张记录南京大屠杀日军活埋中国军民的照片被证实与在中国广为流传的一张照片是在不同角度拍摄的同一场景,从而推翻了日本某些人声称的中方照片为合成照片的说法。‎ ‎  阅读完后,我慷慨激昂地说:“日本应该正视历史,承担历史责任,而不是歪曲历史、否认历史。”这时我明显地感觉到同学们都对日本侵华时犯下的滔天罪行和一些日本人顽固地拒绝认罪和狡辩的态度气愤不已,强烈的爱国情怀在炽烈燃烧。但是我心里也清楚,爱国不是要延续历史的民族仇恨,煽动反日情绪,而是要培养学生理性的爱国意识和民族意识。正如丰子义教授所言:“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必须冲破狭隘的民族视野。一个国家要想实现快速而健康的发展,不能游离于世界之外,必须适应全球化的潮流。”况且,由于中国与日本这一地缘关系的客观存在,决定了中国不可能像古代孟母那样 “‎ 择邻而居”。因此,应在坚持正义和国家主权的前提下,正确看待中日关系,以促进两国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于是,我接着补充说明并非所有的日本人都不能正视这段侵略历史,并提供了下面这则新闻以资佐证。‎ ‎  2008年7月7日13点多,卢沟桥头近20名妇女在击鼓唱歌。其中一位年纪较大的妇女向大家解释,她们来自日本,用中文歌唱,为日本人伤害了中国人道歉。仔细听,歌词就写在地上摆着的纸上,被谱上了曲,她们和着音乐边唱边跳。歌唱完毕,几位妇人站成一排,集体下跪,向路过的行人谢罪,并打出“感谢您们培养日本的孩子”、“祝您平安”等标语。‎ ‎  上述信息中蕴含着的一种无国界的人文精神,无声地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同学们又稍感安慰,略带冷静地思考着。‎ ‎  培养学生理性的爱国意识和人文素养,是历史教学的主旨之一,通过以上现实信息的利用,对这两个方面的实现应该能有些裨益。‎ ‎  四、利用现实信息,培养历史思辨能力,全面、深入分析问题。‎ ‎  培养历史思辨能力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历史教学的真正魅力。[5]学生运用历史的思辨思维和眼光看待历史和现实,不会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他们不单可以看到“森林”,甚至能看穿“森林”。‎ ‎  在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的教学任务完成时,我对大家说,通过这一册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古今中外一些重大的改革,这些改革无论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都给我们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教训。借古鉴今是历史学的重要功能之一。胡锦涛总书记也曾说:“浩瀚而宝贵的历史知识既是人类总结昨天的记录,又是人类把握今天、创造明天的向导。”当前,十七届五中全会刚刚闭幕,(播放以下新闻信息)‎ ‎  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 ‎  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的知识,从历史的角度,为我国要进行的全面改革建言献策。同学们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后,踊跃发言,角度各异。简要总结如下:‎ ‎  1、应充分考虑阻碍力量和既得利益集团,尽量减小和分化阻力。宋代王安石变法和戊戌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强大的保守力量的阻挠。‎ ‎  2、应循序渐进,按部就班,切合实际。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太过猛进,操之过急,且在某种意义上讲,不符合当时中国实际。‎ ‎  3、应最大程度的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增强支持变法的社会力量,以保证变法的顺利进行。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 ‎  4、应真正行之于法。综观各国成功的变法,都是通过颁布法令,并真正依法办事而成功。‎ ‎  5、应有改革决心坚定且力量强大的领导核心。只有这样,才能领导改革取得成功。比如日本的明治维新。‎ ‎  6、应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尽管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变法或改革未必成功,但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改革注定会失败。‎ ‎  7、应在实施过程中讲究灵活的策略性。比如魏孝文帝改革和梭伦改革。‎ ‎  ……‎ ‎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虽然学生在内容阐释方面不是特别完全明了,但能够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历史思维,全面分析历史和现实问题,从而正确看待社会现实甚或服务于社会现实。‎ ‎  综上所述,在历史教学中,充分利用好现实信息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历史的时代感,并最终有利于历史教学三维目标的实现和人文教育、公民教育功能的达成。何乐而不为呢?当然,如何将现实资源在课堂中运用自如并切实可行,使历史教育妙趣横生、发人深思,还需要进一步的摸索实践。‎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