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心得)之低段数学“体验点”的挖掘与创立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低段数学“体验点”的挖掘与创立

数学论文之低段数学“体验点”的挖掘与创立 ‎ ‎  体验点的建立是落实体验课堂“以体验为核心、孩子主动发展、充满生机活力”课堂魅力的重要途径。有了体验点,才能营造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体验场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孩子个性的内在力量;有了体验点,才能让课堂活动变得灵动、实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感悟,丰富知识,提升能力,达成目标,实现个体发展;有了体验点,也才能使学生与教材、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情境等教学各元素间和谐互动起来。‎ ‎  低段的数学课堂,从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心理特点分析,体验点的建立必须落实课标“体现知识形成过程、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体现教学开放性、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等改革要求。因此,体验点的创设,可以在钻研教材上下功夫,可以在学生的学法上下功夫,可以在教学设计上下功夫。下面是我的一些经过实践检验的做法,供大家参考:‎ ‎  1、通过操作活动,创设概念形成过程的体验点。‎ ‎  数学概念的抽象对于6、7岁的儿童来说理解比较困难,而研究表明,儿童对概念的认识,恰好需要具体形象的认知环境。儿童在摆一摆,量一量,画一画,比一比等操作活动中,不仅能从具体事物中习得知识,动手能力也才能得到发展。‎ ‎  在教学《长度单位》一课时,为建立长度概念,我设计了时长2分钟的用钱币、曲别针、橡皮擦等不同物体去量书的边长的小组体验活动,在测量结果的比较中让学生体会到统一长度计量单位的重要性,而通过实物测量,也为后面用长度工具测量物体长度积累了初步的测量方法。‎ ‎  2、通过操作活动,创设感知算理的体验点。‎ ‎  算理是客观存在的规律,主要回答“为什么这样算”的问题;算法是人为规定的操作方法,主要解决“怎样计算”的问题。算理是计算的依据,是算法的基础。‎ ‎  人们常说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就是要让人明白方法后面的原理。‎ ‎  在学习《进位加法》的时候,许多学生在家长的指点下明白了个位相加满十进一的方法,但并不知道为何要满十进一。我在这个学习环节上,创设了一个摆小棒的体验活动。学生通过摆小棒,发现当个位相加超过十的时候,可以从各位相加的得数中拿出一个十放在十位上,所以我们计算的时候要遵循满十进一的原则。‎ ‎  3、通过还原生活情景,创设数学思考的体验点。‎ ‎  数学思考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核心。让学生经历数学思考的过程,是唤起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激发并维持学生主动和自主学习的根本保证;是提高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力措施;是培育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 ‎  我在教学《不进位加》时,把教材上下车的情景动态生活化(模拟现实情境)创设了一个体验点,让学生结合自身经验真切感受到下车人数会减少,上车人数会增加,从而明白什么情况下人数要减去,什么情况下人数要加上,很快学会思考乘车中的数学问题。‎ ‎  4、通过阅读活动,创设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体验点。‎ ‎  教材是课标的载体,是师生传递知识与情感的桥梁。数学课本由于自身学科特点,不像语文教材那么耐人寻味,也不想美术教材那样富有视觉冲击力,更不想音乐教材那样充满情趣,因此很多时候没有让学生养成阅读数学教材的习惯。其实,培养学生阅读数学教材,就是在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 ‎  我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时,觉得对乘法各部分的名称,二年级的学生通过看书自学完全能够掌握,我就创设了一个学生自学课本的体验点,结果证明,学生完全可以先学后教。‎ ‎  5、通过实践活动,创设数学源于生活的体验点。‎ ‎  《课程》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而这样的体验活动,也才能真正意义上让儿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  我在教学《角的认识》一课后,除了在教室里寻找角,还把孩子们带到操场的体育器材旁,带到校门口挖掘机旁,充分让学生寻找身边的角,寻找哪些角比直角小,哪些角比直角大。我还从木匠哪里借来角尺,让学生体会角尺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