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建设心得体会范本合辑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精神文明建设心得体会范本合辑

【篇一】精神文明建设心得体会范本合辑 近年来,河南省水利厅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开创新局面,助力水利改革发展实现新跨越。 我们的体会是:做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必须坚持党建引领、围绕中心、全员参与、彰显特色。 党建引领、凝神聚力,是确保精神文明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坚持用党的理论创新 成果武装头脑,推动党的建设与精神文明创建深度融合、双向提升。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各 级党组织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重要内容,统一安排部署、定期检查考核、年终述职 评议、选树优秀典型、表彰激励先进,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精 神文明各项工作中,走在前、做表率。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做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前提。坚持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于河 南水利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召开全厅精神文明建设会议,制订工作方案,落实各项工作措施, 形成创建工作与水利业务工作有机结合的一体化格局,实现精神文明建设与水利事业同促进、 共发展。 全员参与、以人为本,是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力量源泉。切实抓住群众关心、职工关注 的大事、难事和实事,让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成为服务群众的过程,使精神文明建设获得最 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深入开展“身边好人”“最美家庭”“最美水利人”等评 选活动,用身边人和事激励广大职工参与文明创建,变“要我参与”为“我要参与”,为精神 文明建设提供不竭动力源泉。 弘扬文化、彰显特色,是全面提升文明创建层次和水平的有效途径。成立水文化建设领 导小组,印发《贯彻落实水利部实施意见》。建设“河南省防洪抗洪宣传教育中心”,在中央、 省级主流媒体刊发河南水利改革发展的稿件 500 余篇,广泛开展国情水情教育。积极开展“青 年文明号”“文明工地”“水美乡村”等水利特色创建活动,大力弘扬“献身、负责、求实” 的水利行业精神,增强水利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下一步,我们将以成功争创全国水利文明单位为契机,在新的起点上,锲而不舍推进精 神文明建设,奋力谱写河南水利改革发展新篇章! 【篇二】精神文明建设心得体会范本合辑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积极推进形成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 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位一体”“四个全面”以强烈的使命意识和问题 意识,紧扣转型期中国改革发展稳定的主线,确立了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和战略方向,体现 了党治国理政的全局视野和战略眼光,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是马克思 主义理论与中国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 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以及“四个伟大”的四梁八柱,是新时 代治国理政的主要方略和顶层设计。 1.精神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有机组成部分。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 布局,是新中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新中国成立 以来,我们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上既有成功的经验,也走过不少弯路。1978 年召开的具有 划时代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 略决策。邓小平同志强调:“我们党在现阶段的政治路线,概括地说,就是一心一意地搞四个 现代化。”“四个现代化”的概念形成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虽然当时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中国 发展的迫切要求和正确方向,但受实践和时代的局限,其内涵还不够科学全面完善。因此, 在改革开放之初当“四个现代化”成为时代强音和一个鲜明时代符号的时候,我们党就已经 开始认识到“四个现代化”不是现代化的全部内容。1979 年叶剑英同志《在庆祝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就指出:“我们所说的四个现代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四个主 要方面,并不是说现代化事业只以这四个方面为限。”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当时的“四个现代 化”虽然字面上包含了四个方面,但其内涵实质上就是单一的以物质文明为取向的一维现代 化。 ?随着中国共产党人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认识的不断深化,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邓 小平同志提出了“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两手抓”思 想,这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原理。1986 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 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和 1996 年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 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进一步从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需要的高度,阐明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任务,明确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 想、方针原则、主要目标等,形成了科学完备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个文明”的二维逻 辑框架,相对于“四个现代化”的单一的物质文明取向的现代化概念,是一个重大进步。 ?党的十六大又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命题。关于“政治文明”的概念, 马克思早在 1844 年就使用过,后来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对人类文明体系作过经 典阐释,从物质基础、上层建筑(政治与法律)和社会意识三个层面构建了分析框架。需要 特别强调的是,曾有一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方面就 够了,因为“精神文明”已经包含了政治领域,没有必要把“政治文明”单独提出来。实际 上,精神文明并不能完全涵盖或替代政治文明。这是因为,政治文明既有价值形态,也有制 度形态。如果说其价值形态基本可以纳入精神文明的范畴的话,那么其制度形态则很难由精 神文明来涵盖。2007 年党的十七大又把“社会建设”写入报告之中,并提出“社会和谐是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判断,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上议事日程,由此正式确 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布局。 在此基础上,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提出“把 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 程”。这一理论概括,使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明确,由此也完成了“五位一体”总体 布局的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日臻完善。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大意义,不仅在于它实现了从“一维”到“五维”量的增加, 关键是对“中国道路”进行了质的规定,要义就在于一体化。党的十八大报告把“建设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 文明”正式提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范畴。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就 是要坚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道路,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道路,培育和践行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路,提高保障 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道路,贯彻创新、 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贵 在统筹,任何一个方面都不可偏废,从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这就是新时代中国发展的大战 略和大逻辑。“五位一体”中,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证,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 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只有坚持五位一体建设全面推进、协调发展,才能形成经 济富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公平、生态良好的发展格局,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 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精神文明建设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题中应有之义。“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2013 年 3 月 19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说:我会见一些国家的领导 人时,他们感慨说,中国这么大的国家怎么治理呢?的确,中国有 13 亿人口,治理不易,切 忌“盲人摸象”。避免“盲人摸象”,关键是要以全面的观点、辩证的观点看问题。面对新的 世情、国情和党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要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就是如何在新时 代谋篇布局,砥砺奋进,形成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配套的、总揽全局的战略抓手。在 此背景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应运而生。 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首先要看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际上 是抓住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动力、保障、领导这四根支柱,成为新时代 中国发展的战略布局,平衡了经济发展与政治发展、国家建设与党的建设、物质文明与精神 文明等不同领域,综合了理想与现实、目的与手段、当前与长远、应然与实然各个层面,构 成了现阶段党和国家工作的总纲。 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需要弄清“四个全面”内部各个“全面” 之间的内在联系。对此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作出了解答:“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 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 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这个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 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 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这是对“四个全面”内在逻辑关系的阐述,概括地说 就是“一个战略目标、三大战略举措”。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说:“要让全面深化改革、全面 推进依法治国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如期实现。”由此可见,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基本目标,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两个轮子, 全面从严治党则是带动两翼、拉动两轮的关键所在。 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更不能把其中一 个“全面”与其他“全面”对立起来。首先,要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阶段性战略目标, 现阶段所有的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一目标,不能有任何偏离;其次,要以自我革命的精 神把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坚决破除利益固化藩篱,释放改革的动力,收到牵一发而动全 身之效;第三,切实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这一国家治理领域的深刻革命,使经济基础和政治上 层建筑更加匹配,从而化解政治风险,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最后,抓好全面从严治党这一 关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新时代中国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制度优势和政治保证。“四个全 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一样,缺一不可,是一个有机联系、相互支撑的整体, 必须加以协调推进。离开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发展就失去方向;离开了改革创新的 动力,发展会面临阻碍;离开了法治环境的保障,发展将陷入混乱;离开了从严治党,发展 的领导力会遭遇动摇。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义就在于全面性,不能以偏概全, 而是要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虽然字面上并没有直接讲精神文明,但每一个“全面”里面 都包含着精神文明的因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其中就包含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在谈到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新要求”时就强调:“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 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 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建设基础更加坚实”。这些都属于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 全面深化改革,其中也包含精神文明建设尤其是文化体制改革方面的内容。党的十八届 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强调,要“紧紧围绕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 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与此同时,《决定》还在“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部分,提出“建设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 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 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 力为中心环节,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等任务和要求。 全面依法治国,其中同样包含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内容。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在讲到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 的原则时强调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个人品德,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 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很显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也离不开精神 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作用。 全面从严治党更需要精神文明建设紧密配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 动总结大会上讲到“全面从严治党”的八项要求时,明确强调要“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 紧密结合”,要求“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认真学习马克 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自觉用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 方法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始终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要 使加强制度治党的过程成为加强思想建党的过程,也要使加强思想建党的过程成为加强制度 治党的过程”等等,这些都是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重要任务。 3.精神文明建设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 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深入推进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谋划展开,更好地服务于党和国家大局。 从阶段性目标上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是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经济上达到全面小 康,而且是精神文化生活丰富,也达到全面小康。这就需要首先讲物质变精神,推动精神文 明与物质文明同向同行,通过物质文明的不断提高带动精神文明的不断提高,实现人们物质 生活和精神生活同步全面小康。同时还要讲精神变物质,讲精神、精神文明的反作用,努力 让精神文明建设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优势、长项,发挥精神对物质的强大推动和保障作 用,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供思想道德以及教育科学文化的有力支撑。 从战略举措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向全面深化改革寻求持续强劲的发展动力。这就 需要从思想认识和精神状态上顺应全面改革要求,着力做好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坚定信心、 振奋精神的工作,引导人们积极投身改革。同时还要加快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自身改革创新, 从而获得精神文明建设的持久动力和旺盛活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向全面依法治国、建 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寻求坚实巩固的制度支撑。这就需要促进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同时还要强化规则 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善 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法治化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要向全面从严治党寻求战略保证。这就需要以党政政风引领民风社风,为进一步改善民风社 风作出垂范表率、营造良好氛围。同时还要加强党内精神文明建设,在思想道德上下力气, 在率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下力气,以党员文明素质和全党文明程度的提高,来带动 和促进国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篇三】精神文明建设心得体会范本合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发表了一系列 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概括提炼并正确认识习近平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思想,对于把良好的 精神文明建设态势带入新时代,开创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书写精神文明建设新辉煌具有重 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 5 次提到“精神文明”,3 次提到“精神文明创建”。这体现在涵盖经济、 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方面面内容的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足以彰显出 精神文明建设在党和国家总体工作布局中的分量。那么,如何开创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新局 面、书写精神文明建设新辉煌,认真提炼概括、深刻认识把握习近平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思 想是关键。这是我们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 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 习近平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思想包括哪些内容,又如何认识和把握呢?下面,笔者就此 问题谈几点体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在亲切会见第 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未成年人 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代表及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均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第 五届、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表彰活动作出重要批示、指示;致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第二届会 员代表大会贺信,等等。在这些重要讲话、批示、指示、贺信中,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以思 想道德建设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这些内容, 是习近平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思想的基础,也是习近平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思想的重要组成 部分。 1.关于地位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许多重要会议和场合都对精神文明 建设的地位作用作过重要论述。习总书记指出: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不仅要在物质上强大 起来,而且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 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我们要继续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全 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等等。在关 于精神文明建设地位作用的论述中,习近平总书记 2013 年 8 月 19 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 议上讲话的概括代表性,那就是强调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 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 能顺利向前推进。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继承和发展了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社会主 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的思想。 2.关于根本任务。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 导方针的决议》,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 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作为一项根本任务,切实抓紧抓好。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互包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集中体现了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实质、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是精神文明建设 的核心和精髓。我们不仅要用精神文明建设来引导、促进和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逐步 形成,还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检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效果。这实际上与党的十 二届六中全会确定的精神文明建设根本任务是一致的。 这里要强调一下突出抓好重点人群的教育引导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面向社会做好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特别要抓好领导干部、公众人物、青少年、先进模范 等重点人群。总书记强调,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 吸引群众广泛参与,推动人们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高 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明确要求,要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人民思想觉悟、 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习近平总书记重点强调了“育新人”,就是要坚持立 德树人、以文化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人民思 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以培养担当民族 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3.关于方针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把精 神文明建设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渗透社会生活各方面,这是与改革 开放伊始我们党就确立的精神文明建设的方针是一致的。 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党的 奋斗目标,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创新 内容和载体,改进方式和方法,使精神文明建设始终充满生机活力。 4.关于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是共产党人的命脉和灵魂。党的十八大以 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一些党员干部身上存在的“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 败”四种危险,特别强调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并多次对坚定共产主义 理想、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作出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让理 想信念的明灯永远在全国人民心中闪亮;强调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一个 国家、一个民族要同心同德迈向前进,必须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作支撑;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 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要深入开展革命精神宣传教育,大力弘扬党领导人民创造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 神、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等。总书记强调必须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加强理想信念 教育,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坚定“四个自信”,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 工程,倡导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 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 5.关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体现着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道德规范、思想风貌及行为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 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 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古人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 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 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 民族精神,我们都应该继承和发扬。总书记强调,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阐释中 国特色,要做到“四个讲清楚”: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 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 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 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习近平总书 记要求,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 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 共识、汇聚力量,用优秀文化产品振奋人心、鼓舞士气,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人民提供丰 润的道德滋养,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水平;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不断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文明素养,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等等。 6.关于德法关系。全面依法治国,离不开崇德向善的正能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 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把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他律和自律紧密结 合起来,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可以强制性地惩罚违 法行为,但不能代替解决人们思想道德的问题;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 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治理国家、治理社会必须一手抓法治、 一手抓德治,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 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注意把一些基本道德规范转化为法律 规范,使法律法规更多体现道德理念和人文关怀,通过法律的强制力来强化道德作用、确保 道德底线,推动全社会道德素质提升。 ?7.关于组织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担负主体责任,统筹抓好精神文 明建设各项工作。各级党委及其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承担起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责任和 使命,强化领导责任,统筹有序推进,创新方法载体,注重实际成效,不断提高精神文明建 设工作水平。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切实把自己摆进去,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 起,坚定理想信念,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坚决反对和抵 制“四风”,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身体力行中华民族诚、勤、俭、廉、容等优秀文 化传统,带头养成良好家风,带动形成弘扬主旋律、凝聚正能量、树立新风尚的良好社会氛 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