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数学论文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小学数学教育的最关键的环节,它直接影响着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在课程改革之前,课堂功能的现实状况不容乐观。例如教师讲解多,学生活动少;学生整齐划一,缺乏个性教育;强调学科知识,忽视学生情感体验;重视知识结论,忽视知识过程;……随着新课程理念的贯彻实施,上述现象得到极大的改善,但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还是有些问题需要引起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重视。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当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为学生营造有利于自主学习的课堂环境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谈到儿童教育时,提出“六个解放”:(1)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们能想;(2)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能干;(3)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们能看;(4)解放儿童的嘴使他们能说;(5)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他们能扩大认识的眼界;(6)解放儿童的时间,使他们有空闲消化学习,干一点他们高兴的干的事情。陶行知先生的深刻见解,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那就是要构建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尊重学生的人格,信任学生的能力,倾听学生的心声,让学生敢想、敢说,为学生营造有利于他们学习、发展的课堂环境。 二、为学生创设真实具体、生动有趣的问题情景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其目的就是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数学素养。在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时,问题的选择非常重要,首先要做到有趣。因为创设问题情境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的情趣,若问题不能引起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这样的问题不可取。其次是问题有数学味。若问题中数学含量很少或根本不含数学问题,这样的问题也不可取。最后还要注意问题有挑战性。要有挑战学生思维的功能使学生在数学思维得到极大的开发与发展,但是在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中要注意,不能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更要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所占时间不宜过长。 三、让学生在课堂上“活动”起来,参与到数学教学中去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应让学生参与,让学生活动,特别是思维活动,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而给教师的定位与原来数学大纲相比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师是知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这就是说整个教学的课堂应成为学生活动的场所,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去动脑、动手,去创新。只有这样做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才会好。 四、让学生在数学应用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在于应用,这是学习数学的宗旨。要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认识理解数学,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学生只有真切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就在自己熟悉的现实世界中,才能真正体会到数学的实际价值,才能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五、引导学生在过程中建模 新的课程标准在数学教学目标中首次提出了“过程性”目标。即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去体验,去感悟。这就要求广大的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提出数学问题的过程,创设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与数学知识密切相关的现实情景,让学生依据情境中信息间的联系,事件发生的进程或自己的愿望去主动发现数学现象或提出数学问题,把生活转化为数学。其次要让学生经历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解决问题的过程。即出示一个现实生活中需要解决的真实问题,先让学生讨论并提出解决这个问题的基本策略,确定需要收集哪些数学信息,怎样收集,整理这些信息,使用什么样的数学方法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然后实施所研讨的方案。 六、在数学教学中给学生渗透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及方法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的数学知识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和精髓,数学正是通过其思想方法来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例(1)字母表示数的思想深刻的揭示和指出了存在于一类问题中的共性和普遍性,把认识和推理提高到一个更高水平。(2)方程与不等式的建模思想将帮助人们更准确更清晰的认识和描述现实世界并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当然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还有集合思想,假设,转化思想……所有这些数学思想,方法都将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要承认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有不同的兴趣,爱好以及不同的发展潜能。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这些差异,允许学生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和思维水平的不同层次。 其次,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教学中允许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途径思考和解决问题。坚持既面向全体又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