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9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默读训练:现状分析及实施策略
语文论文之默读训练:现状分析及实施策略 作者:磐安县新渥镇中心小学 潘伉伉 【内容摘要】 默读是一种内隐的心智活动,是人们从文本中获取语言信息的主要方法。但在当前的语文课堂中,默读训练却“屡屡缺席”。本文试图从默读训练的现状、形成的原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默读训练的策略,以便有效提高学生的默读能力。 【关键词】默读训练 能力 读思结合 阅读教学是当前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内容。学生的语文能力如何,与其阅读能力密不可分。其中,朗读和默读能力是对一个学生阅读能力判断的重要标准,也是传授知识、促进智力发展、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各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可以看出,课标对于朗读和默读都非常重视。 一、课堂默读训练的现状 在新课程的引领下,课堂阅读教学中的朗读在理论探索和实践操作层面都得到了极大的重视与发展。每每走进课堂,我们总能听到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那默读在平时阅读教学中的现状又如何呢?笔者通过询问小学生、深入课堂调查统计、对中段学生进行默读测试等手段,对默读训练的现状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默读在阅读教学中占的比重过低 在笔者的调查中,90%的二年级学生表示不知道默读是什么,而事实上,二年级下学期的语文书中已经对默读做了要求。中、高段的学生则大都表示接触过默读,但课堂上接触的频率不高,在被问及默读的方法时,75%的学生认为就是“不出声的读”。在对15堂语文课课堂调查的过程中,笔者在默读时间方面做了统计,结果如下:学生默读时间在2分钟以上的仅2节,约占13.33%;默读不足半分钟的有5节,占33.3%;学生没有默读则高达8节,约占总数的53.3%。 2.默读的方法不正确 默读的要求是不动唇、不指读,用眼观文,以心会文。它省去了发音动作,人的视觉接受到文字符号后,就直接传送给大脑进行译码,过程简单,有助于注意力的集中和速度的提高。但在测试中,有35%的中段学生仍存在不出声的动唇读和指读现象,停留在“默朗读”的阶段,影响了默读的速度。 3.“读思”分离,默读效率不高 默读是一种个性化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用心直接交流和思考的一种过程。因此,读思结合是默读区别于朗读的又一优势。测试中,有62%的学生能对读前所提问题做出回答,其中23%能边默读边找出答案,39%则表示是在读完文本后回视文本才找到的。这说明,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没有在默读过程中进行思考。“读思”的严重分离无疑大大影响了默读的效率。 二、默读训练现状的原因分析 重视默读是中华民族惯有的传统。孔子就用“默而志之”来体现默读的重要性。巢宗祺教授也认为“默读比朗读更集中精力思考,过去所言的一边读一边想,主要指的是默读。”默读能让读者与文本进行真诚的交流,使读者更好理解文本内涵,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因此,默读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来说显得格外重要,但长期以来,默读训练被大多数语文教师所忽视。出现上述的问题,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教师对“读”的理解的偏差 新课程主张重视学生阅读能力培养,以读代讲,以读促思,以读促悟。但大多数语文教师都片面地将“读”理解成了“朗读”,认为朗读在课文理解、语感培养、情操陶冶等方面都可以替代默读教学。于是,不少教师片面追求“书声朗朗”的教学效果,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课堂上“此时无声胜有声”的默读环节,甚至把默读排除到课堂阅读教学之外。 2.默读训练操作难度高 朗读是“口耳之学”,好坏很容易分辨,教师指导起来也相对容易。默读是一种“无声运动” ,只能凭借学生的微妙的神情来窥得一鳞半爪,较难把握分寸,教师很难对课堂中的每个学生都做出判断和指导。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不少教师对默读教学基本内容和实施策略缺乏系统的了解。 三、阅读教学中默读的训练策略 1.增强练习力度,养成良好习惯。 默读的基本方法和习惯有:动眼不动嘴,边想边读,边读边画。这些要求并不是学生一开始接触默读就能掌握的。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多进行默读的训练和方法的指导。在每次训练时,教师应首先让学生明确默读的要求,告知默读的方法,在学生默读的过程中,耐心地观察学生的表情,一旦发现学生动嘴读、发出声音或指读时,就立刻提醒。教师要特别留意默读认真的孩子,抓住契机,给予肯定,发挥其榜样作用,促使其他学生取得进步。当然,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教师在此训练过程中应有足够的耐心和恒心,以确保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默读习惯。 2.合理设计练习,训练默读速度。 在学生最开始学习默读时,并不能很快进入状态,所以就得通过合理地设计相应的练习,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会默读,提高默读效率。在阅读过程中,对于简单的句子学生自己读,自己便能领会,但对于较复杂的句子,学生只能读给自己听,却领会不了其中的意思。而一旦家长或老师读给学生听,孩子却能听懂。这是因为听觉神经中枢比视觉神经中枢具备更强的识别词语和短语的能力。 所以我在默读训练时设计了以下练习: (1)划分词和短语单位的默读训练。 在二年级下学期开始训练学生将一句话划分成几个词或短语。 如:卡罗尔︱终于︱有了︱一只︱她自己的︱小猫。(二下《卡罗尔和她的小猫》) 又如: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二下《邮票齿孔的故事》) 这样的训练可以让学生尽快摆脱一字一字认读的初级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识别词语和短语的能力。 (2)抓句子主干和关键词的默读训练。 学会抓句子的主干和关键词能让学生在默读过程中,迅速将长句短化,帮助学生在众多的语词中识别出重要的信息,提高默读效率。 如: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小燕子。(三下《燕子专列》) 主干:居民们寻找小燕子。 如: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三下《女娲补天》) 关键词:几天几夜 缺少 纯青石 (3)段篇默读训练 在学生熟练地掌握了对单个句子的默读方法后,就要马上进行段篇的默读训练。在此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不出声、不指读”,但允许划读,以提高默读的速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且会在文字密集的段落跳读,划读可以集中学生的目光,让它跟着笔尖走,划得快,跟得快。 除了划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默读速度外,教师还可在每次布置默读任务时,都明确地提出时间限定,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在学生完成默读后,比一比,在相同的时间内哪些学生读的遍数多,同时完成任务的效果更好。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以激励学生提高默读速度。 3.培养问题意识,促进读思结合。 由于教师在默读训练时会对默读的速度有所要求,所以学生在读书时,不可能一字一句仔细地读,这种跳跃式的读,可能会使学生抓不住重点,以致“丢了西瓜,捡了芝麻”,使得学生在默读后毫无收获,品味不出文字的滋味。默读追求速度,更推崇“精思”,古语云:“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默读不但要“不出声,不指读”,而且要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做到读思结合。因此,教师必须在默读训练中,给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或问题,让学生拿起笔,边思边想,对有所触动和感悟的做必要的圈点。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 ,教师应要求读懂的写心得,读不懂的写疑惑,默读虽然无声,但反馈时一定要有笔记有心得。默读过后,要及时对默读的内容进行反馈,加强对默读效果的检测和评议。同时,在课堂中,教师也应给学生相对充裕的时间思考问题,不要期望一提出问题,学生就能马上回答,或者一有问题就使用小组合作。在学生没有经过独立、深入思考的情况下,是很难产生独特的思想的。 笔者在二下《卡罗尔和她的小猫》中是这样做的: 师: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默读时要求不出声,不指读;用眼看,用心悟。读完后说说你的初步感受。 (学生自主默读课文。教师边巡视,边对个别学生指导,三分钟后交流。) 生1:卡罗尔家的小猫真有趣! 生2:广告的作用真大。 生3:我最喜欢伯洛,它真可爱! 生4:卡罗尔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孩子! (教师对学生的初步感受给予适当的肯定和赞扬) 师:从刚才大家的回答中,老师能看出同学们对课文的喜欢。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哪些地方写得很有趣。这次默读要有一定的跳跃性和选择性,在有感受的地方停下来,动笔做上记号,写下即时的感受。(思考五分钟) 师:将刚才你的所思所想与小组内的同伴相互交流,五分钟后派代表发言。 生1:我觉得丁丁冬冬响成一片很有趣,因为这样,家里肯定特别热闹。 (第10段:晚上,家里可不得了了,小猫在钢琴上跳来跳去,丁丁冬冬响成一片。小猫钻进抽屉里、橱柜里。有人从门外进来,门后会突然扑出一只小猫,吓人一大跳。) 师:为什么你觉得这个地方写得最有趣呢? 生1:小猫在钢琴上跳来跳去,发出丁丁冬冬的声音,像是一个钢琴家,多么有趣啊! (有另一学生举手,跃跃欲试。) 师:你来说说有趣的原因吧? 生2:小猫还钻进抽屉和橱柜,很可爱! 师:除了这几种,你还能想出小猫会怎样调皮吗? 生3:会钻进被窝里。 生4:说不定还会跳到卡罗尔的帽子里,把帽子当成自己的小窝呢! 师:你的想象力真丰富。小猫有那么多可爱的形态,谁能用一组关联词将他们连接起来吗? 生5:用“有的……有的……还有的……” 师:真棒。 …… 该课文叙述清晰明了,情节曲折、有趣,对小学生的吸引力很大。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笔者没有进行烦琐的分析,而是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默读静思。教学过程着眼于学生自身的个性解读,使学生很快进入了“自求得之”的“忘师”境界。再加上教师适当的指导,学生很快就抓住了课文的重点,不仅把课文的趣味之处都一一找出了,还感受到了人与动物友好相处的快乐。 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教师、文本之间进行有效对话,就得合理地利用朗读和默读。课堂上,我们需要富有感情的朗读,也需要给个体安静品位和思考的空间。苏霍姆林斯基说道:“教室里一片寂静,学生都在聚精会神地思考,这将是课堂最真最美的时刻。”让默读更多更好地走进课堂,让默读成为学生与文本沟通的桥梁,让默读实现学生个性化阅读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引向浩如烟海的墨香世界,才能保证足够的阅读量,语文素养的提高才能真正变成现实。 参考文献: [1]柯念忠不要忽视了默读的价值[EB/OL]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