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母语守望者 ——试论语文教师在推广普通话过程中的角色
语文论文之母语守望者 ——试论语文教师在推广普通话过程中的角色 关 键 词:推广普通话 母语守望者内容提要:我们的母语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外来语的侵入,网络语言的冲击,方言的影响等。当许多人喊出“保卫母语”的口号时,当历史的责任召唤我们时,我们语文教师更应该挺身而出,做母语的忠实守望者。 一、母语面临的冲击先让我们来看一组屡见不鲜的现象: 学生交谈说:我今天玩的真happy! 网络上留言说:这个mm真pp!一广西籍主持人宣布会议“开始”,大家听的是“该死”,全场愕然。上海一检察官到哈尔滨出差,服务员问他有没有“家伙什儿”(枪支),检察官不悦,怪她怎么老追问有没有“家务事儿”。……这些现象都是中华民族的母语正面临的冲击。外来语的侵入 如果你在键盘上输入hanyu ,会显示出三个同音词:“汉语”、“韩语”以及“韩愈”,恰好点出了我们的母语发展过程中暧昧交织在一起的三股力量—— 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和外来语。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外语学习在现在已经显现出一种过热的潮流:从领导到平民,从大学生到农民,从老人到孩子,都将学习外语当作一种生存的资本或是潮流的走向。说起来,有关加强汉语学习或语文教育的呼吁这两年已听得不少,但总不见有太大的实效。相反,出于求知或求职的需要,学好外语在许多人眼里却变得日渐重要,甚而被奉为行走天下的法宝。只要看看各种补习班和强化班如何门庭若市就清楚了,四六级考试之异化为“敲门砖”正与此有关。而母语因被认为不学自能,每每不被重视,进而至于倍受冷落。故学校综合教育中,大学语文被边缘化;外国语言文学系中,文学被边缘化,更勿论文学翻译学。现在说一些外文系学生的中文水平不如外文,已不让人奇怪;就是说有的中文系学生中文水平不如外文,也决非危言耸听。这种忽视母语修养所导致的结果是十分严重的,它造成口说和书写时语言失范的情况频频出现,用词的平庸和乏味更是在在多有。有时候我们自以为说出了方寸间一段独到的佳意,其实不过是对生活中陈词滥调的笨拙的沿袭。这种沿袭在早先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将进行到底”,等等,现在则一律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间或有做翻译的,商务翻译专业不够,文学翻译词汇不够,语言的节奏控制和捏合能力更差,最后只能将句子作无限止的拉长,且“的的不休” ,全无变化。真可谓因己之拙,祸连原作。于是,上面本地选手纷纷落败的一幕就上演了。其间或有人四六级全优,但由于在这种考评体系中没有中外文贴合惬洽相得益彰的要求,他(她)自不可能有努力修炼的自觉要求。再对照上个世纪朱生豪、梁实秋之译莎剧,梁宗岱之译十四行诗,还有苏曼殊、马君武、胡适之译《哀希腊》,那种因汉语修养深厚造致的意到舌随,其间差距不能以道里计也就在所难免。然而,由于片面崇拜外语,人们对此大都没有危机感,久焉不察,衰退遂成。确实,人再没有比张口说话更容易沉沦为他人了。惟其如此,回归才成为人永久的功课。回归的路径有许多,但文化学的一般原理告诉我们,回到母语并从母语出发是其中最根本的一条。一种语言就是一种生活方式,甚至存在方式。它的表面凝聚着历史,背后积淀为文化。面对全球化的挑战,正在和平发展中的中国需要消除不利于自己的误解与误读,需要把自己的文化连同政治主张一起向全世界传扬,并且惟有以自己的文化作依据,我们的主张才更容易让人信服。这个世界从来是这样,人们不是因为你跟他一样才接受你,而恰恰因为你跟他不一样才接受你。当此际,语言的重要意义和无可替代的桥梁作用一下子凸显出来了。所以我们在学习外语的时候,不忘修炼母语,乃至吸引全世界更多的人学习汉语,非关自大,更不是排他,而恰恰是为了与人更好的沟通,让多元文化有更有效的交流。网络语言的冲击当网络成为人民生活中的一部分,网络语言也随之成为一种时尚。“DD”(弟弟)、“GF”(女朋友)、“PMP”(拍马屁)、“酱紫”(这样子)、“偶(我)”、“KPM”(肯德基、皮萨饼、卖当劳),拿着这几个词语让家长认认,相信,很多人看了都会一头雾水,但这些话在孩子们中间却十分流行。走进各所大中学校,我们随处可以听见“恐龙”“青蛙”“灌水”“BF”“MM”等这样的网络语言,有的学生甚至把它们用在作文中。“周末,读大学的GG(哥哥)回来,给我带了很多好东东(东西),都系(是)偶(我)非常稀饭(喜欢)的。那酱紫(这样子),偶就答应GG陪他去逛街吃KPM……” 。这是天津一位中学生作文的选段。哎,如此作文,若无注解,真不知其所云何以?网络语言固然有它的便捷性和趣味性,但如今,网络语言已如狂澜汹涌不停,冲击着汉语文教学,冲击着悠久的汉语和汉字。它是汉语的现代化“革命”吗?还是对汉语的“亵渎”滥用?从网络语言的构成、使用等来看,网络语言是一种汉字、数字、字母、符号等杂糅使用的极不规范的语言,它不是汉语言的积极发展,更不是汉语和汉字的现代化演变,而是“对汉语是一种污染”,应当按照语言发展的规律及时予以引导和规范。方言的影响方言,本无优劣之分,各种方言都是中国地域文化的载体,是总体文明的土壤。文化的多样性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激励和竞争,就是我们文明长盛不衰的内在机制。当方言不适应时代需求从舌头上退出历史舞台,这是正常自然进化历程;但当人们把东北方言变成粗鲁憨笨的象征、广东话变成富裕洋气的代表时,方言承载了过多不恰当的符号,当方言影响交流时,意味它的“热闹”和“落寞”便是我们的“文化病变”了。中国地广人多,百里不同音。不仅各大语系之间(如北方语系与吴语系、粤语系、闽南语系)有极大的差别,就是同属北方语系的山东、山西、北京之间的差别也不小,彼此的沟通也很困难。然而自周代以来就树立了“大一统”观念,“一统” 的理想状态就是全社会的人能够互相沟通,这就要有共通的、互相能听懂的语言。因此历代都要提倡通用语言。推动母语,不是搞族群运动,分化族群;相反的是为了尊重族群,融合族群,因为珍惜方言,推动乡音,认同母语,进而以同样的态度尊重学习他种乡土语言,甚至鼓励彼此学习,各种乡土语言是可兼容甚至相融的,一如男性与女性,性别上是相对的,而实质上是需要彼此是相融相洽的,甚至是相辅相成的。民族共同语和母语之间、普通话和方言之间,并不构成势不两立、水火不融的一种关系。二者都应该 要有,它们适应不同的需要,它们各自有它们不同的生存范围,因为语言的使用可以根据我们不同的需要。当然这种观念的建立,必须从学校教育着手。二、社会发展呼唤我们推广普通话信息化和频繁的国际交往都是当前的时代特征。在信息化时代,对社会起决定作用的是信息知识。中国正在向信息化迈进,其中,电子计算机的研制和广泛使用就成为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重要标志。在中国,研制和使用电子计算机必须同时解决汉语汉字的信息处理问题。要对汉语汉字进行信息处理,其前提条件之一又是汉语汉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现在,世界各国(包括发展中国家)都通过国际交往、国际合作来发展自己。中国要进行改革开放,也需要放眼世界,吸取世界先进技术、管理经验以及一切有利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东西。与此同时,也要注意结合中国的国情,维护中国的国家主权和尊严。规范化和标准化的中国语言和文字,既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也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和生动象征。中国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过程中还融合了语言文字标准化方面的国际经验。因此,在汉语汉字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的今天,在中国的国土上,正确地、合乎规范地使用国家语言文字,也就是在语言文字方面显示了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自信。对外开放除了要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还要在人才的素质和文明水准方面达到较高水平。而正确、规范地应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也是人才素质和文明水准的重要内容。三、母语守望者——语文教师的角色解放以来推广普通话是作为国策来实行的。这不仅是为了沟通的便利,也是增加民族和国家凝聚力。但是从今年年初发表的历时五年的对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来看,并不太理想,“中国人只有一半能说普通话”。推广普通话还是任重道远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作为承担着培养祖国接班人重任的学校,校园就理所当然地成为推广普通话、运用规范字的重要场所。教师也理所当然地成为说普通话、用规范字的先行者。使用普通话也是提高师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毋庸置疑,学校承担着共同语的普及重任。民国以后,中小学语文课曾称作“国语”,标明语文课的任务就是进行共同语教育。曾有一段时间,人们争论到底什么是“语文”。其实,新中国第一个小学语文教学大纲(1950年)就明确规定:“所谓语文,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和照普通话写成的语体文。”由此看来,语文课讲究“听、说、读、写” 基本功,而听的、说的、读的、写的,一般都是普通话。作为母语守望者的教师们该作些什么呢?(1)提高自身的普通话修养,言传身教,做好榜样老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普通话是以汉语授课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用语。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推广普通话。学校是推广普通话和汉语拼音教学的重要阵地。2001年1月1日起实施的《国家语言文字法》则确定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在学校教育中的法律地位。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的语言文字工作早已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1999年12月,教育部、国家语委联合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普及普通话用字规范化工作的通知》,指出:“说好普通话、用好规范字、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2001年我国出台新的语文课标,新课标在阅读教学和口语交际教学中,都强调了学生使用普通话的意义和作用。阅读教学中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口语交际教学中更是强调“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能用普通话交谈”。因此,掌握和使用一定水平的普通话,是教师的必备素质,否则“己之昏昏,焉能使人昭昭” 。要达成这个目标,应分阶段实施计划:首先要纯正教师的语音,纠正语音上存在的问题,如平翘舌音不分,前后鼻音不明显,复韵母单元音化,声调不到位,音变错误改变等等;改变不良发音习惯,如音量把握不好,或大喊大叫,声嘶力竭,引起学生听觉疲劳,或细声细气,嗡嗡如蚊,学生竖起耳朵也听不清教师所说。从而提高普通话水平,达到第一个目标:普通话准确、口齿清楚,音量适度。然后应在此基础上提出更高要求,改变原有的能读准一字一词,但在课堂教学时读不准本学科教学术语,课堂教学对话结结巴巴,不能流畅使用普通话,严重影响教学效果的现象,要求能用普通话在课堂上流畅表达,能用普通话思维。接着,在字正腔圆、表达流利的基础上,对教师的口语表达提出更高的要求:重音准确,停顿合理,语速适当,语调丰富,语气生动富有变化,表意准确,简洁,语言幽默风趣等。并要求语文教师掌握讲故事、朗诵、演讲等口语技能。(2)加大力度,形成气候,建立良好的语言环境将普通话课作为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用多种方式训练朗读、讲故事、口头作文、演讲、辩论等。将推普工作纳入学校的工作计划,建立起合理的行之有效的普通话过关考核制度。使用和推广普通话对教师来说,是责无旁贷、义不容辞的。也可将普通话与多媒体教学、英语水平等级一起作为教师教学基本功考核的内容形成师生一起学习普通话、同舟竞渡的氛围,有力地增强了整个校园的推普气氛。充分运用宣传媒介努力营造说普通话的氛围。如,校国广播电台、校园电视台每天定时播放中央人民厂播电台和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定期播放普通话讲座和普通话练读材料;在校园内各公共场所书写张贴推普标语;利用校园文化建设等各种教育手段,营造一个“以能说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为荣”的言语环境。(3)联系实际,“对症下药” 。在广泛深人地调查方言基础上,归纳出地区学生学习普通话的难点、重点,对声母韵母、声调作系统地辨正,尽可能全面地罗列出易错的字词,编制地方辅助教材,使方言辨正变得具体化,让学生进行针对性练习。实践证明:全面联系方言实际,进行正字正音训练,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在表达时分清正误,增强自我识别和改正方言病例的能力,从而明显地提高了学生运用普通话的能力。学校普及普通话的工作如何,尤其是语文课普及普通话的工作如何,决定着全社会普及普通话的进程。要如期实现2010年在全社会范围内初步普及普通话的目标,学校必须提早达到普及普通话的基本要求。越来越多的学校认识到,把普及普通话和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要求纳入培养目标,纳入管理常规,纳入基本功训练,渗透到德、智、体、美和社会实践等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不仅是普及普通话工作的基本经验之一,而且是促进素质教育深入发展的基本经验之一。教育部、国家语委今年将启动的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创建活动,必将激励更多学校焕发出普及普通话的热情。二十一世纪,不仅是岁月的更替,也是新旧观念的更新。它需要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更需要国家语言文字的统一和规范。因为我们所处的时代,是知识、经济飞跃发展的时代;是信息化、国际化的时代;是科技、人文相融合的时代。说普通话,用规范字,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是提高国民素质,营造改革开放环境的前提条件;也是提升国家形象的一项重要基础工程。守望母语,守望民族的文化、历史和尊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普及普通话,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参考书目] 《言变异研究》 陈松岑 广东教育出版社 《国网络语言词典》 于根元 中国经济出版社 《规范语言学探索》 戴昭铭 《社会语言学方法论四讲》 陈原 《网络与当代社会文化》 鲍宗豪 《网络语言-是恐龙还是美眉?》 新浪网的调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