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心得四篇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网评热议三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学习《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心得四篇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网评热议三篇

学习《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心得四篇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网评热议三篇 学习《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心得四篇 ‎【篇一】‎ 近日,陈希部长在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切实抓好干部考核条例的贯彻落实,以高质量干部考核促进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激励广大干部牢记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然而,一些地方对干部选得不准、察得不深、考得不实,因而存在一些“漏网之鱼”。要以考核为“笔”,为干部精准“素描”,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考察,才能考出真效实绩。‎ ‎“察表”“析里”相结合,把准政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对干部的要求,首先是政治上的要求。选拔任用干部,首先要看干部政治上清醒不清醒、坚定不坚定。”干部考核要把住选人用人这个“风向标”,把紧把严政治要求这个“硬杠杠”,扎紧织密政治关的“制度笼子”,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将政治标准贯穿始终。着重考核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紧贴中心走,围绕大局干,对政治上不合格的实行“一票否决”。坚持平时考核、年度考核、专项考核相互印证,选拔政治过硬、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为保证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提供坚实的骨干力量。‎ ‎“听言”“观行”相结合,注重实绩实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部考核工作,突出实绩导向,激励干部以更实的作风、更好的状态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而不懈奋斗。”干部考核不能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而要构建工作调研、平时考察、年度考核相结合的机制,用“显微镜”近距离考察干部。要听其言,听述职述廉报告、组织部门意见、广大群众意见;观其行,要从小事上看德、难事上看能、大事上看绩、分外事上看勤,既看干成多少事、又看干成的事群众认不认可,用群众的“口碑”来验证工作成效。从实干来看德才、以实绩来用干部,树立崇尚实干的用人导向、形成真抓实干的奋斗氛围,激励更多干部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工作中善作善成,造福于民。‎ ‎“激励”“约束”相结合,强化结果运用。“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干部考核是选拔任用、激励约束的“先手棋”,要据此做好奖惩任免的文章,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切实发挥好考核“指挥棒”作用。**帜鲜明地奖优罚劣,让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得到褒奖和重用,让阳奉阴违、阿谀逢迎、弄虚作假、不干实事、会跑会要的干部没市场、受惩戒。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局面,真正让干得好的“立起来”,让干得差的“动起来”。强化正向激励,把“三项机制”贯穿于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让新时代好干部不断涌现,激发“有为”的内生动力,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篇二】‎ ‎10月23日,中组部部长陈希同志在深入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要切实抓好干部考核条例的贯彻落实,以高质量干部考核促进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自《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颁布实施以来,领导干部考核工作得到了全面加强,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干部考核依然是以看个人事迹材料、听领导同事评价、进行提纲式谈话等“定性”方式为主,在内容和程序上都较为规范,在方式和方法上却依然存在局限,这时,就需要“即兴”考核进行补充。‎ 当然,“即兴”不等于“随性”。与相对集中的“定性”考核相比,“即兴”考核则需要考核组提前做足干部基本情况的功课,制定出考核“大纲”,在“不经意”间完成,与“定性”考核相结合后,最终得出干部最真实、最客观的综合素质考核评价。‎ 走到哪儿看到哪儿,“即兴”考核工作成绩的“优与劣”。“说一千道一万,不如两横一竖一个干”,因此,路过干部的办公室时,要“即兴”提问职能目标责任书上的核心指标内容,看干部对职能职责的认识和目标任务的完成进度和质量;看到地方重点工作取得成效时,要“即兴”评估干部工作任务完成后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时间效益等方面的指标;走到项目推进的现场时,要“即兴”了解干部工作过程中采用了什么样的好方法、好措施、好手段胜利地完成了任务;发生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时,要“即兴”安排布置任务,了解干部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组织效率、管理效率,让工作成绩成为考核干部履职能力和履职成效的基本指标。‎ 走到哪儿听到哪儿,“即兴”考核群众评价的“暖与寒”。“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因此,走进街头巷尾时,要“即兴”倾听群众对干部为人是否宽容厚道、处事是否公道正派等行为品德方面的评价;走进民宅小院时,要“即兴”倾听群众对干部在生活中,是否廉洁自律、顾全大局、率先垂范,时刻维护党和集体的形象等生活作风方面的评价;走到田间地头时,要“即兴”倾听群众对干部在各项政策的落实上,是否踏实肯干、不折不扣、有始有终、不偏不倚等工作作风方面的评价;要站在门前屋后,“即兴”倾听在干部是否心系百姓,想民之所想、为民之所盼、解民之所虑等思想作风方面的评价,让群众评价成为检验干部行为品德和纪律作风的重要依据。‎ 走到哪儿谈到哪儿,“即兴”考核干部思想的“松与紧”。“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因此,在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时,要“即兴”谈学习以后的心得体会 和引发的思考,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学习效果;在开展廉政谈话的时候,要“即兴”谈论在廉政风险点上采取的防控措施和目的意义,以警促教,以教促改;在开展交心谈心过程中,要“即兴”谈论在当前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环境下产生的心理反应,引导其随时保持一个积极、向上、乐观的心态,遇到困难时能迎难而上,遇到危险时能挺身而出,遇到失误时能承担责任,让干部的思想动态成为促进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忠诚干净担当的有力保障。‎ ‎【篇三】‎ 近日,组织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陈希强调,要切实抓好干部考核条例的贯彻落实,以高质量干部考核促进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 ‎“治本在得人,得人在审举,审举在核真”。贯彻落实好干部考核条例,对于为干部指明努力方向、激发干事热情、强化问责追责都具有重大意义。广大领导干部们要学习贯彻好条例要求,执好“考核”之笔,精准描摹干部画像,不断激励干部恪守初心、积极作为。‎ 以日常表现为笔,勾勒干部工作作风的轮廓。干部考核要把功夫下在平时,看干部的一贯表现而非一时表现,重干部的平常之功而非一事之劳。针对各个干部职责分工和工作特点不同等情况,分类分析研判,记录干部日常工作情况,科学客观地评价干部能力特长和综合素质。多到基层一线去了解考核干部,多在乡语口碑中了解干部,看一看干部是否脚下沾满泥土,望一望群众脸上是否满溢深情。同时,也要通过与基层百姓、共事同事、上级领导的沟通交流中,分析研判干部工作作风、政治素质、廉洁自律方面情况,多角度、多渠道的考核干部,从而提高干部考核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以重点任务为笔,填充干部担当作为的底色。“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关键时刻看党性,紧要时刻显担当。精准考察考核干部,不仅要看干部的日常表现,还要看面对工作上的风险和挑战时,干部能否攻坚克难、化解风险,是否敢啃工作上的“硬骨头”、攻克工作中的“硬堡垒”。充分将脱贫攻坚、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作为考核干部的关键“考场”,持续跟踪跟进,实时掌握干部在应对和处置各类急难险重任务、处理复杂问题、应对重大考验中的工作态度、担当精神、作用发挥、实际成效等情况,树立讲政治、重作为的鲜明导向,让考核真正落到实处,发挥实效。‎ 以结果导向为笔,突出干部工作实绩的神韵。考核的最终目的在于考核结果的有效运用,要充分将考核结果及时有效运用到干部的培养教育、提拔任用、评先奖优、问责追责之中。针对考核后发现干部身上存在的短板和问题,采取交心谈心、通报批评等方式指出干部问题,剖析根源,提出整改建议,促使干部自我反思、自我加压、自我提高。针对一贯表现优秀、工作实绩突出、群众认可度高的干部,要充分肯定成绩,通过评优评先、职务晋升、提升待遇等发挥正向激励作用,以鲜明的用人导向充分调动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努力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竞争形态,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篇四】‎ 近日,组织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陈希强调,切实抓好干部考核条例的贯彻落实,以高质量干部考核促进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激励广大干部牢记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干部考核是选好用好管好干部的重要方式,科学、规范、有效的考核方式关系到伟大事业的推进。在干部考核中要正确把握“远与近”“静与动”“严与宽”三种关系,让真正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受表扬、有位子、得实惠,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力量。‎ ‎“远”观“近”察。正确把握考核干部中的“远”与“近”,调好考核“焦距”,做到“远”观“近”察。组织部门要与干部离的“远”一些,离得远才能做到对所有干部一视同仁,避免受到感情、利益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任人唯亲、任人唯近的情况,真正让考核这把“标尺”立得正、量得真、量得准。离得“远”才能看的更全面,“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远观更能掌握全局,从政治信仰、格局视野、专业能力、群众评价等多个角度考核干部,听其言观其行,画好干部的立体图。需“远”观更需近“察”。考核干部要注重从小事小节着眼,“于细微处见知著,于无声处听惊雷”,从近处看干部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考察其廉洁自律和拒腐防变的意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要仔细看干部的工作细节,从细节中考察干部狠抓落实、善作善成的能力与水平。正确处理远与近的关系,才能对干部有全面、立体、真实、细致的考核,让选出的好干部经得住考验。‎ ‎“静”评“动”考。正确把握考核干部中的“静”与“动”,做到“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考核干部既要通过摆数字、找亮点、看成效,通过已有的静态成绩掌握干部的思维能力和工作水平,又要结合实际情况看干部在急事难事中的担当行动。以成绩论英雄固然重要,但在复杂局面和重要工作面前,敢于迎难而上的魄力和勇气同样不可或缺。也许因为现实问题的复杂性或其他原因,这些干部的工作成效暂时不明显、不突出,组织部门要通过考核干部的担当行动,评价其政治担当和工作能力,让考核在动静结合中“考”无遗漏。“动静结合”也要体现在考核内容中,组织部门要考核干部“静下来”的功力,看他能不能沉下心来强化理论武装、提升政治素养,又要考核干部的“行动力”,看他是不是狠抓落实、善于实践,能动静结合的干部,才能成为新时代的好干部。‎ ‎“严”管“宽”爱。正确把握考核干部中的“严”与“宽”,做到宽严并济,张弛有度,让考核有力度、有温度。考核干部时,在政治纪律、廉洁纪律、组织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等方面要严格按照制度要求,决不能放低标准、放宽要求,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阳奉阴违干部要严肃处理,决不能因为某个人或某些人影响组织风气、损害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对大胆创新、先行先试的干部要“宽”爱,通过建立完善的容错纠错机制,让改革创新、干事创业的干部在考核中不吃亏,从而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严管是压力,鞭策干部规范自身行为、强化能力素质、提升本领担当,厚爱是动力,激励干部大胆改革创新、勇于实干担当。正确处理严与宽的关系,做到严之有理、严之有道,宽之有依、宽之有度,让干部在严管宽爱的考核中奋起作为,为推进伟大事业贡献力量。‎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网评热议三篇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网评热议三篇 ‎【篇一】‎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这为新时代成渝地区高质量发展擘画了美好蓝图。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要求成渝地区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和一体化发展理念,健全合作机制,打造区域协作的高水平样板。进一步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定调把向,提供根本遵循。作为主角的成渝两地以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所辐射地区,要主动作为,善作善为,更好地担当国家使命、服务战略全局,唱好"双城记",打造区域协作的高水平样板。‎ 打造协同带动高水平样板。成都和重庆既是国家中心城市,又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两个核心城市。作为国家中心城市,本身要求除了关注自身功能提升以外,还需要充分加强与周边城市区域的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带动、区域整体均衡协同发展的良性格局。成都和重庆同是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全国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其核心作用明显。近年来成都"东进"、重庆"西拓",两个城市相向发展,也串联起两地之间沿线地区的发展,双向辐射的叠加效应逐步显现。这既做大做强了两个核心,又推进了成渝地区统筹发展,促进了产业、人口及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聚集,形成辐射带动作用。当然对于两个核心城市而言,要打造协同带动的高水平样板,还必须做好三篇文章。首先是借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建设、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脱贫攻坚之力,抓住国家中心城市发展机遇,形成满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需要的良好政策体系,拓宽政策覆盖范围。其次是突破区域限制,打破互联互通壁垒,发挥两个核心城市的集聚和扩散效应,加快推进交通、信息和市场一体化建设,促进资源共享。再次是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推动成渝两地市场要素和体制机制一体化对接,充分发挥两地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发展带动作用,增强经济辐射能力。‎ 打造"两中心"高水平样板。会议强调,成渝地区要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而成都、重庆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决定了两个城市在打造"两中心"上的使命担当。一方面全面增强重要经济中心核心功能支撑,既着眼于区域市场,又放眼亚欧大市场,不断壮大产能规模和市场主体,增强经济支撑的竞争优势。如近年成都就提出了全力建设世界级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其目的正是为了提高经济支撑能级。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科技创新是发展第一动力的作用,使之成为惠民、利民、富民、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前不久成都、重庆在两市高新区共同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第二次联席会议上,就明确了共同推进西部科学城、成渝科创走廊、内陆自贸港等建设,打造西部地区创新资源最为集中、双创生态最为活跃、产业发展质量最优、协同创新效率最高的标志性区域,全面支撑和引领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打造"两地"高水平样板。会议强调,成渝地区要成为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同样也是应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各种难题的制胜之方。只有坚定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开放领域才会日益拓展、开放型经济水平才会加快提升、对外交流"朋友圈"才会越来越大,才能不断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释放改革开放红利。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突出的是对人的关注,对生态的重视,体现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而协同推进绿色发展,共同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也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应有之义。因此,必须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不断优化成渝地区国土空间布局,强化人口吸纳,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推进体制创新,强化公共服务,不断增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凝聚形成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强大合力 ‎【篇二】‎ 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16日召开会议,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会议指出,当前我国发展的国内国际环境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一项重大举措。‎ 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不仅事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低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联合打造相互促进、优势互补经济圈的关键一招。秉承优势互补、突出特色、一体发展“三个理念”,做好统筹协调、顶层设计,一定能够助力唱好“双城记”,为形成新发展格局贡献力量。‎ 坚定“双城”一体发展,推进区域协作。打造成渝双城经济圈,一定是站在更高角度,以更广的视野看待区域经济发展。“双城”概念的推出,即是在发展目标上强调“合二为一”,就要坚持一盘棋思路,走好一体化建设。要做好区域协作发展各项工作,即立足于城市发展实际,又要筹谋协作发展共同目标、具体措施、各项分类;要打好“联手牌”,处理好中心和区域的关系,着力提升重庆主城和成都的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共同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促进区域协作发展。‎ 坚持“双城”优势互补,拓宽市场空间。以“双城”为区域基础打造区域范围更大、市场主体更多的经济圈,坚持优势互补,既能避免城市发展同质化,又能够利用更广泛的资源实现区域发展互助互促。因此,打造“双城”经济圈,要坚持优势互补发展理念,在“共谋”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各区域的短板和优势,发挥比较优势,高质量布局区域经济,走好国际化、绿色化、科技化发展新路,进一步拓展市场空间、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 突出“双城”区域特色,提升发展品质。“双城”经济圈的打造,不只要实现协同发展,更加要实现区域特色发展,在更高起点推动经济腾飞。城市资源不仅要体现为融合,更加要突出区域特色,要立足城市交通设施、产业发展体系、聚焦核心功能、体现历史人文人本主义,合理进行要素配置,以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等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突出区域特色,做大做强区域经济,提升城市发展品质。‎ 成渝经济圈的打造瞄准的是“世界级城市群”,在这种情况下,更加要聚集重庆和成都两大核心力量,形成特色突出的一体化市场,定能为形成新发展格局做出积极贡献。‎ ‎【篇三】‎ 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16日召开会议,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会议结合当前我国发展的国内国际复杂环境,主张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并深入分析了推动成渝地区发展的三大意义、四大定位、四大要求。(10月16日新华社)‎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成渝地区要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突出重庆、成都两个中心城市的协同带动,注重体现区域优势和特色,共建“两中心两地”的四大战略定位,进一步唱好成渝“双城记”。‎ 唱好成渝“双城记”,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成渝地区综合实力居全国经济区前列,应着力突出区域特色与整合优势资源,以基础设施融合、城乡融合、产业融合等为重要抓手,共谋大项目,共建大平台,共抓大产业,大力布局实施一批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关键项目,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圈。推动成渝两地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为高层次人才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职业发展路径和科研院所,提高科研人才的本地化率,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内生发展。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努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建设好西部陆海新通道,积极参与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进一步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形成以成渝地区为中心的资源互补、产业关联、梯度发展的多层次产业圈。‎ 唱好成渝“双城记”,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联合争取国家支持,共同推进成渝地区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开展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深化成渝地区国际科技合作交流,持续优化成渝地区科技创新环境,共同推进毗邻地区创新发展,大力推动成渝地区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以“一城多园”模式共建西部科学城,依托科技资源与产业基础打造成渝产业科技创新走廊,集合科创资源、布局产业共性基础研发平台、技术服务平台等,构建支撑产业发展的协同创新网络,进一步推动成渝地区协同创新体系建设、争创全国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 唱好成渝“双城记”,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改革开放新高地。共同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积极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在跨行政区利益共享成本共担等重点领域率先突破、系统集成,打造重大改革先行区,尤其是以成德眉资同城化和重庆主城区与渝西地区同城化为重点,强化空间一体、制度同一、系统融合,统筹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创新经济管理方式,建立互利共赢的税收分享机制。处理好中心和区域的关系,着力提升重庆主城和成都的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以点带面、均衡发展,同周边市县形成一体化发展的都市圈。‎ 唱好成渝“双城记”,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成渝地区在肩负着进一步加速西部生态功能区人口集聚重任的同时,需要更加注重发展方式的转变,坚决贯彻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把握好以人为本、生态优先、优化布局、创新引领的原则,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为核心,以自然资源综合承载力为支撑,优化空间布局,创新发展功能,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生产、生活、生态和谐进步和可持续发展,构筑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生态观、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现代化城市形态。成渝地区应以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和山清水秀美丽之地为目标,全面解决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加快补齐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有定位才有思路,有思路才有出路。共建“两中心两地”的四大战略定位,成渝地区必须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和一体化发展理念,健全合作机制,统一谋划、一体部署、相互协作、共同实施,打造区域协作的高水平样板,进一步唱好成渝“双城记”,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