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9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其他(心得)之中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
其他论文之中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 【摘要】:本文分析我国新时期中学生思想品德状况;介绍了情感陶冶法,实践锻炼法来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关键词】:教育学校情感陶冶实践锻炼 在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强调指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央从推进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对于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宏伟目标,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因而,对加强新时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特别是加强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探究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新时期中学生思想道德状况 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关系到革命前辈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的大问题。如今,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给新时期中学生的成长环境带来了深刻的变化。总的来看,我国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是好的。热爱祖国、积极向上、团结友爱、文明礼貌是当代中国中学生精神世界的主流。但是,我们还应该清醒地看到新时期未成年思想道德状况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有些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不浓厚,缺乏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相当一部分中学生法制观念淡薄,缺乏防患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根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一项统计表明,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已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在一部分中学生当中不同程度的滋生;绝大部分学生动手能力差,依赖性强,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少数中学生心理素质差,一遇到挫折就委靡不振……如此种种问题,与我们所处的社会和时代格格不入,非常不协调,着实令人担忧。以上存在问题,追根溯源,总的来说,是由于目前三个方面:即家庭、学校、社会在教育子女、学生、青少年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育环境等各方面还存在种种弊端和误区造成的。 如何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我经过多年教育工作,摸索总结了一些初浅的经验。 现代唯物主义心理学认为,品德包含四种心理成分,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简称知,情,意,行)。同时品德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能自发形成,它是在社会舆论的熏陶下,在家庭影响与学校有目的,有计划地教育下逐步形成的。因此,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就是要通过一定的,有效的方式方法促进其道德认识的形成,激发其健康向上的道德情感,培养其坚定不移的道德意志,训练并内化其道德行为。因此,在实施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必须在品德教育的规律的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 情感陶冶法 积极的情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构成良好品德的重要因素。因此,创设富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教育情景,使学生在特设的道德情景中受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陶冶情操,修养品德,既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品德培养的有效方法。学生学习和活动所处的主要是在学校和班级中,其道德认识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学校和班级的环境中形成的。因此,校风和班风是一个特定而典型的道德环境,对学生是一种异常活跃的教育因素,它对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情操,行为习惯等,多会产生直接而巨大的影响。“感人心者,莫先于情”。情是打开心扉的钥匙,是沟通心灵的桥梁。当学生被教学内容和教师丰富的思想感情的美所吸引时,就会情不自禁地进入美的境界中去,体验着美的情趣,不知不觉的受到高尚的、健康的思想情感的熏陶和感染。因此教学中应创设一个情感氛围,使师生在情感交融的基础上达到思想交流和心灵沟通,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从而主动地乐于接受教育。只有教师富有情感,以理动情,以情助理,以情达理,才能激起学生追求真理的渴望,使学生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和精神鼓舞,对所学的基本理论观点,铭记难忘。例如:我在讲授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内容的教学中,就选用了全校师生踊跃为患白血病的王薇同学捐款献爱心的案例。在备课时把自己对广大师生的这种“仁者爱人” 的敬佩之情融进教案之中,从这一点出发,来分析案例材料,组织教学过程,把这种世界充满爱的美充分渗透到教案的准备之中去,加以挖掘。在案例教学引进的时候,教师 还必须站在审美教学修养的高度,注入情感因素,只有当学生的情感与教师产生共鸣之时,他们才会自然而然的深入到案例之中去,饶有兴趣的发掘案例中隐含的道理,去体会这种发掘过程中所固有的学习乐趣,在这样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的基础上,来展开案例讨论。我校同学们为王薇同学捐款献爱心的案例,就向我们传递了这样的一些信息:公民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有处理其财产的权利,即公民决定其财产的命运的权利。而把自己的合法财产捐献给社会中遇到困难的人们,让他们渡过难关,感受人世间的温暖,这是公民行使财产处分权中的高层次选择,这与公民的综合素质有很大的关系,并且,这种活动所有的同学都参加过。这时,我们要特别重视这样一个问题:信息并不是僵死的物品,它往往存在于人们的偏好之中。只有当学生在情感上与信息偏好产生共鸣的时候,才能发现他们,并作为自己的思维材料。因此,在案例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讲解动情,表达抒情,把学生的情感因素调动起来,把学生的情感与案例的内容和谐的融合在一起,师生共同达到一个审美的层次,彼此沟通,有效的保证教学效果。案例总结的任务是从案例讨论中引申出一定的结论,从而帮助学生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此任务可让学生自己完成,也可以由教师总结完成。但是不管采取何种方式完成,有一点是明显的,如果只有几条干巴巴的结论,肯定不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就是死记硬背下来,过时刃;忘。而充满情感的演绎案例所揭示的理论使他们更深刻的去思考、去领悟其中的道理。例如:前面所讲的同学们捐款献爱心的案例。经过案例分析后如果再结合校报上同学们为王薇同学写的文章总结效果会更好,因为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激发时,习飞巳积极的思考,并加以记忆。因此,在总结过程中,教师应充满激情的告诉学生:赠人玫瑰,手也留香,充分行使公民合法财产的处分权,如果上升到情感的层次会更加显示出它的光彩,让我们用真挚的爱心去温暖那些伤痛的心,用友情的双手托起一片纯洁的蓝天。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如此案例总结,激人振奋,发人深省,从简单的传授知识上升为道德情感教育,对学生产生巨大而无形的“渗透性”影响,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它的熏陶,感染和同化,引起情感的共鸣,不由自主地接受它的“指令”,从而达到“修身养性,壮情炼志”的目的。在这种良好的道德情景的陶冶下,可以使学生具有明确的是非标准,对来自各方面的影响,能明辨是非美丑和善恶荣辱;同时,这种良好的道德情景中有健康而公正的集体舆论,对每个学生具有某种威慑作用。在这种健康舆论的陶冶下,可以使学生的道德行为不断扩展与发扬光大,使错误的道德行为受到谴责,抑制甚至消除。 实践锻炼法 学生品德的养成,无论是道德认识的提高,道德情感的激发,道德意志的锻炼,还是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和道德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各种实践活动。学生的优良品德不仅要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形成,也要在不断丰富和深化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完善和提高。同时由于学生活泼好动,精力充沛,积极好学,求知欲和上进心强,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各种实践活动恰恰特别符合他们的兴趣爱好,能满足他们的多种需要。我在实践中也大量地采取各种实践锻炼方式,创设各种情景,在课堂上让学生对特定事情采取他们所认为有效且符合道德规范的措施,然后以探讨的方式附于集体讨论法,最终得出一定的道德评价。如在讲授《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内容时,结合社会中一些人爱慕虚荣,不从自己家庭收入实际出发,超前消费,盲目贷款消费,结果负债累累的案例,让学生讨论,进而得出人们的消费应与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注意适度消费。然后进一步抛出疑问“适度消费与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矛盾吗?”,经过讨论,学生得出二者并不矛盾,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作为一种精神,其实质是提倡充分提高消费资料的利用效率,不要浪费资源,而不是抑制消费。贷款消费能使人们手中有限的钱得到充分利用,更好地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因此,提倡贷款消费与提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并不矛盾。在讲授经济全球化的生产全球化表现时,结合“空中客车” 宽体客机,是由欧洲许多国家联合生产的,注意引导学生树立团队协作意识,与人合作,互利共赢。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也要求我们树立开放包容的心态。除此以外,学校还组织丰富多彩的各种课外活动,如研究性学习课,让学生自由搭配组成调查小组,就感兴趣的课题进行调查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要注意团队合作,热情主动与人交流,要有集体荣誉感,时刻关注社会的发展,而不是自我封闭,学会辨证思维,看清社会的主流。此外,学雷锋做好事等社会实践活动,甚至家庭日常生活等实践活动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好机会。班上许多有惰性的学生不象以前那么对班级卫生状况漠不关心了,劳动纪律明显增强了:有的学生本来我行我素,不把班级纪律当回事,现在变得越来越有集体荣誉感了。可见,各种实践活动既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有效方法,也是矫正不良品德的一条捷径。 学生良好的品德形成和培养是一个外在教育的内化过程,是培养和发展其知,情,意,行的复杂系统工程。学生思想品德培养方法丰富多彩,实践证明,只要是符合中学生实际心理,按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实施的方法和途径就是行之有效的。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