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提高七种能力心得体会3篇与观《我和我的家乡》有感3篇
提高七种能力心得体会3篇与观《我和我的家乡》有感3篇 提高七种能力心得体会3篇 【篇一】 2020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10月10日上午在中央党校开班。中国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年轻干部要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 现在干部的趋势普遍年轻化,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何让年轻干部心中常有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 首先要有过硬的政治能力,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高度保持一致,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 提高七种能力心得体会3篇与观《我和我的家乡》有感3篇 提高七种能力心得体会3篇 【篇一】 2020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10月10日上午在中央党校开班。中国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年轻干部要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 现在干部的趋势普遍年轻化,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何让年轻干部心中常有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 首先要有过硬的政治能力,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高度保持一致,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 干事是对干部的一种考核,真心投入到干事当中去,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能看出一个干部的政治能力、责任和担当。工作中有被表扬的、批评的、提拔的、免职的等等,这都是考核一个干部的政治能力,干事能力。年轻干部还缺少的就是干事的经验和方法。那我们就要敢干事,多干事,学习老人的经验方法,结合自己的方法,走出一个自己的、全新的干事方法。 其次,我们要有创新精神。特别是中青年干部,跟得上时代发展和潮流风向标,更要有创新精神。“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是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 最后,所有干部在干事前要把人民群众放心中,只有干部为人民,人民才拥护干部。在遇到困难时,我们才能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克服一切难关。这次新冠疫情防疫、救治、支援,最后到战“疫”全胜,这过程多么艰辛。停工、停课、在家自我隔离,干部们一起到一线干好自己每一件事。这些干部也有委屈,但他们心中有群众,这些委屈还算什么?他们克服困难自我调节互相鼓励。这些我相信大家都有深刻的体会,抗“疫”的全胜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总的来说,过硬的政治能力,良好的群众基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工作的创新精神,干事前再加上一个“敢”,这才是新时代的年轻干部。 【篇二】 10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各级党组织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年轻干部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 在去年9月3日的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在今年的讲话中,总书记专门增加了四个字:专业训练。可见,加强专业训练对于增强专业能力、提升专业素养、培育专业精神的重要性,是年轻干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步骤。 加强专业训练是增强专业能力的必由之路。不管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需要专业能力的支撑。如果一个干部不懂业务,外行人干内行事,就会在执行上级决定、落实上级政策中说“外行话”、办“外行事”,甚至出现“瞎指挥”“乱决策”的情况,给党和国家的事业造成危害,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各级党组织要充分利用一切时机,集中培训与日常培训相结合,专业知识培训与专业技术培训相结合,线上培训与线下训练相结合,确保专业训练的常态化。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要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重点目标任务为契机,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蹲苗”,要放在艰苦条件里去,放在吃劲岗位上去,放在复杂环境中去,让年轻干部多接几回“烫手山芋”,多当几回“热锅蚂蚁”,多经受几次“大熔炉”历练,在实践中不断增强专业能力。 加强专业训练是提升专业素养的重要举措。专业素养是干事创业抓好工作的重要基础。随着社会分工的越来越细,各行各业对专业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有的岗位上,缺乏专业素养即意味着是睁眼瞎的“文盲”,将无所适从,难以适应,寸步难行。提升专业素养必须脚踏实地,从专业训练中来。各级党组织在开展专业训练时,要把提升年轻干部专业素养放在突出位置,在训练中引导年轻干部找能力差距、补素质短板。要多出课题,让年轻干部在攻克难题中学会观察思考,掌握客观规律,拓宽专业视野。要引导年轻干部树立靠素质立身、靠实绩担当的理念,不断提升适应能力,时刻紧跟时代潮流。要激励年轻干部“自讨苦吃”、自我修炼,积极参加各类教育培训,做到学以致用、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提升专业素养。 加强专业训练是涵养专业精神的有效载体。专业精神是建立在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基础上的,对工作极其热爱和全身心投入的品质。具有专业精神的人对工作常常能达到忘我境界,是一种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和奉献精神。年轻干部的专业精神,应该体现在对自己所从事工作精益求精的追求上、勇于创新的拼搏上。各级党组织在加强年轻干部专业训练时,要通过脱产培训、交流轮岗和挂职锻炼等方式,鼓励他们到改革发展主战场、经济建设第一线、服务群众最前沿去,在攻坚克难中砥砺职业道德,在奋战一线中涵养职业操守,在担当作为中培育奉献精神,让专业精神融入年轻干部血脉。打铁还须自身硬,每一名年轻干部要着眼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通过提高“七种能力”,涵养专业精神,在不断解决实际问题中成为做好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 【篇三】 在2020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主题讲授了开班第一课,指出年轻干部必须提高的“七种能力”,激励广大中青年干部起而行之,担当作为。广大年轻干部当以总书记开班第一课为起点,修好成长“终身课”,为党和国家勇挑重担,书写新的时代答卷。 修好思政课,坚定对党忠诚的“铁信念”。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也是帮助年轻干部扣好第一粒扣子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忠诚干净担当,忠诚始终是第一位的。回顾我们党的历史,从井冈号角到长征战歌,从南湖一叶扁舟到如今巍巍巨轮,无一不印证着方向的正确。前进征程上,年轻干部对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一定要头脑清楚,要自觉加强政治历练,增强政治自制力,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形势越是复杂、任务越是艰巨,就越要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不断涵养政治品格,把个人理想与家国情怀融合起来,把个人梦想和中国梦对接起来,始终坚定对党忠诚的理想信念。 修好拓展课,锤炼为民服务的“真本领”。“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永远不变的初心与承诺,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永远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成长路上,年轻干部不缺干劲缺经历,需要去基层体验拓展课,到一线真刀真枪的磨砺,只有放下架子、俯下身子、迈开步子,了解群众的“急难愁盼”,倾听“民声”,才能读懂民生,以“群众无小事,事事放心上”的工作作风,坐百家板凳,解千家难题。面临不同的“拓展课项目”,还需时刻怀有本领恐慌,以“空杯心态”扎实开展调查研究,勤学多思,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铢积寸累,日就月将,在拓展课的点滴积累中锤炼为人民服务的真本领。 修好实践课,锻造担当实干的“宽肩膀”。顺境逆境看襟度,大事难事看担当,担当既是能力素质的体现,也是践行初心使命的必备要求。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风险与挑战内外交织,唯有拿出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健勇毅,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方能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面对风险挑战,年轻干部要起而行之,决不可凌空蹈虚、坐而论道,用钉钉子精神狠抓落实,抓铁有痕、踏石留印,打通解决问题的最后一公里,在实践淬炼中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锻造苦干实干的硬品格、担当作为的宽肩膀。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年轻干部要修好成长“终身课”,努力交出令人民满意的“时代答卷”! 观《我和我的家乡》有感3篇 观《我和我的家乡》有感3篇 【篇一】 昨天带着孩子看了电影《我和我的家乡》,感觉拍的真的特别不错,特别让人感动,尤其是后面的那三个故事特别的煽情,让人感到非常的感动。这五个故事当中,我感触最深的是《最后一课》和《回乡之路》。现在很多新闻媒体都在报道老师的事情,比如老师补课、老师收礼、老师打骂学生、老师师德不好等等,这些负面的新闻报道,让人们对于老师的印象变得越来越差,甚至于老师这个职业被很多人看成幸福感、成就感最低的职业,很多人都明确地表示不喜欢当老师,甚至一些老师都不愿意让自己的子女去当老师,这足以说明老师这个职业现在的体验度特别的差。然而在《最后一课》当中描写的一个山村的小学老师,用他的温暖的爱心,带给孩子们不一样的经历,带给了孩子们知识,带给了孩子们希望,也带给了他们不一样的人生,就像剧中描述的那样,很多孩子连2加2等于几都不知道,如果没有范老师,很多孩子可能也就会像他的父辈一样,没有知识,没有文化,目不识丁,在这个贫困的小山村里度过自己的一生,他的后代可能也会如此。我不由得想到了几年前的一个新闻报道:有一个记者去一个特别穷的小山村去采访,他遇到了一个放羊的小孩儿,就问这个小孩:为什么要放羊?孩子说:挣钱娶媳妇;记者又问:娶媳妇干什么?孩子说:生孩子呀;记者又问:生孩子干什么呀?孩子说:继续放羊啊。这就是没有知识,没有文化所产生的一种人生的固定的循环,人们只会在这样的循环当中不断的重复重复,永远都不会看到其他的希望,也不会拥有更好的命运和机会。后来这个小山村变成了一个旅游胜地,变成一个富饶美丽的现代化的小山村,与范老师当时播下的那颗希望的种子是分不开的,而这些学生也深深地记住了老师的恩情,所以他们为了帮助老师圆梦,也是竭尽全力,这似乎才是我们理想当中的,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感恩、温情、引导、希望。另一个让我感动的故事就是《回乡之路》,我也有关于风沙的记忆,我们这里离剧中的沙漠特别的近,记得以前每到春季的时候都会刮沙尘暴,当然现在也有,不过对比我们小时候记忆当中的沙尘暴已经好了很多,街道和空气也比以前干净了很多,而这一切都是与国家和人民对于沙漠的治理,与退耕还林还草分不开的。祖国的兴旺发达,祖国的强大,有时候并不仅仅体现在高科技发展上面,也不是体现在城市的发展和建设,而是真真实实的体现在人们的生活,人们的生活环境上面。只有老百姓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才能真真实实地反映出体现出国家的强大与富强。《回乡之路》这个故事当中,让我感动的不是乔树林为了卖苹果付出的努力和辛苦,而是这个故事的真实的背景,两代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把沙漠变成了绿洲,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奇迹。 【篇二】 电影《我和我的家乡》中的马亮本是文化馆的一名画家,却不顾妻子的反对,偷偷到村里当起了第一书记,用自己的一技之长描绘了乡村振兴发展的幸福画卷,最终打动了自己的妻子,并赢得了支持和认可。揆诸现实,有很多像马亮一样的驻村第一书记,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自己的青春,彰显时代风采,书写时代担当。他们是可爱可敬的人! 向扶贫路上的“神笔马亮”致敬,他们是心中牢记使命时刻为民服务的“贴心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自脱贫攻坚开展以来,很多“神笔马亮”积极响应组织号召,扎根基层,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他们舍小家为大家,“5+2”“白加黑”,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价值。他们心中始终装着人民群众,把人民群众的幸福作为自己的人生价值和不懈追求。研究生毕业的黄文秀,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自己的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真情实意办好群众的事,当好群众的贴心人。 向扶贫路上的“神笔马亮”致敬,他们是脚上沾满泥土行走田间地头的“土专家”。驻村第一书记都是来自各单位各行各业的优秀代表,他们身怀绝技,坚持吃住在村,与群众打成一片,用脚步丈量乡村的每一寸土地。他们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奔走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果园菜地、产业基地等随处都能见到他们的身影,他们为群众排忧解难,为致富之路开方下药。他们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党的政策、传播党的声音,把机关理论知识与农村生产实践有效结合,走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之路。 向扶贫路上的“神笔马亮”致敬,他们是手持水彩笔勾勒出幸福画卷的“设计师”。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群众的关切在哪里,群众的需求在哪里,驻村第一书记的工作职责就在哪里。他们带领乡村干部和群众,一茬接着一茬干,一锤接着一锤敲,修路架桥完善基础设施,发展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让更多的人过上幸福生活。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无数像“神笔马亮”一样的驻村第一书记,在农村广阔的舞台上矢志不渝、呕心沥血,一笔一画,用青春和汗水勾勒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幸福画卷。 【篇三】 国庆档电影《我和我的家乡》刚上映,便好评如潮,以其巨大的“魔力”,让观众在其中感同身受、有笑有泪、倍受启发。《我和我的家乡》以“小切口”,接地气地向观众讲述了发生在祖国东南西北中五个不同地方的五个既欢乐又感动的故事。只有读懂“小切口”里的“大力量”,才能真正感受到其中弘扬的“主旋律”、体会到其中表达的“大主题”、感悟到其中传递的“大能量”。 看病事虽小,医保保障百姓健康作用大。电影中《北京好人》的单元,讲述了“让病有所医,一个都不能少”的故事,用张北京想让患病表舅冒用自己医保卡看病的“小切口”,引出“小人物”背后的“大力量”,表舅原来有农村医保卡,也能看得起病。“十三五”期间,我国逐步建立了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治制度等。一直以来,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伤有所助是广大人民的美好愿望。而医保等一系列保障举措,应保尽保、精细服务、夯实措施,真正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保驾护航,让其看得上病、看得起病。帮亲看病的故事切口虽小,却用诙谐幽默的方式向观众展示了一张政策保障、医疗扶贫的“十三五”成绩单。在深入推进党的好政策落地落实的进程中,要持续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打消群众心理上的顾虑,让其从内心愿意成为享有者、参与者。要不断完善服务流程,充分发挥线上线下“两条线、一张网”的作用,最大限度提供全流程、精准化的便民服务,把党和政府的温暖真正带到人民群众身边。 回乡事虽小,环境保护生态治理益处多。影片中《回乡之路》单元中,昔日漫天的黄沙、如今的“绿色海洋”,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以推销沙地苹果的乔树林看似不靠谱、实则无悔付出多年的“小切口”,诠释了如乔树林一般为荒漠变绿洲贡献力量的先辈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厚重情怀,也用“眼见为实”的大变化、换新颜,展示了环境保护、生态治理对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诸多益处。纵观“十三五”,据有关数据统计,全国累计完成防沙治沙任务880万公顷。如何正确处理生态治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早已提上日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贯穿于祖国各地生态治理的进程中,天更蓝了、水更清了、树更绿了、荒漠变绿洲了,取得了较好的治理成果。下一步,要把先前各地生态治理方面好的经验做法学习好、坚持好,聚焦重点、紧盯关键,继续保持脚踏实地、少说多干的朴素干劲,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让生态治理短期“点”上有突破、中期“线”上有成效、长期“面”上有成果。 驻村事虽小,乡村扶贫事业发展成效好。片中《神笔马亮》这个单元,讲述了马亮放弃出国进修的好机会,瞒着妻子选择驻村扶贫的故事,引起了很多基层干部的共鸣。扶贫路上,正是有无数像电影中的马亮,现实中的黄文秀、张渠伟等扎根基层、甘于奉献的各条战线的基层干部们,才有了一个个与百姓手牵手、心连心,让乡村改头换面、让村民走上致富路的感人故事。脱贫成效的取得,离不开广大基层干部对初心的坚守,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践行,也离不开人民群众对扶贫干部的支持与帮助。风吹稻田时,百姓笑开颜。当前,正处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要把扎实的作风、务实的举措、昂扬的干劲一以贯之地保持下去,不怕工作的苦、不畏工作的难,常到田间地头中、常到百姓家中去,在百姓需要的地方拿出最真挚的心、伸出最及时的手,尽最大努力巩固脱贫成效,防止困难群众返贫,用实际行动跑稳跑实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查看更多