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心得)之高中教师应如何更好地适应新课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其他(心得)之高中教师应如何更好地适应新课标

其他论文之高中教师应如何更好地适应新课标 ‎ ‎  朱海连 ‎  2008年夏天,赣鄱大地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开始了新一轮的课程教学改革。宜春一中紧跟时代的步伐,也在全校开始了轰轰烈烈的高中新课程改革。我正好是第一批接受新课程理念洗礼的老师,率先接受了新课改的通盆培训和专业知识培训,也聆听过专家的指点和报告,思想上有了充分的认识和准备。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开展新课程教学的许多方面都需要教师自身实现一定的转变。‎ ‎  一、教学观念的转变 ‎  著名教改实践家李元昌曾说过:“教学方法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教育观念的转变,因为有怎样的教育观念,才会有这种观念下的教学方法。”‎ ‎ 如传统的生物课教学:教学形式大多采用教师讲,学生记的方法。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常常抱怨一节课要讲这么多内容,时间不够。学生上课听得认真、笔记记得详细,下课合上书本和笔记一点印象也没有了,本来就有点枯燥的政治,更使学生渐渐失去对该学科的兴趣。而有了新课程新理念的指导,教师教学时,注重了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掌握知识;注重了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积极思维,科学设计实验,在实验中获取新知。因此,要适应课程改革,要从传统的教育观念中走出来,向拥有先进教学思想、观念、超前意识的角色转变。有了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观念,才能使自己不断地用新的教育思想、观念、超前意识去分析、透视每一堂课,上好每一堂课;才会不断地学习、获取、接纳新的思想和观点,正确把握教改动向,在课改的海洋里大刀阔斧,勇往直前。‎ ‎  在教学中要实现上述目标势必要求教师的教学理念有较大的转变,应由教师的主体性转变为学生的主体性,变传统的标准模式型教育观为尊重个性发展的教育观;由单纯的教好书转变为教学生好学,变“师道尊严”为师生民主平等的师生观;由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变应试教育观为素质教育观;由以讲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习为主,变传授知识的教学观为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观。‎ ‎  二、教学方法的转变 ‎  传统的教学以讲述法为主,教师的传授水平对学生影响极大。其基本模式就是:复习提问——引入新课——讲授课程——复习归纳——布置作业——‎ 考练结合。学生的参与较少,大多是被动的回答教师的提问,至于探究、验证、小组讨论、合作学习、交流反思、自我评价等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极少采用,大多时间都是由教师唱主角,学生只是配角,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学习方法的获得、知识的达成情况、调查研究等探究能力的提高无从谈起,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教学形式单一、内容枯燥,方法死板,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学生的两极分化,许多学生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教学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  教学目标的多重性、教学系统本身的复杂性、教学客观条件的千差万别和千变万化,使得我们不可能找到适合于一切教学环境,符合每一特定教学情境的教学公式,一种方法的优点,可能恰恰是另一方法的不足所在。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就必须发挥每一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克服其劣势,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与组合,使教法结构协调、合理,各种方法优势互补,长短相济,立体结合。‎ ‎  总之,有效的教学应该是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化与有效组合,应该与特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个性特点以及具体的教学环境相适合。多元的教学目标需要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达成,单一的教学方法是难以与多元教学目标的实现相适应的。我们倡导探究性学习的方法,但如果将探究泛化,将之用于一切教学情境,那是有悖于有效教学的。有效的教学方法还应有学生思维的积极参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论采用什么教学方法,都应该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这种参与应以思维的参与为核心标准。课堂上看似热闹非凡,学生个个参与,而学生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参与,思维活动停留在浅层次上,这样的参与是低效或无效的,这样的课堂教学也不会是有效的。反之,有些课堂学生看似没有太多形式上的参与,但却是积极地在进行深层的思考,有其思维的参与,这样的教学却是高效的。‎ ‎  三、教师角色的转变 ‎  教师一直被认为是知识的传授者,“传道、授业、解惑”被认为是教师的天职。但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知识建构过程,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当的是参与、促进和指导的角色。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教学生学习任何科目,决不是对学生心灵中灌输固定的知识,而是启发学生主动去求取知识与组织知识。教师不能把学生教成一个活的书橱,而是教他如何去思维,教他学习如何像历史学家研究分析史料那样,从求知过程中去组织属于他自己的知识。因此,求知是自主性的活动历程。‎ ‎  在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要从“唱主角”和“一言堂”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服务者或者协调者,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能仍然存在,但不应该是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教师也不应该把自己看作是高高在上的“知识的化身”,教师要组织学生运用教材,引导学生,使学生自己获得学习知识的能力,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要参与,直至成主动学习,充分体会和享受成功的快乐和体验。‎ ‎  作为教师,要想和学生成为朋友,只有从高高在上的指挥者这一角色中走出来,“蹲”‎ 下来和同学们一起做游戏,一起聊天。只有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平等,教师才能站在学生的立场,从学生的角度上去设计教学,做好自己的工作。教师只有把自己当作学生学习的伙伴,才能真正地为学生服务,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同喜同悲,与学生同呼吸共命运。站在合作者的平等地位上,学生才会从教师那里获取平等、主动、参与的意识,获得理解、支持、帮助、鼓励的同时和教师一道走出学习和心灵的“困境”,获取更多的欢乐。‎ ‎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挑战,更是机遇。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新课标,内化新理念,切实、有效地实现三个转变,在教学中要勇于自我反思,探究自己的课堂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在不断尝试反思性教学中,不断地分析误区、克服误区的过程中实现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创新,创建真正有活力的高效生物课堂,为实现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科学素养而努力。‎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