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策略初探
语文论文之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策略初探 摘要:课外阅读历来被中外教育家认为是一个人学习中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通过课外阅读,可以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取民族文化的智慧渊源,尊重世界各国的多元文化,汲取人类优秀文化的丰富营养。作为孩子学习生涯的起始阶段——小学阶段,有效的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将对孩子终生学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引导好孩子们登上书籍这艘巨轮。让“爱”做主,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找“米”下锅,拓宽学生的书源渠道;授之以“渔”,强化对学生的阅读指导。让孩子们更轻松快乐的学习、阅读、成长! 关键词:课外阅读;兴趣;方法;指导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与其说读书是一种爱好,不如说是一种习惯,只要从小培养,它就会像吃饭睡觉一样成为生活中最自然的事情。课外阅读历来被中外教育家认为是一个人学习中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英国哲学家培根也说:“读书使人愉悦,使人成才,使人博采。”通过课外阅读,可以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取民族文化的智慧渊源,尊重世界各国的多元文化,汲取人类优秀文化的丰富营养。作为孩子学习生涯的起始阶段—— 小学阶段,有效的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将对孩子终生学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当前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不懂有效的阅读方法,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面对这些现实情况,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当怎样做? 一、让“爱”做主,培养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的学习,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只有有了兴趣,孩子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电影、电视、网络为什么总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球?答案很简单——源于“爱”。那么,作为语文老师,首要的任务应是:让孩子爱上读书,体验读书的快乐。 (一)讲故事,诱发阅读兴趣故事人人都爱听,尤其是从小就伴着奶奶的童谣、妈妈的童话长大的孩子,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娓娓渲讲,被激化,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巳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 (二)谈感受,激励阅读兴趣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 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三)话梗概,激发阅读欲望教师要经常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介绍一些书中人物、内容梗概或精彩片断,激发学生“欲知详情,请看原文”的欲望。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姑娘》、《皇帝的新装》后,教师可介绍《安徒生童话选》;结合《将相和》、《赤壁之战》的教学,教师可出示《三国演义》(儿童版)介绍书中部分精彩内容的梗概。这样学生就会被兴趣推动,纷纷借书阅读,在读中去感受名著的魅力和灿烂文化的艺术所在。实践证明,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四)强延伸,拓展阅读视野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的特点,以落实重点训练项目课文为“经”,以优秀课外读物为“纬”,从而构建“经纬” 交错的阅读教学,有机扩大课外阅读量,这是一项切实可行的重要策略。扩大阅读量是连接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纽带和桥梁,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的阅读活动从课内向课外延伸,对于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能力,营造课外阅读的氛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效的利用好课堂的四十分钟,上好每一节语文阅读课,是提高阅读效率的关键。课上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鼓励他们积极思考,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很必要的。比如,在教学《太空生活趣事多》一课后可顺势向学生推荐几本关于太空知识的书籍,鼓励学生把自己读到的知识将给大家听,并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这样一来使得课内阅读得到延伸和扩展,同时有效提高了课外阅读的效率。 二、找“米”下锅,拓宽书源渠道鲁迅先生在《给颜黎民的信》中对读书有一段精彩的论述:“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这话讲得可谓精妙无比!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书可读,学生空有一腔读书的热情,犹如蜜蜂无花可采,那又怎能酿出蜜来呢?所以,学校、家庭、社会都要积极地为孩子们创设课外阅读条件,保证孩子们有书可读,才能让他们采得花,酿得蜜。 (一)争取家长积极配合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不能光靠老师,必须要有家长的紧密配合。通过家长学校、家访和校讯通等途径向家长们宣传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意义,并向家长推荐好书,希望家长多带孩子到书店给孩子选购合适的图书,到邮局为孩子订阅优秀报刊,让孩子们有好书好报可读。积极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读书,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营造浓郁的书香家庭氛围。 (二)开展图书角意识培养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也可采用“流动图书箱”的办法,由各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为了介绍图书,也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图书展览,把被介绍的图书陈列出来,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资料可包括图书内容提要,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这样可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 (三)合理利用网络资源互联网技术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阅读方式,教会学生怎样在网络环境中阅读是顺应课改及时代高速发展的要求。许多同学的家庭早上了信息高速公路,教师应向学生介绍一些著名少儿网站,如:童话网、佳佳图书网、少儿信息港等,鼓励他们上网阅读,广采博闻,开阔视野,扩大阅读量。 (四)帮助选择避免盲目性小学生求知欲旺盛,但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面对浩瀚的书山文海,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教育需要,认真地帮助他们选择有益的读物,避免他们不加选择、不辨优劣地进行课外阅读。课外读物的选择应以思想内容好,语言文字好,适合青少年阅读为标准。坚决杜绝一些非法出版物和不健康的书刊在学生中传阅。 三、授之以“渔” ,强化阅读指导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使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就好比给了学生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面对浩瀚的课外语文信息,小学生怎样才能高效地汲取营养,扩大知识面,积累语言,提高写作能力呢?这需要教师在阅读方法上予以适当的指导。 (一)教给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1.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或上网查阅)。又比如,我们学习了《我和企鹅》之类的课文后,指导学生去图书馆借阅相关的资料,再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部分,用于写科学小论文,以培养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元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我国古代有“好古敏求”“ 读书十行俱下”之说,可见早就提倡速读能力。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当今科学突飞猛进,生活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这必然要求我们的工作讲质量讲时效。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字斟句酌地读书,很难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的需求。因此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采用速读法不谛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4.摘录批注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读与思共,思与读随。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总之读书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将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 阅读方法很多,我们要注重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书籍、目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阅读的书籍不同,而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一样;阅读的目的不同,阅读的方法也不同。我们应该注重教会学生根据个人不同的阅读习惯,阅读目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灵活使用。 (二)教会学生学会积累要想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收到实效,就要教会学生从书中汲取精华,学会积累。 1.赏读成诵。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自己喜欢的、文质兼美的短文、片断,要出声、入情赏读,直至诵记于心。 2.做读书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笔记是记忆的储存器,资料的仓库,思考的激发器,创造的发源地。因此,要引导学生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包括摘录优美、精彩的语句、片断,编写提纲,写读后感等,这种读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编赏手抄报。通过范例引路,指导学生定期将自己阅读中发现的优美文段编成“小报”,既有文字,又配插图,有图文并茂、相得益彰的效果。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不仅会爱上读书,而且会爱读好书。 (三)鼓励先进,坚持阅读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其形式或是举行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或是展览优秀的读书笔记、经验,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等。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地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其意义也就更加深远了。学生的阅读范围广泛了,语文的素养就会从整体上提高了,因此,我们要在课外阅读的生活领域里,带领学生去开辟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 总之,在现今这种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下,培养孩子的课外阅读能力已势在必行。作为语文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外阅读必须加大实施力度,增强未来意识和创新意识。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引导好孩子们登上书籍这艘巨轮,让同学们在学习的起跑线上为到达他们理想的彼岸奠定好基础。相信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我们在教学中要不断创新、充实、改善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孩子们更轻松快乐的学习、阅读、成长!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