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心得)之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数学论文之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如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问题等。本人根据平时的教学实践、研究活动,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与同行共同探讨。‎ ‎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 ‎   (一)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没有实质性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    曾经听过一节“找规律”‎ 的小组合作学习课,练习时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一道开放性的习题:每个小组发很多张空白图案的卡片,让每个学生发挥想象力,涂出有规律的美丽图案(教师也没提出明确的要求)。但小组间的交流很少,基本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没有真正的讨论和合作,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其学习效果不能代表小组水平。这种教学现象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的一个直接原因是:低年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差,还没有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又没有及时提醒和指导每个组的学生进行相互讨论和交流。但是主要原因是,这种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合作学习不仅仅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提出一些要求就让学生展开学习,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要关注很多深层次的问题。有的教师不管课堂教学实际需要不需要,照搬他人的做法,为合作学习而合作学习。课堂上我们时常可以看到教师让学生合作学习时有的学生对此置之不理,有的学生仍然做自己的事,有的几个人在一起随便说两句就算“大功告成”,还有的学生虽然几个人在一起,但说的却是与学习无关的事。当老师叫合作学习小组代表发言时往往都是自己的一家之言,小组的其他组员对此无动于衷。这种所谓的合作学习,不可能改善学生的学习。(二)课堂上合作学习的安排不合理,缺乏有效的指导方法合作学习不是在什么情况下都需要,而是要讲究一定的契机。现在的课堂上有一个怪现象,我们可以看见教师动不动就让学生合作学习,把合作学习当作灵丹妙药,包治学习上的百病。这里有两种做法是不可取的,一是有些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教师设计的问题也不错,而且看似很热闹,可是学生刚刚学习才1分钟、2分钟,有的还刚投入,有的还在“尝试错误”,教师就给“停”了,这是一种“假讨论”;二是教师不能很好的调控讨论过程,让学生漫无边际的说下去,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这是一种为了“讨论”而损害教学目标达成的举动。这种做法都与新课程倡导的合作学习理念相违背。究其原因,教师对合作学习的理解还有失偏颇,在具体的教学中又安排不合理以及缺乏有效的指导方法,所以无法主导和引领学生的合作学习活动。‎ ‎    (三)学生合作不够主动,参与学习不均衡 ‎   ‎ ‎ 小组合作学习,学生间应形成良好的自主、互动的关系。但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这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如:一位教师在上“长方体的体积”这一课时,设计了小组合作学习——发现、推导长方体体积公式。每个学生自己有多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但实际操作时不够用,要求学生4人一组学习,按照要求合作完成老师提出的学习要求。请同学们长里边摆5个、宽里边摆4个、高里边摆3个小正方体,看看你们用了几个体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的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大,并记录好。但就在活动的时候,有些组的同学自己忙自己的,有的不把自己的学具拿出来一起操作,有的无所事事,甚至有个别还会捣乱。在探讨总结规律时,多数同学很投入的思考和讨论,少数同学还在继续弄学具或是开小差,学习效果不是意想中的好。虽然,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从这个教例中可以看出,有的学生没有积极参与。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比较多,往往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而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的收益较少。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是教师的课堂组织和行为主导不能到位,所以在小组活动容易出现放任自流的现象和学生乘机开小差等问题。‎ ‎    (四)勤于教学形式的模仿,怠于课程内容的理解 ‎    教师对教材重点内容编排意图的理解和设计是影响合作学习非常重要的因素。曾经听过一节“100以内数的认识”‎ 的课,按照教材的编排意图,数100根小棒,要一根一根地数,数出10根捆成一捆,数出10捆。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应该多交流,说一说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理解为什么把10根捆成一捆。让学生在合作交流过程中感知100的大小,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数100以内的数;体会数数的根据是十进制计数法,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但是,教师在教学时,学生6个人一组合作数出100根小棒后,成员间没有什么交流,然后让每个小组的代表汇报自己小组数了多少根小棒,是怎么数的。学生花了很多时间汇报自己是1根1根地数、2根2根地数、5根5根地数……然后教师发现时间不够了,就匆忙结束合作学习,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实际上这是教师没有完全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和重点,没有向学生说清楚合作的要求和目的,学生没有体会数数的根据是十进制计数法,即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显然,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最大的毛病还是在“方法”上“讨经验”,没有在课程内容的完善与创新上做更多的工作。教师对教材重点内容编排意图的理解都成问题的话,那么合作学习不会取得好的结果。‎ ‎        二、解决上述问题的策略 ‎    对于大部分数学教师来说,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新事物,所以,我们要研究怎样通过理论学习和教学研究去解决上述问题,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应有的作用。 ‎ ‎    (一)优化组合,增强合作信心 ‎    学习小组,最好按照异质分组,即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可以采取轮换制,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 ‎    各组间力求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地展开小组竞赛。小组中的成员要相互友爱、坦诚相见、民主平等,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和互相关爱的真挚情感,增强自信心。‎ ‎    (二)选择好可供学生合作学习的问题和切入点 ‎ ‎   ‎ ‎ 一项需要分工且需要大家共同完成的任务是促成合作行为的最基本条件。教师选择好合作学习的问题和切入点是有效开展合作学习的关键。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并通过创设情境,提出有趣、富有挑战的问题,或开放性的问题,很好地激发学习积极性。合作学习的设计要考虑这样一些问题: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而且,教师要尽量设计一些一个人学习有困难,只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才能完成的内容,让学生合作。另外,还要探究恰当的合作时机,如当学生独立思考出现困难时,当学生仅靠个人的思考不全面时,宜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一位教师在执教《数据的搜集与整理》中,大胆地让学生提出合作的任务,取得了很好地效果。首先这位老师先让学生各自看录像统计进校门的男女学生人数,结果学生统计的结果五花八门。面对这个问题,老师问学生用什么办法才能够达到最好的统计效果?有学生说多看几次,老师说统计录像可以,但是如果我们统计生活中的事物往往就不能重复,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呢?这时许多学生几乎同时说用分工合作的办法,小组内一个人数男生,一个人数女生,一个人记录,这样就不容易出错了。结果,在此基础上大部分合作小组的统计结果几乎没有什么误差了。这位老师并没有一开始就让学生分小组统计,而是让学生在发生困难时自己提出合作任务,结果调动了学生积极性,配合默契,产生了很好的合作效果。‎ ‎   (三)学会表达和倾听是有效合作的前提 ‎    数学中的合作学习,更多需要合作者之间的表达与倾听,两者是一种双向互动的活动,只有表达或只有倾听都不可能构成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低年级的孩子常有急于表达而顾不上倾听的现象。针对这一情况教师除指导好孩子们有序、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外,还要求他们必须认真倾听别人的表达。让孩子们听其他合作者发表意见时不打岔、不插嘴、听清说什么 ?哪里说得好?还有哪里不足?我该怎么说?这一做法使孩子们的说在听的基础上,使说的起点更高,表达得更好,双方达成了有效的合作。‎ ‎   (四)学会互助和支持是有效合作的关键 ‎ ‎    学生同伴间的学习互助、支持很重要。教学实践证明,来自同伴间的帮助远比教师的帮助效果好。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有些问题是学生不善合作,不知道怎样合作造成的,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更缺乏从事合作学习所必需的有效技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逐渐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具体而言,要重视这样几个方面的问题:1、认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教师要使学生逐步体验到通过合作学习可以解决很多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合作学习可以提高每个人的能力,使大家友好相处,从而对合作学习产生认同感。2、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发现问题及时指点。3、学会讨论问题。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可能有不一致之处,这就需要讨论,攻克难点,形成解决方案。教师要在关键处予以指导,让学生逐渐学会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通过组内交流让学生更多地参与;通过组内启发,将个人独立思考转化为全组共同认识;通过组内帮助,提高学习的正确率;通过组内合作,学生养成更多的合作精神,提高小组的学习效率。如在教“三角形面积”时,我是这样设计:“准备四组不同的三角形,每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拼一拼,看一看发现了什么?怎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在实际操作中思考、摸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经过这样的探索后,同学们纷纷举手说:“老师,我们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正方形、长方形等。”于是,我让举手的同学都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同学们都能较好地解决以上两个问题,顺利地推出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但对于后进生来说,要他们自己解决这两个问题困难较大,因此,我问道:你们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这时有的学生发问:“老师,为什么要除以2”,我就鼓励他们说:“这个问题提得好,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这样使学生以后敢于大胆质疑,有利于发挥小组的合作学习的精神,共同探讨所遇到的问题。‎ ‎    (五)让合作小组参与课前预习 ‎    预习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课堂效果,而预习是否主动也影响预习的质量。但是一些同学缺乏预习的目的性和自觉性,无视预习,到课堂上疑点重重,感到吃力。一年来我让合作小组积极参与课前预习,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调动了学生预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工程问题”前,我先布置学生预习,并试做几道题,发现疑难问题可在小组里讨论解决。有时鉴于小学生思考时易出现随意性,预习前,根据教材特点设计一些思考题,独立思考后,再拿到小组里交流解决,比一比,哪组同学学得好,谁是小组中表现最棒的人。学生为了表现自己,认真地进行预习,这样在教学中,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    以上只是本人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方式的初步实践和探索。如何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大功效,还得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