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实施全过程评价,扎实推进计算教学
数学论文之实施全过程评价,扎实推进计算教学 实施全过程评价,扎实推进计算教学 鄞州区邱隘实验小学 鲁瑞勇 315101 一、新旧教材的对比。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计算能力是一个人的基本数学素养。计算的正确性与熟练程度是计算教学的重中之重。现行《课程标准》对于计算的要求较之《大纲》要求而言作了一些修改: 1、关于算理和算法的要求:《大纲》对于计算方法的要求非常明确,通常某种计算的计算方法是确定的,由教材编写者确定某一指定的计算方法,教师和学生都必须按照教材指定的计算方法进行教学。计算方法的掌握主要依靠反复操练达成的。相对而言,对于算理的教学比较忽视。现行的《课程标准》强化了算理的理解,同时掌握计算方法,但对于计算方法不再做同一定向,教材鼓励学生创造性的计算,呈现多种计算方法供学生选择。 2、在计算的速度和难度上,《标准》作了适当的降低,同时强化了口算、心算和估算的能力。尤其是估算这一块,过去的教材中很少有明确的估算教学内容,为了强调计算的正确性和结果的唯一性,过去的教材对于估算作了淡化处理。而在现实生活中估算恰恰是最实用的计算能力。《标准》基于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服务于生活的理念。在教材中强化了估算教学,注重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3、在运算顺序的教学上,《大纲》对于计算顺序的教学通常是指令性,明确规定该怎么样。《标准》则注重学生的理解,通过具体素材呈现问题情境,在解决具体问题中,让学生理解计算顺序,引入计算符号。 二、新课程下计算教学的实施。 1、关注算理,优化算法 从上述比较中,我们不难发现,新课程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更加关注选择自己理解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其基础是更加关注算理的理解。然而,在具体的教学中,新老教师都会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课堂上热热闹闹,课后作业稀稀拉拉。造成这一怪现象的原因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片面关注算法多样化,课堂上各种各样的算法精彩纷呈,是我们很多教师所渴求的,以为算法越多样,课堂教学就越成功。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我们的教师一个劲地鼓励学生想出不同的算法,对于学生各自的算法缺少必要的分析与引导,以至于一些怪异的算法、繁杂的算法都在学生“绞尽脑汁”下出现了;有些算法甚至是不科学的抑或不正确的。我们的教师只要学生的答案正确,不论其过程怎样都把它称之为一种算法。 这样的课堂其实是最糟糕的课堂。不少简单且行之有效的算法被学生误认为缺少“想法” ,不少原本理解的且是科学的算法上课后却被搞糊涂了。那些怪异的算法不理解,我们的教师一步一步循循善诱,那些本应让学生掌握的,我们的教师却视而不见,大概以为这些简单的算法人人都会,实则不然。小学生的思维是感性的、跳跃的,他们对事物的好奇心强,喜欢猜想,而对于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又无法把握;他们渴望长者和同伴给予肯定或否定。教学中,由于一味地追求多样化,把一些应该掌握的算法简单地认为是人人都懂的而作淡化处理,这样一来就造成了本末倒置。使得许多学生对于科学算法把握不准,以致出现了一部分学生越学越糊涂,越学越恐惧的现象。 我们认为算法多样化固然重要,它有利于学生的发散思维,有利于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但算法多样化并不是我们教学的目的,我们教学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科学的数学。算法多样化并不是可以强求的,它是在学生已有基础上进行的拓展与发散。即当学生在理解了某一算法后,还有自己的算法时,提出来供同伴学习。教材中的算法并不要求每一个学生都掌握每一种算法,甚至不要求某些特别有水平的学生掌握所有的算法,只要求个人选择各自喜欢的算法。在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还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普遍掌握优化的算法。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优化的算法是数学科学体系中的一个个节点,整个数学体系都是建立在这些节点之上的,这也是我们过去的教材之所以规定某些算法,而把其他的算法排除在外的根源所在。其实两套教材本无是非优劣之分,只是由于各自所代表的时代不同而已。在我们国家建国之初,各方面的建设人才紧缺,急需一大批建设人才,这时培养一批专业人才成为教学的核心。当我们国家进入新时期,需要全民素质的全面提升,这时我们的教育的重点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需要提升全民族的素质,而非仅仅是某些人的素质。正是顺应这一潮流,国家适时出台了新课程。就数学学科而言,新旧课程其学科体系是同一的,因此,我们最终要培养的目标也是同一的,只是增加了人的能动性而已,即在教学过程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成长。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我们在关注算理、鼓励算法多样的同时,应当引导学生走向算法的最优化,这也是数学科学所赋予的。 2、口算、笔算、估算三算结合。 对于那些简单的计算题,我们要做到口算、笔算、估算三算结合,强化计算习惯的养成。 小学低年级时,要求学生建立良好的口算习惯。一般地,《口算天天练》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必读的教材,《口算天天练》的使用上,可遵循读、写、听等多重练习,首先是熟读,一般可采用前、中、后三读法,即每天读三页,这样每一页都能保证读到三遍。接着是写,当学生读到相当熟练程度时,家长可组织学生进行第一次口算测试,这次口算测试,采用纸条,即让纸条靠着口算题,把口算答案写在纸条上,待学生完成后,家长进行批改,并标上时间。教师在大多数学生基本过关时,组织集体比赛。最后是听,在完成比赛之后,对口算题随时进行回馈,即把以前的口算题目作为听算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竖式计算开始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养成列竖式计算的习惯。虽然刚开始时的竖式计算比较简单,学生口算也能解决,但竖式计算作为今后更大数目的计算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同时对于十进制数的教学也是一个重要的基础。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竖式计算习惯的养成。二上年级作为竖式计算的起始年级,我们尤其要重视学生竖式计算的规范教育和勤列竖式的习惯养成教育。勤列竖式的习惯养成可以采用以下方法:遇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等计算题一定要学生列竖式。可以采用左题右式的形式,就是在数学簿左半边解题,右半边列竖式。这样便于老师及时检查,便于及时发现竖式计算中的问题。也便于引导学生及时检查自己的作业。坚持一学期学生自然就养成习惯了。列竖式计算时,要求学生相同数位对齐,等号的横线用尺子画。这样做便于学生养成工整书写的习惯,对于提高计算的正确性有很大帮助。对于那些没有列竖式的学生即使其计算完全正确,也建议他补上竖式计算,作为一次自我检查过程。对于那些书写不工整的,等号不平直的学生要求其擦掉重做。习惯是靠外力驱使下逐步养成的,小学教师对于学生的习惯养成负有重要责任。 每一阶段计算教学中都要强化估算能力和估算意识的培养。每一道题首先是读题,接着是分析,其三是估计结果的大致范围,第四是列式计算,第五是检查与验算。估算对于判定题目的合理性有着很强的导向作用,对于那些不需要精确结果的问题,估算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在教学中,我们要强化学生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的培养。估算意识是靠教师长期引导下逐步形成的,估算能力需要学生自主探索与教师传授相结合。估算常常是无形的,也正因为其无形,很多时候,我们会忽略它的存在。这样做初看看是节省了时间,实际上危害形势比较大。首先不利于正确思维的形成,其次不利于快速检查结算是否出错,其三会使学生分析事物的能力趋于衰退。 3、加强计算教学的趣味性 计算教学一直以来是比较枯燥的。新课程把计算教学放在具体情境下,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帮助理解计算顺序,使原本指令式的学习变成自主探索性的学习,使机械的记忆变为形象的解读,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荷,增加了计算教学的意义。 在练习中,采用游戏、竞赛等形式,熟练计算技能。采用有奖征答、一题多解、巧思妙想等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感受成功,享受快乐。 4、加强计算练习的设计。 计算练习的设计要具有层次性、趣味性、选择性。 层次性就是在计算练习设计中要关注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设计由专项练习、基础练习、对比练习、综合练习和拓展练习等组成的逐步递进的由易到难练习题组。其中专项练习、基础练习和对比练习一般要求全体学生掌握,综合练习在新课时要求中上学生掌握,在阶段复习时要求绝大多数学生掌握,拓展练习则主要供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发展思维。实现“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趣味性就是在练习设计中形式、内容等方面贴近小学生特点,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卡通、童话、游戏等移植到数学习题中,增强形式美和内容美,消除纯数学习题带来的视觉疲劳,使小学生更加乐意学习数学。 选择性就是在练习设计中安排一些供选择的习题,如教材中带“*”的习题。这类习题部要求全体理解,仅供有兴趣和能力的学生选择性解答。这类习题不宜在课堂上进行讲解,以免影响一些有困难的学生,增加他们的负担,久而久之,会造成他们对数学的恐惧心理。 三、积极评价是计算教学的助推剂。 在计算教学中,消除学生疲劳心理的最有效途径是积极的评价。这种评价应当是即时的、善意的。评价的主体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评价的对象可以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尤其是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应该大力提倡,它有利于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能够使学生因为亲近教师而喜欢上他所教的学科。这一点尤为重要。 四、加强学习态度教育,促使学生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学习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小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加强学习态度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实行全程评价,可以促使学生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我们对学生的计算作业采用了下面一些做法: 1、每次作业后的订正,要求写出错误的原因,不能用“粗心”两组搪塞。比如46-17=23,学生在竖式中把“6”写成了“0”,订正是必须写清本题出错的主要原因是把46写成了40,书写不工整造成“6”变成了“0”。然后要求学生在订正后的两行内分别练写“6”和“0”各4个。 2、每次作业,统计因计算而出错的题数占总错题数的比例。如总错题8题,因计算出错6题。 3、定期对错题库中的题目进行回访。要求学生每半个月根据这半个月中的错题自己编拟一份矫正练习,在家长监督下独立完成,家长签名后,将作业交老师批改,一般进行面批,然后将还存在的错误记录到错题库中,教师也随手记录。教师每个月根据全班学生的错误情况编拟一份综合练习,进行一次集体补习。 4、加强草稿本规范使用。草稿本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每两个竖式间要留一定间隔,不能粘连。如果是草稿纸,要先折成方格,一般16K纸折成6×6,每个只列一个竖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一行一行往下打草稿。这样做便于检查,同时又不会干扰。 5、加强计算的操作规范。规范的操作过程有利于学生提高计算的正确率。首先,书写要工整,数据和符号不抄错。小学生计算错误的较大因素是数据和符号抄错,如两位数抄写时常会产生数位互换的情况,这样即使计算每步都正确,其结果还是错误的。又如书写不工整,造成“0”和“6”不分,“4”和“9”雷同,“1”头出角,“7”缩头等等。此外校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易受外界干扰。如前一题的数据成了下一题的数据,上下行的数据或符号搬家了等等也是计算出错的重要成分。其次加强计算题的审题教育,做到先审题再计算,计算题的审题主要是看清数据和运算符号,确定运算顺序。为加强学生的审题意识,可以在递等式计算时,先写出运算顺序再计算。如: 对于书写不工整的,在本次作业连写数字与符号,如果出现书写潦草,则责令重做,同时在每次作业后评选优秀作业,予以表扬,对表扬进行累计计入平时成绩。对于批评进行个别交流,不是学生产生心理负担,对于优秀作业则在班级里大张旗鼓地进行表扬。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