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新课改下语文板书设计浅谈
语文论文之新课改下语文板书设计浅谈 板书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正如王松泉先生说:板书“是反映课文内容的镜子,展示作品场面的屏幕;是教师教学引人入胜的导游图,学生学习中掌握真谛的显微镜;是开启学生思路的钥匙,进入知识宝库的大门;是每堂课的眼睛,读写结合的桥梁……” 这话虽是比喻,但却生动地揭示了语文板书的深刻价值。多少年来,语文教学中板书地位的重要性,很少有人质疑过。好的板书设计无疑能为学生同化和顺应新知提供便利。但是,语文板书的功能切不可过分夸大,精巧的板书设计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有利也有弊。更要紧的是,在新课改的理念下,语文板书设计的观念也要转变。 一、板书设计问题反思 课堂板书不能“天女散花”,任意涂鸦,故有人为语文板书设计制定了一系列应该遵循的原则,如:知识性与教育性统一原则、科学性与艺术性统一原则、实用性与趣味性统一原则、常规性与多样性统一原则、整体性与重点性统一原则、继承性与创新性统一原则等。但这些设计原则置于新课程理念下来观照,最终并未解决语文板书设计的弊端。语文板书设计之弊,主要表现为如下三个方面。 1、板书设计的简略化、概括化,易使问题简单化 板书设计基本上是提纲挚领式的,它侧重反映文本的结构线索、主要内容和基本价值取向。板书的简略化特点决定了它必须对文本的内容表述做出取舍。作为一篇有血有肉的文章,且往往是名篇甚至是经典,能带给读者的审美感知是方方面面的。所以文本不存在一个一成不变的学习任务和重难点。阅读者对文本的解读,在随时发生认识的变化。就学生而言,他对文本的解读,是基于自己当下所拥有的生活经验而展开的。这就决定了他对文本的理解的独特性。他对学习任务的确定,比如重难点,应该有自己的认识和体会。预设的板书是不能全部解决。板书设计的概括化、简略化特点,易使问题简单化。如《荷塘月色》的板书,采用曲线与坐标相结合的方式表述作者情感的发展变化,确实能出新。但一条曲线真的能准确反映作者的情感变化吗?作者某一个生活场景中的情感体验能用“喜悦”或是“哀愁”简单概括吗?它充其量能反映一个大概。作家的感情脉络,说到底只能由阅读者通过文本解读去细细感受,才能不失丰富和真率,才能对阅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如类似的板书设计可以让我们赞叹它构思的精巧,却无法让我们与文本、与作者融为一体,使我们的心灵受到净化。 2、板书设计教师“一手包办”,不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的推广 在传统的语文板书设计理念下,板书设计是教师行为。教师备课时精心准备好包括板书设计在内的教案,在课堂上有针对性的实施教学。学生在这个过程里,充当的是教师的工具的角色,教师依靠学生的七嘴八舌,完成自己的板书预设,从而完成自己的课堂教学。按新课标的精神,课堂教学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应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教师若要在一个规定的时间里不折不扣坚持自己的板书设计,必然以损害学生的主动性学习为代价,至少也是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文学作品的力量来自作家的心灵世界和读者参与阅读的心灵世界的应和,包括板书设计在内的其他外界因素,只能在读者与文本之间有了心灵的感应后,才可能发挥积极的意义。文本解读本来应有很多的角度,当我们将教师的某一板书设计定于一尊时,我们同时放弃了从其他角度切人的努力,现代学习方式所倡导的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以及问题性就将是空谈。学生难以在阅读活动中取得主动,也就谈不上有益的合作与探究了。 3、板书设计容易导致教育目标的本末倒置 板书设计本是为了使学生更好的学习课文而采取的一种教学辅助手段。板书的形式内容并不是学生学习的终极目标。但我们不少教师在具体操作时,却常常使学生误以为这就是语文学习要达到的结果,因为板书设计常常表述了学习的主要任务,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并被教师所倚重。语文板书设计的内容,通常是从知识接受与掌握的角度来设计的。那些提纲挚领的结论性文字,只能使学生记住一个空洞的结论,而不能使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精神力量。它不是要让阅读者欢跃地、投入地、感性地带着自己强烈的生命信息和主观愿望进人文本世界,而是为了得到一个结论。它解决的是知识或者工具的需要,而不是人的情感需要、审美需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换言之,新课程所要求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在传统的板书设计理念下,很难全面有效的达成。 二、板书设计观念的更新 板书设计的传统做法尽管花费了老师们不少的心血,但存在明显的不足。在新课程理念不断深人人心的今天,板书设计的观念必须更新。 1、板书设计应是开放而生成的,方案应是丰富的而不是单一的,是多维度的而不是唯一的 板书设计不应只是教师的“单边行动” ,它应该反映师生对文本的共同理解,学生也有权设计自己的板书并得到尊重。故此,板书设计应是开放而生成的,方案应是丰富的而不是单一的,是多维度的而不是唯一的。教师备课当然可以设计自己的板书内容和形式以体现自己对文本的解读与阐释,但切不可以此压制学生的个性思维,相反应鼓励学生循着自己的思维路径深人课文,而教师则要善于做这一过程的记录者。具体讲就是教师要乐于成为学生思维成果的代言人,以板书的形式再现学生的这一思维成果(哪怕这一思考结果还不完美),并尽可能使其美观可感、易于把握。当教师郑重地记录下学生的思维成果,这既是对学生的个性阅读的尊重与赏识,同时也增加了其在学习群体中的分量,有利于调动起群体的学习兴趣、形成有效的交流与对话、激发更鲜活的思维火花。 2、板书应减少结论性的内容,多一些富有启发性的角度提示 结论性的文字导致价值取向的单一,学生思维难以发散开去。我们在执教具体的课文时,可以先让学生感知、研读课文,然后小组内形成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提交教师,再由教师指定一名同学即时将问题打人电脑后显示问题,围绕问题全班进行探讨。这样,屏显的问题构成了课堂板书,较之传统的板书设计,它没有精巧性可言,它也没有为文章的学习作结论,但无疑它是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并获得实效的一种板书形式。在这里,教师没有越俎代庖,问题由学生自己提出来并以屏显的方式板书,学生也没有了将板书记录下来的紧张,因为在这里板书已摆脱了陈述性知识的简单再现,显示了对学习进程和方式的充分关注。 3、板书设计理念应随文体的不同和教学任务的不同而体现差异 论说文由于具有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的特点,板书体现出概括性、层次性与逻辑性未尝不可,只是须师生经过充分的探讨并得到广泛的认可方可。文学作品由于存在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的特点,应努力避免结论性、知识性板书,多为学生提供一些富于启发性的思考角度,让学生自主阅读,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至于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传统的板书设计方式提供了不少可资参考的模式,可以使问题的解决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尽管板书设计因文体的不同和教学任务的不同体现出差异性,但所有的板书设计都应该遵循一条,那就是板书设计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面对我国的语文教育看重板书设计这一做法,我们既应该清醒地看到它的缺陷和不足,同时也应该发扬它的优点,为我们日常教学所用,为新课程改革的实践所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